日本的匠人:山口縣的木匠和釀酒師 朋友日

2022-01-07 秦朔朋友圈



文/陳言

   「的兒子想成為一名木匠,現在在修行。」一頭白髮的金子信說。

金子是山口縣萩市人,是一個有自己建築事務所的建築師。他的作品只要一進萩市就能看到。從收集浮世繪作品的萩市美術館,到展示萩的最高陶器傑作的鄉土博物館,再到市周邊大大小小的各種文化館,這些大都出自金子的設計。在萩市,在整個山口縣,甚至在山口縣、島根縣及廣島縣等組成的日本的中部地區,金子的建築設計都是非常的有名的。


兒子想當一名木匠,這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木匠,尤其是建築一座大的寺廟,或者搭建一個小小的茶室,這些在日本主要都是木匠的工作。能做好一手木工活兒,在日本會很受尊敬。不過金子這麼介紹自己的兒子,語氣中帶著的那種自豪,完全有種兒子很大程度超越了自己的語感。匠人在日本社會能夠受到很高的尊重。


未完成的製作過程

      日本社會特別重視技術,這大概和匠人多有著較大的關係。

中文中的「匠人」,與日語中的「職人」該最為貼近。說的是會做某種手工,有一手超出普通人的絕活。普通勞作的人,日語中就是個「勞動者」。勞動者雖然也製作各種產品,但大都只能負責製作過程的一部分,「職人」則是精通整個產品的手藝人。


見識「職人」,最簡單的辦法是去著名的百貨公司。那裡的各種工藝美術品,往往現場製作,當時就可以買下。和純藝術品不同,不那麼「高大上」,也沒有「名貴」的感覺。很多時候,漆工就坐在一個很大的布墊子上,在那裡用大漆給筷子上色,在筷子上繪圖,甚至可以把顧客要求的名字寫在筷子上,做出一副只有自己一人使用的筷子。有的時候,「竹子職人」會削一根竹子當場編筐,製作手藝之純熟,作品之精巧,讓人非常有購買慾望。匠人手下的製品,絕對能滿足市場上的需求,有一定的數量,和藝術家只生產一件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


金子的兒子能做一手木工活兒。看著他在庭院裡用一把挺大的斧頭砍一塊方木。按我們的習慣該是用刨子刨的,他該有很多很好的刨子的,但只見他用斧子一點一點地砍,方木如同被刨出來的一樣平整。看他用鑿子在方木的兩端鑿出形狀複雜的木眼,拿來另一個做好的木樑,不用釘子,兩者接在一起便再也拆不開了。數月後去看他製作的茶室,有種尚未完工的感覺,比如放置掛軸的地方,木臺兩邊架到天花板上的木樑,明顯留有凸凹的部分,尤其在這非常扎眼的地方,留下這樣的痕跡,讓人更覺得他十分的大膽。在已經完成的搭建物中,留下一些像是未完的部分,這意味著工作「尚未」結束,製作的過程還要延續下去,沒有生命的開始,自然不會有歲月的出現,未完變成了一種永久。

為茶道大家製作的茶室,愈發要有匠人獨到的特點。每個茶室都是四張半榻榻米,中間的半張正好放置茶爐,客人從長寬各只有90公分,更像窗戶的門進入茶室後,師傅點茶之前,去細心體會的是茶室的這種「未完成」,是在「未完成」中昨晚點茶的儀式。

寺院、神社、茶室的建造者,大都不會留下姓名,就像在建築物上留下未完成的痕跡一樣,匠人的工作是追求極致的過程,沒有哪個匠人給自己的工作定格為某個標準。日本社會高看匠人一眼,該是一種對匠人創造新極致有種期待。


以某種職業為唯一的名譽

說某人是個匠人型的漆工、車工、木工等等,就足以顯示對這位漆工或者木工的尊敬了,大多時候無需再追問姓氏。金子信的兒子到底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甚至叫他一聲師傅的機會也沒有。匠人也不肖追求某種特殊的尊稱、名譽。

也是在金子居住的萩市,那裡出產日本酒。去「一〇正宗」酒作坊品酒時,和老闆松本聊了很長時間。松本幾乎不喝酒,雖為酒作坊的老闆,但幾乎是幾滴酒就能醉倒的人。


曹操在《短歌行》中唱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日本酒作坊一律稱釀酒師為「杜氏」。雖然也有在商標上表明杜氏姓名的,但釀酒師就是釀酒師,大都無名。

在「一〇正宗」,松本負責採購大米,銷售釀好的清酒,至於釀造過程一律由杜氏負責,從不過問。杜氏會指定購買大米的地點,看大米的成色再決定購買量。之後進入蒸米飯步驟,選擇合適的溫度將酒麴和到米飯中。一〇正宗的歷史在百年以上。杜氏相信酒神就在房頂上,和米飯時口中念念有詞,祈禱酒神下凡,宿入米中,讓今年的酒更香更甜。再以後進入到了長長的釀造過程中,秋後氣溫一天比一天低,釀酒的時間也會漸漸變長。等釀造好了以後,杜氏便用一個大大的布袋過濾出原酒。各個酒缸中出的酒,度數不一,甜度也不一樣。杜氏把不同酒缸裡的酒,最後調出一〇正宗百年來同樣一個口味的清酒。


杜氏在日本世代相傳。每到秋收過後,便從島根等地外出,在酒作坊工作數月,等新酒釀出上市後,收拾行裝,和作坊結清費用,便回自己故鄉。第二年秋後再來。


不論是木匠還是酒作坊的杜氏,在日本司空見慣,只是進入現代社會後,這個人群中的人愈發多了起來。比如現代日本社會中,有很多麵包師,一生一世只做麵包,一個口味,其做出來的麵包,幾乎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他們也子承父業,兒子、孫子沒有必要一定要上大學,便是名牌大學畢業了,大都也會在父親那輩年老之後,回來繼承這個職業。匠人逐步變成現代名工,他們一生做車工、磨具工或者是相機鏡頭鏡片的研磨工。匠人的一部分技術傳給了更多的勞動者,數不清的勞動者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匠人,在某個專業領域具有專長,為此不斷努力。

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不論做什麼工作,填飽肚子並不難。於是,很多人不求大富,一生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這個領域裡,儘可能做到技術最佳,最有專長,把自己變成一個匠人。


匠人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大量匠人的存在,匠人精神的存在,該是日本工業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也是日本社會穩定的保證。

作者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 執行院長。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相關焦點

  • 《Liquid~鬼之酒 奇蹟釀酒人》匠人の精神 奇蹟釀酒師
    如果說伊藤英明的顏和身材讓我選擇了這部日劇,那麼他的演技和劇情就是支撐我看下去的動力。說實話我是一個沒什麼耐心的人,做事力求快·準·完美,大概就是劇中主角相樂修一(伊藤英明飾)那樣的性格。可是這部劇讓我非常安靜地看完了。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的匠人精神。相樂修一辭職繼承酒坊的時候,是櫻花漫天飛舞的春天。這一季節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拍得美而不喧譁。
  • 年輕的天才香檳釀酒師查爾斯·戈亞爾逝世
    上周,年輕的香檳(Champagne)釀酒師查爾斯·戈亞爾(Charles Doyard)突然逝世,享年僅31歲,他生前一直患有心臟病。   查爾斯的父親亞尼克(Yannic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很悲痛地告知大家我的兒子查爾斯突然離世的消息。
  • 《Liquid~鬼之酒 奇蹟釀酒人》匠人精神,令人感動!
    還可以Get姿勢 一起了解清酒釀造的秘密~ <圖片1>故事簡介: 年輕時離開家鄉、父母在國際大都市東京打拼的高級白領相樂修一(是不是很多小夥伴有著同樣的經歷),在臨近中年時,接連遭遇事業變動、母親辭世和妻子帶女兒離婚等一系列命運的打擊。
  • 南藝旁邊還有個私家釀酒廠?傳說南京有位頂級釀酒師藏在這!
    很少在南京看到一家店,會有專門釀製啤酒的匠人,而這一位還是我們南京人。老闆說,在南京釀酒界,說起王師傅來沒人不知道,在釀酒師這個職業極度缺乏的今天,他已是個「國寶」。於是我們想要了解他的工作,在這尋常巷陌的「釀酒廠裡」,還有哪些斑斕的故事。
  • 看遍日本丨日本唯一的無美女城市——山口縣
    awsl,日本美女怎麼那麼多!不過日本有一個無美女城市,據說是滿城醜女,聽了讓人心驚膽戰,但好奇心它也止不住地冒了出來,這裡就是山口縣。比如酒吧裡的媽媽桑,可謂是一個地方的門面和顏值水準,其他城市的媽媽桑是這樣的。雖然能看得出歲月的痕跡,但是依然能感覺得到是個美人。但是山口縣的媽媽桑是這樣的。那到底為什麼這裡會沒有美女,甚至沒有出過一個高顏值明星呢?
  • 《Liquid~鬼之酒 奇蹟釀酒人》閒雲野鶴,烹酒煮梅
    電視劇《鬼之酒•奇蹟釀酒師》短短三集,故事線平淡無奇,衝突感不強,以至於第一遍看完整部電視劇,回憶起來竟全是碎片式的畫面。可轉念一想,也許這正是這類影視的典型之處。顯然,這部電視劇的重點並沒有放在戲劇衝突上,只有真正用心去感受這部劇的人,才不會覺得淡然無味。在細緻入微處才可見其用心良苦,這是匠人的做事態度,也是電視劇製作者對觀眾的要求,只有這樣才不辜負他們傳達匠人精神的願望。
  • 《爸爸的木匠小屋》第三季回歸 繼續以匠人精神弘揚傳統文化
    自紀錄片口碑佳作《爸爸的木匠小屋》第二季於2017年6月落下帷幕後,萬千網友時隔三年終於迎來了翹首以盼的新一季《爸爸的木匠小屋》開播消息。此次備受矚目的《爸爸的木匠小屋》第三季由嗶哩嗶哩主出品,上海上看聯合出品,將於7月22日起每周三、四19:30正式在B站平臺獨家播出。
  • 號稱日本「茅臺」,作為日本國酒送給普京和歐巴馬~!
    獺祭(獺字音tǎ),是日本清酒著名製造商「旭酒造」旗下的一款聞名世界的重量級品牌。說起其名字的由來,其中的「獺」字是源於酒廠所在的地名,距離東京約800公裡左右的山口縣巖國市的獺越,取其中一字「獺」。但,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捨棄經營多年的中低端產品,轉型高端品牌,還把主釀酒師「杜氏TOUJI」(杜氏:從江戶川時代流傳下來的杜氏制度,日本人將某間酒造最高級別的釀酒人稱為「杜氏」,是管理者、是味覺擔當
  • 《Liquid~鬼之酒 奇蹟釀酒人》許億:酒之道
    今年的日劇《鬼之酒 奇蹟之釀酒人》很短,只有三集。是今年看的劇集中最過目不忘的一部。其實也沒有講什麼特別的故事。只是老實的講日本清酒是怎麼一步步的做出來的。戲劇衝突很弱,即便發生,也迅速淡化。但做酒的過程,刻畫入微。其中演出釀酒師的津川雅彥是我非常仰慕的日本殿堂級藝術家。按說今年也該75歲了。神採依舊,魅力驚人。當一個人足夠老的時候,必然要活的從容一些。
  • 【新款特薦】日本第一品牌獺祭純米大吟釀清酒,預售 12 瓶
    但經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一倒騰,這米就有了高地優劣之分。用米的篩選使得清酒出現了豐富的變化,更讓它變成「不可思議的液體」。而清酒等級的劃分也和磨米的程度成正比,即米被磨的越多相應等級也越高,這裡不得不提獺祭國際上最知名的一款產品——獺祭磨之先二割三分,即外層的米被磨去了 77 %,只剩下 23 %,即精米步合為 23 %。
  • 日本的「茅臺」,喝了有多頂?
    今天我裝 推薦給兄弟們的這款酒,堪稱在日本清酒界的「臉面」,曾被日本當作國禮送給過普京和歐巴馬。 還把主釀酒師「杜氏TOUJI」(杜氏:從江戶川時代流傳下來的杜氏制度,日本人將某間酒造最高級別的釀酒人稱為「杜氏」,是管理者、是味覺擔當)開除了。 這在當時看來,如此壯舉簡直就是自取滅亡,而這是因為此,一股新派的清酒風格就此誕生,而這高端代表則正是獺祭。
  • 日本清酒
    日本酒造組合中央會(J.S.B.A)的報告顯示,根據調合物的不同,清酒的飲用溫度範圍在5攝氏度-55攝氏度之間。日本酒造組合中央會的官方網站(japansake.or.jp)迴避了邦德和飲用溫度的爭論,而把焦點放在了日本酒的推廣上。在介紹日本酒歷史的章節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過去的2000年間,清酒在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釀酒師 調酒師 品酒師 侍酒師有什麼區別 是一個職業嗎?
    由於釀酒師處於酒類生產鏈條的最頂端,而酒類產品嚴格來說是農產品深加工的產物,因此釀酒師對釀酒原料的品質甚至是種植過程都要有所了解,葡萄酒的釀酒師尤其如此。調酒師的工作,是釀酒師工作的延續而調酒師的工作,是釀酒師工作的延續。
  • 【新款特薦】日本第一品牌獺祭純米大吟釀清酒,預售 60 瓶
    但經日本人的匠人精神一倒騰,這米就有了高地優劣之分。用米的篩選使得清酒出現了豐富的變化,更讓它變成「不可思議的液體」。而清酒等級的劃分也和磨米的程度成正比,即米被磨的越多相應等級也越高,這裡不得不提獺祭國際上最知名的一款產品——獺祭磨之先二割三分,即外層的米被磨去了 77 %,只剩下 23 %,即精米步合為 23 %。
  • 日本匠人的匠人精神
    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正是我們當下推崇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同時它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 今天,且隨言吉君一起感受日本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日本匠人精神的核心思想。
  • 老木匠做出榫卯結構汽車,全車沒用一點膠水,這才是匠人精神
    最近一位老木匠在網絡上面火了,這位老木匠幹了幾十年的木匠活,精通各種榫卯結構。但是後來隨著機械的使用及人們更加喜歡各種現代化的工具,所以老木匠的精湛的手藝就沒了用武之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別人製造的汽車模型,於是他便也想動手做一個汽車模型。
  • 號稱日本「茅臺」,作為日本國酒送給他國領導人
    說起它你一定不陌生,總是出現在日料店或是居酒屋。日本國宴用酒,被當作國禮送給普京和歐巴馬。
  • 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
    原標題: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採擷至高榮譽,擔當使命前行「曲是酒之骨,技是酒之魂」,醬香酒核心釀造密碼——12987工藝能流傳千年,依靠著一個又一個釀酒人對拙樸匠藝的堅持和心口相傳的敦敦教誨。
  • 中國釀酒師風採錄 朱斌:耐住寂寞 釀出情懷
    之後,朱斌積極向釀酒師和技術人員請教技術問題,併購買大量葡萄酒相關書籍研讀。葡萄酒的學習幾乎佔據了那時候的朱斌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為了開闊眼界,朱斌利用假期時間,到甘肅、寧夏和新疆的各大葡萄酒產區參觀學習,並努力思考如何在新疆這樣一個獨特的產區內釀出好酒。
  • 秋山利輝:匠人中的匠人,影響了日本商界,連稻盛和夫都由衷佩服
    這些稜角分明的「規矩」,是今年74歲高齡、在日本名氣響噹噹的秋山木工創始人兼總裁——秋山利輝早年為年輕稚氣的學徒們立下的。在他此前所著的《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一書中,記錄了「不近人情」甚至「反人性」的種種條例。他「獨創」的學佳制育人方法,在日本如雷貫耳,但也有人質疑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否與時代進步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