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下半年新的發文計劃中,是打算從我們的知識星球中選擇一些初中作文的,可能不如優秀作文選中的那麼接近完美,但是能代表目前初中作文學習的現狀,就像是我們熟悉的同學的作文在一點點提升,自有其獨特的參考借鑑的意義。這是接下來的半年裡,公眾號上初中作文的一個變化。
不過,作為新一期的第一篇初中作文,我還是從優秀作文選中選了一篇,想結合這一篇給大家的初中作文學習提供一個方向。
這篇作文,其實放在高中作文中也毫不遜色,我對優秀作文選中一些選文的來源有時候會有懷疑,不過,初三學生的確也是可能寫出這樣的作文的。我就把它當做一篇優秀的初三作文來分析,其中的幾個重要特點很適合用來講解初中作文學習的方向。
作文展示
一棵樹沈曉蓮樹上的白鳥,張開翅膀,飛走了。那靜默的樹依然挺立,無論風吹雨淋,無論鬥轉星移。我們亦如那隻飛鳥,總是撲稜著翅膀去尋找自由的天空。卻忽視了那孤獨的一棵樹,依舊昂首挺立,為我們擋風遮雨。風吹起人間煙火,也吹亂了葉的思緒,那飄落的枯葉,是它哀痛的舞蹈嗎?一棵樹,孤零零地站在寂寥的秋季,駐足凝望,我無法言語內心的錯綜複雜,猶如一張盤根錯節的網,沒有結點,也找不出起點。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春華秋實。春的蔥鬱,是它張揚的青春,絢爛多姿。年輕時,它沒有憂愁和負擔。漸漸地,它的年輪愈積愈多,肩上的枝葉愈加繁茂,它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於是它努力地吸收土壤的養分,在乾燥的季節,渴望甘露的降臨。脫去了春的稚嫩,洗去了夏的浮華,秋的果實一顆顆掛在樹枝上。也許,這便是一棵樹的成就吧。然而它依舊默默無語,無意宣揚自己的付出。大雨滂沱,淋溼了樹的身軀,也淋溼了白鳥的翅膀。在大樹的庇護下,白鳥的羽翼日漸豐滿,那些樹向外一圈圈擴散的年輪,換來了鳥兒們美好的天空。我驀地想起了我們的父輩,他們日漸滄桑,逐漸增多的皺紋不就是那一圈圈的年輪嗎?我不禁想到這樣一句詩:無垠的沙漠熱烈追求一葉綠草的愛,它搖搖頭笑著飛開了。我執著地認為我們是綠草,沙漠是我們的父母,或許這並不符合詩的願意。無垠的沙漠擁著的是寬廣的胸懷,它容納遠方的駝鈴刺破它的寧靜幽遠,也給予駝隊踩在它的身軀上的寬恕。只是,沙漠用寶貴的水撫育的綠葉,此刻卻飛開了它的懷抱。這於沙漠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痛楚。這於綠葉是一種掙脫,更是一種辜負。我們總愛說,自己是怎樣地獨立,是怎樣地自由,卻從未停下匆忙慌亂的腳步,回首望一眼我們的父母,看一看他們的神情,他們眼神中流露出多少不忍與不舍。孤獨的一棵樹,經受冬季殘酷的考驗。大雨驟降,孩子站在它的身下,眼睛望著屋簷下的白鳥。垂掛的雨簾中,一棵樹,一個小孩,還有一隻白鳥……
指導和交流
在知識星球
1
極美的畫面感。
這篇作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有非常強烈的畫面感。
開頭:
樹上的白鳥,張開翅膀,飛走了。那靜默的樹依然挺立,無論風吹雨淋,無論鬥轉星移。
結尾:
孤獨的一棵樹,經受冬季殘酷的考驗。大雨驟降,孩子站在它的身下,眼睛望著屋簷下的白鳥。
中間也有幾處。
比如:
一棵樹,孤零零地站在寂寥的秋季,
比如:
大雨滂沱,淋溼了樹的身軀,也淋溼了白鳥的翅膀。
這種極美的畫面感,是對描寫的熟稔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心理年齡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的。
因為它不只是和心理年齡有關,也和對描寫的熟稔有關,所以可以看做是作文水平的一個標誌。
它不只是技巧的運用,需要懂得如何才能寫出強烈的畫面感;更重要的,它是個思維的品質,這個用畫面思維的習慣就是作文訓練帶來的。
2
用思考來組織內容。
這篇作文的緣起,從作文中的信息來推測,是作者在陰雨的天空下,看到了一隻白鳥離開了樹,心中有許多感觸,於是把感觸寫成了一篇作文。
也就是說,這篇作文的組材開始於一個很小的事情,可以說是開始於一個畫面,然後經過思考,寫成了作文。
這有點兒像初中課本中的一篇課文《散步》,也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之所以能被寫成文章,是因為作者對這散步想了很多,結果讓散步這件小事變得意味深長。
這就是初中作文組材的方向。
初中生眼中的生活會越來越平凡,這一點將會延續下去,到了高中,到了走出校園的時候,你眼中的生活會更平凡。
所以初中作文就需要鍛鍊這樣一種組材能力:把生活中的小事化為高質量的作文素材。
當然了,在初中階段的大多數作文中,我們的作文組材可能不會像這篇作文一樣做得這麼「極端」,我們很可能是用多件事組合成一篇作文;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必須得對素材加以積極主動的思考,思考才能提升素材的質量,即使是把多件事組合起來,也是得依靠思考才能做到。
3
寫出有深沉感的文筆。
其實高質量的文筆、成熟的文筆,不一定非要深沉,但這種帶有深沉感的文筆貌似相對來講是容易達到的,所以在很多初中生的作文中都在有意無意地追求著。
這裡結合這篇作文講三個點。
第一,畫面中的孤獨感。
這篇作文中所描寫出的畫面都帶有一些孤獨感。一隻白鳥離開了一棵樹、陰雨的天空下一個孩子站在樹下望著遠處的白鳥……
這個「孤獨感」,我不確定自己能講清楚。它不是那種缺少朋友的孤獨,不是像有些人感嘆「我好孤獨」的「孤獨」,它是一個人正在認真思考時的感覺。
認真思考時,一定是安靜的,會呈現一種孤獨感。
而一個畫面寫出一點點孤獨感,會讓人覺得這篇文章在認真地思考著。
第二,具體詞語和抽象詞語結合的句子。
比如:
它容納遠方的駝鈴刺破它的寧靜幽遠,也給予駝隊踩在它的身軀上的寬恕。
這樣的句子貌似很受中學生歡迎,越往高年級越是更多地出現,這說明很多中學生都能感覺到這種句子的好。
具體的詞語,能夠呈現出畫面感的,是做描寫的關鍵。
抽象的詞語,是屬於理性思考的。
二者結合,讓畫面有了深度,讓思考有了感染力。
第三,互相矛盾但是又各有道理的用詞。
比如:
這於沙漠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痛楚。這於綠葉是一種掙脫,更是一種辜負。
這兩句寫得真好,不僅有強烈的思考的感覺,而且句式整齊,而且還押韻(當然不是那種嚴格意義上的押韻)。
這兩對兒詞語:快樂和痛楚,掙脫和辜負。
這樣的成對兒出現的詞語也是中學生喜歡的,我自己也喜歡看到,因為它正顯示了你在思考呀。思考才是中學作文最重要的特徵,寫作文,就是要促使你去對生活加以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這樣不只是對作文本身好,對我們自己的成長也是很有意義的。
更多的文章在公眾號作文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