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
6月9日晚,翻譯家、作家、詩人曾胡因病在北京離世,享年69歲。
曾胡祖籍江蘇南京,1951年出生於北京,1976年畢業於山西師大外語系英語專業,業餘從事翻譯和寫作。有譯作二十餘種,詩詞集、散文集數種。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
《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
該書首頁的作者題記這樣寫道: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譯林版曾胡譯《荊棘鳥》書封。
如此動聽的「歌聲」很快傳到了中國,曾胡就是最早被打動的一批讀者之一。當時,一次閱讀英文報刊時,曾胡偶然注意到《荊棘鳥》雄踞暢銷書榜並好評如潮的消息,於是購得一本原版書,並為之深深吸引,但是並沒有想到會成為它的中文譯者。
在翻譯《荊棘鳥》之前,曾胡先後翻譯有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死的懷念》《幕》《公寓女郎》、託馬斯·哈代的《遠離塵囂》、瑪格麗特·米德的《代溝》、羅斯· 特裡爾的毛澤東傳記節譯本《毛澤東的後半生》以及馬克·吐溫《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翻譯水準逐漸得到認可。
加之長期從事舊體詩詞創作,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審美,機緣巧合下,曾胡接到了《荊棘鳥》的翻譯任務。曾胡曾說,翻譯過程幾乎是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後在1986年和1989年做了兩次修改、潤色,於1990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譯林出版社正式引進了版權,曾胡譯本在幾種譯本中脫穎而出,為譯林選中出版並多次再版,遂成為經典。
《荊棘鳥》之後,曾胡又有數種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以及莎士比亞、哈代、馬克·吐溫等人作品。晚年不事翻譯,除繼續舊體詩詞創作外,餘力皆在中外古建研究,2019年的《海南儋州敬字塔研究》以及《詠歸樓主詩詞選五集》成為其最後的出版作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