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2021-03-03 北京青年報
傳說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1983年電視劇《荊棘鳥》

文| 張嘉

當地時間1月29日,以《荊棘鳥》一書而聞名世界的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醫院去世,享年77歲。麥卡洛近年來身體一直欠佳,之前在接受採訪時,麥卡洛說自己並不害怕死亡,「就像凱撒大帝,在我看來,他只是永遠地睡著了。」

考琳•麥卡洛一生共寫了25部小說,還有其他散文、雜文等,而除了寫作,她還畫畫,更厲害的是,她曾在美國耶魯大學以神經心理學家的身份工作。麥卡洛以自己的才華讓世界諦聽到了「荊棘鳥」的絕唱,但是,也正如這本書所描繪的「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現實中,麥卡洛的童年陰影一直覆蓋著她的生命。

不幸福的童年

《荊棘鳥》女主人公梅吉的童年並不快樂,但是她的父母愛她;考琳•麥卡洛的童年也並不幸福,而她的父母不愛她。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西部,童年時期仿佛生活在火藥桶中,因為父母經常吵架。後來,在父親去世時,他們才知道父親在外面至少還有兩位妻子。麥卡洛本來就缺少父愛,而母親則莫名其妙地仇恨知識分子,由此,麥卡洛優秀的學習成績也會引來母親的憎恨。

分歧頗多的父母有一點卻是空前一致--他們都希望麥卡洛不要上學,早點成為家裡的勞動力,麥卡洛回憶說:「我小時,父親對我說:『你就是個做洗衣工的料,你長得這麼胖,這麼醜,這輩子別想嫁人了』。」

好在麥卡洛的童年沒有「一敗塗地」,因為她有一個和自己感情很好的哥哥,兩人默契得像是雙胞胎。小時候,父母總是逼迫他們6點鐘就上床睡覺,麥卡洛就和哥哥望著天花板彼此編故事以消磨無聊的時光。

麥卡洛很崇拜哥哥,但是有一天,麥卡洛的哥哥為了救兩位想自殺的女人而溺水身亡,而父親居然捨不得花機票錢去出事地點把哥哥的遺體運回家鄉,這一切都讓麥卡洛始終難以原諒父母,在父母去世後,有媒體問她是否已經諒解了父母,她的回答是「不會」。縱然時間過去了幾十年,麥卡洛也依然悲痛得無法提筆來憶念哥哥。

因為家庭的不幸,麥卡洛很早就離開家鄉,去雪梨上大學,後來又去了倫敦,去了美國的耶魯大學,但是在出版了《荊棘鳥》後,不再為金錢發愁的她又回到了家鄉,時常會去探望生病的母親和兩個舅舅,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她以不願意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為由,搬到了諾福克島--一個太平洋深處長5英裡、寬3英裡的小島,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一千英裡之遙,並斷斷續續地在那裡生活了40年。

提起童年的快樂回憶,麥卡洛只說過一件事,就是母親給她錢讓她去鎮上買件大衣,結果她買了一個可攜式打字機,憶及這段久遠的往事,麥卡洛仍然會笑起來。

當神經心理學家

考琳•麥卡洛開始並沒有想當作家,她大學本科學的是醫學,後來獲得了兒童健康研究所(倫敦)碩士學位,但因為對藥皂過敏不得不放棄,就轉而研究神經生理學,並在耶魯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實驗室工作。不過也是在那時,她開始有了寫作的願望,原因是,麥卡洛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寫作,那麼老年的她將饑寒交迫,「我二、三十歲時突然在腦海中看到了自己70歲時的樣子:住在寒冷逼仄的小房間,房間裡只有冷水和60瓦燈泡,而我還是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這個畫面「刺激」了麥卡洛,她開始了白天工作、晚上寫作的勤奮光陰。1974年,她發表了第一本小說《提姆》(Tim),故事講述一個智障青年與一個中年寡婦之間的愛情,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影,由梅爾•吉布森和派珀•勞瑞主演,之後,麥卡洛的第二本小說《荊棘鳥》面世,這本書從此改變了麥卡洛的一生,讓她放棄了神經心理學,成為一位專職作家。

拒絕寫《荊棘鳥》續集 不喜歡美劇《荊棘鳥》

《荊棘鳥》的英文版權當時以190萬美元的創紀錄價格成交,後來這本書在全世界銷售超過了3000萬冊,1983年《荊棘鳥》在美國被拍成了電視劇,獲得6項艾美獎。不過,對這部電視劇,麥卡洛本人並不「感冒」,她毫無顧忌地評價這部作品「令人作嘔」。

在《荊棘鳥》大獲成功後,很多人和出版社勸麥卡洛寫續集,他們甚至為她想好了書名,諸如《荊棘鳥之路》、《重見荊棘鳥》等等,麥卡洛斷然拒絕了這些「誘惑」,「我要是寫續集的話,會感覺把自己置身於可怕的沼澤地中,我從一開始就沒這個打算,所以,我才刻意把主人公都寫死。」不過,麥卡洛在71歲時卻為《傲慢與偏見》寫了續集《瑪麗班內特小姐的獨立》。

考琳•麥卡洛一共寫了25部小說,包括《荊棘鳥》、澳大利亞二戰時的英雄Roden Cutler的傳記小說、驚悚偵探小說,還有一些散文、雜文和音樂劇。儘管她最受外界歡迎的作品是《荊棘鳥》,但這部作品並非麥卡洛的最愛,她喜歡的是自己寫的一套歷史小說《羅馬主人》(Masters of Rome),這套書從公元前110年寫到公元前27年,為此,麥卡洛看了2000多冊關於羅馬的書,甚至還專門找助手幫她去查像羅馬人的馬鞍這樣的生僻資料,她說:「我想寫一本真正的歷史小說,我不想寫那些狗血的和一派胡言的小說,你知道,我不是個浪漫的人。」

儘管名聲顯赫且作品豐富,但多年來評論界對於麥卡洛也十分苛刻,對《荊棘鳥》也不乏惡評,甚至有人認為她那本《密薩隆基的淑女們》抄襲了1927年出版的加拿大小說《藍色城堡》。對於抄襲之說,麥卡洛堅決聲明作品是原創,她反擊道:「我想這些批評我的人內心應該清楚,我比他們更有安全感,比他們更自信,比他們更聰明。」

麥卡洛在寫作上一直孜孜不倦,每天都是工作8小時,每天都會寫2萬字,近年來,麥卡洛的身體每況愈下,她曾擔心「現在的每本書都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本。」而在2004年,她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時透露,自己的一隻眼睛由於黃斑變性已經失明,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熱愛的繪畫,她稱自己寧肯得癌症,也不願意失明,因為那意味著真的要放下筆了。麥卡洛的最後一部小說是2013年出版的《苦樂參半》( Bittersweet)。

生活除了苦難 也會有愛情和驚喜

因為父母失敗的婚姻和糟糕的童年,麥卡洛很早就決定終身不嫁,但是,她在搬到諾福克島後碰見了比自己小13歲的裡克•羅賓森,以為自己會孤老而死的麥卡洛終於收穫了愛情,羅賓森以種植棕櫚樹和作油漆工為生,兩人於1983年結婚。

羅賓森曾經結過一次婚並有兩個孩子,對於這位丈夫,麥卡洛十分滿意,她在1996年接受採訪時讚揚裡克真的是好極了。與裡克的幸福生活讓麥卡洛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有了期盼,也讓她對於曾經的苦難有一些釋然了,「生活雖然會給你很多不幸和痛苦,但也會給你驚喜,你不知道哪個轉角會遇見愛情。」

麥卡洛和裡克並沒有孩子,但她否認這是因為童年陰影,「我只是受不了孩子」,不過,麥卡洛與裡克的兩個孩子相處還不錯。


由於與裡克感情篤深,麥卡洛生前有一點小小的擔心--害怕丈夫有一天比她先走。但如今,麥卡洛可以安眠了,在她去世時,丈夫裡克•羅賓森始終陪伴在她身邊。

本文選自北青天天副刊,微信號:bqttfk,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2015-01-31 08:02:44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姜貞宇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這是小說《荊棘鳥》最著名的一個段落。而1月29日下午,小說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醫院去世, 享年77歲。自1983年嫁給了諾福克島人Ric Robinson 之後,她就一直生活在這個遠離雪梨和澳大利亞本土的島嶼,島上居民只有2000多人。近40年來,麥卡洛的這部小說在全世界暢銷3000多萬冊。
  • 《荊棘鳥》作者去世 作品糅合暢銷因素而成
    [摘要]1月29日下午,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去世。她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當時她研究了暢銷小說的要素孕育而成。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圖片源於網絡1月29日下午,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其創作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
  • 《浪漫是一冊副刊》我再次翻開名為你的書
    很喜歡片頭的那句話,「我再次翻開名為你的書。」丹伊時隔這麼多年,才重新翻開車恩浩這本書,不是不心痛的。但是又能如何呢?正如片名《浪漫是一本副刊》,浪漫的確是一本副刊,不是生活的正文,可能是上下班間隙的調味品,可能是醉酒後的苦茶。暗戀就是一個人寫完這本副刊,暗戀沒有一個時刻不浪漫。苦澀浪漫,嫉妒浪漫,疏遠浪漫,爭吵浪漫,淋雨浪漫,日光浪漫。
  • 《浪漫是一冊副刊》浪漫是副刊,現實是生活的正刊
    正如劇名,浪漫是一冊副刊,這個劇把一些生活現實揉進了正刊。例如那個等不到春天的詩人,只有寥寥幾個鏡頭,卻讓人難過的掉下淚來。生活啊,越現實越苦,所以需要加一點浪漫加一點糖。正如劇中和一些評論,對女性年齡外貌的壓力和輿論大多還是來自女性。也許接受女性的年齡變化所呈現的不同狀態的美,應該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所謂的「少女感」人設。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美好,這是我們應該包容和認同的。
  • 「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  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你不會分辨出哪種觀點是準確的,但你肯定會承認愛情不是一直美好的,也會有苦澀。聽聞愛情,十人九悲,何不兩情,做回甲乙丙。聽聞你我,沒有結果,聽聞愛情,全是遺憾。你有沒有藏在心底的人呢?難以啟齒,卻無法忘懷。每個人都有他們對於愛情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愛情觀,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代入感超強的好劇,浪漫是一冊副刊,記錄了精彩的生活
    代入感超強的好劇,浪漫是一冊副刊,記錄了精彩的生活!浪漫是一冊副刊《浪漫是一冊副刊》屬於冬季,如果他不去當兵文學和藝術,以及毛茸茸的外套,光看就讓人心曠神怡。女性決不能輕而易舉地嫁出去,更不能輕而易舉地辭職做全職太太,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 原標題:「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浪漫是一冊副刊》:「月色真美」,是文青的告白
    《浪漫是一冊副刊》,李鍾碩入伍前最後一部作品,是一部冷門慢熱劇。劇名繞口難記,開篇大齡離異女姜丹伊偷住進忠誠小奶狗車恩浩家中,落魄之時偶遇童話式暖男池書俊,這樣的發展難免讓人誤會這又是一部一女二男的傳統愛情劇。
  • 《浪漫是一冊副刊》如果主冊沒有自己,那要副刊做什麼?
    《浪漫是一冊副刊》的標題真的是蠻拗口和奇怪的,女主又真心顯老,如果不是李鍾碩的盛世美顏,我想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點開。不過,好在我沒有錯過它。二碩入伍前的最後一部劇,和《聽見你的聲音》倒是圓圓滿滿的首尾呼應姐弟戀,時光仿佛給了這個少年神秘的特權,無論歲月輪轉依然明眸皓齒、面如冠玉,一如當年。
  • 《荊棘鳥》之菲奧娜:被命運捉弄的貴婦人
    在把家族榮譽看得比家族成員的生命還重要的歐洲後裔中犯下她那種錯誤顯然是無法無法原諒的,為了自己心上人的安危考慮,可憐的菲始終沒有透露她孩子的父親的身份,所以為了掩蓋醜聞,她被安排給了做苦力的帕德裡克·克利裡,一個矮小又結實的男子。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所有一切,宛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澳大利亞電視連續劇《荊棘鳥》裡的鏡頭。我剛畢業分配到法院業大當老師,平時管理電教設備、翻譯說明書,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這些錄相。現在想來,那是最好的時光。《荊棘鳥》的小說原著描寫了一家三代百轉千回的家史,重頭戲從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女主人公梅吉,與意氣風發的年輕教士拉爾夫之間從相遇到相知、從生離到死別的故事。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
  • 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荊棘鳥》題記《荊棘鳥》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驚世之作。她本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以理學優等榮譽學位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時,已顯露出在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特長。她後來獲得了兒童健康研究所碩士學位,繼而領導美國紐哈芬耶魯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工作。
  • 究竟誰是荊棘鳥?
    《荊棘鳥》貌似被澳洲媒體譽為澳大利亞最偉大的愛情,澳洲版《亂世佳人》,我懷著當年無知誤解的假設,再讀,我卻更添狐疑,難道這不是斯德哥爾摩虐戀的詳情版嗎?只能說荊棘是的確有的吧?但是荊棘鳥又豈僅僅是梅吉一人呢?
  • 唐酒卿《紫羅蘭和荊棘鳥》:新的世界已經開始
    今日分享:《紫羅蘭和荊棘鳥》作者:唐酒卿主角:斯託克·博格,亨特·加爾簡介及讀後感文案:怒放懸崖,燃燒深淵。一位落魄騎士討伐魔王,魔王:住手哇!一個有點浪漫童話主義的西方魔幻故事,唐酒卿老師真是什麼文風都能駕馭啊。
  • 願做一隻荊棘鳥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為什麼你不直截了當地說你愛我?我希望你這樣說的!"---"不。 年少不讀《荊棘鳥》,讀懂已不是少女/男。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後轉投文學創作。《荊棘鳥》一經問世,立刻暢銷全球,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更是獲得六項艾美獎。
  • 豆瓣8.6分《荊棘鳥》:執著追尋的三代人,荊棘鳥式人生的悲與痛
    那麼,就從三代人的執著追尋來解讀一下《荊棘鳥》中那些荊棘鳥式人生的悲與痛。七兒子因病去世,丈夫帕迪被火災帶走了,四兒子也被野豬壓死了,直到此時,菲才終於醒悟丈夫對她的重要性,她以為自己不會再愛別人,因為帕迪也遠遠比不上她曾經愛過的那個人,所以她將自己封閉起來,對旁人的關心愛護不聞不問、視若無睹,等到她發現的時候,卻已經是失去的時候。
  • 《荊棘鳥》:愛情真是個可笑的託詞
    《荊棘鳥》這本書我讀了一個月。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捨不得,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害怕讀完之後,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失落。讀中文系是挺慚愧的一件事,高中不愛讀「世界名著」,換言之,我總覺得國外名著翻譯過後像被折騰了一番,完全丟掉了語言最美麗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