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做一隻荊棘鳥

2021-03-02 我們的麥田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不為路途遙遠而放棄,不為風霜露宿而移情,不為誘惑而另攀高枝,只為那棵它相約的荊棘樹。

願做一隻荊棘鳥

文/黎明(本文作者為上海群麥友)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為它鍾愛的那棵荊棘樹歌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的一切音樂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安樂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不遠萬裡絕然尋找,直到如願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歇,流血而至死。

這就是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不為路途遙遠而放棄,不為風霜露宿而移情,不為誘惑而另攀高枝,只為那棵它相約的荊棘樹。相見後絕然的投入愛人的懷抱,刻骨銘心的鳴叫,淋漓盡致的歌唱,血流如注地奔向死亡。一次就夠了,一個最長最尖的荊棘就夠了,不求永遠的廝守,縱然只有一個瞬間,也要依偎在愛人的肩旁,換一次千古絕唱。

去年夏天在醫院照顧病人,碰到一對農村夫婦,妻子得了尿毒症,要化療。男人四十多歲很老實很憨厚的那種,不大說話,只是會盯著自己的女人看,為她擦汗。家裡很窮,估計因為妻子的病,他們已一貧如洗。常看到妻子鬧著回去,他在那裡不急不躁地餵她水喝。他總是打半份飯,默默看著妻子吃完。妻子問他他總說在食堂吃了,我知道他會到走廊把早晨剩的那半個煎餅吃完。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海誓山盟,只有默默地關愛,他不會知道荊棘鳥的傳說,但是他知道拿出自己所有的溫暖來溫暖自己的妻子。

愛情對於我來說,也是生命的全部。心靈永遠只為一人保留,一生只為一人唱歌。

願做一隻荊棘鳥,只為一棵荊棘樹而活。決絕而美麗。

本期輪值總編 謝勇強

本期輪值主編 楊 鳴

©2014我們的麥田.|微信號:werye2014

■本號所有文章系原創,轉載請聯繫我們

■點右上藍字體「我們的麥田」關注我們

■歡迎來稿irye@foxmail.com

■此為「我們的麥田」第44期文章,如需閱讀往期文章,請回復「1」、「2」、「3」……

■閱讀「麥田藝廊」書畫家,請直接回復書畫家姓名。



相關焦點

  • 《鬢邊》商細蕊就像一隻荊棘鳥,即使不再唱戲,也要把刺扎進胸膛
    他不敢也不願意,以自己做天平另一邊的砝碼,讓商細蕊與戲分割。03商細蕊像一隻荊棘鳥,即使不再唱戲,也要把刺扎進胸膛荊棘鳥,它的使命是尋找一棵荊棘樹,被荊棘樹上的刺刺穿身體,歌唱著死去。商細蕊就是那隻荊棘鳥,而程鳳臺就是那株曾經為他擋過雨雪的紫羅蘭,而戲臺子就是荊棘鳥一直要找的荊棘樹。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聽聞愛情,十人九悲,何不兩情,做回甲乙丙。聽聞你我,沒有結果,聽聞愛情,全是遺憾。你有沒有藏在心底的人呢?難以啟齒,卻無法忘懷。每個人都有他們對於愛情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愛情觀,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歷史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也有楊玉環在馬嵬坡被唐玄宗賜死,更有小龍女和楊過長達16年的等待愛情。小龍女和楊過的老少式在國外的文章裡是非常普遍的。
  • 「詩情畫意」荊棘鳥
    荊棘鳥暗夜死寂那朵花盛開悄無聲息在大山的皺褶裡叢生著荊棘一隻小鳥從霧裡閃現又消失到霧裡衣裳襤褸的人們土裡勞作土裡死去又埋葬在土裡鏽跡斑斑的鋤頭遺失在風中任春風吹夏雨淋那個黑白相間的波斯小貓睡了發出輕微的呼吸遠山靜謐 晨光微熹的荊棘樹上最長的那根刺鋒利一隻鳥兒叫了雲雀和夜鶯羞怯荊棘鳥泣血而歌
  • 究竟誰是荊棘鳥?
    前幾天在翻箱倒櫃找一件舊物,那個多年前寫過的為數不多的讀後感——《荊棘鳥》的日記本,日記本真不多(共2本),無奈字體真是龍飛鳳舞辨認不清,所以實在找不到原文。順便感慨一下,當年自己的思緒是何等凌亂?從小學書法又是多重要啊!
  • 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
  • 荊棘鳥的歌聲,是靈魂絕唱,還是臨終前的悲鳴?
    荊棘鳥,只是一個渺小的鳥,最初對它的關注,還是源自於一篇叫《枯葉蝶與荊棘鳥》的故事。當然,《荊棘鳥》是本小說,曾很有情趣想去閱讀的時候,當我看到簡介裡那段,「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
  • 《荊棘鳥》:愛有沒有止損點?
    《荊棘鳥》作者:Colleen McCullough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所有一切,宛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澳大利亞電視連續劇《荊棘鳥》裡的鏡頭。我剛畢業分配到法院業大當老師,平時管理電教設備、翻譯說明書,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這些錄相。現在想來,那是最好的時光。《荊棘鳥》的小說原著描寫了一家三代百轉千回的家史,重頭戲從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女主人公梅吉,與意氣風發的年輕教士拉爾夫之間從相遇到相知、從生離到死別的故事。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2015-01-31 08:02:44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姜貞宇 參與互動()   本報訊(記者 羅皓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
  • 《荊棘鳥》,飛蛾撲火的愛情有結局嗎
    01荊棘鳥的絕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蠻荒的枝條間放開了歌喉。
  • 唐酒卿《紫羅蘭和荊棘鳥》:新的世界已經開始
    今日分享:《紫羅蘭和荊棘鳥》作者:唐酒卿主角:斯託克·博格,亨特·加爾簡介及讀後感文案:怒放懸崖,燃燒深淵。一位落魄騎士討伐魔王,魔王:住手哇!一個有點浪漫童話主義的西方魔幻故事,唐酒卿老師真是什麼文風都能駕馭啊。
  • 《荊棘鳥》:愛情真是個可笑的託詞
    《荊棘鳥》這本書我讀了一個月。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捨不得,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害怕讀完之後,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失落。讀中文系是挺慚愧的一件事,高中不愛讀「世界名著」,換言之,我總覺得國外名著翻譯過後像被折騰了一番,完全丟掉了語言最美麗的那部分。
  • 【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傳說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 「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  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荊棘鳥哀鳴,禁忌之愛,刻骨銘心
    比如荊棘鳥為了最美的聲音放棄生命。在普世價值觀裡,生命比好聽的聲音重要,而在荊棘鳥的心裡,為了最美的聲音可以放棄生命。看點在於拉爾夫神父與梅吉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年齡差距很大,拉爾夫第一次見梅吉時她還是個孩子,拉爾夫對梅吉的關心在不知不覺中升華為了愛情。然而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拉爾夫一方面忠於對上帝的信仰,另一方面沉浸於對梅吉的愛而難以自拔。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
  • 原標題:「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世界愛情名著《荊棘鳥》——一個關於生命覺醒、愛情綻放的故事
    傳說世界上有一種鳥,叫荊棘鳥。之所以叫荊棘鳥,是因為這種鳥一出生,根本就不能發音。當它長大以後,開啟它一生的經歷,就像是朝聖之旅,就是不停地飛、不停地找,直到找到命中注定的那根荊棘!然後它義無反顧的,將這根荊棘刺入自己的胸膛後,奇蹟就發生了:之前從不曾放聲的荊棘鳥,唱出了天底下最美妙、最動聽的聲音,一瞬間萬物寂靜,天地變色,時間停駐,都一起來聆聽聽這美妙絕倫的聲音 ……荊棘鳥的這種變化,就好比一個人找到那個命定的戀人後的愛情體驗,讓自己煥發無盡的光彩。真正的愛和那些特別美好的東西是需要去用難以想像的代價去換取的。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年少不讀《荊棘鳥》,讀懂已不是少女/男。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後轉投文學創作。《荊棘鳥》一經問世,立刻暢銷全球,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更是獲得六項艾美獎。
  • 快樂的荊棘鳥:走近著名傳染病學專家陳菊梅的心靈世界
    特約記者 黃顯斌 攝    「傳說中,一隻鳥一生只歌唱一次。」  「從離開巢那天,它就執著地尋找荊棘樹。找到了,它就把自己嬌小的身軀扎進一根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淚放聲歌唱……」  這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考洛長篇小說《荊棘鳥》中開篇的一句話。  荊棘鳥,隱喻著一種生命的方式,一種關於精神、靈魂和志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