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2021-01-08 煙塵細軟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荊棘鳥》題記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驚世之作。

她本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以理學優等榮譽學位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時,已顯露出在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特長。

她後來獲得了兒童健康研究所碩士學位,繼而領導美國紐哈芬耶魯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工作。

她是數家神經科學研究所和基金會的贊助人,

還擔任皇家雪梨北岸醫院臨床神經生理學顧問。

她讓我再次想起中國的馮唐。

《荊棘鳥》整部作品的主題——愛和命運。

它講述的是克利裡家族傳奇式的家世史。

故事始於20世紀初葉,結束在半個多世紀以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

從帕迪·克利裡應無兒無女的老姐姐貴夫人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菲奧娜和七個子女從紐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牧場,到帕迪唯一倖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利裡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等待成了梅吉一生的宿命。

拉爾夫若即若離,欲愛不能,欲罷不能,遊移不定,讓梅吉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煎熬。在無盡的等待中梅吉給自己的情感一個出口,她跟酷似拉爾夫的盧克結婚,然後離開盧克。

梅吉最終得到拉爾夫的孩子戴恩,都是梅吉對於心中摯愛的另一種方式的堅守。而拉爾夫在梅吉與姑媽瑪麗卡森的巨額遺產之間選擇了金錢。因為他知道金錢能帯給他他想要的權利,他想要的主教位置。

拉爾夫是教士,但他也是肉體凡胎,他一樣愛女人,愛金錢,愛權利。

這也是作者刺向被神化了的教士一根最尖銳的荊棘。

作為一部家世小說,《荊棘鳥》裡的人物並不算多,但極富個性。

作品裡生息著的是各式各樣的奇妙人物:忠厚溫雅的帕迪,始終以含蓄的方式深愛著「從天上掉下來」的妻子;

外表冷漠的菲奧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

暴烈而備受苦惱折磨的弗蘭克,在監獄裡埋葬了出人頭地的夢想;克利裡家其他勤勞的兒子們,將別的男人留給女人的精力和熱忱獻給了廣闊無垠的德羅海達土地;

溫良內向而又倔強堅強的梅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拉爾夫神父,驕橫張狂、滿腹尖酸的瑪麗·卡森夫人,還有溫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絲婷……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女作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女性視角的印記。

對德羅海達牧場細膩的描寫,讓你一不小心就能聞到青草的味道,聽到綿羊咩咩的叫聲。

以及寫女性或屈從與生活,或在不斷自我突破、推拒、抵抗中前行,最終屈服於愛情也好,屈服於安定也好,勾勒了女性特有的柔弱的一面。

精彩的人物對話,細膩的心理描繪,出神入化的動作描摹,恰如其分的外貌勾勒;再就是將人物置於特定的環境之中,或設計衝突,或進行對比、反襯,以此烘託、凸顯其性格、其本質。

小說富有個性的敘事結構也增添了作品的豐富性和表現力。

考琳·麥卡洛將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濃縮進了一本傑出的書裡。

她試圖通過克利裡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像的代價去換取的。

《荊棘鳥》在結構上分為七部,每部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進行敘述,而將這七個部分貫串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愛情糾葛;

為全書定下基調的,是作為題記的那個悽婉的傳說,全書以荊棘鳥那悽婉的歌聲開始,又在那悽婉的歌聲中結束。

鳥兒胸前帶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荊棘鳥》結尾

相關焦點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這時候大家認為愛就是網住對方的心,愛就是結為夫妻,從而一生一世,具有親密、承諾、依戀和情感的屬性。二、《荊棘鳥》中三隻「荊棘鳥」1. 冷靜睿智的「荊棘鳥」——菲奧娜作為家族第一代女性菲奧娜,是最早將刺扎入胸膛的荊棘鳥,那根她為自己尋找的荊刺—有婦之夫帕克哈,一個為權利與地位,拋棄了愛人與兒子的虛偽政治家。菲奧娜的一生都在為她短暫、痛苦的愛情付出著沉重的代價但卻從未後悔。
  • 荊棘鳥哀鳴,禁忌之愛,刻骨銘心
    比如荊棘鳥為了最美的聲音放棄生命。在普世價值觀裡,生命比好聽的聲音重要,而在荊棘鳥的心裡,為了最美的聲音可以放棄生命。看點在於拉爾夫神父與梅吉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年齡差距很大,拉爾夫第一次見梅吉時她還是個孩子,拉爾夫對梅吉的關心在不知不覺中升華為了愛情。然而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拉爾夫一方面忠於對上帝的信仰,另一方面沉浸於對梅吉的愛而難以自拔。
  • 究竟誰是荊棘鳥?
    前幾天在翻箱倒櫃找一件舊物,那個多年前寫過的為數不多的讀後感——《荊棘鳥》的日記本,日記本真不多(共2本),無奈字體真是龍飛鳳舞辨認不清,所以實在找不到原文。順便感慨一下,當年自己的思緒是何等凌亂?從小學書法又是多重要啊!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所有一切,宛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澳大利亞電視連續劇《荊棘鳥》裡的鏡頭。我剛畢業分配到法院業大當老師,平時管理電教設備、翻譯說明書,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這些錄相。現在想來,那是最好的時光。《荊棘鳥》的小說原著描寫了一家三代百轉千回的家史,重頭戲從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女主人公梅吉,與意氣風發的年輕教士拉爾夫之間從相遇到相知、從生離到死別的故事。
  • 《荊棘鳥》之菲奧娜:被命運捉弄的貴婦人
    《荊棘鳥》不幸的命運就這樣開始了,不只是她的,還有她那第一個孩子弗蘭克。嬌生慣養的富家小姐變成了一個窮苦主婦,整天圍著廚房和髒衣服轉。還要照料幾個未成年的孩子。《荊棘鳥》瑪麗·卡森如期去世了。但菲並沒有如期成為這巨大產業的女主人。瑪麗和野心勃勃的拉爾夫把這份產業拱手讓給了教會,換回來一個紅衣主教的位置。
  • 「詩情畫意」荊棘鳥
    荊棘鳥暗夜死寂那朵花盛開悄無聲息在大山的皺褶裡叢生著荊棘一隻小鳥從霧裡閃現又消失到霧裡衣裳襤褸的人們土裡勞作土裡死去又埋葬在土裡鏽跡斑斑的鋤頭遺失在風中任春風吹夏雨淋那個黑白相間的波斯小貓睡了發出輕微的呼吸遠山靜謐 晨光微熹的荊棘樹上最長的那根刺鋒利一隻鳥兒叫了雲雀和夜鶯羞怯荊棘鳥泣血而歌
  • 願做一隻荊棘鳥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
  • 荊棘鳥的歌聲,是靈魂絕唱,還是臨終前的悲鳴?
    荊棘鳥,只是一個渺小的鳥,最初對它的關注,還是源自於一篇叫《枯葉蝶與荊棘鳥》的故事。當然,《荊棘鳥》是本小說,曾很有情趣想去閱讀的時候,當我看到簡介裡那段,「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
  • 推薦一本好書之《荊棘鳥》
    傳說中有一種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裡,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那歌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2015-01-31 08:02:44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姜貞宇 「幾十年來她令一代又一代讀者為之著迷,大家會永遠懷念她的。」她的出版商哈勃柯林斯澳大利亞分公司稱她一直堅持與疾病鬥爭,並且持續寫作,「世界因為她的離去而黯然失色。」她的編輯說麥卡洛一直為身為暢銷書作者而自豪,「為廣大的讀者寫作,而不僅僅是為精英」。  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西部。她原先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但不甘心一輩子做醫生和研究。
  • 《荊棘鳥》:愛有沒有止損點?
    《荊棘鳥》作者:Colleen McCullough
  • 《荊棘鳥》,飛蛾撲火的愛情有結局嗎
    01荊棘鳥的絕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蠻荒的枝條間放開了歌喉。
  • 【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1983年電視劇《荊棘鳥》文| 張嘉當地時間1月29日,以《荊棘鳥》一書而聞名世界的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醫院去世,享年77歲。麥卡洛近年來身體一直欠佳,之前在接受採訪時,麥卡洛說自己並不害怕死亡,「就像凱撒大帝,在我看來,他只是永遠地睡著了。」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年少不讀《荊棘鳥》,讀懂已不是少女/男。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後轉投文學創作。《荊棘鳥》一經問世,立刻暢銷全球,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更是獲得六項艾美獎。
  • 《荊棘鳥》作者去世 作品糅合暢銷因素而成
    她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當時她研究了暢銷小說的要素孕育而成。騰訊文化徐娉婷編譯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圖片源於網絡1月29日下午,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其創作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
  • 「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  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
  • 《荊棘鳥》:愛情真是個可笑的託詞
    《荊棘鳥》這本書我讀了一個月。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捨不得,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害怕讀完之後,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失落。讀中文系是挺慚愧的一件事,高中不愛讀「世界名著」,換言之,我總覺得國外名著翻譯過後像被折騰了一番,完全丟掉了語言最美麗的那部分。
  • 《荊棘鳥》:愛和命運的輪迴,源於一份執念
    ——《荊棘鳥》題記《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家族史詩,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故事以廣袤蒼涼的澳大利亞為背景,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講述了半個多世紀內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愛與恨、逃離和迷失、悲歡與離合。英俊的教區神父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裡家的美麗少女梅吉。
  •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看過這本書的人紛紛表示「願意向任何一位識字的人推薦」。最先對這本小說著迷,是在高二那年的校運會上,不管運動場上的比賽多麼激烈,我只沉浸在小說的情節裡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