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的歌聲,是靈魂絕唱,還是臨終前的悲鳴?

2021-01-07 那天那海那抹藍

荊棘鳥,只是一個渺小的鳥,最初對它的關注,還是源自於一篇叫《枯葉蝶與荊棘鳥》的故事。

當然,《荊棘鳥》是本小說,曾很有情趣想去閱讀的時候,當我看到簡介裡那段,「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後,我就不再去看了,不提小說了吧。

荊棘鳥,傳說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從離開巢開始,便執著不停地尋找荊棘樹。當它如願以償時,就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淚放聲歌唱——那悽美動人、婉轉如霞的歌聲使人間所有的聲音剎那間黯然失色!

歌聲隨著它的鮮血傾瀉於這滿林的荊棘之間,所有的生命之花一齊綻放,似乎還能看見它含著盈盈的淚微笑。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唱一首最悽麗婉約的絕唱。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荊棘鳥為什麼要選擇那樣的方式,它們會哭泣嗎?有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命運?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讓它們覺得生命並不重要。那樣的絕唱是為了誰來唱,又有誰來聆聽。

一曲終了,荊棘鳥終於氣竭命殞,以身殉歌——以一種慘烈的悲壯塑造了永恆的美麗,給人們留下一段悲愴的絕唱。

這是人們對它的描述。是用一生來高歌一曲肝腸寸斷得唯美,還是傻到無藥可救?誰能說得清。

人們用喜歡拿枯葉蝶來與它比較。

枯葉蝶,文中這樣描述道:

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張枯葉蝶的照片。那純粹就是一片枯葉——灰黃的翅翼狀若梔子葉,毫無生氣地停歇在一枝枯莖上。它沒有蝴蝶嬌豔如花的容顏,沒有蝴蝶輕盈柔曼的舞姿,也沒有蝴蝶輕紗般精巧華美的翅翼,更沒有蝴蝶臨風微顫的金色觸鬚……似乎一隻蝶所應有的一切,它都沒有。與生俱來的只是這麼一身憔悴的裝束。它是蝶,一隻失去了美麗的蝶。似乎已不再是一隻真正意義上的蝶。它只有一個聽起來悽美而又形象的蝶的名字。

為了生存,它放棄了所有的美麗,寧願在同伴們五彩斑斕的翅影裡,飄逝成一道枯黃而又孤單的弧線,寧願在同伴們飛揚翩躚的舞蹈中,墜落成一片毫無美感可言的枯葉……

它很明智,仿佛一個恬淡隱忍的智者,一個在天下大亂時閒居深山的隱者。它果斷地用美麗換取生命。其果斷乾脆,可敬可嘆。

然而,不知當它棲息在枯枝上,悠然地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時,是否會懷念那繽紛的身影?是否會記起那搖曳的舞姿?它是否會從心底隱隱泛起一聲悵然的嘆息……

枯葉蝶,一種悽涼而又散淡的生命。

它,走到了歸隱的極致。

活著就這麼簡單,賜予你沒有一個劇本的角色,人生都靠自己來演罷了,荊棘鳥跟枯葉蝶,無非就是,是去拋開世俗唯心生活,還是去適應社會,懂得生命需要宿舍的道理,這兩種生存方式的極端罷了。

看到過一些活得明白的人,他們會滿懷荊棘鳥的高昂與亢奮,也會像枯葉蝶一樣聰明的偽裝。

看到過活的快樂的人,他們會像枯葉蝶一樣,把自己隱藏起來,有過了極致安穩的一生。

世上沒有假如,生命不會倒帶。

但是我還是想說假如,假如荊棘鳥遇到了枯葉蝶,會是怎樣?

不知道,也沒法去想。但是假如讓荊棘鳥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的結局與命運會怎樣?也許世上從此再無荊棘鳥。

荊棘鳥死後被別人描述成了一種思想,美化成了一個唯美悽涼的故事,甚至說「它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唱一首最悽麗婉約的絕唱」。這只是為了襯託那句:「歌聲隨著它的鮮血傾瀉於這滿林的荊棘之間,所有的生命之花一齊綻放,似乎還能看見它含著盈盈的淚微笑」罷了。

誰能說它臨死前的嘶鳴,只是為了一生絕唱而高歌?

而不是臨死前的嘶鳴,只是再撕裂的痛哭:媽的,老子的一生都被唯心主義思想給騙了!

誰能說得清呢?如果我是一隻荊棘鳥,我寧願不要尋求那足以絢麗一生的絕唱,荊棘之路太刺太痛了。

荊棘鳥臨死前看了一眼花叢中的枯葉蝶,一聲嘆息,自己只是個傻逼……

相關焦點

  • 《荊棘鳥》:一首悲壯千古的愛情絕唱
    這,註定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也註定是一曲悲壯千古的愛情絕唱。荊棘鳥,傳說生活在南美洲,它畢生都在尋找荊棘樹,一旦找到這種樹,它將把自己的身體插入那個最長、最尖、最深的荊棘上,從而用盡全身的力氣唱出連百靈和夜鶯鳥等一切生靈都自愧不如的,世界上最優美最動聽的歌聲,曲終鳥盡,生命終結。
  • 「詩情畫意」荊棘鳥
    荊棘鳥暗夜死寂那朵花盛開悄無聲息在大山的皺褶裡叢生著荊棘一隻小鳥從霧裡閃現又消失到霧裡衣裳襤褸的人們土裡勞作土裡死去又埋葬在土裡鏽跡斑斑的鋤頭遺失在風中任春風吹夏雨淋那個黑白相間的波斯小貓睡了發出輕微的呼吸遠山靜謐 晨光微熹的荊棘樹上最長的那根刺鋒利一隻鳥兒叫了雲雀和夜鶯羞怯荊棘鳥泣血而歌
  •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看過這本書的人紛紛表示「願意向任何一位識字的人推薦」。最先對這本小說著迷,是在高二那年的校運會上,不管運動場上的比賽多麼激烈,我只沉浸在小說的情節裡不可自拔。
  • 荊棘鳥哀鳴,禁忌之愛,刻骨銘心
    比如荊棘鳥為了最美的聲音放棄生命。在普世價值觀裡,生命比好聽的聲音重要,而在荊棘鳥的心裡,為了最美的聲音可以放棄生命。看點在於拉爾夫神父與梅吉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年齡差距很大,拉爾夫第一次見梅吉時她還是個孩子,拉爾夫對梅吉的關心在不知不覺中升華為了愛情。然而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拉爾夫一方面忠於對上帝的信仰,另一方面沉浸於對梅吉的愛而難以自拔。
  • 《荊棘鳥》,飛蛾撲火的愛情有結局嗎
    01荊棘鳥的絕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蠻荒的枝條間放開了歌喉。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所有一切,宛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澳大利亞電視連續劇《荊棘鳥》裡的鏡頭。我剛畢業分配到法院業大當老師,平時管理電教設備、翻譯說明書,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這些錄相。現在想來,那是最好的時光。《荊棘鳥》的小說原著描寫了一家三代百轉千回的家史,重頭戲從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女主人公梅吉,與意氣風發的年輕教士拉爾夫之間從相遇到相知、從生離到死別的故事。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荊棘鳥尋找到自己的荊棘樹以生命為代價唱出了世間最悽美的絕唱,書中這一份讓男女主人公終其一生苦苦等候但卻永不會正大光明的廝守終生的愛情,和荊棘鳥堅定不移的追求自己以生命為代價的絕唱多麼相似。進入速食愛情的網絡時代,誰會用一生去愛一個人呢?一、走進愛情的真正世界1. 什麼是愛情?
  • 《荊棘鳥》:愛和命運的輪迴,源於一份執念
    「傳說中有那麼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
  • 推薦一本好書之《荊棘鳥》
    傳說中有一種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裡,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那歌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 【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傳說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 《荊棘鳥》:愛情真是個可笑的託詞
    《荊棘鳥》這本書我讀了一個月。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捨不得,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害怕讀完之後,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失落。讀中文系是挺慚愧的一件事,高中不愛讀「世界名著」,換言之,我總覺得國外名著翻譯過後像被折騰了一番,完全丟掉了語言最美麗的那部分。
  • 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
  • 快樂的荊棘鳥:走近著名傳染病學專家陳菊梅的心靈世界
    找到了,它就把自己嬌小的身軀扎進一根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淚放聲歌唱……」  這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考洛長篇小說《荊棘鳥》中開篇的一句話。  荊棘鳥,隱喻著一種生命的方式,一種關於精神、靈魂和志趣的選擇。  只不過,這隻荊棘鳥的歌聲是悲愴的、悽婉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像荊棘鳥一樣選擇荊棘棲息,而又能快樂地歌唱嗎?
  • 「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  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參與互動()   本報訊(記者 羅皓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走得太遠的代價是寂寞,名著《荊棘鳥》書寫了愛與命運的交響曲
    沒有風浪,便沒有勇敢的弄潮兒;沒有荊棘,也沒有不屈的開拓者當一個人走得太遠時,換來的代價是寂寞,男人的理性看似戰勝感性,還是被愛的初心一直佔據著,一個矛盾共同體,長住在神父拉爾夫如同荊棘鳥般的生命裡。-01-讀懂小說故事簡介,為更好理解小說起到鋪墊的作用《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故事。長了梅吉幾歲的拉爾夫如兄、如師又如情人般的關懷,每一點一滴的愛住進了梅吉的心目中,兩人互生情愫,但是拉爾夫卻一心嚮往教會。
  • 願做一隻荊棘鳥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
  • 原標題:「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本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1月29日下午,《荊棘鳥》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後轉投文學創作。《荊棘鳥》一經問世,立刻暢銷全球,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更是獲得六項艾美獎。    人們將《荊棘鳥》稱為澳大利亞版的《飄》,可能因為它和《飄》都是以一代人為主線,勾連幾代人的恩怨;以個人情感為脈絡,映照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全貌。但《荊棘鳥》的梅吉不是《飄》的 Scarlett ,前者是追求真愛卻不得不一次次在現實上妥協退讓而為難自己。後者是在現實的不斷磨練考驗下終於曉得身邊一直幫助她的瑞德對她的重要性。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