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哀鳴,禁忌之愛,刻骨銘心

2021-01-07 長恨人心不如水

世界上有些人,會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而放棄一般人看來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這些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與普世價值觀相悖逆,而且敢於執行。 比如荊棘鳥為了最美的聲音放棄生命。在普世價值觀裡,生命比好聽的聲音重要,而在荊棘鳥的心裡,為了最美的聲音可以放棄生命。

看點在於拉爾夫神父與梅吉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年齡差距很大,拉爾夫第一次見梅吉時她還是個孩子,拉爾夫對梅吉的關心在不知不覺中升華為了愛情。然而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拉爾夫一方面忠於對上帝的信仰,另一方面沉浸於對梅吉的愛而難以自拔。因此他們倆的愛情是"forbidden love"——禁忌之愛,刻骨銘心。

荊棘鳥就是比喻拉爾夫和梅吉的愛情:「世界上有一種鳥,一生只歌唱一次,一但它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荊棘上,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它的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就連天堂裡的上帝也摒息聆聽」它說明了: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著我們的荊棘樹,它可能是 拉爾夫 和 戴恩 的完美的上帝,可能是盧克的金錢,可能是梅吉的愛情,可能是母親們傾注一生的孩子們,可能是朱絲婷的自由和獨立...即使是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的巨創來換取,即使是知道曲終而竭,我們仍然不顧一切的奔向我們的荊棘樹,即使是飛蛾撲火。

作者題記中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麼講的。

「生命對每一個人都是非常寶貴的。坐在綠樹上看太陽駕駛著她的金馬車,看月亮開著她的珍珠馬車,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山楂散發出香味,躲藏在山谷中的風鈴草以及盛開在山頭的石南花也是香的。然而愛情勝過生命,再說鳥的心怎麼比得過人的心呢?」「快樂起來吧,」夜鶯大聲說,「快樂起來吧,你就要得到你的紅玫瑰了。我要在月光下把它用音樂造成,獻出我胸膛中的鮮血把它染紅。我要求你報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個真正的戀人,因為儘管哲學很聰明,然而愛情比她更聰明,儘管權力很偉大,可是愛情比他更偉大。火焰映紅了愛情的翅膀,使他的身軀像火焰一樣火紅。他的嘴唇像蜜一樣甜;他的氣息跟乳香一樣芬芳。」

希望拉爾夫和梅吉在沒有上帝的遠方重逢,即使那裡不是天堂,這樣,他們的愛就再也不需要得到寬恕了。

相關焦點

  • 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荊棘鳥》題記《荊棘鳥》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驚世之作。她本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以理學優等榮譽學位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時,已顯露出在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特長。她後來獲得了兒童健康研究所碩士學位,繼而領導美國紐哈芬耶魯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工作。
  • 願做一隻荊棘鳥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
  • 《荊棘鳥》:愛有沒有止損點?
    《荊棘鳥》作者:Colleen McCullough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2015-01-31 08:02:44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姜貞宇 「幾十年來她令一代又一代讀者為之著迷,大家會永遠懷念她的。」她的出版商哈勃柯林斯澳大利亞分公司稱她一直堅持與疾病鬥爭,並且持續寫作,「世界因為她的離去而黯然失色。」她的編輯說麥卡洛一直為身為暢銷書作者而自豪,「為廣大的讀者寫作,而不僅僅是為精英」。  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西部。她原先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但不甘心一輩子做醫生和研究。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這時候大家認為愛就是網住對方的心,愛就是結為夫妻,從而一生一世,具有親密、承諾、依戀和情感的屬性。二、《荊棘鳥》中三隻「荊棘鳥」1. 冷靜睿智的「荊棘鳥」——菲奧娜作為家族第一代女性菲奧娜,是最早將刺扎入胸膛的荊棘鳥,那根她為自己尋找的荊刺—有婦之夫帕克哈,一個為權利與地位,拋棄了愛人與兒子的虛偽政治家。菲奧娜的一生都在為她短暫、痛苦的愛情付出著沉重的代價但卻從未後悔。
  • 《荊棘鳥》:愛和命運的輪迴,源於一份執念
    ——《荊棘鳥》題記《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家族史詩,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故事以廣袤蒼涼的澳大利亞為背景,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講述了半個多世紀內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愛與恨、逃離和迷失、悲歡與離合。英俊的教區神父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裡家的美麗少女梅吉。
  • 究竟誰是荊棘鳥?
    前幾天在翻箱倒櫃找一件舊物,那個多年前寫過的為數不多的讀後感——《荊棘鳥》的日記本,日記本真不多(共2本),無奈字體真是龍飛鳳舞辨認不清,所以實在找不到原文。順便感慨一下,當年自己的思緒是何等凌亂?從小學書法又是多重要啊!
  •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
    《荊棘鳥》——一本展示愛與命運的富有魅力的小說。看過這本書的人紛紛表示「願意向任何一位識字的人推薦」。最先對這本小說著迷,是在高二那年的校運會上,不管運動場上的比賽多麼激烈,我只沉浸在小說的情節裡不可自拔。
  • 推薦一本好書之《荊棘鳥》
    泣血吟歌 為愛而鳴。傳說中有一種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裡,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
  • 走得太遠的代價是寂寞,名著《荊棘鳥》書寫了愛與命運的交響曲
    沒有風浪,便沒有勇敢的弄潮兒;沒有荊棘,也沒有不屈的開拓者當一個人走得太遠時,換來的代價是寂寞,男人的理性看似戰勝感性,還是被愛的初心一直佔據著,一個矛盾共同體,長住在神父拉爾夫如同荊棘鳥般的生命裡。-01-讀懂小說故事簡介,為更好理解小說起到鋪墊的作用《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故事。長了梅吉幾歲的拉爾夫如兄、如師又如情人般的關懷,每一點一滴的愛住進了梅吉的心目中,兩人互生情愫,但是拉爾夫卻一心嚮往教會。
  • 中年大叔與小蘿莉的一眼終身:《荊棘鳥》裡的悽美愛情
    萊昂和瑪蒂爾達大叔與蘿莉的經典之作《荊棘鳥》而早在1977年,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在她的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中,更是塑造了一對大叔與蘿莉跨越一生的愛戀——梅吉和拉爾夫。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讓讀者們不能不為之驚嘆而動容。 因為一眼終身,所以讓人動容第一次見到對方,拉爾夫就被那個紅髮小姑娘深深吸引了,這個時候不一定是愛情,但一定是唯一的一種感情。梅吉更是把自己無條件的信任交給了眼前的這個男人。從此,他們的一生,因為第一次的那一眼而交纏在了一起,任教會和上帝,也無法把他們分開。
  • 《荊棘鳥》,飛蛾撲火的愛情有結局嗎
    01荊棘鳥的絕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蠻荒的枝條間放開了歌喉。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所有一切,宛如當年風靡一時的澳大利亞電視連續劇《荊棘鳥》裡的鏡頭。我剛畢業分配到法院業大當老師,平時管理電教設備、翻譯說明書,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這些錄相。現在想來,那是最好的時光。《荊棘鳥》的小說原著描寫了一家三代百轉千回的家史,重頭戲從還是一個小女孩的女主人公梅吉,與意氣風發的年輕教士拉爾夫之間從相遇到相知、從生離到死別的故事。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為什麼你不直截了當地說你愛我?我希望你這樣說的!"---"不。愛的跡象就擺在那裡,要你自己看出它是給你的,如果它是給你的,你一定會明白的。"---"朱絲婷,我不會讓你改變現在的樣子,變成另外一個樣。就連你臉上的一個雀斑或大腦裡的一個細胞都不會變的。"
  • 《荊棘鳥》之菲奧娜:被命運捉弄的貴婦人
    《荊棘鳥》不幸的命運就這樣開始了,不只是她的,還有她那第一個孩子弗蘭克。嬌生慣養的富家小姐變成了一個窮苦主婦,整天圍著廚房和髒衣服轉。還要照料幾個未成年的孩子。《荊棘鳥》瑪麗·卡森如期去世了。但菲並沒有如期成為這巨大產業的女主人。瑪麗和野心勃勃的拉爾夫把這份產業拱手讓給了教會,換回來一個紅衣主教的位置。
  • 「詩情畫意」荊棘鳥
    荊棘鳥暗夜死寂那朵花盛開悄無聲息在大山的皺褶裡叢生著荊棘一隻小鳥從霧裡閃現又消失到霧裡衣裳襤褸的人們土裡勞作土裡死去又埋葬在土裡鏽跡斑斑的鋤頭遺失在風中任春風吹夏雨淋那個黑白相間的波斯小貓睡了發出輕微的呼吸遠山靜謐 晨光微熹的荊棘樹上最長的那根刺鋒利一隻鳥兒叫了雲雀和夜鶯羞怯荊棘鳥泣血而歌
  • 【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荊棘鳥》女主人公梅吉的童年並不快樂,但是她的父母愛她;考琳•麥卡洛的童年也並不幸福,而她的父母不愛她。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西部,童年時期仿佛生活在火藥桶中,因為父母經常吵架。因為家庭的不幸,麥卡洛很早就離開家鄉,去雪梨上大學,後來又去了倫敦,去了美國的耶魯大學,但是在出版了《荊棘鳥》後,不再為金錢發愁的她又回到了家鄉,時常會去探望生病的母親和兩個舅舅,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她以不願意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為由,搬到了諾福克島--一個太平洋深處長5英裡、寬3英裡的小島,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一千英裡之遙,並斷斷續續地在那裡生活了40年。
  • 《荊棘鳥》作者去世 作品糅合暢銷因素而成
    她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當時她研究了暢銷小說的要素孕育而成。騰訊文化徐娉婷編譯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圖片源於網絡1月29日下午,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77歲。其創作的小說《荊棘鳥》曾風靡一時,感動全球幾代讀者。
  • 荊棘鳥的歌聲,是靈魂絕唱,還是臨終前的悲鳴?
    荊棘鳥,只是一個渺小的鳥,最初對它的關注,還是源自於一篇叫《枯葉蝶與荊棘鳥》的故事。當然,《荊棘鳥》是本小說,曾很有情趣想去閱讀的時候,當我看到簡介裡那段,「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
  • 《荊棘鳥》告訴你:女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到底長什麼樣兒?
    很多經典文學作品中,愛情是個永恆的話題,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小說《荊棘鳥》《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7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雖然距現在已經43年了。但經典就是經典,總能給人獨特的代入感,讓人不由自主地走近當時的情境和人物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