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在一些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武將在平時,例如上朝開會,辦公室辦公之類,也都一身盔甲。那麼,電視劇裡所演的是真實的嗎?古代武將平時也穿鎧甲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盔甲為了防護性,中間需要緩衝,所以其實本身不是很貼身。一些動漫裡那種貼身盔甲,實戰中很容易受內傷的,哪怕歐洲的板甲設計得雖然很塑形,但也都不完全貼身。最重要的是盔甲裡面是要穿內襯的,一般內襯會選擇厚厚的麻布衣或者棉衣。在秦俑裡,我們看秦俑的袖子非常厚,但是又不像冬裝,這就是為了穿內襯。
![]()
冷研之前寫過,古代軍人好得卸甲風,其中主要原因是出汗太多、毛孔大張,又因為需要厚厚的內襯,仗打完了圖涼快,結果就得了卸甲風。所以實戰鎧甲沒人會日常穿著,因為那樣太遭罪了。但在一些活動上,也需要一些用來顯示門面的盔甲。於是,美觀第一位、實用第二位的禮儀甲就出現了。
![]()
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那種武臣的禮儀甲。在《唐會典》就記載過白布、皂絹、布背製成的幾種非實戰性盔甲。一些唐朝甲俑中,就有一些身穿著花花綠綠盔甲的士兵俑,從盔甲質感來看,其不是皮甲也不是鐵甲。這種甲可能就是所謂的絹甲,這種盔甲雖然有基本的盔甲結構,絲絹理論上也有一定防禦流矢的功能,但是從不少模擬的實際效果來看,其並不具備實戰價值。
![]()
這種禮儀甲到宋代依然存在,《宋史·儀衛志六》記載:「甲以布為裡,黃表之,青綠畫為甲文(紋),紅錦緣,青為下群,絳韋連膺,金銅鐵,長短至膝。前膺為人面二,自背連膺,纏以錦騰蛇(錦帶)。這種禮儀甲明顯繼承了唐代的絹甲,雖然不具備實戰能力,但是觀賞性還是有的。
![]()
到了清朝,因為火器的普及和威力的不斷加大。盔甲的作用也逐漸降低,盔甲慢慢的轉為裝飾品。在清朝的一些活動中,不光皇帝宗室要穿盔甲(為了標榜自身不忘本),一些文官也有所謂的職官甲。這些盔甲有的雖然看起來款式和正常實戰盔甲類似,但是在材質上差別很大。雖然電視劇中的清代實戰盔甲給人感覺就像大棉襖,但是冷研以前有文專門介紹過這種布面鐵甲,看似大棉襖,但底下是釘有甲片的。而沒有那種實戰甲片的,就直接成為了禮儀甲,比如順治皇帝的盔甲。
![]()
這件甲為上衣下裳款式,雖然有鐵盔和左右護腋,加左右護肩外,還加一個護心鏡,看起來似乎是實戰甲。但是我們來看看這幅盔甲的材料:根據隨甲的黃木牌上面的墨書記錄:這幅盔甲材料是藍地人字紋錦面,這種人字紋又稱鎖子紋。所以這件盔甲又稱鎖子錦甲。雖然裳幅上排有鋼葉5道,左右衣袖也排上下鋼葉各一道,但是很明顯這是裝飾用的。在這件盔甲的袖腕部有鏤飾金累絲雲龍紋,鑲嵌珊瑚珠、青金石、綠松石等珠寶,護肩接衣處還有鏤空金累絲雲龍紋及八寶吉祥圖案,並鑲嵌珊瑚珠、珍珠、青金石、綠松石等。上衣前胸部懸一圓形護心鏡,鏡周邊鏤飾金累絲雲龍紋。從身甲的裝飾和材料看很明顯是彰顯皇權的禮儀甲。①
![]()
相比身甲,頭盔裝飾也非常豪華,頭盔是不但有金累絲雲龍紋和如意雲紋,盔上飾四道金梁,各嵌飾一條鏤金累絲降龍,在金飾上又鑲嵌珊瑚珠、青金石、綠松石、螺鈿珠、珍珠等。纓管下部為鏤空金累絲盤龍鼓形盤,管頂嵌一顆東珠,纓管的盔纓是用貂皮製成的。頭盔的護耳、護頸,和身甲一樣材質為藍地人字紋錦,石青緞緣,兵布慢銅鍍金釘。左右耳處有鏤空升龍金圓花。除了豪華的盔甲,根據木牌的記錄,穿這幅盔甲時還要搭配嵌珊瑚假珠石鍍金玲瓏腰刀一口。可以說,這種盔甲給人一種非常華貴的感覺。
![]()
除了皇帝的盔甲外,清朝後期,不論文官武官的盔甲在款式上也變得追求禮儀化,在一些老照片中,比如袁世凱仍然穿著他的職官甲,雖然當時線膛槍都出現了。下圖中這個外國人穿著的和袁世凱的類似,但是頭盔沒有袁世凱的華麗。這兩件盔甲給人的感覺質地很軟,很明顯這底下沒有甲片。上面的銅釘主要用來裝飾。這種盔甲自然是平常可以穿著的。另外,某地一個博物館自稱有秦良玉盔甲,但是從盔甲樣式還有質地來看,更像是是清代的禮儀甲。
![]()
![]()
▲網友所拍「秦良玉盔甲」
①「世祖章皇帝嵌珊瑚珠石紅銅鍍金月白錦緞面棉盔甲一副,嵌珊瑚假珠石銅鍍金鐵盔一頂,石青緞面盔襯帽一頂,金累絲盔纓一個,嵌珍珠一顆、東珠十八顆、染貂皮三十,甲褂一件,大荷包二件,遮窩二件,護肩二件,嵌珊瑚假珠石明裙一件、明袖二件,嵌珊瑚假珠石護心鏡一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
都說遼金世仇,金國卻靠這群契丹人暴打蒙古人
![]()
曹操:火燒赤壁?我是敗給了瘟疫!
![]()
天冷拉不了弓,君子館宋軍變「送」軍有何黑幕?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