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推文中店家名稱及地址
請在1047微信公眾號對話框內回復
「0519」
即可了解詳情
能在寧波稱的上千年古鎮的地方不多,澥浦算是其中之一。鎮海的這座小鎮古時以洩洪澥浦道而得名,瀕臨灰鱉洋,自然不缺時鮮海味。
十七房坐落於此,更為這座千年小鎮添了幾分紅樓氣質在其中,深閨大院裡的講究,家族間的往來,不比權力的遊戲來的簡單。
澥浦人愛吃海鮮,更懂得怎麼烹飪海鮮,不鮮不食是從古至今遵循的原則。所以這裡不缺吃海鮮的地方,到了晚上,各路夜排擋的出攤,帶著煙火氣的街道上才是最能讓舌頭忘我的地方。
而真正能享受最純正的寧波味道,還是得從這家酒樓裡面見工夫。開了20多年了,憑著紅膏熗蟹、泥螺等海鮮醃製品拿下了鎮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頭銜,鎮海僅此一家!全寧波也寥寥可數。老闆更是以「非遺傳承人」的頭銜繼續傳播著老底子的那口味道。
與大多數寧波的夫妻老飯店一樣,老闆娘管帳,老闆主攻後廚。現在生意好了,老闆雖做不到每道菜都是親手出品了,但是醃製貨必須得由自己把關,這是不能變更的規矩。
泥螺、白斬雞鵝、烤帶豆、蔥烤小河鯽魚等等都是寧波餐桌上常見的冷菜碟頭,時令海鮮的展櫃也是堪比水族館般的存在。
壞消息是五一過後就開始禁漁了,想吃到「熱氣貨」的魚鮮再熬幾個月吧,而好消息是紅膏熗蟹是一直供應的,每年梭子蟹上市的時候,老闆就會進夠一年的量,所以這點無須擔心。
點了幾道經典的寧波菜,最基本的菜也是最能考驗廚師功力的菜。雖然寧波人在外面吃寧波菜的時候,會用媽媽或者外婆的手藝進行參考對比,這無疑是很嚴苛的,
紅膏熗蟹分138、158元兩個檔次(也許還有更好的),寧波紅膏熗蟹講究的是塊塊上要帶膏,這就是切蟹人要求非常高了,他需要清楚的了解白蟹的紅膏分布,偏一點斜一點就會影響整盤熗蟹的賣相,如庖丁解牛一般。這道紅膏熗蟹口感微微鹹,蘸點香醋入口輕輕吸溜如布丁果凍般的紅膏,這種滋味各位腦補去吧。
愛吃牛肉的西方人把牛肉分成了三六九等,世界四大肉牛品種都追求的是細膩油香的口感,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則不這樣認為,因為只有用淳樸的黃牛肉加醬油冰糖等等調料一起「㸆」出來的牛肉才是最值味的。
帶筋的牛肉切成小指厚度的片狀,肉質已經完全鬆軟了,入口後完全不塞牙,只有簡單的肉香在其中,當年水滸好漢要幾斤滷牛肉幾斤好酒,快意人生也不過如此。
原諒我的才疏學淺,吃了這道菜許久才知道用寧波話應該叫「雞咕」或者「句公」。如果把章魚、望潮、魷魚、烏賊、句公等軟體動物做成一款遊戲的話,應該能霸佔steam遊戲排行榜幾天吧。
句公雖然小,但是每隻裡面都是帶膏的,用爆炒的方式最完美的。洋蔥的加入會讓整盤菜香味倍增,完全沒有多餘的水分讓整盤菜變的糊糟糟的。
說實話糖醋排骨這種「大路貨」的菜一般是不太點,但他家的糖醋排骨則是朋友力薦的。果不其然,糖醋口味的菜如何判斷口感佳否就憑入口前會不會被那股醋氣給嗆到。酸甜度調的剛剛好,炸過的排骨也沒有因為醬汁過重而失去了脆的口感,所以越簡單的菜越考驗功力。
帶豆是寧波人家都會做的一道小涼菜,通常都是酸甜口的,由於這次和糖醋排骨點重了,口味來說就感覺還行,口感上來說還是比較脆爽的。
當時還是春天的時候,麻餈是最黃金的時間,澥浦的村裡打來的麻餈用油煎一下,會多幾分脆脆油香的口感,撒下的白糖被麻餈溫度融化以後,就變成了饞哭隔壁小孩的最好食物了。
人文小鎮裡的美食也是文化一部分,逛完十七房後,讓舌尖也來個文化修行之旅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想了解推文中店家名稱及地址
請在1047微信公眾號對話框內回復
「0519
即可了解詳情
圖文:三吹、sandy
本文推送的都是作者親身體驗後撰寫的原創文章;推送此文,只是分享作者當時的主觀感受,絕非代表客觀或全面,更不是建議用戶、讀者前往該處消費;文中所涉商家與本公眾號沒有利益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