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手裡,為什麼要拿個毛毛的佛塵呢?原因有以下三點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帶毛毛的東西,應該是佛塵。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或絲狀麻布的工具和器物。佛塵起源於漢朝時期,最早用於驅蚊蟲之用,有點類似馬尾巴的作用。在漢魏時深受士大夫的喜愛,他們談玄時,必備之物,驅蚊蟲還能作指揮手勢作用。由於這些士大夫都愛道教的玄學,那麼道教也把佛塵吸收到道教文化中來,佛塵已經變成道士常用的器物,用於闢邪之器。

在佛教化傳入中國後,漢化佛教又把道教的佛塵給變成自己法器,其作用是為驅除塵世煩惱,六根清靜。那麼在後來中國武術流派,佛塵又變成一種武器。可見佛塵在中國的用途很廣泛,儒、釋、道三教及江湖人士都把佛塵當作自己必備法器。

那麼太監為什麼要拿個帶毛毛的佛塵呢?

一,表示自己已經六根清靜了。

太監又稱閹人,他們皇宮裡要照顧皇帝們的飲食起居,甚至連皇帝方便之時,都離不開太監。而整個皇宮除皇帝一個男人外,剩下全是女性。為了避免皇族血脈的純正,決不能任何一個男人擅進後宮。只有這些太監們可進後宮,傳遞信息或者伺候娘娘們,他們都是閹割之人,手裡拿著佛塵,代表他們已經與塵世隔絕,比和尚還純,還清淨。已經徹底杜絕了欲望。他們手裡的佛塵就是自己最好的證明。

服侍皇帝的大太監手裡拿著白色佛塵,侍候娘娘的手裡拿著黑色佛塵。小太監是不能拿,只能是大太監總管才能拿。

二,為皇帝除塵驅邪。

皇帝到哪裡出行,應該是灰塵不能沾。特別皇帝寶座,太監們根本不能用手沾這座位,否則會髒了座位,讓皇帝坐下之後會直不起腰來的。那麼寶座落下灰塵怎麼辦,太監要用佛塵一點點的佛去,以顯示皇帝的高貴,與塵世不沾。

佛塵還有闢邪的作用,當皇帝出門或者進內宮時,太監們會拿佛塵朝外或朝裡一掃,代表把所有的邪氣都給驅除了,做了再多虧心事的皇帝們,再也不怕邪氣纏身了。

三,身份的象徵。

中國有句俗語「手拿佛塵,不是凡人」,本身這佛塵是道教和佛教才用的法器。得道的太上老君、呂洞賓們手裡都拿佛塵,以烘託他們的仙風道骨。那麼,太監已經喪失男人的權利,他們只能追求更高要求了,希望自己也能沾仙氣,讓自己死後能有個好去處。太監手拿佛塵表明自己已經超凡脫俗了。同時,拿佛塵只能皇帝貼身的大太監能拿,這就權力象徵。讓外人一眼就能看誰離皇帝最近,用佛塵表明自己的身份,該送禮送錢權貴們,立馬會明白找誰。

佛塵從開始的實用工具到神話的法物,再到象徵權力的器物,一步步的上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帶毛毛的根子,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真的不一樣,提問者千萬要敬而遠之吧。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代太監手裡要拿個帶毛毛的棍子?
    帶毛毛的棍子?那叫雞毛撣子。古人拿著的是拂塵,棍子後面綁上一束軟軟的動物的毛(比如馬尾),早先,是用來驅趕蚊蟲的,當然也並不是什麼太監專用。麈尾與拂塵不是一回事有人說,我國古代不是有麈(念主)尾嗎?不過,麈尾上綁紮的動物毛毛(主要是麈鹿的尾毛),往往是支稜著的,比較硬,並不是像拂塵那樣的軟塌塌的一束。在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晚唐畫作《竹林七賢圖》中,其中的大咖阮籍,就手執麈尾。麈尾一般如桃形,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也。這個麈尾是幹什麼用的呢?
  • 為何太監手裡往往都會拿個帶毛的棍子?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太監還有道士的手裡經常會拿著一個帶毛毛的棍子,感覺沒有任何的用,但是他們卻拿著不離手。
  •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太監為什麼爭著去伺候?三個原因
    我們在看一些關於古代宮廷的影視作品時,會發現那些妃嬪犯了錯誤的時候,一般都會被處罰,被打入冷宮,享受孤寂之苦。有時妃嬪被打入冷宮之後,反而有些太監會搶著去伺候她們,這到底有什麼原因?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太監為什麼爭著去伺候?三個原因。
  • 古代皇帝身邊的太監所用的帶毛毛的棍子是什麼?實際上大有學問
    在看一些清朝的電視劇時,我們總會看到侍奉皇帝或者妃子的那些太監,手裡總拿著一根毛毛的棍子,這就奇怪了,這個東西究竟有什麼用途,這些太監會一刻不離手呢?實際上這個毛毛的棍子大有來頭,不信就讓我跟你好好說一說它的歷史來源和用途,你就會更加明白了。
  • 古代的太監,為什麼也要結婚娶妻?有何意義?
    說起古代的太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太監是古代封建王朝獨有的產物,在歷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專為帝王服務,又叫宦官。太監劇照現代人想想太監需要經歷的事情,就會毛骨悚然,但是在古代,太監的權力很大,甚至是很熱門很搶手的高檔職業,皇帝家不僅包吃包住有五險一金,運氣好的還有機會成為像魏忠賢魏公公那樣權勢滔天的人
  • 清宮戲太監,類似《甄嬛傳》的蘇培盛,為何手裡要拿帶毛的棍子?
    比如《甄嬛傳》裡雍正的貼身太監蘇培盛,就經常看到他拿著一柄拂塵。類似的畫面,在《延禧攻略》這部號稱歷史復原度極高的清宮劇中,也經常有出現。那麼,古代的太監真的會隨身攜帶拂塵麼?比如,有不少人認為,太監本身是伺候皇帝或妃子的下人,他們隨時侍候在主子身邊必須要哪髒擦哪(真累啊),而且如果主子要休息,拂塵還可以方便他們驅蚊。但拂塵這種東西,雖然的確有撣拭塵埃和驅趕蚊蠅的用處,可如果太監們用這種東西來幹活,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我們先來說說真正需要用拂塵的都是些什麼人。真正使用拂塵的,最早是古印度人。在印度,拂塵被稱為「拂蚊子物」。
  • 為何古代有男子願意當太監?看到原因後,原來如此!
    提起太監這個職業,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是當太監一個變態的職業。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當一名太監首先面對的就是淨身。這就意味著,如果當了太監,就不能給家裡傳宗接代,而且一名太監的一生中,幾乎都是在皇宮裡度過,皇宮就像一座囚牢一樣。
  • 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爭著當太監?因為有你想不到的好處
    其中有娶妻生子之後又閹掉自己過來當太監的,更奇葩的還有個別時期,偷偷割了自己託人送禮頂替別人名額也要進宮的。反正被拐賣強迫做太監的有是有,但比起上千年來多如牛毛的太監大軍,被迫加入的並不是很多,那麼是什麼原因?驅使這麼多男人割掉自己的小兄弟?甘願成為世人嘲笑再無雲雨的閹人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特殊職業宦官。
  • 中國男人希望和古代一樣三妻四妾,為何古代還有男人當太監呢?
    中國男人希望和古代一樣三妻四妾,為何古代還有男人當太監呢?儘管已經步入到了現代文明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已經結束,現在被提倡的是「男女平等」。這點在婚姻法中最為明顯,不論男女,都不可以犯重婚罪,並且必須是一夫一妻。
  • 古代妃子出行,必須要太監攙扶麼?太監這個崗位真的如此吃香?
    無論是太監也好還是宮女也好,都有那麼一兩個心腹,他們依託於妃子,其實這個就屬於互利互惠,畢竟妃子常年在深宮大院當中呆著,一點也接觸不到外界信息。那麼他們怎麼能夠接觸到外界信息以及接觸到皇帝今天喜歡誰,明天喜歡誰,甚至整個朝堂的局勢呢?
  • 同樣是古代的太監,為什麼別的國家只割蛋蛋,中國的要全割?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職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監。在隋唐之前,他們叫「閹人」,隋唐之後叫「太監」。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妻妾的貞潔,不允許男性出現在皇宮後院之中,但又有很多工作女性無法完成,就誕生了「太監」這一職業。
  • 古代太監如何尿尿?
    但由於古代婦女的體力勞動比較多,所以難免「見紅」。2、古代人沒有衛生紙,拿什麼擦屁股?     在衛生紙沒有發明以前,大便完了之後都是用木片竹片來「刮擦」屁股的,我想大概古人都有練過「忍者神龜」吧,待發明了紙張後,中國有「敬惜字紙」的傳統,所以大多數人只好繼續當「忍者神龜」,直到元代,蒙古人才不管你什麼愛惜紙張呢,此時屁股猜得到了「解放」。3、太監如何被閹掉的?尿尿該怎麼辦?
  • 古代宮女晚上伺候完主子後,為什麼還要去伺候太監?因為愛情
    古代的皇宮除了皇帝和後宮的嬪妃之外,還有太監和宮女這兩類特殊的群體,他們處於後宮的食物鏈底層,是所謂主子們的奴婢,任勞任怨地伺候著這些主子們,稍有不慎就會掉了小命,非常悲慘。特別是古代的宮女們更慘,晚上不僅要伺候主子,而且在伺候主子們睡覺後還要去伺候太監。
  • 他救助道士,道士報恩贈送佛塵,幫他度過劫難
    古時候有一位姓鄭的老爺,家財萬貫,是當地的首富,他平日救濟窮人,樂善好施,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
  • 古代大臣上朝時,為何手裡要拿一個朝笏?朝笏是什麼?有何作用
    周代規定,諸侯上朝時要拿象牙笏板。明代則規定官員的品級不同,所拿的朝笏的材質也不同: 四品以上官員執牙笏,五品以下官員執木笏。這樣官員自己手裡拿不下,就得有個袋子來裝笏板,這個袋子就被稱為「笏囊」。如果自己年老,還需要隨從背著笏囊。 被笏囊的做法始於唐代宰相張九齡,後來竟被官員仿效,以示公務繁忙。
  • 拂塵是道家法器,為何清朝太監手裡會拿一個拂塵?
    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是道家的法器,大家所熟知的神話人物太上老君,太乙真人,以及八仙中的呂洞賓,都是手拿拂塵仙風道骨的形象。現實中,拂塵也是道門中人外出雲遊隨身攜帶的物品。大家在看清朝影視劇,也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皇帝身邊的太監,手裡總會拿著一個拂塵傳遞皇上的旨意。
  • 古代嬪妃被打入冷宮後,為什麼太監都搶著去伺候?這也揭開人性的黑暗
    ——雅斯貝爾斯 中國古代的皇帝後宮有很多的嬪妃,這些嬪妃基本上一輩子都是在宮裡,她們的生死榮辱也是都依仗皇帝,她們選擇了這份榮寵就要去忍受孤獨。有的嬪妃甚至因為犯了錯事會被打入冷宮,冷宮就是和它的名字一樣,不僅寒冷,更多的是心冷,一進去冷宮就失去了所有的身份和榮寵,就要吃冷羹殘飯,受別人的白眼。
  • 古代妃嬪侍寢時,為什麼要裹被子進去,被人攙扶著出來呢?
    明清的時候,古代的妃子侍寢不可是直接爬上皇帝的龍床就可以了,而是有一套複雜的程序的。據說,妃嬪侍寢的時候,要用被子裹住抬進去,最後更是需要人攙扶著出來。那麼,這到底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話,又為何要這麼做呢,其中到底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隱秘呢?
  • 易烊千璽在劇中拿的道具有了變化,從佛塵到利劍,李必真的能打!
    像千璽在劇中所飾演的李必李司丞,原就是一位修道之人,在前幾集的劇情中,這位李司丞可以說是佛塵不離手,修道之人果然有其特有的道具。對於李必出現時必會有佛塵的出現,相信有看過劇的大家也都適應了這種情景,可就在新物料當中,有細心的人便發現常伴於李司丞的佛塵竟然不在了,而現在出現的李司丞手中持有的是一把劍!
  •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
    為什麼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是不是說明,古代法律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其實並不是這樣。午時三刻行刑,是明清官府的慣例,或者是民間百姓、說書人、寫書人的普遍看法。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奧妙?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午時三刻到底是什麼時候。在古代,一天被劃為12個時辰,也就是說一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兩小時。按地支排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這12時辰又劃為100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