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影評:生命的意義不是走向虛無,而是為了真正快樂

2020-08-27 心靈之音的空間

昨天晚上看完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沒有沉重的心情,只有平靜。我在以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去看1900,他是有社交障礙嗎?他是有迴避人格嗎?

給我感覺他適應不了現代社會,他只能和有限的人建立一些基本的社交,也只能和麥克斯有更多的精神交流。

每個人對於他來說都是過客,他活著只是彈鋼琴,他確實是很會觀察人,並且很能從這個人的一言一行中去分析他之前做過什麼。

但是他隔岸觀火卻不參與其中

我在想這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一個出生在海上的人,一個執意要和輪船同歸於盡的人,那這艘輪船算不算他的搖籃呢?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需要接受教育,長大後需要學會適應這個社會,但不都是所有人都可以適應現代的生活。

有的人內向卻要硬著頭皮做了銷售,有的人熱愛藝術卻做了金融,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賺錢從事著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工作呢?

我相信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能有所觸動,會把這部電影當作一種精神寄託,也會覺得,就算1900的生活方式有多高冷,但是自己也不會去追求,只不過是把它當作沉澱內心繁雜的情緒和複雜的想法而已。

於是生活繼續,大多數人沒有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且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自己也並不知道。

那總得有一個最好的人生意義,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受益吧!

1900最後對麥克斯說的那番話,其實是在說,人如果只追求物質,精神就會變得空虛,但是我想說,填補精神空虛的方法不能是藝術,而應該是理性。

我覺得最好的人生意義,應該是具有普遍適用價值的,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用上這個準則,不僅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可以讓別人也過得更好。那就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智慧和修正言行。

記得樊登曾經說過:

唯一的超越自卑的正確的辦法,是要把你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聯繫在一起。通過會解決問題,與他人合作,幫助到別人,你就會獲得快樂。人生最重要的方向——自己與這個社會的聯結。

樊登是通過讀書,不僅改變了他自己,讓他自己變好,也讓更多人受益,進而真的是在影響這個社會變好。

可是1900是基本沒讀過書,所以他是感性的人,他說的那些話看似有道理,但卻是有一種走向空無的狀態,但空無不是充實,空無是空虛。

改變從了解開始,了解你是誰?

你熱愛什麼?

你想從事什麼工作?

你想與他人產生怎樣的聯結?

你要對這個社會做出什麼貢獻?

這些問題不是要去悲觀地想,而是積極地去想。1900在本可以下船的時候,他退縮了,因為他怕了解這個對於他來說陌生的世界。人一旦沒有了好奇心,其實就已經死了,他最後選擇與輪船同歸於盡,是他以為他生命的歸宿就應該是這樣。

活出生命的意義,不是去走向虛無,麥克斯已經暢想了兩次他們倆在陸地上的美好生活,可是1900都沒有去和他一起去完成。所以麥克斯選擇活著,未來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怎可以輕易去死?

活著應該是不僅讓自己活得更好,也讓別人活得更好,這樣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我想1900最後選擇去死,也有可能與他長期彈鋼琴有關,因為鋼琴屬於藝術,而藝術畢竟是感性的,感性的人往往會容易悲觀。

如果大家看過《功夫熊貓》的話,烏龜大師是獲得內在的安樂,他是一個很理性的人,理性的人往往情緒比較穩定,能在看透事物以後,還可以保持一顆積極的心。

而《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是一個感性的人,總消極鬱悶最後吐血而死。

所以做一個感性的人好?還是一個理性的人好呢?相信你我都有答案。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並不是要給人沉痛,而是要給人反思,過去是不能改變的,但是你此刻的起心動念會決定你的未來是什麼樣。你可以選擇繼續和你的輪船待在一起,你也可以走下輪船去體驗新生活,一切都在於你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影評:生命的意義不應該是走向虛無
    一個出生在海上的人,一個執意要和輪船同歸於盡的人,那這艘輪船算不算他的搖籃呢?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需要接受教育,長大後需要學會適應這個社會,但不都是所有人都可以適應現代的生活。有的人內向卻要硬著頭皮做了銷售,有的人熱愛藝術卻做了金融,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為了賺錢從事著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工作呢?
  • 《海上鋼琴師》經典名句+影評
    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及影評【3】  1900最後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麼不想離開大海呢。
  • 《海上鋼琴師》影評:人活一生,你願意為了什麼去死?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義大利電影,距今已經上映21年,這期間豆瓣有95萬人打出9.2的均分,被譽為文藝青年必修的電影工藝品。是的,《海上鋼琴師》早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件藝術品,這不僅僅是導演和演員的功勞,更是無數影迷,影評人不斷解構、重建、賦予的,它在整個人類影史上都將佔據一席之地,一直流傳下去。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在海上出生的棄嬰,憑藉與生俱來的天賦,自學成才成一代天才鋼琴師,但他只在Virginian號遊輪上演奏,一輩子從沒踏足陸地,最終跟隨輪船炸毀、殉身大海的故事。
  •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 經典不過時:《海上鋼琴師》的意義也許很樸素——自由選擇
    船上眾人的這種群體追求和「1900」鋼琴師的獨立選擇構成了一個對比關係,引發人們對於生命格局的一種思考,突破人生局限也許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3.人生真正的無限的可能性在於精神和心靈世界的自足。他除了對於自己生命本質的一些內容有經營、有享受之外,絲毫不貪圖它們的附屬物,所以他拒絕了唱片公司的邀約和身邊人們的期盼。出於對音樂本身的熱愛和沉浸,他錄製了唯一的一張唱片,但隨後就毀棄了它,他的音樂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世俗的外在的東西。《海上鋼琴師》運用了那些話語技巧呢?這可以從三組對比上來作出分析。
  • 海上鋼琴師的影評
    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做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那麼才不算白來這塵世間一遭。只要自己做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無論你的方向是什麼,都無所謂。不是有那一句話,不要自己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得可貴。先說一下這部電影,2戰之後,人們的生活,和一個鋼琴師的一生經歷,從出生,到消失。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令我恐懼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納.託納託雷於1998年導演的一部描寫維吉尼亞號上一個孤獨的鋼琴家,沒有國籍,沒有護照,沒有姓名,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存在。《海上鋼琴師》就是講述這個不知道是否存在過的1900的傳奇故事。至今,有100多萬人在豆瓣參與了評分,評分最後達到9.2分,無疑,這是一部經典作品。
  • 影評|《海上鋼琴師》
    表面上看,低敘述層次往往是為了解答高層次人物的疑問而設,比如敘述1900的故事是為了解答樂器店老闆的疑問。事實上,敘述分層的功用遠非這麼簡單, 「敘述分層的主要功用是給下一層次敘述者一個實體。使抽象的敘述者在高敘述層次中變成一個似乎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使敘述信息不至於來自一個令人無法捉摸的虛空。」也就是說,高層次為敘述接受者提供了實體,讓敘述的信息更加的可靠。
  • 1900,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由朱塞佩·託納託雷指導,蒂姆·羅斯、三十餘年的海上漂泊,一艘巨大的輪船上伴著美妙的鋼琴聲,便是1900的全部人生。透過舷窗,1900看見了一個女孩純真的面容。這個鏡頭在電影中前後僅僅幾分鐘,卻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道彩虹。因這個女孩而動了要下船的念頭,最終還是止步不前,最終選擇的還是留在船上度過餘生。1900在有限的88個鋼琴鍵上彈奏著屬於自己的快樂。
  • 《海上鋼琴師》|靈魂與生命的歸一,揭示人生「舒適圈」的真相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是「回家三部曲」其中的一部在你生命中,是否有過快樂?那你這一生,有沒有給別人帶去快樂?目前,豆瓣已經近113萬人參與評分,綜合評分高達9.3分。我們之所以給《海上鋼琴師》如此高的評價,有一個很特殊的原因,是因為該片用了很不一樣的角度探討了「舒適圈」,這個近年來討論度很高的議題。
  • 《海上鋼琴師》男主,為什麼一輩子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的主人翁是一位被父母扔在船上富人艙的孤兒,父母希望有一個有錢人可以收養他。但是命運並沒有垂青這位可憐的嬰兒,船上一位心善直爽的鍋爐工發現了這個小嬰兒,鍋爐工不會取名字,就以發現他的年份給他取名。因此我們這部電影的主人翁叫做1900。1900非常聰明,跟著善良的鍋爐工生活得也很快樂,但是上天好像並不希望看到他們過得快樂。
  • 談談《海上鋼琴師》
    當我聽說在公映二十一年之後,《海上鋼琴師》終於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消息,我感受最強烈的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觸目心驚的時光。二十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部電影,十年前我會請求朋友一定去看,現在我卻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二十一年之後,這是個強力者發出最強音的時代,我應該用什麼方法去介紹那些遙遠的美好之上的微光?在任何一個時代裡,都會有人承認《海上鋼琴師》是一個難得的好故事,對得起片名裡的「傳奇」兩個字。
  • 《海上鋼琴師》,昔日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一部講述天才鋼琴家傳奇一生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又再次與觀眾見面,該片講述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他鋼琴方面的天賦讓人無不驚嘆,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鋼琴師找1900挑戰,全都鎩羽而歸。
  • 《海上鋼琴師》影評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 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裡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衝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他手指划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
  • Playing Love,海上鋼琴師
    1998年一部電影走入了人們的記憶,《The Legend of 1900》,而對於中國觀眾,更熟悉他的中文譯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由義大利導演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英國演員蒂姆·羅斯主演。影片的結尾,是傷感的,但卻並不是悲傷。對於1900來說,他的琴鍵是他的盡頭、他的船是他的世界,在他的世界裡,他是快樂而自由的。他曾經有過一次上岸的機會,但他放棄了,因為他突然發現,城市太大了,對他而言,那座城市,沒有盡頭。也許有人會覺得,1900太膽小了,沒有勇氣去接受新的環境新的事物?
  • 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的生命樂章
    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海上鋼琴師》本次為大家帶來一部影片,名為《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嬰兒被遺棄在一艘豪華的客輪上,被一個黑人水手收養,並被取名1900,這孩子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成為了一個音樂大師。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女孩,並深深的愛上了她,他的音樂裡都有著他對這個女孩的情愫。對他而言,他從沒有下過船,他會不會為了他的愛情,開始新的生活?他又怎樣譜寫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看懂《海上鋼琴師》
  • 《海上鋼琴師》1900是生性懦弱,還是內心的強大?
    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家1900在一艘巨輪上的傳奇故事。 黑人船工丹尼把嬰兒抱起,當做上帝給他的禮物,給他取名1900,從此維吉尼亞號輪船上便誕生一個鋼琴師,一個從生到死都未離開過輪船一步的天才鋼琴師。 在小孩1900指著報紙上的字,問老丹尼媽媽是什麼?愛賽馬老丹尼說媽媽是一種馬,是世界上最能跑的純種賽馬。此刻我的眼眶不由得溼潤了。但老丹尼給童年的1900全部是快樂和美好。
  • 《海上鋼琴師》:不能離開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養育他的精神家園
    導語:理想與現實的交織,寫給20世紀的情詩2019年11月15日,作為世界電影史殿堂級的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重映,4k修復版,畫面更加精緻大氣。因為其故事的經典性,即使已經問世21年被無數觀眾觀賞過,也仍舊一鳴驚人。上映8天累計票房破億,豆瓣評分高達9.3分,在豆瓣Top250榜單中排名第12名,參與評價的人數高達101萬,其中超70萬人給出五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