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馳援日記|經歷生死搶救,我連安慰家屬的話也說不出來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SICU(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張曉玲:

(1月28日補記)

補覺醒來已是13:25,桌上有海秀早早就幫下夜班的我領的早餐,一碗粥,一個花卷和一個雞蛋。不得不感嘆,我的隊友海秀如此體貼和細心。

粥涼了,就吃了個雞蛋。特殊時期絕對不能生病,也不敢病。

吃了早餐,開始洗衣服,把昨天脫下的衣服全部又洗了一遍。聽著譁譁的流水聲可以讓我的思緒安靜。昨晚進入武漢漢口醫院的一幕幕畫面,還在衝擊著我。

進入隔離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們的防護服上寫下各自的名字。因為穿上防護服和護目鏡誰也認不出對方。

病房裡共有76張床位,高危重者超過一半。病房裡很多患者蜷縮在床上咳個不停。病區環境還需要人手收拾。想到我們到來之前,武漢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我真正強烈地體會到「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在我們交接班時,楊彧護長獨自在收集所有治療車上的黃色廢棄醫療垃圾和銳器盒,並打包好歸類,放置規定位置。我們在她的影響下也都迅速地進入工作程序。

凌晨1:20我負責的區域新收一名確診重症患者。經歷了一場生死搶救,我和隊友只能靜靜地幫患者處理完,整理好她的衣物。連安慰家屬的話我都說不出來。

1:20出了汙染區,工作沒有結束,因為還需要洗澡洗頭,擦鞋,洗衣這才完整。

洗完衣服,掛上烘乾機,聽說這是熱心的武漢市民捐贈給我們的,今天還有很多沒留名群眾為我們捐贈物品。很感謝,真的,謝謝大家對我們廣東省醫療團隊的支持,我們也會盡所能地做應該做的事。

晚上19:30開會,領隊告訴我們今日防護用具的消毒已經改善,緩衝間加裝了紫外線消毒燈,和脫防護服所需的鏡子。病區醫療垃圾已經處理妥善,以後每天都會有院感團隊處理。只要認真落實院感的防護措施,我們一定可以做到保護好自己,有力的控制感染。

都會好起來,需要一點時間……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82歲志願軍女兵尋戰友:曾一同經歷生死
    82歲志願軍女兵尋戰友:曾一同經歷生死 原標題: 我記得同行的張護士長笑著安慰我不要怕。張護士長正說著話,「唰」一個炮彈在我們兩人中間炸開了。等我醒來,趕緊去拉張護士長,他已經沒了反應。  我們一行人跑了36裡路,三天三夜終於到了五裡洞。張護士長的笑容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我的戰友啊,他就這樣犧牲在我面前!
  • 安慰失去親人的話,安慰生死的一句話
    生活就是這樣,還是需要繼續,兄弟姐妹,想哭,就痛快的去哭,把苦悶釋放出來。(六) 人死不能復生,我知道你悲哀,難過,但是日子還是要照樣過,現實生活不會正因你失去一個人,時刻就停止,想哭就哭出來,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後請堅強,好好過日子,別讓他走的不放心。
  • 出生一天的寶寶夭折了 家屬質疑院方搶救不及時
    2月2日凌晨四點四十幾分我嶽母來叫我她聽到走廊裡有人在說有個小孩在搶救當時醫生都沒有通知我我的寶寶在搶救小駱說,這個夭折的孩子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孩子出生那天是在2月1日,當天早上八點多,小駱的妻子被送到了杭州瑪莉亞婦產醫院,到了之後不久,妻子羊水破了,聯繫醫生進行了剖腹產。
  • 《中國醫生戰疫版》最美逆行者——生死兩忘,冷暖不休
    這一片段真實的記錄了疫情初爆發時武漢的醫院裡物資短缺,醫護人手緊張,防護措施不全的危難時刻,記錄了醫生護士們無畏生死,一心只想著救援患者的偉大舉動。第二位人物是一位每天給過世的奶奶寫日記的姑娘,她請願出戰援鄂,一開始有些膽怯,但真正到了病房,看到病人時,她毫無畏懼之色,眼神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 戰疫日記:一場生死時速的搶救
    床旁交接班時,一名危重症患者因為氧合持續下降,應用經鼻高流量氧療但改善不佳,正在進行氣管插管,插管的瞬間指脈氧最低達到60%。雖然已經上了呼吸機,吸入氧濃度達100%,但氧合改善不明顯,指脈氧最低降至72%,病情極不穩定,評估病情後,我明白挑戰來了。
  • 武漢疫區日記:和妻兒生死別離的 28 天
    講述者:老劉 上周,我們收到一條來自武漢疫區的投稿信息,一名留守武漢的爸爸說: 他在短短 28 天裡,經歷了妻子回老家時感染新冠病毒情況危急、嶽母感染入院、嶽父和一歲的兒子等家人被隔離,自己卻無法離漢。
  • 年輕男子突發心梗心跳驟停,中大八院上演生死大搶救!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吳海東記者2021年1月1日從中大八院獲悉:深圳市福田區一年輕男子突發心肌梗死,心跳驟停近半個小時,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急診科牽頭,多學科協作,頂尖技術支持,心肺復甦、電擊除顫、氣管插管、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體外經皮臨時心臟起搏、體外膜肺(ECMO)、冠狀動脈取栓術和支架植入術(PCI)等齊上陣,上演了一場生死大搶救
  • 醫生緊握患者手安慰1小時:相信我,不會讓你死
    我們還沒看清你們的名字,甚至不知道你們的長相,只看到你們匆匆離開的背影。」一段由患者家屬製作視頻2分鐘的視頻,記錄下了很多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江蘇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朱亞軍說:「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看到自己工作時候忙忙碌碌的身影,患者對我們如此高的評價和肯定,我們心裏面覺得非常的自豪,覺得我們做的一切事情都非常有意義。」
  • 兩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卻遭惡評 男子家屬站出來發聲
    這段救人的視頻在媒體發布後網上迅速傳播,不料卻遭到網友的惡搞、吐槽、造謠:「次日男子家屬把兩名學生告上法庭,原因是兩個女生沒有行醫資格證,這劇情怎麼樣。」這條留言,甚至還獲得了超過6萬人次點讚。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年男子的家屬站了出來。男子家屬稱,「雖然人走了,但必須要感恩,兩名學生已經做到最好;沒有搶救成功,不怪她們。」
  • 直面六大死亡考驗:人都死了,搶救?不搶救?|呼吸驟停|搶救|死亡|...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120送過來一位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準確的說已經是一具僵硬的屍體了,急診醫生拉了份心電圖後宣布臨床死亡。家屬不答應了,說醫生草菅人命,放任不管!於是一番吹打拉唱。這個場景,很為難我們的急診醫生。
  • 關於生死,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現在,他時常會憶記起幼時與表妹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她說過的話,她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下意識裡,他會想,表妹去哪兒了?生死一線間,她經歷了什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萬一自己遭受了意外,雙親該怎麼辦?她常跟女兒說,生死是命,每個人都逃不掉。自己現在也是六十幾的人了,不為名不求利,但願身體健康,平常度日就好。哪天要是得個病什麼的,最好是死得痛快,不要插管,不要搶救。
  • 男子在看守所兩次求助後倒下 搶救無效死亡 家屬懷疑「延誤治療」
    作為父母而言,更是不求自己的孩子大富大貴,不求孩子能夠有多大的出息,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平平安安的,安安穩穩生活一輩子就足夠了。但是在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馬先生,在8月9日的上午八點半左右,突然接到了一通來自南昌市第一看守所的電話,告訴他們,他們的兒子馬超突發疾病,被送到醫院去搶救了。
  • 殺害醫生,患者家屬沒有任何愧疚,他們連句道歉都沒說
    一位參與搶救的醫生回憶,當時楊醫生滿身是血,頸部有多處刀傷,其中一刀砍斷了右側頸全部肌肉,連頸椎骨都斷了。儘管有關方面進行了全力救治,但仍未能留住她的生命。次日凌晨,楊醫生不幸去世。在600餘人參加的追思會上,同事們說,楊醫生在急診崗位工作22年,成功醫治無數病患,是大家尊重喜愛的「楊大夫」「楊大姐」。
  • 醫護人員手寫日記鼓勵重症患者:你們遠比自己想像中的堅強
    「8月23日,今天早上精神狀態非常好,你說一早上自己就做了踝足運動,很棒哦!」……這是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為24歲的患者朱芳(化名)寫的日記。日記記錄了朱芳在ICU病房的點點滴滴。術後第二天,朱芳拔除了經口氣管插管,僅有微弱意識的她感受到了ICU的「特別」:燈24小時開著,讓人分不清晝夜,耳邊呼吸機監護儀各種機器不間斷的聲音,她感到害怕與恐懼。當她的意識日漸清醒後,一本特殊的日記讓她倍感暖心。在轉出ICU時,朱芳在日記本上寫下:這些日記,還有醫生護士對我說的話,讓我知道,我在慢慢變好。你們好暖心。
  • 安慰朋友的話語_安慰人的話_安慰別人的句子
    16、我不想說太多安慰的話,太多的鼓勵要靠自己,我只想就這樣陪在你身旁,讓你知道不管怎麼樣,都還有我在你身旁,分擔你的憂傷彷徨。   17、人在旅途,誰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自己要學會調節,有時間去郊外爬山行走于田間吧!
  • 一男孩被診斷死亡,家屬:殯儀館裡的手指還會動,醫院卻不去搶救
    一個湖北男孩被診斷死亡,家屬:殯儀館裡的手指還會動,醫院卻不去搶救兒童是一家人的希望,父母辛苦地把孩子撫養大,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意外,一旦發生意外,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送進醫院。
  • 我在金銀潭41天 丨 「可能很多年後才會有經歷過生死的感覺」
    在那之後,她經歷了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階段,一些病人在眼前離開。有人離開前,還在因為不適應戴氧氣管跟她討價還價,總是偷偷摘掉;也有人呼吸上不來,緊緊拉住她的手說,「救救我」。 她也曾見過生命的堅韌。蔡傲竹發現過一沓30來張的手抄五線譜——那是一位78歲的老人留下的遺物,他的家屬克制住悲傷,向她深深鞠了一個躬說,「謝謝護士」。
  • 跨越生死的三個瞬間!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會上,三個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的孩子,向三位器官捐獻者家屬代表獻花。妮妮的媽媽忍不住抱了抱獻花的孩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延續。 大愛跨越生死,1000例背後是1000個家庭含淚的選擇,是3000多個患者「重生」的故事。在活動中,捐獻者家屬代表和受捐者家庭站上了舞臺,講述跨越生死的三個瞬間。
  • 58秒緊急搶救!他在生死線上救回一條生命
    58秒緊急搶救!他在生死線上救回一條生命 2020-10-24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孕28周,孩子活了,我死了!」每位母親和孩子,都是生死之交!
    「為了生個男孩,手術刀3次切開我的子宮,一共出了10000毫升的血。」「作為一個女人,不生孩子有點不完整的感覺。」……失血10000毫升,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人體內的血,換了三遍,而這只是生個孩子。透過鏡頭,透過婦產科的窗口,我們終於明白:生日的背後,是每一位母親跨越生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