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20世紀歷史的八大刺殺:驚天真相至今無解

2021-02-23 小話書

  20世紀出現許多血腥刺殺事件,它們有的是玉石俱焚,有的是殺身成仁;有的為報一己私仇,有的無關個人恩怨;有的演繹著個人英雄主義,有的背後卻是集團的支持;有的打著宗教的幌子,有的是為教義而殉身……本文所介紹的刺殺大案,無論正義與邪惡,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進程。

  斐迪南大公遇刺——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


斐迪南大公遇刺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索菲婭檢閱了奧軍在波士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後,來到其首府塞拉耶佛。

  當車隊行進到亞帕爾大街拉丁橋,司機因為走錯道正準備倒車。這時,埋伏在小街轉角處的「青年波士尼亞」成員、十九歲的普林西普衝了上來,拔出自動手槍,連開兩槍。一顆子彈準確地射入了斐迪南的喉嚨,打斷了頸部靜脈,深深地嵌入頸椎;另一顆子彈鑽進了索菲婭的腹部,夫妻倆當即身亡。隨行的警察一擁而上,將普林西普當場抓獲。

  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聞訊悲痛欲絕,但下一步該怎麼辦卻一時拿不定主意。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得到消息後卻是喜出望外,認為這是再好不過的戰爭藉口。他馬上致電弗蘭茨,慫恿他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法、英、俄等國都進行了戰爭動員,互相宣戰,兩大軍事集團蓄謀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

  列寧死於一個女瞎子?


列寧之死

  1918年8月30日,列寧在做完演講後離開位於莫斯科大謝爾普霍夫卡大街上的米海利松工廠,他穿過人群走向自己的汽車,工人和水兵們簇擁著領袖歡呼雀躍。突然,響起一陣槍聲,列寧捂著胸口倒下了!憤怒的工人和水兵們衝上前,將一個女人打倒在地,這個女人就是芬妮·卡普蘭。這是後來人們所熟悉的一幕,卡普蘭也因為謀殺列寧而很快被處決。

  這一天,被歷史學家稱為「俄羅斯歷史上致命的一天」。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根據他們掌握的歷史資料和有效證據看,卡普蘭並未直接參加刺殺列寧的行動,因為當時她患有眼疾,視力很差,無法正常開槍射擊。這些學者甚至還提出了大膽的假設和推理:刺殺列寧的行動成為後來「克裡姆林宮大審判」的導火索!

  不論如何,正由於發生了卡普蘭刺殺列寧事件,此後與之相關的事件也都成了蘇維埃政權延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高級機密,以至於最終成為「20世紀的黑洞」,俄羅斯歷史永恆的謎團。

  聖雄甘地涅槃


聖雄甘地涅槃

  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的民族矛盾並未因英國殖民者的撤出而消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衝突有愈演愈烈之勢。聖雄甘地以「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張換得民族獨立以後,他繼之以「打開諒解之心,感化對手的每一根道德神經」為號召,以圖達到民族團結。但一場以他為目標的暗殺行動正在悄悄進行。

  早在1947年8月,一個名叫納圖拉姆·戈德森的印度教狂熱分子在一場小型集會上叫囂:「甘地的非暴力學說,將手無寸鐵的印度教徒置於敵人的魔爪之中。今天,印度難民正忍飢挨餓,奄奄一息,然而甘地卻維護穆斯林壓迫者。」他所代表的印度教極右民族主義者頑固地反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的政治主張,反對甘地的非暴力學說,主張建立一個印度教徒統治的國家。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們陪同下,參加一次祈禱會,當他步入會場時,早已隱藏在人群中的納圖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彎腰向甘地問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槍,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連放三槍,殷紅的鮮血染紅了他潔白的纏身土布。甘地捂著傷口,發出最後的聲音:「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

  聖雄遇刺的噩耗迅速傳遍全國,印度全國頓時沉浸在哀痛與悲傷之中。悲傷不已的總理尼赫魯向全國發表了演講:「我們生命的光明從此消失了,到處是一片黑暗。我不知道說什麼,更不知道怎麼表達。」在加爾各答,一位百姓用黑灰塗抹全身和面部,走街串巷,不停地悲嘆:「聖賢業已涅槃,何時才能降臨一位像他那樣的偉人?」

  越戰拖累了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

  1963年11月22日,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甘迺迪攜同夫人傑奎琳剛剛參加完一次競選活動來到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當甘迺迪的車隊徐徐拐入榆樹街時,傳出數聲槍響,只見甘迺迪的身體隨之猛地向後倒去,倒在了傑奎琳的膝上,從此告別了人世。

  「嫌疑人」李·哈維·奧斯瓦爾德隨即被逮捕,但未被起訴,不久之後又離奇遭人槍殺。儘管此後的美國政府將甘迺迪遇刺案束之高閣,讓「到底誰殺了甘迺迪」仍是一個謎,但歷史還是向我們透露了一些信息。

  早在1955年10月,由美國中情局支持的吳庭豔當上了「越南共和國」(南越)總統,實際上就是南越反共集團的頭領。為支持其統一越南,美國發動越南戰爭。但吳庭豔卻並不得人心,甚至在1963年6月發生多起和尚**以示對政府不滿的慘案。此事一出,極大地震驚了美國政府。甘迺迪親自致信訓斥吳庭豔,警告他不要亂來,但得意忘形的吳庭豔根本聽不進去。

  甘迺迪政府開始反思美國在越南走的這一步棋:為什麼他們扶持的南越政權這樣慘無人道?沉思之後的甘迺迪猛然醒悟,必須儘快在南越「換馬」,否則後患無窮。他下令中情局,著手「解決」吳庭豔。

  1963年11月1日,美國政府為挽救敗局,策動了南越的軍事政變。次日中午,吳庭豔被政變軍隊亂槍打死在某個街角。此後,甘迺迪政府決定從越南撤軍,但他的這一決定還沒有來得及被執行,甘迺迪便於11月22日在達拉斯街頭遇刺身亡。

  根據這一邏輯,有歷史學家推斷是吳庭豔的餘黨對甘迺迪採取了報復行動。

  馬丁·路德·金倒在洛蘭旅館陽臺


馬丁·路德·金

  1968年4月3日,馬丁·路德·金站在孟菲斯洛蘭旅館的陽臺上接受媒體記者的訪問,第二天下午6點,他就在相同的位置被詹姆斯·厄爾·雷槍殺。

  金遇刺的消息震驚了整個美國,成千上萬的美國黑人衝上街頭,這一次他們不是用口號而是用拳頭髮洩心中的激憤和悲痛。面對狂暴的遊行隊伍,美國政府立即表示將「投入全部力量」、「盡一切可能」抓住兇手。聯邦調查局隨即開始了刑事偵破。

  6月8日,案件嫌疑人雷在倫敦機場候機廳被捕歸案。接受審訊的雷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慌失措,他對殺害金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主動交待了自己實施刺殺行動的動機。雷稱自己是個極端種族主義者,他痛恨所有黑人和黑人運動。他承認服務於一個「秘密組織」,這個組織願意出10萬美金取金博士的性命。

  1969年3月10日,孟菲斯法院以有史以來最森嚴的警戒防範開庭審理此案,但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卻因「洛蘭旅館的槍聲」而失去領導人。

  樸正熙死後「漢江奇蹟」仍繼續


樸正熙

  樸正熙,韓國第5至第9任總統,由1961年上任至1979年,執政長達18年。這期間,韓國締造了「漢江奇蹟」,其經濟高速發展,躋身發達國家。

  但到1979年,隨著反對黨勢力的崛起,美國政府與樸正熙的矛盾激化,執政的共和黨分化為兩股勢力,實權派人物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與總統的矛盾日漸明顯。

  1979年10月26日晚,樸正熙在貼向侍衛長車智澈的陪同下,來到宮井洞中央情報部的豪華休閒餐廳用餐和休息。金載圭、總統秘書長金桂元等作陪,幾杯酒下肚後,有歌舞聲響起,疲憊一天的樸正熙感覺很舒服。這時,金載圭突然滿臉殺氣地說話了:

  「閣下您搞政治要從全局著眼呀!您帶著這樣的廢物搞政治,能行嗎?」話音未落,他迅速從腰間拔出手槍射向車智澈,車智澈被擊中手腕,乘金載圭向樸正熙開槍之際,衝進廁所躲避。金載圭開第二槍擊中樸正熙胸膛,鮮血噴湧而出。最後,他倒在了女歌手懷裡說「我沒關係」,就再沒醒過來。

  樸正熙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死於任上並享受國葬的總統,葬禮歷時9天,韓國民眾失聲痛哭為他送葬。兇手金載圭在1980年5月被執行槍決。

  樸正熙去世後,全鬥煥奪權,「光州慘案」發生。兩屆總統期滿後,由盧泰愚執政。全、盧二人都曾擔任樸正熙的警衛,耳濡目染接受了樸正熙的影響,因此這期間,韓國執行的基本上仍然是樸正熙的思想路線。韓國經濟得以繼續迅速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先後加入了聯合國、舉辦了奧運會,成為國際知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薩達特遭遇盛名之累


薩達特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但直到上世紀60年代,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進行了三次戰役,幾乎是屢戰屢敗。這個古老國度背上太重的歷史包袱,人們期盼一位英雄誕生。

  1970年,就任埃及總統的薩達特適時出現了。他上臺伊始便在國際國內雙管齊下,埃及國力得以提升,國際聲譽也日漲。尤其為民眾讚賞的是,在1973年10月6日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他率領埃及取得大勝,一舉扭轉被動局面。

  此間,薩達特的聲望達到頂點。但他沒想到,他的末日也是8年後的10月6日這一天。

  早在70年代末,薩達特對以色列採取了與以往大相逕庭的政策:在美國的斡旋下,他主動與以色列和談,在美國的戴維營籤訂了協定。以色列是阿拉伯民族的世敵,和談被大多數伊斯蘭教徒視為大逆不道的舉動。這明顯觸怒了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

  1981年10月6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8周年。開羅舉行的盛大閱兵式上午11時準時開始,身著元帥服的薩達特在副總統穆巴拉克和國防部長加扎拉的陪同下,乘坐敞篷轎車進入廣場。他們先向無名戰士紀念碑敬獻花圈,之後走上主席臺。11時25分閱兵開始,受閱部隊井然有序地從主席臺前通過。

  13點零4分,受閱部隊中的一輛炮車開到主席臺前百米遠處,突然停了下來,從車上跳下三個人。衝在最前面的是炮車車長、中尉連長伊斯蘭布裡,他先向薩達特投去了一顆手榴彈,然後是埃及軍隊連續7年的射擊冠軍阿巴斯·穆罕默德開槍射中了薩達特的頸動脈。接著,伊斯蘭布裡又投過去三顆手榴彈,並開槍向薩達特射擊,34顆子彈,無一虛發。

  兇手們打光子彈準備逃跑時,總統的衛兵方才作出反應,其中一人中彈倒下,另兩個受傷就擒。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30秒鐘之內。

  對中東和平進程起過重要作用的薩達特走進了歷史。197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薩達特盛名的最後見證。

  拉賓血濺安息日


拉賓

  中東向來是世界的「火藥桶」,而巴以衝突又歷來是這個火藥桶的引線,但這裡面致力於雙方和平的也大有人在,除了阿拉伯人薩達特,以色列人拉賓也是其中之一。

  1974年,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拉賓坐到了這個火藥桶上,20年間,他為巴以和平進程殫精竭慮,但他的努力最後仍以悲劇結束。1995年11月4日,拉賓遭以色列極端右翼分子槍殺,經搶救無效身亡。這一天,正是猶太教的安息日。

  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為此曾說:「上帝要考驗亞伯拉罕(猶太人的祖先)對上帝的忠誠,命令他把自己心愛的兒子殺掉。當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亞伯拉罕果真準備這樣做時,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讓拉賓去了,他是在用更加嚴酷的方法考驗我們。」

相關焦點

  • 8 個改變了歷史進程的政治刺殺,想想細思恐極
    嬴政遇刺(公元前 227 年)公元前 227 年的中國,荊軻帶著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告別時吟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鹹陽宮召見了他。荊軻獻圖,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所殺。六年後,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
  • 歷史上的今天,《刺殺甘迺迪》跟著電影了解刺殺美國總統事件
    1968年6月5日,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羅伯特·甘迺迪遭刺身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位遇刺身亡的總統,蹊蹺的是,刺殺甘迺迪總統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在案件發生後也遇刺身亡。作為當時最轟動的新聞,民眾們的討論也一直沒有下去,各種揭秘的爆料也隨之而出,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就是1991年上映的電影《刺殺甘迺迪》,豆瓣評分8.8分,相當不錯的老電影!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上)
    如果要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近代和現代之間劃出一條時間標誌的話,理應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更喜歡使用20世紀這樣的時間坐標。國外歷史學家也說,事實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20世紀的大門,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
    如果將抽象的福利國家具體化為工人們的工作環境的改變、民眾住房條件的改善、國家義務教育的實現、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人們就會理解福利國家意味著什麼,理解為什麼一戰後福利國家的出現標誌著20世紀重要的一次社會轉型。 社會福利國家的建立,對政治家和民眾提出了新的要求。
  • 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歷史?
    第92期要推薦的,是英國歷史學者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託的《吃: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歷史》,這部書可謂食物史領域的一部裡程碑式著作。作者頗具野心地「把食物史當成世界史的一個主題」,圍繞食物的獲取、生產、分配、爭奪、烹飪等來展開敘述,用豐富的人類學、考古學、營養學、社會學、環境學知識,為我們展開了一場關於「食物與人」的宏大歷史敘事。
  • 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可惜功敗垂成!否則可能改變歷史
    今天我們聊聊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故事。首先關於刺殺,我們不禁要問張良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皇?張良出生韓國貴族,作為韓國的官宦世家的後起之秀,秦滅六國阻斷了張良個人前途、家族命運和韓國國運,所以張良有刺殺秦始皇意圖復國的動機。張良是戰國時期的韓國潁川人,張良出生在韓國的官宦世家,家資甚富。
  • 美國最詭異的總統刺殺案,29年115名證人暴死,真相至今成謎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在美國24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共有4位總統被槍殺(林肯、加菲爾德、麥金萊、甘迺迪),其中前3起刺殺案都有確定無疑的兇手,都能查明刺殺動機,唯有甘迺迪刺殺案的真相始終成謎,一直到今天也沒能揪出真兇、弄清刺殺動機。更加蹊蹺的是,在案發後的31年時間裡,共有115名證人以各種離奇的方式暴死,更是讓該案變得極其詭異。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這起刺殺案。
  • 《刺殺甘迺迪》,執著於戰爭題材,追求道義的導演奧利弗·斯通!
    1991年,奧利弗自編自導,凱文·科斯特納、茜茜·斯派塞克聯合主演,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甘迺迪遇刺的懸疑片《刺殺甘迺迪》,獲得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奧利弗獲得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奧利弗偏向於戰題材影片,這也許與他在越南戰爭的經歷有關,因為他曾親身置於暴力與血腥的戰爭之中。
  • 甘迺迪被刺殺為何會成為懸案?川普上臺後承諾要公布真相
    前言在美國的歷史上,總統被刺殺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安德魯·傑克遜開始,共有9位總統遇刺,有3人直接死於刺客的槍下。他們遇刺的原因大多都很簡單,通常是觸動了某個階級的利益或某個政治集團的利益。這種草草地結案,或被刺殺原因的簡單化,也可能是基於政治目的,被美國政府有間簡化吧,但主要的是,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
  • 萬磁王刺殺甘迺迪!盤點《X戰警》中的真實歷史事件
    此外,編劇們還很喜歡把一些真實的歷史事件無縫植入到超級英雄的故事當中。尤其是在正傳三部曲之後,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刺殺甘迺迪等著名的歷史事件,都得到了一種「有趣的解釋」。①公元前3600年: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之所以稱之為「奇蹟」,是因為科學家們始終無法合理解釋,當時的人是怎麼建造出如此精密而宏大的建築的。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暗殺事件
    中國古代荊柯刺秦王、伊斯蘭教阿薩辛派暗殺敵對領導人……這些零星散落在歷史深處的暗殺事件曾集中而劇烈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暗流與鬥爭,並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865 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遇刺。刺殺他的是演員布斯,他對準林肯的後腦連開8槍,造成林肯當場死亡,而布斯也被當場擊斃。林肯遇刺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宗謎案。
  • 21世紀福斯被收購,好萊塢「六大」徹底成為歷史
    自2017年12月便開始的迪士尼收購21世紀福斯案,將於今天正式收官落幕。北京時間2019年3月20日中午12點02分,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的20日凌晨12點02分,迪士尼正式完成對20世紀福斯的收購。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好萊塢六大的格局,已經保持了三十餘年。雖然不少人曾經預想過這個格局將會改變,但卻很少人有人能預料到,第一個被併購的會是二十世紀福斯。
  • 劉備三顧茅廬的驚天真相
    劉關張三個人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一連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最終請諸葛亮出山。大家有沒有想過,劉關張為什麼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加入自己的團隊?諸葛亮又為什麼會答應劉備,加入劉的團隊?這背後,其實隱藏著驚天真相!三顧茅廬發生於公元207年,那一年,諸葛亮26周歲,劉備46歲。
  • 改名「20世紀影業」,20世紀福斯影業成為歷史
    「20世紀福斯影業」(20th Century Fox Studios)更名為「20世紀影業」(20th Century Studios),同時「福斯探照燈影業」(Fox Searchlight Pictures)更名為「探照燈影業」(Searchlight Pictures)。哈裡森·福特主演的《野性的呼喚》將成為首部使用「20世紀影業」品牌名的影片。
  • 看美國電影怎麼拍刺殺總統
    2008年的電影《刺殺據點》以總統在西班牙演講被狙擊手槍殺做開場背景,2013年的電影《驚天危機》中,恐怖分子炸毀了國會大廈,劫持了總統,而在同年上映的電影《白宮陷落》中,直接是朝鮮特工駕駛大型軍用飛機,從空中和地面發起進攻,13分鐘就攻陷了白宮,消滅所有防衛力量,接著綁架總統一干人等,處決了副總統,還在白宮搜索總統的兒子逼總統說出核武器密碼,準備用核爆炸毀滅美國。
  • 汪暉:20世紀中國的歷史位置|直播預告
    對於當時的中國人而言,這個概念如同天外飛來的異物,因為在此之前,並不存在所謂「 19世紀」,也不存在「 18世紀」。1907年是清光緒三十三年。在魯迅的文章中,作為「 20世紀」對立面的「 19世紀」並非指涉此前的中國歷史,而是由法國革命和英國革命所開創的歷史時代。這個源自歐洲的世紀正以極其迅速、尖銳和深入的方式成為中國自身的歷史內容。
  • 10部刺殺類犯罪電影,部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歷史上的各種暗殺事件接二連三,有些更是被拍成了電影,今天為你推薦十部有關「刺殺」故事的電影。一、慕尼黑 Munich (2005)豆瓣評分:7.8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真實事件改編,1972年在聯邦德國舉辦的第20屆奧運會上,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組織虐殺事件過後,以色列「摩薩德」高層迅速訓練了一批特工,展開了對「黑色九月」組織以及相關的巴勒斯坦人長達一個世紀的血腥報復……二、刺殺甘迺迪 JFK (1991)豆瓣評分
  • 世紀大刺殺:一個不該死的人卻死於一千個巧合
    關於一戰,我們從歷史書上接觸的第一個信息就是一戰的導火索塞拉耶佛刺殺事件。但是,關於這一重要事件的詳細內幕,歷史書總是避而不談,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認真扒一扒這一事件內幕,以及它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到底有多大影響!
  • 100年前,這個人如果不被刺殺,中國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1913年3月20日夜,上海火車站。國民黨政要們談笑風生,送別即將北上的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在此之前,袁世凱給宋教仁發過電報,敦促其北上共商國事。宋教仁被刺殺的時候才32歲。 說到宋教仁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宋教仁1882年出生在湖南常德市桃源,中國「憲政之父」。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常議論時政,萌生了「實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於建設民主共和政權,大力宣傳革命宗旨。
  • 《十二猴子》:改變歷史,還是改變自己?
    本片單以劇情論的話,其實頗為平庸,講的仍是《終結者》裡講過的未來人回到過去試圖改變歷史的故事。但是,不要因此小看了這部電影。導演特瑞·吉列姆非凡的功力,給本片帶來了諸多亮點。歷史是可以改變的嗎?在同題材電影《蝴蝶效應》中,歷史不但可以改變,而且可以改變無數次——這是因果論者的觀點。然而《十二猴子》的導演顯然不這樣認為。本片的核心其實是一個很硬的科幻核心,即著名的「外祖父悖論」,意即你穿越回過去,槍殺了你小時候的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