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嘉倩
Jiaqian Dai
二零一九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方向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Visual communication
《視夠譜/SCOPE MAGAZINE》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視野,當作世界的極限,而好奇將打破極限的邊界。視夠譜作為一本基於視覺圖像的實驗雜誌,以探索更多平面視覺上的可能作為其主旨。
視夠譜雜誌的英文名來源於望遠鏡(telescope)和顯微鏡(microscope)單詞的詞根,這些光學儀器象徵著人類對於視覺最初始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視覺使得我們能夠感知,進而有了思維,讓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認知的範圍得到了極大的延展。本次創刊號主題的選擇也由此而來——光學儀器。
書籍封面
書籍封面
書籍內頁
目錄
C1.透明的介質 / TRANSPARENT MEDIUM
1.究竟是哪一塊冰/ Which Piece of Ice Could It Be
2.透鏡/ Lens
3.色、空、光 / Color Empty Light
C2.更近更小 / GET CLOSER & SMALLER
1.手邊的尋常之物 / Commonplace Things at Hand
2.管中窺豹 可見一斑 / A Peek at a Bigger Picture
C3. 更遠更大 / GO FURTHER & BIGGER
1.人類是天文學家的後代 / W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Astronomers
2.望遠鏡的發明 / Invention of the Telescope
3.人類的後代是太空人 / Our Descendants Become Astronauts
C4. 視夠譜無窮大 / SCOPE ∞
1.旅行者/ Voyager
2.深空圖像/ Deep Space Image
3.獻給領航員/ Dedicated to the Navigator
#C2-01-L1,#C2-01-R1
如果說是鑽木取火點燃了人類地球文明的開端,那麼削「冰」取火則點燃了現代幾何光學的開端。當我們以更加宏大的視角來審視時,這一行為將成為人類地外文明之路的第一次冒險。這塊「冰」也許是一塊真的冰,也有可能是由樹脂凝結成的琥珀,又或是塊珍貴的石英。這種通過凝聚光束焦點以取得火種的方式,究竟用何材料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一定是透明的介質。而人類所有的後代都將得益於最初那個異想天開之人,因為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將被他/她所改變。
#C2-01-L6
讓我們稍帶一些懷疑的眼光來審視這的引文,一個認真的讀者也許會說:「比起削冰取火,古人顯然有其他更加實際的生火方法。」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並不了解光學原理的原始智人,是不會明白凸透鏡裡的奧秘的。設想在一個嚴寒的冬季,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取得火種,以他們當下的認知,冰這種寒冷的材料不會和溫暖的火有一絲一毫聯繫,花費寶貴的精力在一塊冰上,只會讓自己顯得愚蠢。甚至將時間向後推移幾萬年,在有了更好生火技術的時期,那個拿冰取火的人,若不是個神經質,就是一個體察入微並且充滿好奇的人。畢竟花費精力做一些普通人無法理解之事,是他們的共同點。
藝術微噴
C2.2.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 A Peek at Bigger Picture
書籍內圖
書籍內頁-1
書籍內頁-2
書籍內頁-3
書籍內頁-4
書籍內頁-5
書籍內頁-6
SCOPE MAGAZINE -1
編輯/攝影/平面設計 戴嘉倩
Editor/Photographer/Graphic Design: Jiaqian Dai
英譯編審 蘇澤昊
English Translation & Review: Zehao Su
攝影助理 黃琪譯
Photographer Assistant: Kiwi Huang
指導教師 何君/ 王川/王龍江
Academic Advisor: Jun He, Chuan Wang, Longjiang Wang
印刷支持 PRINTING SUPPORT
雅昌(北京)藝術中心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空港工業A區天緯四街7號
Artron (Beijing) Art Center, 7 Tianwei 4th Street, Zone A,
Tianzhu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北京龍日藝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四惠壹線國際蜂巢, 車庫美術館9-8
Beijing Longri Yitong Culture & Art Co., Ltd.
Sihui Line International Honeycomb, Garage Art Museum 9-8
感謝 ACKNOWLEDGEMENT
陳慰平/Marco Chen, 劉治治/Zhizhi Liu, 吳帆/Fan Wu, 程書馨/Olivia Cheng,劉宴伯/Theo Liu, 楊淑琴/Shuqin Yang, 李丹/Dan Li, 馮騰/Teng Feng愛莎/Aisa, 毛瑋/Wei Mao,劉佳浩/Jiahao Liu, 陳若曦/Ruoxi Chen, 胡婷兒/Ting'er Hu, 陳梓健/Zijian Chen, 蔡儒/Ru Cai, 何守一/Shouyi He, 葉嘉儀/Maple Yip, 蔣悅婕/Yuejie Jiang,陳粵/Yue Chen, 陳熙/Xi Chen, 陳佩涵/Puiham Chan, 富裕/Yu Fu, 張凱航/Kaihang Zhang, 王銘陽/Mingyang Wang, 許恩/Heo Eun, 肖始/Shi Xiao, 羅佳/Jia Luo
特別鳴謝 SPECIAL THANKS TO
小洋的航天夢, 山東煙臺
Xiaoyan' s Spaceflight Dream, Yantai, Shandong
美影佳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
Meiyingjiayi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文天影像, 北京
Wentian Image, Beijing
紙張 PAPER
內頁印刷於雅昌亮彩, 自然白, 90g/平米
The content pagesare printed on Artron Liangcai, natural white, 90g/m2
雅昌東方書畫,米白, 70g/平米
Artron Dongfangshuhua, beige white, 70g/m2
雅昌銅版紙, 90g/平米
Artron Coated Paper, 90g/m2
雜誌封面微噴於龍日絲絹, 120g/平米
The cover is giclee printed on Longri Silk, 120g/m2
字體 FONT
思源黑體/Source Han Sans, Adobe/Google
卡納羅/Canaro, René Bieder
2019.6.6-2019.6.25
中央美術學院校園展區/7號樓四層展廳
中央美術學院2019畢業展 | 鞏毅《WHOLE WORLD-全世界》
中央美術學院2019畢業展|蔡儒《SINK IN TANK》
中央美術學院2019畢業展|何守一《從彼處到此處/From here to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