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公眾號 邦投數科助手
今天小邦又如約出現了,昨天給大家分享了《個人理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的第一個原理——成長原理。昨天我們說到成長原理中有兩個重要的方法:①.提高理財收益的回報率;②.利用好複利思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好閱讀吸收呢!
那麼,今天第二期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理財的第二個原理規劃原理。
2
規劃原理
人生如果沒有規劃,很容易迷失方向。理財如果沒有規劃,也很難達成自己的目標。貧窮還是富有,除了出生,更多的人致富是因為懂得理財!
理財不僅僅是投資,也應該是一整套完整的規劃,理財就是理生活!
我們理財,理的往往不只是錢,還有人。
我們常講,理財有三部曲,過去,現在,未來。
明白了這點,我們理財投資才能有方向,才能控制好一個穩定的節奏。
那麼怎麼理解呢?
所謂「過去」體現在我們現有的資產與財務狀況,「現在」指的是我們現有的收支與儲蓄能力,而「未來」是我們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
所以你要做一份實際可用的財務規劃方案,首先你要對自己和自己的財務信息做全方位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方法1
全面了解自己的財務信息
風險偏好
當然,正如大家所知。不同的人家庭財力、學識、投資時機、個人投資取向等因素不同,其風險偏好也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年齡階段及其他因素變化,其風險偏好也會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明沒結婚之前,日常開支少,存款大比例可用用於投資理財;但在建立家庭之後,責任變多,家庭開支也多,所以小明需要考慮更加穩妥的理財方式。不同的人生階段,小明的風險偏好也不用。
因此,風險偏好是個人理財規劃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
個人風險偏好分五個類型:
①.保守型投資者;
②.輕度保守型投資者;
③.中立型投資者;
④.輕度進取型投資者;
⑤.進取型投資者。
那麼你屬於哪種風險偏好呢?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這樣的測評,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找找對應的測試一下。有條件的話,小邦下次也會給大家找一個相關的測評給大家做一做。
不同的風險偏好要匹配不同的資產組合。
但是具體你的錢該往哪放,小邦以下只是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僅供參考。
①:保守型和輕度保守型的投資者不喜歡太過折騰的話,就直接放餘額寶;
②:中立型投資者可以考慮指數基金定投;
③:輕度進取型投資者可以考慮主動基金或股票;
④:進取型投資者就比較自信了,肯定都有自己的見解的,一般這種風險偏好的崇尚「不成功,便成仁」,追求極度的成功,「沒有撤退可言」。進取型想怎麼投就怎麼投吧!
個人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倫貝格、A·安東共同提出來的。該理論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解釋,它指出個人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計劃他的消費和儲蓄行為的,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消費的最佳配置。
不同時期不同結構理財
家庭應當根據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結構的理財。
換言之就是一個讓你講綜合考慮其即期收入、未來收入,以及可預期開支、工作時間、退休時間等諸多因素來決定目前的消費和儲蓄,以使其消費水平在一生中內部保持相對平穩的水平,而不至於出現消費水平的大幅波動。
理財目標
其實你明確了理財目標和規劃,投資理財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不管個人意願或者追求是什麼樣的,專業的理財規劃有以下8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
2.合理的消費支出;
3.實現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
5.積累財富;
6.合理的納稅安排;
7.安享晚年;
8.有效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實際應用中,我們制定理財目標也可以使用SMART原則。
怎麼制定理財目標呢?
在制定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每個月能有多少結餘?
2.你覺得你每個月的所有消費是否必要?
3.你如今生活的狀態是你理想預期的嗎?
4.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弄清這幾個問題再根據答案思考自己各個時期的理財目標就很清晰明朗了!
財務狀況
編制收支明細表
收入:就是我們收到的錢,可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是指勞動所得,被動收入是不用做什麼得到的收入。
支出:就是我們要付出的錢,可分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
編制資產負債表
資產就是把錢裝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裡拿出去的東西。——《富爸爸,窮爸爸》
計算六大財務比例
定期做好財務比率分析,是理財規劃必要的規範動作。
方法2
做好投資規劃
這是理財規劃的核心
資產配置
中國有句老話叫「貨比三家」。單一的投資品種會加大個人的投資風險,所以小邦建議大家可以多去對比參考,把錢多放幾個地方。
許多理財人士喜歡把理財中的資產配置方式比作足球廠商的球員陣型排布。足球場上常見的陣型有很多,舉幾個例子:442、433、4321、352、541。在個人理財投資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好比是一個足球教練員,足球場上的輸贏,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在理財投資也是一樣,盈虧也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個人的資產配比。給出最優配比去跑贏市場是每一位合格的理財投資者該做的事,因為整個市場就是我們的對手。
給大家講兩個比較常見的投資陣型做下簡單的介紹,
4321陣型:收益可觀,風險低,可控。陣型布置如下:
1.將40%的資產投資於儲蓄或者更加穩定的保險類產品;
2.將30%的資產投資於安全穩定的收益類產品如短債基金、銀行理財、國債等
3.將20%資產投資於中等風險和收益的指數基金、債券;
4.將剩下10%則用於股市、風險更高級別的基金中。
532陣型:低風險、穩定、流動性強、收益也相對較好。陣型布置如下:
1.將50%的資產投資於安全穩定的收益類產品中,包括貸款、保險、國債等;
2.將30%的資產投資於各類投資基金和各類債券中;
3.將20%的資產用於股市、期貨、樓市等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中。
433陣型:有較強攻擊性,但也能保持一定平衡。陣型布置如下:
1.將40%的資產投資於安全穩定的收益類產品如短債基金、銀行理財、國債等;
2.將30%的資產投資於中等風險和收益的指數基金、債券;
3.剩下的30%則用於股市、風險更高級別的基金中。
回到咱們前文所說的,每個人的風險偏好是不同的。對於別人來說低風險的基金,銀行理財等對你可能就屬於中等風險了。
所以,不管怎麼樣,先找到自己的投資陣型才是最為關鍵的。
在投資規劃的過程中,「資產集中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即投資任何單一產品的金額,佔可投資金額總量的百分比,最好不要超過30%,以避免投資過於集中所帶來的風險。
流動性極強的貨幣基金,可以用來作防守。
風險很小,收益不高但穩定的債券基金,可以用來做保值。
投資簡單,長期上漲的指數基金,可以用來做主力。
風險較大,收益也較大的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進攻不錯的選擇。
再次建議,在做投資規劃和資產配置的過程中,基金一定要佔較大的比重,這是目前來說我們普通老百姓投資工具中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那麼今天的分享也就到此結束了,加上昨天的分享,已經給大家介紹了兩個個人理財基本原理了。下一期給大家分享個人理財的最後一個基本原理《細節原理》和相關方法。關注小邦第一時間獲取理財相關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