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18)

2021-02-22 紅白藍music


導演: 陳慧翎
編劇: 蔣友竹 / 簡士耕 / 洪茲盈 / 夏康真 / 費工怡 / 馬千代 / 吳曉樂
主演: 柯素雲 / 劉子銓 / 曾少宗 / 凌心妤 / 劉亮佐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18-04-21(金馬奇幻影展) / 2018-07-07(臺灣)
集數: 10
單集片長: 50分鐘
又名: On Children

劇情簡介 · · · · ·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由六位編劇將書中的九個故事改編成五個單元。書中深刻描述家庭中,因追逐分數的考試制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以及單一的成功價值觀忽略了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

媽媽的遙控器/Mother's Remote

    小偉媽媽剛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她和小偉爸爸離婚了,工作上出了問題,還發現一向乖巧聽話的小偉做了假的成績單欺騙她,她覺得自己一敗塗地。一個陌生的西裝男出現在她面前,給了她一個遙控器……

 貓的孩子/Child of the Cat

     小圓媽每天都在為了家裡的牆皮和兒子鍾國衍一直無法提升的成績煩惱。她找了阿青師來修牆,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家教來拯救阿衍的成績,在每一次丈夫家暴中忍氣吞聲。頂樓的一窩小貓帶給了這個家改變的機會,阿衍發現,只要他在平行世界裡做出某一個行為,就可以在現實世界提高成績.

茉莉的最後一天/The Last Day of Molly

    一向乖巧上進的茉莉突然跳樓自殺了。媽媽是名校碩士,為了教育女兒成為家庭主婦,付出了全部,換來這樣的結果……她悲痛欲絕,卻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了尋找死因,她藉助一項還在測試的新科技,進入到女兒的意識中。由此她也看到了,在女兒的眼中,自己是如何一番面目……

孔雀/Peacock

       巧藝念的是上流社會中最富盛名的私立中學,為了維持白富美的假象,她必須隱藏自己媽媽是個採茶女,爸爸是個計程車司機的事實。有一天,巧藝發現校園裡那隻孔雀知道她所有的煩惱,孔雀開口問她:我可以幫你解決問題,但是你願意拿什麼東西來交換?孔雀先是解決了巧藝幫同學準備高級生日禮物的小煩惱,接著還讓她們家中了大獎,然而孔雀也一次次地奪走了巧藝身上的某些東西。巧藝的爸媽開始意見分歧,不可思議的,他們竟然分別跟孔雀做了不同的交易。

必須過動/ADHD is Necessary

  在未來世界,一切唯分數論。因為政府會根據孩子的鑑定考試分數,為家庭分配房屋:孩子分數越高,房子也就越豪華。楊娟曾有一個考得滿分的兒子,卻意外喪生。為此楊娟再次「申請」胚胎,生了女兒若娃,想把她按照哥哥來培養,但若娃的成績一直不高。楊娟相信,在這個社會,活得丟臉,比死還痛苦。於是在女兒考試前,她心生一計。而這時,若娃也發現了媽媽的「胚胎培養手冊」,哥哥的去世,似乎並不是一場意外……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Kahlil Gibran

《論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紀·哈·紀伯倫

冰心 譯

相關焦點

  • 《致孩子》,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很多人都會輕描淡寫的說,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弱,打一巴掌就尋死覓活。可是細想悲劇的背後,一巴掌或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我特意找出《致孩子》這首詩作為育兒的準則,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終究是要翱翔藍天,展翅高飛的。在他們成人禮之前的這一段歷程,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做錯事,在外人面前不批評,私下裡耐心溝通,讓孩子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下慢慢成長。
  •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新聞裡因被父母強迫學鋼琴而跳樓的女孩,微博樹洞裡匿名吐槽原生家庭的網友,總讓我想到一句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出自美國詩人紀伯倫(Gibran)的一首詩《孩子》(On Children)。(按這裡向上滑動閱讀)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你不過是孩子的領路人,把他引領到這個世界上來;孩子不過是禮品,是給你帶來歡欣、讓你享受生命的歡樂的禮物,而不是你的附屬品。所以你應該為上帝饋贈給你的這個禮物而驕傲,而高興,而感謝。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解讀:孩子可以是你生命的延續,但不是你思想的延伸。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1)
    導演:陳慧翎主演:鍾欣凌,劉修甫等簡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由六位編劇將書中的九個故事改編成五個單元。書中深刻描述家庭中,因追逐分數的考試制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以及單一的成功價值觀忽略了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 看了一下時光網上的介紹:臺灣公共電視臺時隔12年繼‬《危險心靈》後推出的教育主題電視劇。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貓的孩子
    今天鹹魚貓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高分科幻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貓的孩子
  • 【家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可以說這 「黑鏡」的旗號不是吹噓,但這部劇科幻感的設定還沒有非常強烈,只是微科幻,而呈現的世界卻離我們非常近,甚至你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與《黑鏡》最大的不同是,這部劇聚焦的領域更加的細化——家庭領域,講的是家庭教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矛盾的問題。但故事所呈現的這些親子關係,是更加黑暗、扭曲、驚悚的,讓人脊背一涼,細思極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難道是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遙控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個說法以前聽說過,但是沒想到還有一部電視劇是叫這個名字。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家長必讀)
    如果這幾句話,也曾是你的陰影,如果你也曾被成績至上主義支配,如果你也曾被父母密不透風的控制欲困住,動彈不得.那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部新出的高分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你是孩子,所以你「什麼都不懂」,「聽爸媽的準沒錯」。沒有人想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誰會在乎一個孩子心中的驚濤駭浪呢?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讓他們臉上有光的模範樣本,而不是一個不完美的孩子,他們要像修剪肆意生長的樹木一樣,剪除掉你多餘的個性、獨立的思想。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臺灣作家吳曉樂的一本小說,身為家庭教師長達八年的觀察,呈現出九個不同的故事;其改編的電視劇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被譽為亞洲版「黑鏡」,獲第54屆金鐘獎5項大獎,豆瓣萬人評分8.5。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孩子時間,讓愛治癒一切
    似乎父母離婚影響的只是父母,怎麼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瞬間讓我想起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中的陳小乖。這本書作者吳曉樂,臺中人,1989年生,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畢業後沒有從事法律行業,而是做了家教,書中的故事,她就是個見證人。該書講述了吳曉樂從上大學以來做家教的真實經歷,書裡記錄了臺灣中產家庭青少年的真實生活。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扎痛了所有父母的心!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灣作家吳曉樂所著,現在已經改編為電視劇,以及網絡有聲讀物,作者吳曉樂是一個家庭教師,通過她的真實還原,講述了九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故事,作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可理解,但是孩子僅僅是個孩子,是個有自主思想的人,不是誰的作品,誰的功績。
  • 心海瞭望塔|周末影院:《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 一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演了中國式教育,有人說,這是臺版的《黑鏡》。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卻隱匿著中國原生家庭父母與孩子教育的衝突。
  • 影片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本劇為教育主題戲劇,取材自同名小說中的故事,由6位編劇將書中的9個故事改編成5個單元:《媽媽的遙控器》(編劇/蔣友竹)、《貓的孩子》(編劇/簡士耕)、《茉莉的最後一天》(編劇/洪茲盈)、《孔雀》和《必須過動》(編劇/
  • 李玫瑾:不和孩子培養感情,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
    但是,這個感情要看和誰有感情,如果父母不和孩子培養感情,這個孩子就不是你的,就不屬於你。」李玫瑾教授的這段話,真的可謂是振聾發聵,因為吳謝宇案和青島女律師張靈被女兒勒死的悲劇都表明,人的感情其實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是愛,也可以是恨。一旦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由愛轉為恨,那麼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重大悲劇。
  • 許多父母深信自己的教育觀絕對正確|專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去年11月,臺灣作家吳曉樂的非虛構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簡體版上市,該書講述了吳曉樂從上大學以來做家教的真實經歷,書裡記錄了臺灣中產家庭青少年的真實生活。事實上,2018年7月,根據本書改編的影視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曾在社交網絡上引起過熱議,拿下了8.4的豆瓣高分,被譽為「中國版《黑鏡》」。
  • 豆瓣8.1分家庭教育劇告訴你:「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把優質北美外教帶回家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編者按  有一部臺灣教育大戲,播出就被冠上了「華語第一神劇」、「中國版《黑鏡》」等各種響亮名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實它出自紀伯倫的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藉助你來到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藉由片中極端情境下一個個孩子的痛苦遭遇,創作者無非是想提醒家長,望子成龍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最起碼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去關懷去體諒。
  •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但作為父母,你讓孩子事事聽你的,可是你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給他充足的空間進行自我探索,讓他成為自己嗎?01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了9個不同家庭,關於母親通過不同形式對孩子進行控制的故事,其中林茉莉的故事最貼近生活,也最讓人唏噓。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必須過動》
    好久沒更公眾號 剛看完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五part《必須過動》決定來一篇熱氣騰騰的安利最近的臺劇真的越來越現實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
    「如果可以讓你成績好,我寧願犧牲掉你所有的快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短片的名字,正是取自紀伯倫的一首名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孩子是投奔父母而來的。不是父母隨意擺弄的物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成長的過程中也註定沒有完美可循。只可惜,大多數父母都將孩子變成了愛的附庸。期許的太用力。才導致這些令人痛心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