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在熱播的《以家人之名》相信好多人都在追,甚至被於正評為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但是最近《以家人之名》在豆瓣的評分從8.6分降到了7.2分,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跌破7分,差評率高達43%,爛尾已成定局。
這部《以家人之名》前面講的是三個失去母愛的小孩子互相救贖的故事,通過家庭的溫馨氛圍消除原生家庭帶給他們的傷害。很多人前兩集都看哭了,觀眾把它推為中國版《請回答1988》。
可是最終觀眾們還是看走眼了,這部劇差「點」成為《請回答1988》。
不過,差的這點不是一點,而是是一串省略號……
幾集過後,《以家人之名》畫風突變,國產毀劇套路又顯現出來。溫馨家庭變成了三角戀試驗場,兄妹感情談成了「德國骨科」,兩小無猜又成了「霸道總裁和他的小女友」。
有人說豆瓣評分都是一群黑子,小編想說把《父母愛情》推到9.5分的人同樣也是他們。好劇自然有人捧場,豆瓣網友判定一部好作品或許有偏袒,但判定一部爛劇從未失手,不然《以家人之名》開分8.6分是怎麼來的?
話不多說,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簡單捋一下《請回答1988》,看看想成為《請回答1988》需要做點什麼。
電視劇《請回答1988》刻畫了5個家庭和10餘個主要人物,並沒有刻意打造主角,人物戲份平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或傷心,幸運或困擾,誰也不是人生輸贏家。這部劇的劇本不是把青春懷舊當成噱頭,而是真正的讓人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幾個孩子一起長大的友誼,懵懂又遺憾的愛情,開心或傷心的經歷組成了這一段青春記憶。除了孩子們的感情,鄰裡之間的情誼、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每個人的成長也是本劇的一大看點。
劇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每家在晚飯的時候都讓自己的孩子去鄰居家送菜,就這樣送來送去的過程中體現了鄰裡的和睦,同時也通過這樣簡單一個事件交代清楚了各家的家庭環境的差異和不同。
最有趣的是阿澤家,原本桌子上只擺了一個湯,然後不斷的有其他媽媽送來的各種菜餚,迅速拼成了一桌豐盛的晚餐。這部劇的厲害之處就是沒有直接告訴你一些信息,但是卻在每一幕和每一個鏡頭中講述著這個故事中的人物的心境和狀態。
這個劇情中穿插了大量的音樂和節目的回憶,不但可以渲染當下的劇情還讓人一秒回到那個年代,有著深深的代入感。還有一些80年代當下發生的事件,通過普通的家庭日常生活表現出來,比如穿牛仔外套、NIKE球鞋,用火柴棍燙睫毛,聽李文世的音樂廣播節目,給電臺寫信等等。
還有小區舉辦唱歌比賽,各家的媽媽去參加的那段,姐妹團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有著濃厚的80年代的味道,並沒有讓人覺得土氣,反而有一種對時代的緬懷感。
劇中寶拉父親幫助同樣參加運動的學生的那段,讓人一下就回到對那場運動的記憶中。種種這些場景都是韓劇和韓國歷史特別所在。喚起了同樣經歷過80年代的人們的青春回憶,也幫助人們為現在鼎盛的韓國流行文化追本溯源。
《請回答1988》中所有大人的名字都是演員真正的名字,然後孩子們的名字都是直接跟著他們的姓。選角方面,導演是採取的公開試鏡的選角方式,都是儘量選擇了和劇情中人物性格比較相像的演員,只選擇合適的角色。
比如阿澤的扮演者樸寶劍,在小學時期母親也去世了,因此在演繹單獨跟著父親生活的阿澤,包括後來要面對父親再婚的阿澤,在表演上都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把人物刻畫的更加飽滿。
又比如扮演德善的李惠利,本身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當時導演就是看到李惠利出演的綜藝女兵特輯後,認為她很適合德善這個角色。
《請回答1988》從2015年播出至今,已有35.8萬人在豆瓣打出了9.7的高分,創造了一個電視劇史上的奇蹟,也一躍成為各大青春劇榜單的第一名。不只是在青春劇方面,在豆瓣全球電視劇榜單上也是居於前十名的位置。
經典是不可複製的,該劇沒有大喜大悲的人物情感,也沒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更沒有強烈的劇情和反轉,只是通過那些尋常的親情故事和信手拈來、再平凡不過的小瑣事,通過豐富的情感,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親人給予的溫情和善意。
以上的這些,僅僅是《請回答1988》的一些方面,這部劇的魅力遠比文中所表述的要有意思的多,《請回答1988》裡還有泡麵火鍋,「豹嬸」的煤球,有德善和阿澤的依偎,有狗煥遠遠的注視,有寶拉和善宇的雪中擁吻,等等!
去年,網上流言說國內要翻拍《請回答1988》,被網友噴了個狗血淋頭。
今年,看到《以家人之名》這樣的表現,小編想說,優秀的國產劇編劇們,老老實實的創作不香麼?別老想著靠歪門邪道,打擦邊球走捷徑!
#請回答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