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諸葛亮的司馬懿軍事才華究竟如何?孫權說了11個字,字字應驗

2021-01-13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如果說,在智力上,曹操與司馬懿尚可以互爭雄長的話,那麼曹操的子孫曹丕、曹叡在司馬懿面前就只能是矮子了。固然,他們兩人在帝王群體中都可以稱得上是「天姿秀出」、「才藝兼該」的。

連主張「無為而治」的老子都懂得「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但是曹家的這兩個皇帝卻拱手把軍事大權託付給他們父祖最不放心的司馬懿。曹操死後不久,曹丕就任命司馬懿為督軍。公元224年(黃初五年),曹丕南巡又封司馬懿為撫軍,假節,領兵五千鎮守後方。這是司馬懿第一次獲得軍事指揮實權。第二年他又以司馬懿為蕭何,命令道:「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此時的司馬懿,儼然可以與皇帝平分秋色了!

又過了一年,曹丕病死,司馬懿是顧命大臣,與陳群、曹真並受遺詔,輔助二十二歲的青年皇帝曹叡。是這是司馬懿春風得意、大展雄圖的時期。

曹丕剛死,孫權即發兵圍攻江夏(治今湖北雲夢西南),遣諸葛瑾、張霸並攻襄陽(今湖北襄樊)。司馬懿督領諸軍討伐孫權。這是司馬懿第一次親率大軍,掛帥出徵。這次出徵旗開得勝,敗諸葛、斬張霸,大顯威風。班師後,封驃騎大將軍,並加督荊、豫二州軍事。

荊襄之役,不過是小試牛刀。接著是平定孟達。孟達原是蜀國的將軍,投降魏國,任新城太守,駐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這時,他又想聯絡吳蜀,發展自己的勢力。諸葛亮使用離間計,將這一消息洩漏給魏魏國。孟達聽說自己的密謀被洩,打算舉兵起事。司馬懿急忙寫信穩定孟達,他假裝不相信孟達會反叛魏國,說這都是諸葛亮的挑撥。孟達得信有喜色,對舉兵起事猶疑不決。司馬懿卻乘機急速發兵,大軍倍道兼行,八日急行八百裡,到達上庸城下,然後八道進攻。孟達驚呼:「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這次戰役,因為孟達來不及準備守城工事,所以上庸很快即被攻破,孟達被斬。上庸之戰,充分顯露了司馬懿的性格特徵。他一面假意安撫,以誠相待;一面調兵遣將,直赴城下。

司馬懿東線打勝仗的時候,諸葛亮正在傾注全國兵力進軍漢中。此後又不斷兵出祁山,魏國西線處於緊張狀態。於是,曹叡給司馬懿加大都督,要他討伐蜀國。從此,同馬懿成為統領諸軍、反擊諸葛亮進攻的西線主將。

諸葛亮勞軍遠徵,軍需困難,利在速戰。司馬懿看準諸葛亮的弱點,以逸待勞,持重應變。諸葛亮幾次挑戰,他都堅壘不出。諸葛亮送他巾幗服裝譏諷他,眾將士群情激憤,他仍能保持清醒頭腦,克制自己和部下的情緒,不為諸葛亮的激將法所動搖。諸葛亮拿他沒辦法,最後積勞成疾,憂憤而死。

司馬懿因西拒諸葛的功績,由大將軍遷升太尉。

但西拒諸葛並非司馬懿軍事生涯中的華彩樂章,司馬懿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是東徵遼東。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遼東大守公孫舉兵造反,曹叔急召司馬懿進京,要他領兵出徵。

天子曰:「君度其作何計?」

對曰:「棄城預走,上計也;據遼水以距大軍,次計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天子曰:「其計將安出?

對曰:「惟明者能深度彼己,預有所棄,此非其所及也。今懸軍遠徵,將謂不能持久,必先據遼水而後守,此中下計也。」

天子日:「往還幾時?」

對日:「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一年足矣。」(《晉書帝紀第一》)

「上兵伐謀」。洛陽宮殿中,曹叡和司馬懿這場戰略對話是中國古代戰史上精彩的謀攻篇。你看這司馬懿,三軍未動而已胸有成竹。他連敵軍如何行動,我軍如何進擊,往幾日,攻幾日,還幾日,一切切的一切都運籌好了。

司馬懿既能料敵虛實強弱之情,又能度地險厄遠近之形。真是「運籌帷幄中,決勝千裡外」。仗還沒有打,勝利就在握了。

事情的發展,果如司馬懿所料。當司馬懿的四萬大軍經孤竹、越碣石次於遼水時,公孫淵果然如同司馬懿預料的,先出「中計」,以步騎數萬阻遼水,「堅壁而守」。司馬懿甩開公孫淵的守軍,以「攻其所必救」的態勢,指揮大軍直指敵人的巢穴襄平(今遼寧遼陽市),公孫淵看見司馬懿去攻打襄平,只好從後面趕來救援,於是司馬懿「縱兵逆擊,大破之,三戰皆捷」。這時,公孫淵又只好按司馬懿的預料,再出「下計」,退守襄平。司馬懿進軍圍城,合圍後,晝夜進攻。公孫淵乞降不許,最後兵敗被殺。

對這次戰役,歷來兵家評價都很高。孫權說司馬懿「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這11個字足字字應驗司馬懿是三國能和諸葛亮、周瑜比肩的超級大謀士。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
    根據正史記載的資料來看,諸葛亮比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原因如下:這裡面我們只做軍事方面的對比,且結合真正的歷史資料,從三個方面開始。第一,軍事著作方面,諸葛亮勝一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包含《兵法》《兵法秘訣》《作木牛流馬法》《八陣圖法》《軍令》《便宜十六策》等軍事著作,其中包含諸葛亮一生的軍事總結,如果不是卓越的軍事才能,是寫不出如此大作,相比之下,司馬懿在這方面就差一些。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按實力如何排名,第一沒有爭議
    他們分別是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和周瑜。那麼,他們實力高下又該如何排名呢?我們看這五個人,屬於曹操陣營的有司馬懿和郭嘉,屬於劉備陣營的有諸葛亮和龐統,屬於孫權陣營的有周瑜。如果從他們對三個陣營的貢獻來說,我認為貢獻最大的是諸葛亮、司馬懿和周瑜。那麼,剩下的兩人就是龐統和郭嘉了。龐統和郭嘉之所以排在末尾,主要是他們對自己陣營的作用是在戰術上。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而是被孫權氣死的,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三國演義》上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我們都知道,這個說法是假的。
  • 做事學臥龍,做人學冢虎,為何諸葛亮最後鬥不過司馬懿,這三個原因...
    諸葛亮如此,才華天下間很少有敵手,東吳周瑜雖然精通水上之兵,但他生平最後一戰,仍然輸於諸葛亮。(這裡指,孔明識破周瑜當年的假途滅虢之計。)公元215年,此時司馬懿已經在曹操手底下工作7年之久。此時,曹操早就發現司馬懿並非常人,因此這一年出徵張魯,曹操親自把司馬懿給帶上了,一來是看一看司馬懿是否具有真本事,二來也是想考驗一下司馬懿,對自己的忠誠程度如何?
  • 諸葛亮臨死前,司馬懿道出了7個字,說出了無法興漢室的原因!
    諸葛亮臨死前,司馬懿道出了7個字,說出了無法興漢室的原因!
  • 三國志13如何擁有諸葛亮、司馬懿、龐統、徐庶4大謀士起家
    此時任命徐庶為太守軍事重臣,他提的義務建議一定要採用,這樣有助於提升徐庶對你的好感度,這個對前面留下徐庶很有協助。遊戲開端後,第一工夫動身去河內,切記不要參與曹操的評定,耽擱工夫。此時司馬懿為河內在野武將,抵達河內調查找到司馬懿,然後給本人派義務登庸司馬懿。
  • 曾有2人預測諸葛亮結局,1人說了12字,1人說了10字,都很到位
    光諸葛亮身邊的好友崔州平、石廣元、徐庶、龐統等人就才華非常出眾,不過,這些人比起他還是要差那麼一點。當時流傳著「諸葛亮、龐統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說。 羅貫中先生為把諸葛亮打造成一位「神人」,特地給其安排了「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等一系列的劇本,盡顯了臥龍的聰明才智。
  • 同樣說不,關羽敗走麥城,司馬懿全身而退,說「不」有何技巧?
    可是現在蜀國勢力很大,我看對吳國也有威脅,可以再來個親上加親,你不是這個劉備的大舅哥嗎?你妹妹孫尚香現在在那邊,咱們再跟荊州的關羽提提親,關羽有個女兒沒嫁人,正好主公得有個小兒子,那提一下親這成親要成功了,親上加親就有好處了。關公這人講義氣,華容道還放了曹操,那敵人他都這樣的,咱們是一家,說不定將來荊州可以要回來了。孫權同意了,想讓諸葛瑾去提親,因為諸葛瑾弟弟諸葛亮那是關羽的上司,可能會好說些。
  • 周瑜臨死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沒聽,12年後應驗
    有關羽,張飛,呂布等武將,也有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文臣,可以說,三國時期是一個精英輩出的時期。 的確,諸葛亮的知識已經到達了可以窺探天機的地步,它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觀察能力,判斷形勢,藉助天時地利人和來攻擊對方。也正因為諸葛亮的「神」,才會引得劉備三顧茅廬,希望能夠把他收到麾下。但是,我們常常忘了周瑜,那個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美男子。他的智謀與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那麼為什麼周瑜會輸呢?在我們看來周瑜是輸在了運氣上面。
  • 周瑜器宇不凡英姿勃勃,為何會被世人誤解其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呢?
    雖然赤壁之戰勝利了,但他也因為覺得自己的計謀敵不過諸葛亮而整天悶悶不樂,鬱結在胸,在36歲時病逝了。民間的說法就是給諸葛亮氣死的。但根據相關史料,我們認為他不但沒有被諸葛亮氣到,更有可能的是這兩個人根本沒有見過面。周瑜出生在一個大族裡,他的父親、堂叔、堂伯父都做了官,可謂官宦世家了。
  • 諸葛亮後代與司馬懿後代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劉備三大英雄背後,其實支撐三國的另外三大英雄是司馬懿、陸遜和諸葛亮,可以說三國之初的傳奇是曹操、孫權和劉備在爭天下,而三國中期的傳奇卻在司馬懿、陸遜和諸葛亮在爭雄,司馬懿幾乎是貫穿整個曹魏興衰的傳奇人物,歷經四代,曹魏政權的核心中堅,而陸遜卻是孫權稱帝後的核心力量,是支撐東吳政權的長城;諸葛亮是劉備之後蜀漢的實際領導人,也是三國得以真正鼎立的最艱難一方,沒有諸葛亮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三國鼎立。
  • 軍師聯盟:司馬懿用這五個字,讓諸葛亮死不瞑目,終成三國笑到最後的人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多少英雄豪傑,值此風雲際會之際,應時而出。他們用智謀與鮮血、勇武與果決,以兵卒為棋子,以九州為棋盤,在亂世之中奮力搏殺,演繹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但英雄如曹操、孫權、劉備,拼盡一生,三分天下卻只能佔其一。
  • 姜維軍事才能如何,老將廖化六個字總結,字字扎心
    然而,魏國鍾會鄧艾伐蜀之後,僅僅四個月,就滅亡了蜀國,這就不免讓人懷疑:掌握蜀國10萬大軍的姜維,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後遷中監軍徵西將軍。  諸葛亮眼裡的「涼州上士」姜維,在此後數十年中一路高升,最終成為蜀漢軍方一把手,掌握著10餘萬大軍。
  •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專家:兩人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周瑜被抹黑了
    事實上,諸葛亮事跡特別是那些在軍事上的成就絕大部分都是作者杜撰的,比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等,全部子虛烏有。6歲,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是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嗎?氣死是不可能的,史書上關於周瑜之死也說法不一。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同意了周瑜攻打益州的軍事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路上身患重病,最終病死巴丘,年僅36歲。
  • 司馬懿的兒子個個龍虎,為何諸葛亮的兒孫卻是草包?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他妻子是黃氏,說法不統一,有說是黃月英,還有說是黃碩。但是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諸葛瞻、一個叫諸葛喬。諸葛喬不是諸葛亮親生的,而是他哥哥諸葛瑾的兒子,後來收為了養子。諸葛瞻則是親生兒子。司馬懿,去世後,先後追諡為宣王、宣皇帝。司馬懿那就比諸葛亮厲害多了,子女成群,主要原因就是妻妾多,生的也就比較多。
  • 司馬懿二鬥諸葛亮
    鑑於當時的軍事態勢和蜀軍特點,司馬懿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食有限,於是將此戰的戰略目標定位為:憑險堅守,不與蜀軍主力決戰,逼退蜀軍就算完成任務。諸葛亮得知司馬懿進軍的消息後,留下一部繼續進攻祁山,自己則親自率軍迎戰司馬懿。起初,司馬懿部將郭淮、費曜等抄襲諸葛亮,但被諸葛亮擊敗,蜀軍乘機收割了上邽的麥子。隨後,魏、蜀兩軍主力在上邽以東遭遇。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
    注意在古文中,雖並非表示雖然,而是表示即使,雖然表達的是已經成立的事實,即使表達的是假設成立的事實,這裡司馬懿說諸葛亮「雖提卒十萬」,意為「即使率領十萬大軍」而不是「雖然率領十萬大軍」。實際上整個蜀漢總兵力不過十萬,蜀漢還得部署兵力鎮守漢中,南中、巴郡、成都等要地。劉備討伐孫權之時,率領的軍隊也不過四萬(後期五溪蠻首領沙摩柯率領一萬餘人加入)諸葛亮發動北伐不可能調動的了十萬大軍。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從職位看曹操特意為他搞個軍師祭酒的職位,此公絕對是曹操的親信心腹,軍師祭酒郭嘉幹了11年,這些年這位既沒有行軍打仗,又沒有治理一方。對曹操來說此公以出謀劃策為長,其餘才能偏廢。他的功績也是以謀劃為主,有優秀的判斷力例如,主張建安四年閃擊劉備,預測孫策之死,袁氏內鬥,劉表不會北上偷襲重用劉備等。
  • 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然而,對於周瑜的形象,許多人都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得知的,特別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周瑜吐血而亡,臨死前嘆道"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片段尤為之印象深刻。在三國正史中所記載的周瑜可謂是男神一般的存在,不過最主要的是周瑜還具有優秀的軍事才能,擅長領兵打仗,而他最出名的一戰就是赤壁之戰了,同樣的周瑜因為赤壁一戰,年少成名,可以說是青年英俊,算得上是人生贏家了。
  • 諸葛亮,龐統號稱「臥龍鳳雛」,司馬懿綽號是什麼?
    然而,劉備這是兩個,但只得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家都知道,綽號臥龍諸葛亮,龐統綽號鳳雛,司馬懿更暱稱霸氣,卻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誕生181年來,琅邪郡陽都縣,諸葛梁桂父親一樣太君程在東漢;諸葛亮張的3歲時母親去世。諸葛亮8歲父親去世,他的弟弟諸葛均其次袁術豫章太守任命叔父諸葛玄的生活。三人才,將軍雲,智慧多不勝數,創3傳說中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