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臺灣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充滿了人文情懷,很大的原因都是民眾意識覺醒,對於有文化價值的建築及地方,民眾會自發性的保護,甚至犧牲一點經濟發展都沒關係。
鹿港小鎮
知道廖信忠這人,還是前不久那篇紅遍網絡半夜吃雞排的故事,那時心想怎麼有人能把這樓道間的小事兒寫得那麼搞笑,內心戲那麼豐富,如果去寫言情小說肯定是瑪麗蘇之後。
後來才知那是一個知名的暢銷書作家,批了一件猥瑣的馬甲,專門發搞笑文,看世界的角度特別怪,又去找了他的《我們臺灣這些年》,又是從頭笑到尾,再後來,見到了廖信忠真人,竟然是個帥氣又帶點靦腆的大哥,一點都不像會寫搞笑故事,而且快四十歲的人。
生長在內陸城市,本跟臺灣沒多大關係,對臺灣的理解,陌生又熟悉,電視上看到總覺得臺灣政治亂鬨鬨,可是很多人又說臺灣社會溫良恭儉讓,中華文明良好傳統在臺灣得到繼承,到底什麼是臺灣真正的樣子,心中沒把握。去了一趟臺灣,跟著父母,一群在大巴(臺灣稱」遊覽車」)上會莫名其妙唱起紅歌的老頭老太玩了一圈,大概是全世界各大觀光景點隨處可見的那種中國旅行團,八天七夜不停地跑下來,吃吃喝喝隨意看看,對臺灣大概也有個初步印象。
有點懊惱的是《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竟然在從臺灣回來時才出版,好吧!雖然我是參加走馬觀花的旅行團,可是也懷著一顆粉紅色自由行的夢。
看著《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回想在臺種種,補充了走馬觀花沒看到沒想到的那部分,看著看著竟然又馬上想要再去臺灣一次,是的,這本書就是有這種魔力,讓你讀著讀著就想去臺灣。
它並不是特別美化臺灣,講一些溫良恭儉讓之類,也不刻意激化,內容很平實,就跟廖信忠以前的書一樣,從臺灣一個普通的景點來告訴你,臺灣為什麼是這樣。臺灣走到今天,不特別好也不特別壞,觀光客怎麼能最快融入臺灣,這恐怕是市面上眾多旅遊書中所沒有的,也是作者最難能可貴的寫法。
在書中注意到一個點,書裡面經常提到一句話「居民強烈要求保存」、「居民強烈反對」,我才知道,臺灣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充滿了人文情懷,很大的原因都是民眾意識覺醒,對於有文化價值的建築及地方,民眾會自發性的保護,甚至犧牲一點經濟發展都沒關係,因為臺灣人越來越了解,很多東西是賺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如現在知名的臺北的寶藏巖藝術村,華山藝術中心、四四南村等,這些都是民眾與政府爭取之下的結果。
還有像有名的鹿港小鎮,大陸都是從羅大佑那首《鹿港小鎮》知道這個地方,可是書裡面也說了,這個小鎮80年代也相當沒落,人口外移青年人都不肯留下,跟歌曲中描寫的一樣,那時國際知名化工大廠杜邦要在鹿港設廠,本來能為鎮上帶來許多經濟發展機會,可是鄉民認為對環保的危害更大,一群鄉下老人站出來抗爭,還跑到臺北總統府前抗議,在當年還戒嚴的臺灣是驚天動地的事,這件事也促成了臺灣成立環保署。書中諸如此類的故事很多,讓尋常景點不再是景點。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的確是本架構新穎的旅遊書,不僅內容充實有用,更多的是滿滿的情懷,無論是否要去臺灣都值得一讀,去過了再重讀更有意思。(文/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