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人都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這句話充分印證了那句話,即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張愛玲
而《圍城》中的男主公方鴻漸就是這麼一個男人,他尋尋覓覓,滿懷對理想情人唐曉芙的期待和幻想,但最終卻沒能拗過現實,娶來的卻是工於心計的孫柔嘉。至於在他心中,究竟這兩個女人誰是紅白玫瑰,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了。也許,錢鍾書更清楚,呵呵。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主題,咱們要探討的主題是——小說《圍城》所表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圍在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婚姻也罷,愛情也罷,人生的境地大都如此。
我們不是神仙,都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理欲求,都有「有了這個,還要另一個」的貪婪屬性,就連毛澤東這樣的偉人都說過,字是自己的好,老婆卻總是別人的好。
不管是唐曉芙,還是孫柔嘉,都在圍城裡汲汲求生,為生活而沉浮掙扎,為了各自的愛欲和情慾,欲罷不能,最終葬身於命運的火海。而時代的鎖鏈也把書中的人物全都鎖的牢牢的,無法自由的來去。
生活中,我們認識的一些朋友,他們對愛情滿懷天真的幻想,盲目地信奉愛情至上主義,認為愛情大過天,高過一切,因此,一旦在愛中受了傷就「再也不談戀愛了」「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甚至心裡會對愛或愛情產生莫名的厭惡和牴觸。
其實,他們是沒有真正明白人生,沒有真正搞懂生命的大境界。當經歷了生死考驗,榮辱浮沉,當你我再也不相信愛情,到最後留下的唯有記憶和感傷。只有到了這時,我們才能控制自我,對城外和城內都不抱有太多渴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遇見越來越多的人,你會碰到越來越多的事。那些人,他們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人生閱歷,有不同的體驗與感悟。那些事,有的讓你沉入其中,有的讓你痛不欲生,懊悔不已。這些人和這些事,就是我們的人生的絕大部分內容。
在歲月的打磨下,我們很輕易的就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也是最舒適的生活方式。但在現實的巨大手中,有人依然是唐曉芙,有人卻變成了孫柔嘉。人生的路標朝著不同的方向轉去。哎,造化弄人,這話從這一刻,你開始真正懂得。
每個女孩子都有她的可愛之處。錢老塑造的人物(唐曉芙)是蜜罐子裡長大的,這和現在城市裡很多女孩子是相似的。她是男人理想中的情人,楊絳對此說過:「唐曉芙顯然是作者偏愛的人物,不願意把她嫁給方鴻漸。」她天真,活潑,單純,不諳世事。「她是摩登文明社會裡一個稀罕之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方鴻漸送唐曉芙回家,唐曉芙穿著水手服,走路的步伐是嘀嗒嘀嗒的跳躍,就像月下舞蹈的精靈。路邊的燈光迎著風過來,透過她的衣衫,在那寬大的水手服上留下窈窕的線條。唐曉芙臉上帶著笑,說「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 面對這一幕,你甚至生不起什麼帶有情慾的心思。這樣的女孩,對於有修養的男子來說,會可愛得讓你只想把她捧在手裡。
面對殘酷的生存,只有少數女人活成了唐曉芙,更多的女孩只是有著唐曉芙的生存環境,卻沒能成為唐曉芙。
與唐曉芙相比,孫柔嘉是一個更加接地氣的平凡人,是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有點作的塑料花。但就是這樣一朵塑料花,卻用自我的小心機,以及對周圍現實和生存環境的深刻解讀,最終贏得了男主人公。這種花雖然看上去有點假,有點做作,但是卻永開不敗。這點,對於唐曉芙那樣的女子來說,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因為這裡面不僅體現著人的自由意志,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更深刻的蘊含著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渴望。由此,你該明白,錢鍾書先生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家或小說家,且還是一個富有人性洞見的超級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