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一幅《南京大屠殺》,令日本人為之震撼,池田大作:感動哭了

2020-12-24 騰訊網

人世間最難記錄的是歷史,最難忘懷的也是歷史。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南京大屠殺」是無法忘卻的痛,而古人文人墨士在記錄與表達難以言表的思想時,難免會用書畫詩賦來展現,作為近代史上無法忘卻的「南京大屠殺」事件,畫家也有「畫」要說,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建的畫作,便用畫作講述了這件事背後真正的痛!

紀念館石碑

在近現代畫壇之中,「旅美」畫家很常見,只不過很多人對於這個稱呼有些不理解,其實他們只是有過「旅美」學習的一部分畫家,就像當初吳冠中、陳逸飛等人,把中西方文化一塊融入到油畫之中而著名,李自建也是如此,他是一位擅長抒情的畫家,看他的畫很難想像這是一位男子的繪畫世界。

李自建油畫

恬淡的兒時回憶、陽光下愜意的生活,恬淡而又美好,寧靜而又不失雅趣,李自建在畫中,時常會展現出農村生活最愜意的一面,給觀眾一種極其享受的美感,不得不說,他是一個不擅長表達憤怒的畫家,然而我們時常說「不要隨意惹怒一個老實人」,最老實的人也有著最兇狠的一面,李自建的《南京大屠殺》便證明了這一點。

李自建油畫

在李自建創作《南京大屠殺》之前,他最著名的一幅畫便是上圖這幅《孕中妻》,這幅畫奠定了他在「人性與愛」題材上的地位,孕中的妻子恬靜淡雅,優雅的姿態無處不展現出母愛的偉大,而作為旁觀者的李自建,把妻子孕時的形象展現到了巔峰,當很多人覺得他的繪畫之路必將沿著表達「愛」的方向發展時,《南京大屠殺》作品改變了人們對他繪畫造詣上限的認知。

李自建

是的,他不只是會表達愛,還會表達憤怒。那是1991年的美國洛杉磯西來寺,在畫壇只是小有名氣的李自建,結識了在世界範圍內享譽盛名的星雲大師,得到了星雲大師的認可與支持,並且為他提供了雅靜的畫室供他創作,在這件畫室的500天中,李自建創作了眾多表達「人間大愛」的名作,當星雲大師看到這些畫作後,便與他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並委託他去創作一幅警世之作《南京大屠殺》。

李自建

李自建沒有辜負眾望,在大洋彼岸他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創作出了一幅令人為之震撼的《南京大屠殺》作品,畫作分為三聯,左邊一聯是兩名笑容猙獰的軍官,中間一聯是一個哭喊的嬰兒,而右邊一聯則是一名收拾屍體的僧侶,三聯的對比,造成了一種極大的心靈震撼。

李自建《南京大屠殺》

信仰佛學的李自建,用地獄、人間與天堂來展現這個歷史,用惡、悲與慈來形成對比,在藝術性上達到了巔峰,在藝術欣賞上達到了最強烈的視覺衝擊,因此他憑藉這幅《南京大屠殺》在國內畫壇中一舉成名,而根據李自建的自述,他說這幅畫在巡展的時候,有一群日本婦女看過這幅畫後為之震撼,並向李自建深深鞠躬道歉。

日本文化大師池田大作

一幅《南京大屠殺》能夠令日本人為之震撼,這或許就是繪畫的力量,而不僅僅是大眾,日本著名作家、文化大師池田大作看到這幅畫作後感慨到「凝睇《南京大屠殺》,一瞬間我的心停止了跳動,我的心哭泣了」,並且對李自建說到「感動哭了」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不久,日本人求畫,齊白石畫「一竿長龍」,有何含義?
    南京大屠殺不久之後的三月某天,齊白石府上來了一位叫「一竿先生」的東瀛客戶,這個日本人是慕名前來求畫的,他想要齊白石為自己畫一幅墨竹。在此之前,齊白石對於東瀛朋友是非常重視的,因為眾所周知的是,齊白石的「發家」始於二十年代的東瀛畫展,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的作品是靠東瀛市場炒起來,他賣畫的第一桶金也是源自於日本收藏家的捧場。
  • 國家公祭日|李自健美術館《南京大屠殺》巨畫前公祭遇難同胞
    作為油畫《南京大屠殺》的作者,李自健老師對著全館員工,真情地告白、深情地敘說,與大家一起回顧了那段屈辱的歷史,回望《南京大屠殺》的創作背景與心路歷程,帶給現場觀眾深刻的啟示與感動,激勵全館上下一定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貢獻更大力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湯因比後人印象中的池田大作
    譯按:許多人聽說池田大作之名,都是從他和英國史學大師湯因比的對談錄《展望21世紀》開始的。——尚博爾在往日本的長途班機上,我第一次讀祖父的遺作《展望21世紀》,是他本人與名叫池田大作的日本佛教領袖的對談錄。我的祖父,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這場對談被紀錄下來時已經85歲,不久他便中風不起。這本書可能是他的著作中最被人忘卻的——兩個人之間冗長散漫的侃大山,從性教育聊到汙染和戰爭。
  • 琉球大屠殺:比南京大屠殺手段更慘——日本逼迫琉球人親人相殘
    原來日本為防止琉球獨立,在二戰結束時屠殺了很多,其餘的則實行了另一種手段,把琉球人和大阪居民互相交換,等於把琉球原居民遷出琉球。日本人對琉球人的屠殺可謂由來已久,1609年日本第一次侵犯琉球時,琉球反日誌士因反抗日軍曾被處下油鍋的慘刑。但這並沒有嚇倒琉球人,他們仍為反抗日本侵略而不怕流血犧牲,從1879年到1945年,日本對琉球的血腥欺壓使琉球人民極度痛恨。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
  •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他在書中所羅列出的,對多名參加過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的採訪,甚至是日記、錄音等等第一手材料,不僅正面回擊了那些日本右翼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謬論,同時也給作為中國人的我,展現了一個我從未深入了解過的側面:日本軍人親身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在南京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多萬人。影片圍繞一批記錄日軍暴行的現場照片的保藏,表現出了中華兒女面對屠刀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揭示了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有計劃、有預謀的大規模血腥暴行。 這部影片也是70後共同的年少記憶。
  •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生平簡介
  • 刪除南京大屠殺史實照片是推特之恥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也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很多個人和媒體通過網絡發布相關歷史信息以及悼念文章。出人意料的是,部分中文用戶在推特上發布南京大屠殺史料後,被推特予以封號處理,相關圖片和視頻也被刪除。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 | 「無雪恥復仇之志者,非人也」
    他擔心,接受這樣的條件與日本議和,外戰可停,而內戰必起,國家將出現大亂局面,「最危之點在停戰言和」。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員盧彥名感慨:「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後,整個中國都決心在抗戰這條路上走到底,不再抱有求和的幻想。這個『走到底』不僅是對民眾和輿論而言,對蔣介石也是一樣。後來,他再談與日本調停,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手段。」
  • 南京律師談臻的法律人義舉 執法律之劍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
    ● 從2000年夏季初步論證、當年11月正式接受委託,到2017年初秋最後一次去日本處理善後事宜,談臻和吳明秀自掏腰包四渡東瀛,其間經歷了中國法院和日本法院兩起案件的6次開庭、5次宣判● 用法律之劍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討回公道,備嘗艱難,柳暗花明,讓人為之歡呼和感動
  • 身為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扮演什麼角色?
    身為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扮演什麼角色?池田大作撰寫關於日蓮佛教思想和《法華經》的小品文、論文和書籍,以激勵世界各地的國際創價學會會員。他將焦點放在把深奧的佛理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他會見國際創價學會和日本創價學會的會員,同他們分享他的觀點,鼓勵他們。他也著力於培育年輕人,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他還會見世界各地有識之士,和他們保持聯絡,討論全球問題和如何建立一個更和平的世界。他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 日本友人清明節來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這些二月蘭由日本友人在紀念館種植。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4月1日電 清明節將至。4月1日,26名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尖利石子路圍就的祭場內,長明火隨風跳動。巨大黑色無字碑前,懸掛著白底黑色「奠」字。「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26名日本友人,身帶「和平之花」紫金草標記,在祭場敬獻花圈、默哀。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拉貝是當年國際安全區的負責人,這個安全區佔了南京面積1/3,內有難民20萬,當年提供了多少人道救助可想而知,再加上安全區外日本人統計出的5萬人口,基本符合當年當事人記敘的情況。【張純如來中國呆了25天,中文都不太利索,日本是去都沒去過,就寫出她那本驚世駭俗漏洞百出的大作。
  • 【震撼】日本女歷史老師向學生揭露大屠殺兇殘真相!
    以上的記述來自一位日本女歷史老師所收集的遇難者證言,這位女老師名叫松岡環,她一生都在為大屠殺的真相奔波,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
  • 她是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第三十萬零一人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一角,佇立著一尊雕像,但雕像所刻之人並非嚴格意義的中國人,也沒有經歷過這場災難,但沒有她的存在,或許直到現在,西方人民還不知道南京大屠殺。所以,青年時的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了解還停留在父母的語言中,直到26歲那年,張純如在加州庫比蒂諾會議舉行的關於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圖片展上,看到了那些被砍下的頭顱,被開膛剖腹的婦女,在屍體的旁邊,強姦他們的士兵卻露出笑容。這是張純如第一次以圖片的形式了解南京大屠殺,比起父母的語言描述,圖片帶給張純如的震撼,讓她下定決心寫一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書籍,揭露日本軍人的殘暴。
  • 【薦書】她讓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殺
    書中說,日本人對南京的洗劫是一次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大批處決戰俘,以及屠殺、姦淫數十萬平民,這一切違背了所有的戰爭規則。至今仍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這是公開的活動,是有預謀的殘暴行為。國際人士親眼目睹了這次屠殺,但他們試圖阻止日本人的努力卻是徒勞的。南京的暴行也並不是軍隊紀律暫時的鬆懈所致,因為屠殺持續達七個星期之久。
  • 南京大屠殺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侵華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攻佔中國的首都南京,然後立即實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延續四十餘天,殺害中國軍民達三十萬人。在這血腥而嚴峻的時刻,在這中華民族普天同悲、人神共憤的日子裡,作為中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袖與中國軍隊最高統帥的蔣介石,他在哪裡?他又在幹什呢?
  • 池田大作幸福思想的幾個支點 ——兼談幸福的本質
    但無論是基於人的社會性本質,還是對現實生活的美好慕求,要想說清楚幸福的本質,都必須認真說明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自他共的精神原則。「自他共」是池田大作幸福思想非常有獨特性、也是令人格外著迷的地方,「自他共」幸福表達了池田大作對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及其社會理念。關於幸福,池田大作開宗明義,非常清晰地指出「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上」。
  • 12部電影裡的南京大屠殺!
    1937年深秋,為躲避戰亂,中國醫生成賢(秦漢 飾)攜帶懷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早乙女愛 飾)和孩子從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沒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華日軍夷為廢墟。以小學教師劉天琴(劉若英 飾)為代表的同胞的悲劇令他震驚憤怒,但他認為自己首要任務不是反抗暴敵而是盡職做好一名醫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淪陷,日軍開始在南京瘋狂燒殺淫掠,成賢終於意識到日軍的殘酷麻木,讓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區躲避,自己則留下來繼續救死扶傷,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區早已名存實亡,而要反抗時,他發現已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