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李安:充滿家庭倫理的廚房
1994年一部《飲食男女》李安把中國家庭的盛宴搬到熒幕上,這部劇講述的是臺灣大廚師老朱。廚藝了得,退休在家。他有三個女兒,因此老朱就利用自己的廚藝為女兒們做上一桌桌美味菜餚。
可一個家那只有吃飯那麼簡單,女兒們長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老朱這個老父親也漸漸融入不進女兒們的生活裡。因此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就開始了。
這是一部以探討中國兩輩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和友情為主題的影片。不過主人公是一個頂級廚師,因此李安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用了大量的鏡頭來描述做菜的過程。李安因此請來國內很多大廚,實際的做菜過程都是這些大廚親自上陣,只拍攝他們的手法,後期把演員再剪接上去。
這部被稱為最早期的「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中國廚藝傳統廚藝的精髓刀工、火候、煎、炒、蒸、炸、燉、煮、烤。上桌後的一道道菜看得觀眾直流口水。
這部劇上映後,獲得800萬的票房,並不理想。不過卻是是李安在《喜宴》後嘗試轉型的開始。沒想到在國際上該片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
徐克:武俠廚房
當時的香港大導演也有跟風的習慣,你拍鬼片,我也拍鬼片;你拍黑幫,我也拍黑幫;你拍廚房,我也想拍廚房。
看過李安的《飲食男女》後,徐克有了拍攝廚房題材的想法。可是寫實徐克不是李安的對手,李安已經把做菜拍的這麼詳細了,要想在上面有突破上是不可能的了。就在徐克焦頭爛額之際,當時還是徐克妻子的施南生提醒了他:李安有他的長處,你也有自己的長處,不要用你的短處去碰他的長處。
一語驚醒夢中人,徐克想我最在行的不就是武俠片嗎?這好辦。把武俠片的構架直接拿到廚藝裡不就行了嗎。再加點天馬行空的想法。至於這些廚藝在現實中能不能現實完全不用考慮。
1995年徐克拍攝了《金玉滿堂》該片開篇我們就看到兩大廚藝高手龍昆保和廖傑對決,廖傑因老婆原因中途退賽,龍昆保雖勝不榮。廖傑也從此隱居。這個時候大反派出現,反派想要獨佔香港的餐飲業,因此設計陷害滿漢樓的老闆歐兆豐。歐兆豐的女兒和女兒的男友尋找隱居的廖傑,並苦苦向他學藝。學成歸來後大家齊心協力戰勝反派的故事。
大家發現沒,除了把學功夫改成學廚藝之外。和一部武俠片根本沒區別。可這部影片很成功。當時拿到3100萬的票房,自然是比李安800萬的票房多。
裡面各種你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怪招」,什麼充液氮,急凍急熱。要是你按照裡面的方法做菜的話,結果應該會氣死你。
看過徐克的《金玉滿堂》,李安看出了徐克的模仿,不過徐克在模仿之餘在某些方面確實超過了李安。李安也無話可說,只是笑笑:有意思。而且人家的票房確實比他好。
周星馳:無釐頭廚房
《金玉滿堂》的成功引起了周星馳的注意,對於周星馳最擅長的,大家肯定都知道了。那就是搞笑,這就簡單了,把廚房變成一個搞笑場所就行。
1996年周星馳拍攝了《食神》,講述的食神史蒂芬·周在成名後為了金錢,漸漸忽略了食物的味道。而且還沒自己的徒弟唐牛擊敗,唐牛成為新食神,史蒂芬·周則淪落街頭,但後來遇到醜陋的古惑女「火雞」,在「火雞」的幫助下重新振作並和「火雞」發明了「瀨尿牛丸」,後又機緣巧合進入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廚房,學得一身絕世廚藝,重奪食神之位。
是不是有徐克的《金玉滿堂》的味道。周星馳也把自己擅長的無釐頭、惡搞全都用到《食神》裡。裡面的招式有:倚天切、屠龍斬、降龍十八炒、打狗鏟等。
周星馳在徐克的基礎上把武俠部分刨除,廚藝方面也是天馬行空。做出來的菜更是千奇百怪。周星馳在《食神》還惡搞了一下徐克的《金玉滿堂》,在《金玉滿堂》中廖傑有個絕活是雕刻豆腐,必須在水下進行。在《食神》中有這麼個場景,有個老師傅也端上自己的雕刻的豆腐,周星馳飾演的史蒂芬·周問他雕了多久,老師傅說:「一天。"史蒂芬·周:「都臭了,你聞到了嗎?」
縱觀周星馳的《食神》確實有抄襲徐克的《金玉滿堂》之嫌,不過周星馳的聰明就在於,在你們還沒說之前我先「承認」了。因此在《食神》的結尾,周星馳也舉行一場大賽。對手是唐牛,而周星馳就跟著唐牛,唐牛做什麼他做什麼。唐牛:「抗議,他學我,我做什麼他做什麼」。
這時裁判發言了:」有這種事嗎?不會吧,「唐牛還做了個鬼臉,周星馳也做了個鬼臉。
裁判:「比賽就是這樣的,好像跑步遊泳一樣,還不是你做什麼他做什麼,有什麼好抗議的。抗議無效。」
周星馳的潛臺詞:我承認我模仿你,不過我們還是用票房說話。最終《食神》獲得4086萬的票房,超越了李安的《飲食男女》和徐克的《金玉滿堂》。
時隔多年三部影片都成為了廚藝片的經典之作,李安的情感,徐克的畫面以及周星馳的惡搞。各有特色各成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