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或者歷史書上經常看到孤、寡人、朕,這些字樣,那麼它們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為您倒上一本茶且聽我慢慢道來:
「寡人」一詞最早出現於《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無悔焉」。從字面上看這裡的「寡人」是指:道德方面不足之人,古代帝王都認為自己的王位是上天賜予的,而上天只會將王位賜予有德之人,而帝王失德自然王位也會失去,因此帝王們常常以此來自謙。
「孤」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主對自己的稱謂。強大的諸侯國君主會稱謂自己為「寡人」較為弱小一點的諸侯國君主就稱謂自己為「孤」或者「孤王」
孤也有自謙的成分,指諸侯小國君主遭遇危難而失敗時自我的貶稱
最後呢說一說「朕」第一個用這個字作稱謂的君主就是秦始皇帝嬴政了,秦滅六國之後稱為「帝」李斯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和權威建議嬴政不再使用寡人而是用「朕」以便顯示出自己的威嚴,其實先秦到上古時代誰都可以用「朕」稱呼自己至秦開始就規定「朕」這個稱呼只能皇帝專用,於是乎後世的君主就都用「朕」來稱呼自己了,當然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例外,他就用「咱」來稱呼自己。
這期就到這裡,咱下次再聊聊其它更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