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則佛教小故事 助你參禪悟道

2021-02-20 因果正見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裡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裡,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裡,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瀰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裡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鹹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鹹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么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後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讚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衝衝的說:「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鳥巢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裡哼了一聲,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

鳥巢禪師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遊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忽然,蘇東坡問了一個問題,「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世音菩薩念誰?」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學裡教授禪學的教授來請教南隱禪師,什麼是禪。

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將水注入來賓的杯中。杯子滿了,南隱禪師好像沒有發覺,他繼續往杯子裡注水。望著茶水溢出杯來,滿桌都是,教授忙著用紙巾拭水,並對南隱禪師說:「杯子滿了,茶水已經漫出來了,禪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停下來。

「你就像這杯子,」他微笑著說:「你的頭腦裡裝滿了你對禪的看法和想法,卻來問我。如果你想讓我說如何是禪,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來啊。」

本文轉自「重慶慈雲寺」微信公眾號

關注【因果正見】公眾號後,回複數字「1」到「221」之間的相應數字,即可查看相應故事,這裡收錄的每一篇故事,都是閱讀量3000以上的精選故事。

201:管自己,是佛!管別人,是魔!

202:傻子上錯墳,夢中老頭致謝,十年後,終於改變了自己命運!

203:走夜路撞見四人抬棺,他上前去幫忙,全家因此躲過一劫

204:請客吃烤羊,發現肚中有五隻羊羔,遭遇悲慘報應!

205:新人結婚發願不殺生,以素食招待親朋

206:把這位苦行僧的慈悲開示放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207:閻王披露:為何有的惡人沒得惡報反而榮華富貴?

208:放生一隻千年烏龜,晚上竟得烏龜託夢倖免於劫難!

209:母親死亡123天後,腹中雙胞胎順利出生,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210:屠宰場大水牛淚流滿面跪地求饒,工人拒絕宰殺

211:佛說:這樣來布施,好運一輩子!

212:如果有這八個徵兆,說明你要鴻運當頭了!

213:男人的福報就是遇到真正的好女人!

214:養一個好女兒是積大陰德!

215:我清晰夢到了我的前世,查詢歷史資料讓我驚訝

216:星雲大師開導病中李開復,看後90%的人沉默了(李開復自述)

217:什麼是最狠的報復?(深度好文)

218:信仰詐騙已全面滲透各個佛學群,除了不上當,我們還應做些什麼?

219:他自述出家因緣,拒做豪門女婿,隻身去了一座荒村破廟!

220:起底「心靈法門」:創辦人自稱觀音化身 每年斂財數億

221:很多家畜、寵物都是親人的轉世,因為特別貪執家……


為什麼要創建《淨琉璃》商城?

本商城的宗旨:

用佛醫秘方,結平安佛緣!

做健康使者,願眾生健康!

我們要向藥師琉璃光如來學習,發藥師如來大願,願一切眾生解脫生老病死之苦,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創立《淨琉璃》商城的目的是為了讓平安法師的南傳佛醫秘方,利益更多的有緣人,讓更多人結到佛緣、恢復健康的體魄。

讓更多仁人志士,更加方便的參與到這項利生事業中。

讓更多家庭困難人士,找到一個賺取財富的善業渠道。

為報答三寶深恩,暫時將商城每個月營業額的5%用來做供養三寶、救護眾生的事業。


為什麼要招募「健康使者」?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做成大事的,尤其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能力、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集合「志同道合」的師兄們加入團隊。

現在全國招募「健康使者」中,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及研究論證,最終選擇三級返傭模式,這種模式更容易推廣和賺到佣金!也是當前比較成熟而且合法的一種模式。

成為「健康使者」有什麼好處?

「健康使者」可以通過推廣賺取佣金,可以專職也可以兼職。您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越多,利益的眾生越多,賺取的佣金也越多。

「健康使者」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如果遇到醫院難以治療的疑難雜症,可以得到南傳佛醫平安法師的親自治療。

如何成為「健康使者」?

成為「健康使者」無需任何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零成本的成為「健康使者」,無需任何代理費用!

零門檻可以讓更多有信心、佛緣具足、家庭困難的人士加入進來。只要有一部手機、一個微信就可以推廣。

1、打開任何一個產品的連結,點擊右下角「賺」,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就行。

2、掃描識別他人發給您的「淨琉璃」的推薦海報,如下圖。

3、在「淨琉璃」公眾號,點擊「推廣中心」,按照提示進行操作。

如果上圖二維碼過期,或者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上級健康使者,或者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電話:18910271025

官方客服微信:15243311983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你來過,我記得,便是人間!張杰一曲一念之間悟道參禪,惹人心酸
    你來過,我記得,便是人間!張杰一曲一念之間悟道參禪,惹人心酸經常聽一些作曲家說起過,每一首歌背後都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越令人肝腸寸斷,那麼這首歌就越容易沁人心肺。你來過,我記得,便是人間!張杰一曲一念之間悟道參禪,惹人心酸當聽到《一念之間》這首歌曲的時候,不禁為張杰的唱功而折服,更為歌詞中的一句:你來過,我記得,便是人間,所感動。是呀,人這一輩子也就短短幾十年光陰,你來的時候我用心相待,用心珍惜,這便是不枉此生的約定。再加上張杰那飽含真情流露的演繹,這首歌深深刺痛了每一個觀眾。歌曲中更是透露出悟道參禪的哲理,及其對生命意義的丈量和詮釋。
  • 《西遊記》中一首詞表面描寫參禪悟道,實際卻滿含人生哲理
    佛教自東漢永平年間傳入我國後,兩千年間不斷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宗門派別。而在最為興盛的禪宗一派中,「參禪」是僧侶們領悟佛法、明心見性的一大途徑。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就有一首詞描寫了參禪悟道中,需要經歷的艱難險阻。韻味十足、禪意深深,其詞原文如下:原詞翻譯在佛門中,參禪求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是虛度光陰,到老時仍舊一無所成。
  • 一則參禪悟道的小故事!
    這句話和一樁禪宗的小故事有關。《臨濟錄》中記載過,宋朝普濟《五燈會元》裡也有出現過。語錄出自義玄禪師。他曾說:「你如欲得如法見解,但莫授人惑。向裡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始得解脫。」故事是這樣的:在一次端坐參禪中,義玄禪師見眾僧念經之聲潮湧,可一心一意的卻不多。
  •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蘇州鄧尉萬峰時蔚禪師,婺州千巖元長禪師之法嗣,俗姓金,溫州樂清人。
  • 佛教小故事:幽默之中有禪意
    《佛教小故事》幽默之中有禪意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 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
  • 佛教:常念金剛經中的這四句偈,可以檢驗自己會不會悟道
    佛教的經典,有了義教和不了義教,學佛的宗旨是: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如今的時代,去佛甚遠,修習佛法,關鍵是要走一條正確的道路。佛說愚痴之人沒有擇法之眼,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學習佛法,最好的捷徑就是讀誦佛教的經典,能夠依教奉行,就會少走彎路,就能夠有所得甚至能夠悟道證道。
  • 茶趣之茶與佛教
    茶與佛教的最初結緣是為僧人提供了提神醒腦的飲品,僧人在寺院中大量種植茶樹,促進了茶的種植、製造、飲茶的進步。在之後的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逐漸找到了內在精神的契合之處。 佛教於公曆紀元前後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的傳播與發展,到隋唐時已達到鼎盛。而中國茶道自唐朝陸羽始創,其後大興於世。
  • 關於悟道的8句話,看然豁然開朗!
    而悟道的過程當中,是以性來實施行動。一個有覺悟的人,他們是從心底裡產生自律,而修行的人,他們是用外在的制約來制約住心,沒有落入惡果的人有信沒有證,持有因和果,也持有念和心,就這樣生生滅滅。而對於洞悉因果的人,他們不以所持有的為持有,既沒有欲望也不是沒有欲望,既沒有戒條也不是沒有戒條,終究達到了涅槃的境界。03.在這個世間裡頭,所有的情和願,都有它本身的定數。
  • 悟道是什麼意思?悟道者一語點出:追求真理
    用 追求真理代替 悟道 多好,追求真理的道路可能有千萬條,真理只有一個我們都是追求真理的人,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沒必要因為文化傳承的不同從而互相瞧不起對方用 追求真理 代替 悟道 的好處之二:集百家之長於一身你原來可能信仰的是道家文化,現在看到了 海雲青飛的這篇文章以後,天天拜讀,有一天幸福來敲門,你突然「開悟」了:我追求的是真理
  •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 文 青衫文齋禪師接引徒弟時,常用「以勢示禪」的方式,杖打、刀劈、掌摑、腳踢……不一而足。因為,「禪」不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東西。禪,在芸芸眾生中、在大千世界中,禪之奧妙遍布法界虛空,無論用什麼語言來闡釋「禪」都是蒼白無力、言不達意的。
  • 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
    劉宏偉律師談「參禪三重境界」「參禪三重境界」是佛經和教科書都有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但劉宏偉律師對該「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頓悟:一重境界「見山是山」這是執著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參禪的凡人的境界,這時我們沒有破除世俗的局限,也就是感官的認識。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如來佛似乎是佛教中神通威力最大的佛,許多人就理所當然地將其與佛教的創始人如來佛祖等同。「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尊佛嗎?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小編先要澄清的是,佛教裡是並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為了達到更好的戲劇效果,不可避免地與事實有衝突,我們不可完全完全信之。
  • 德山悟道焚疏鈔(德山宣鑑為何焚燒《金剛經青龍疏鈔》)
    但洞徹三心之文,卻與德山宣鑑禪師的悟道有其不可思議之因緣,今略述德山禪師悟道之原,以作弄引耳!德山(782—865),唐代禪僧,劍南(四川)人,俗姓周,法名宣鑑。年少出家,年方二十,受具足戒,精究律藏,於大小乘諸經貫通旨趣,因常講《金剛般若經》,時人美之曰「周金剛」。嘗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
  • 大乘《金剛經》,顛覆你的人生觀,捂得大智慧!
    作為大乘經典的《金剛經》,除了《心經》外,可謂是大乘佛教人們誦讀最為廣泛之一。古今往來,因誦持《金剛經》開悟的人許多。如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因《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所以,常誦讀佛教《金剛經》,因緣聚焦時,即能顛覆你的人生觀,開悟自在!
  • 歡迎關注當代高僧大德悟道法師公眾微信平臺
    「上悟下道大和尚」微信公眾號由悟道大和尚護法居士所建,專弘華藏淨宗學會上悟下道大和尚講經文字視頻及發布法師全世界弘法相關的信息,意在推廣佛陀教育普利群生。佛教非宗教、非迷信,是佛陀對宇宙人生真相的揭示,乃人人必學之教育,可當今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只因佛教漸衰,世人迷惑顛倒。
  • 順治醉心佛門,與佛教高僧談了什麼?密談實錄都在這裡
    在順治統治的27年內,當時佛教獲得了高速發展的資源,搭上了皇帝這趟「順風車」。很多年久失修的寺廟得到了重新修繕,而且很多高僧得以隨便地出入清宮上下。清宮內,當時的佛學風颳得很大,董鄂妃也一心開始參禪悟道,孝莊皇太后也常常派近身侍衛前來與高僧交流。
  • 佛教小故事:一輪明月照人心
    禪師卻和藹地說:「你走那麼遠的山路來看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吧。夜裡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完後就脫下了身上的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清涼的山風 吹來,禪師赤著上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道:「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第二天早上禪師打開房門時,發現昨天送給小偷的那件衣服已被疊的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禪師高興地說:「原來我真的把月亮送給了他啊!」
  • 悟道,悟道沒有一個東西。這裡說的沒有一個東西不是...
    他說我告訴你,一切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成就的人,及要想智慧成就大徹大悟的諸佛,及一切佛,都是從這個經裡出來的。像這一世的釋迦牟尼佛一樣,就是在這個劫數裡頭;這一劫叫做賢劫,這個賢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將來第五位彌勒佛,當然還早羅!以後一直下去,有一千個佛要來。這一個佛劫裡頭,是聖賢最多的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