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替孩子捕捉一次!

2021-01-18 吃瓜樂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講道: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建議替孩子捕捉一次。

第一次機會:0-3歲

0-3歲是孩子腦發育的高峰期,腦容量的發育變化也是尤為明顯的,可以從初生期的390克,增長3歲時的1000克,足足增長了三分之二。

這麼迅猛的發育速度背後,顯然說明寶寶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極強,他們不僅會學習語言發音,會認知身邊事物,會從一個無知寶寶長成聰明娃娃,更關鍵的是0-3歲孩子的大腦,存在可塑性,存在再發育時機。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寶寶大腦在0-3歲階段充分發育呢?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刺激發育」,利用0-3歲的年齡特徵性,刺激寶寶的大腦學習更多的東西,得到更好的開發。

第二個機會:3-6歲

3-6歲可以說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又一個高峰,此時孩子們的認知能力有了基本的提升,他們能夠和小大人一般和父母交流溝通,只不過現在的孩子由於身邊的新鮮事物太多,很難靜得下心來。

專注力的強弱,關係到腦發育狀況

哈佛研究會表示:3-6歲孩子專注力參差不齊,專注某件事的時間越久,孩子的大腦開發度越高。因此,3-6歲想要讓孩子變聰明,讓大腦再次發育,就要學會訓練孩子的專注意識。

因此,哈佛研究會建議大家可以通過畫畫、連線、找不同的方式來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這是為了認字做準備。平時多做左右腦聯結的擴散思維的遊戲,個人認為遊戲書對於3-6歲是抓住大腦發育的一個好工具。

《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全20冊這套智力開發遊戲書 包含三方面開發,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

以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孩子提升孩子的智力。其中一共分為20個主題,分別是《專注力訓練》、《常識判斷》、《記憶遊戲》、《語言啟蒙》、《圖形認知》、《語言遊戲》、《左腦開發》、《找一找》、《邏輯思維》、《視覺發展》等主題。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能力、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思維不出問題、記憶力強、專注力強,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20冊《幼兒思維訓練遊戲書》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4塊錢,不過就是一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快點擊這裡購買 ↓

第三個機會:7-10歲

7-10歲一般是孩子小學三年級的年齡,這個時候孩子開啟了漫長的學習生涯,因此基礎好壞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要靠良好的腦力支撐之外,還需要掌握多種便捷的學習方式,給大腦適當放鬆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在初中前就定型了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孕期,各位孕媽就想盡一切辦法「食所能食」。為了讓孩子變聰明吃核桃、吃堅果,為了讓孩子五官端正皮膚細膩,吃葡萄、吃燕窩。孩子剛出生就一家人圍著觀察,眼睛是不是靈活,反應是否敏捷。孩子百天時就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物品判斷孩子的未來。孩子還不滿一周就開始讓他們接觸早教,練習動手能力和反應力。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不要傻傻錯過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不是大家所認識到的初中生活,如果在這三個時間段抓住了機會,那麼對於孩子的培養會變得格外的簡單,也會使自己的孩子更加的聰明,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基礎。一、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不要傻傻錯過1、第一個階段0-3歲經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孩子大腦的重量,只不過是成人的25%在零到三歲這一個階段,能夠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會達到成人的百分之85,這也就說明在零到三歲這一個時間段,是孩子大腦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間段內,如果讓孩子接收大量外界的信號,會刺激大腦的發育形成。
  • 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尤其是最後一個,家長要抓住
    每個家長都希望擁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就開始注重寶寶的大腦發育。家長都希望自己都孩子「成龍成鳳」,希望自家寶寶越來越聰明,成為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就不要錯過孩子「變聰明」的機會!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不是初中時期
    但對孩子的培育,方法和時間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在錯誤的時期培育,那麼速度和效率都會大大降低,這樣培育不但費時吃力,而且還可能會讓父母誤以為孩子是笨的。在一項針對兒童身心、大腦發育的調查研究中,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心理學教授 Richard發現:大多數孩子在一生中都會經歷3次大腦發育頂峰,即孩子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爸爸媽媽若能把握住這三個時機好好培育,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很優秀。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在「初中」
    哈佛大學有一項相關研究,理察教授和他們的團隊對大腦進行觀察研究發現,大多數孩子一生會經歷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很多家長在意的初中階段! 而這個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其實就是大腦經歷了三個發育的高峰期!若是父母能抓住,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那麼孩子長到後會感激你!
  • 哈佛新研究:孩子一生中有3次機會「變聰明」,但並不是「初中」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能教出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是自己最大的心願。在這條路上,自己省吃省喝就是為了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時機和方法。如果選錯了時機和方法,即使投入再多的精力和金錢也只是白費力氣,還會讓家長們認為是孩子太笨,培養不成,反而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哈佛新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並不是在初中時期!
  • 哈佛大學發現: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機會就能成才
    如何教導孩子,可以說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環境下孩子的發展不同,但其實哈佛大學心理學教研究表示: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點需要重點觀察,孩子在3個階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家長要重視, 能夠抓住機會的,孩子更聰明。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至少要抓住一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聰明又優秀。現在有很多人在傳父母的智力高低,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上限。但事實上,遺傳因素並不能決定孩子智力上限,影響智力發展的更多依靠父母的成長教育。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 哈佛教授:每個孩子一生都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不是「初中」
    他們會對孩子失去耐心,有些父母還會因為孩子達不成自己的要求,對他們說一些打擊的話,或者對孩子進行體罰。這些舉動不僅會打擊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會讓他們厭惡學習,所以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哈佛大學兒童行為心理學教授理察,對幼兒身心、大腦發育進行過一次研究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一生有三次大腦發育的高峰期。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
  •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談了自己的想法,上學之後,平時那些性格活潑開朗、很機靈的孩子,大多學習一般。相反,平時話比較少,喜歡做自己事情的孩子,學習往往比較好。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恰如其分的讚賞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要相信孩子會有進步。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教育,就像使孩子成長的崎嶇山麓的扶梯,有了它的支持,孩子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在這些發展中,3歲前大腦發育達到50%,到了6歲孩子智力發育達到70%-80%。想要自家的孩子更聰明,就要抓住這重要的六年。讓大腦發育的好方法就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產生新的突觸,突觸越多孩子越聰明。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生孩子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僅有迎接新生命降臨的喜悅,還要面臨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危險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常有老人說:女人生孩子就像是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回來。媽媽們總以為「卸貨後」就可以輕鬆了,殊不知,養育孩子的路上,也充滿著重重的難關。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李玫瑾是心理學教授,同時她在育兒方面也有很多接地氣的方法,頗受關注。 李玫瑾教授曾在某次講座中說過: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文\張媽編輯\張媽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總會覺得還是會因為一些壞習慣或許因為懶惰而耽誤了學習從而毀了一生。那麼,究竟什麼東西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呢?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
  • 孩子聰明,就是學習成績不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當領導的料
    當老師的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怪現象」:班裡成績好的那些學生,往往都是老實巴交的孩子,而那些聰明伶俐,能言善辯的孩子,往往成績都一般,很難拔尖。為什麼說這是一個「怪現象」呢?因為這個現象,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因為在外人看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定很好,而那些老實巴交,甚至比較木訥的孩子,都是「學傻了」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好。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的呢?其實,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不要用個例去反駁,聰明伶俐的孩子, 也有成績非常優秀的,老實巴交的孩子,也有真的「笨孩子」,這都是個例。
  • 【教育】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