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貴州的孫阿姨進了醫院,全身上下縫了30多針,僅嘴唇就縫了10幾針。那像蜈蚣一樣的縫針痕跡,看著都疼。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7年前,孫阿姨借了7萬塊錢給女兒裝修房子,最近她想要自己的女兒還錢。可萬萬沒想到,女兒不僅不還錢,還揚起了菜刀,孫阿姨的心都涼了。
同樣身為母親,四川旺蒼一位90歲的老人,可就更幸福得多。
因為自從兩年前中風後,她68歲的兒子,每天都會背著她下樓看花、散步。家住4樓,沒有電梯,單趟上下樓,就要爬80多步臺階。
累嗎?那是自然。可是68歲的兒子說自己還背得動,看到母親開心,自己心裡就高興。
百善孝為先,這個老母親可真幸福!
都說「血濃於水」、「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可為什麼有的子女懂得孝順父母,有的卻會如此狠心?
自己生養的孩子,最終跟自己成了仇人。其實,這一切,都源於父母錯誤的教育觀。
01、無底線的溺愛,養出的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熱播電視劇《安家》裡的老嚴夫婦,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老嚴夫婦在上海經營著一個小小的包子鋪,起早貪黑,靠著賣一塊五一個的包子,辛苦十幾年,不僅供兒子大學畢業了,還節衣縮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給兒子買了婚房。
為了不讓兒子有還款壓力,老嚴夫婦硬是放棄了按揭,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掏了出來,一次性付了320萬全款。那可是幾百萬個包子錢啊,這哪是錢,分明是血和汗。
可就在老兩口退了租房,帶著行李去找兒子,準備享受含飴弄孫、天倫之樂時,卻赫然看到兒子兒媳和丈母娘住在了一起。
兒子尷尬地讓他們「先回去」,完全沒問他們老兩口怎麼來了,發生了什麼事。
就這樣,老嚴夫婦連房門都沒踏入,就又騎著三輪車回去了,無處可去的一雙背影,在陽光下分外刺眼。
羊尚知跪乳之恩,烏鴉都懂得反哺之孝。可老嚴的兒子卻不懂感恩,絲毫不為父母著想,讓人寒心不已。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這世間有許多像老嚴夫婦一樣的父母,對子女百般愛護,要什麼就給什麼,恨不得為他們傾其所有。
可這樣的付出,反而無法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不知柴米貴、不知賺錢難。最終,養出索取無度、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02、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養出的子女也冷漠無情
尊重別人,許多父母都能做得很好,可唯獨尊重孩子,卻很難做到。
之前,有一個13歲的少年,因為不服母親的管教,殘忍地對自己的母親拔刀相向。鄰居曾說,這位母親非常強勢,將孩子控制得很嚴格,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
孩子喜歡寵物狗,有些貪玩,但成績還是不錯的。但他的母親卻覺得這是不務正業,爭吵中,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把他最喜歡的小狗摔死了。
這一次,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衝突,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許多父母抱怨親子關係很糟糕,孩子不服管教,其實這都源於父母從來沒有尊重過孩子的想法,不顧及他們的感受。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有位網友曾說,自己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他的母親說得最多的就是:「小孩子有什麼自尊!」輕則語言謾罵,重則打罵。所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儘快長大,逃離這個家。
至於父母,他怨恨地說道:「真想老死不相往來。」
不要怪孩子太冷漠,從小沒有得到足夠愛和尊重的孩子,長大後,又如何能成為貼心溫暖的小棉襖和軍大衣呢?
03、父母自己不孝順,別怪孩子「有樣學樣」
小時候,家裡的老人總喜歡給孩子講這麼一個故事。
村裡有個婦人對婆婆不好,整天呼來喝去,安排婆婆做這做那,吃飯卻不讓上桌,嫌棄她老、嫌棄她髒,把她趕到廚房角落去吃。
有一天,婦人帶著自己五六歲的兒子上山砍柴,孩子看到一塊木頭就小心地撿了收起來。她很不解,問兒子撿塊木頭幹什麼。
沒想到兒子說:「等你老了,我好用這木頭給你做個碗,像我奶奶那樣吃飯用。」
婦人聽後大吃一驚,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羞紅了臉,從此再也不曾慢待老人。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猶如一張白紙般什麼也不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心地善良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往往溫暖有愛;頤指氣使的父母,養育的子女多半囂張跋扈。
《後漢書》有言: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身體力行地教,才會被聽從,只說不做,別人就不會聽。
想要孩子能夠孝順、懂得感恩,不如自己就先成為那樣的人。別忘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04、愛而有度,教育有方,才能養出孝順孩子
《感動中國》2013年評選過一個孝親人物,叫陳斌強,是浙江一所中學的語文老師。
他的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為了照顧她,陳斌強用一根布帶,把母親跟自己緊緊捆一起,騎摩託車30多公裡去學校上班。每周往返一次,一捆就是整整6年。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陳斌強9歲喪父,是母親艱難養大自己和姐姐妹妹,讓3個孩子成人成才。小時候,他愛看書,可是因為窮買不起,只能去書攤租書看。但每次他向母親要錢租書,母親再難都沒有阻止過。
母親這些年來的艱辛,他都看在眼裡,現在母親生病了,由他來照顧是再自然不過的: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
而他的事跡,也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學生,有位孩子曾在周記中寫道:
「老師我非常佩服你,以後等我爸爸媽媽老了,我也會學你,像你一樣多陪陪他。」
有句話說:教育的美妙境界,是有心而無痕。
正是因為母親多年的付出和教育,影響著陳斌強,才有了母親生病時他的不離不棄;正是因為自己的孝心,才有了學生們對孝的佩服和傳承。
孝順不是靠教出來的,也沒法寫「標準作業流程」按部就班打造。
孝順是因為父母在充滿愛意的合理教育下,讓子女成為更好的自己,從而回饋給父母的一種真情。
只有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尊重,理解了愛與被愛,才能養出孝順有愛的孩子。
——END——
作者:慄子的生活觀& 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