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實的後宮鬥爭,明憲宗的皇后,因失寵而被寵冠後宮的萬貴妃欺壓?

2020-12-23 騰訊網

古代皇后為後宮之主,大權在握。但如果後宮妃子受到皇帝的寵幸,往往也會獲得很大的權勢,甚至欺壓皇后。明朝成化年間,明憲宗朱見深因寵幸大他17歲的萬貴妃,使得萬貴妃成為後宮實際掌權者。

朱見深

朱見深有兩個皇后,第一個皇后是吳皇后,因杖責萬貴妃而被朱見深廢了,改立了王皇后。王皇后同樣沒得到朱見深的寵幸,雖為皇后,不敢與萬貴妃爭鋒。史料記載王皇后「處之淡如」,說她性格恬靜,不喜爭鬥,善於隱忍。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得她對萬貴妃處處忍讓,避免了類似於吳皇后的下場,也使得她能夠穩處後位23年。

一些人認為王皇后雖然高居後位,卻沒有相應的權勢,又被萬貴妃處處欺壓,其生活不如意。據《明史》記載,萬貴妃仗著朱見深的寵幸,在後宮可謂是無惡不作,曾殘害妃嬪、毒殺皇子,扶植宦官,幹涉朝政,可謂是蛇蠍心腸。況且萬貴妃時刻都想爭奪後位,王皇后又如何能夠獨善其身呢?另外,王皇后一生無子,也容易讓人想到朱見深對她不好。可想而知,王皇后被萬貴妃欺壓,又被丈夫冷落,其命運多舛。其實這種想法過於想當然了,也並不妥當。

萬貴妃

萬貴妃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在《明史》中關於萬貴妃殘害妃嬪、毒殺皇子的說法並不可靠,也經不起推敲。古代是個講孝道的時代,在後宮之中,得寵的妃子自己也會得到一定的權勢,但朱見深不大可能會因為寵愛萬貴妃而忽視孝道。

朱見深對他的母親周太后非常孝順,成化四年時,錢太后去世之時,本應按照朱祁鎮的遺言,與朱祁鎮合葬。但朱見深因他的母親周太后之故,為了把位置留給他的母親周太后,竟想另擇墓地安葬錢太后。此舉被朝中群臣反對,朱見深與群臣對抗了個把月,最終才答應讓錢太后與朱祁鎮合葬。

萬貴妃

周太后一般很少管後宮之事,在朱見深的眼裡,她的地位不可能低於萬貴妃。萬貴妃得到朱見深的寵幸,周太后可能不會幹涉,但如果萬貴妃仗著受寵,在後宮胡作非為,甚至殘害妃嬪,毒殺皇子,周太后就不可能置之不理,畢竟那些「皇子」可是周太后的孫子孫女。另外,《明史》中處處貶低萬貴妃,卻缺乏足夠的證據,例如說萬貴妃毒殺明孝宗朱佑樘和他母親紀淑妃,但朱佑樘繼位之後對萬貴妃的家人非常容忍,這就足以證明所謂的毒殺並不存在。

總而言之,萬貴妃雖然在後宮中萬分得寵,但她的權勢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事實上,她在後宮中的地位還不一定比得上王皇后,更不可能欺壓王皇后。從朱見深對待王皇后的家人就可以看出他對王皇后的態度。

朱見深

1.王皇后的家人待遇要超過萬貴妃的家人。

一些史料記載因萬貴妃得寵,她的家人也因此雞犬升天,她的弟弟萬通、萬達、萬喜均在錦衣衛任高職,萬通還是錦衣衛指揮使。其實明朝有非常嚴格的後宮制度,妃嬪的家人一般也會得到升遷。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妃嬪的家人一般在錦衣衛任職比較多,這些職位對出身要求不高,都屬於武官,權力有限。

在成化十二年時,朱見深對妃嬪的家人進行升遷,將萬貴妃的弟弟萬通升為指揮僉事,邵宸妃的弟弟和王順妃的弟弟王敏為千戶,位於萬通之下。此時王皇后的弟弟王源卻任授錦衣衛都指揮使,其職位要在萬通之上。

汪直

《明憲宗實錄》:成化十二年十一月,甲申,太監黃賜傳奉聖旨,升錦衣衛正千戶萬通為指揮僉事,副千戶萬達軍人,邵宗王敏為正千戶,俱世襲。通達皇貴妃之弟,宗宸妃之弟,敏順妃之弟也。

成化十四年二月,萬通升為錦衣衛都指揮使,已是正三品官。不過在成化十八年(1482),王源又升為中軍都督同知,已是從二品官。

從朱見深對萬貴妃和王皇后的家人來看,朱見深並沒有因為寵愛萬貴妃而照顧其家人,而是按照明朝的規矩去封賞後宮嬪妃的家人,萬貴妃的家人權勢也在王皇后的家人之下。

汪直

2.朱見深對王皇后的家人的過錯是持容忍態度。

王皇后的弟弟王源身上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這點:

1)王源與慶雲伯周壽產生糾紛

慶雲伯周壽是周太后的弟弟,周太后在宮中的權勢顯然要比王皇后要大一些。王源與周壽發生糾紛,史料雖沒記載具體是什麼事,但雙方鬧到要打官司的程度,顯然不是小事。此事鬧到朱見深那裡,想想朱見深有多為難,一個是皇后的弟弟,一個是太后的弟弟。但朱見深並沒有處罰或偏袒哪一方,在朱見深的主持下,王源服了個軟,王源的母親出面向周太后道了個歉,雙方握手言和。

《明憲宗實錄》:都指揮王源弟清等與慶雲伯周壽從弟禮以私忿構訟,既而源母叚氏具奏服罪,上以源後族釋不問,仍以兩家當謹守禮法戒之。

周太后

2)王源侵佔民田

按照明朝的規定,王皇后的王源作為外戚,也得到賞賜二十七頃田。成化十六年時,朱見深讓戶部調查外戚的田地,竟發現王源仗勢欺人,侵佔大量百姓的田地,總共佔了二千二百餘頃田。戶部查實後,將此事上報給朱見深,朱見深還沒有來得及處理。朝廷中的言官把王源彈劾了,要求重罰王源。朱見深說:「此事戶部已經處理了,你們還要彈劾,本應治你們的罪,暫時寬恕你們。」從朱見深的話就知道朱見深對王源是很維護的,甚至不惜威脅朝廷中的言官。朱見深後來讓王源把田退回給百姓,以平民怨,對王源卻沒有任何處罰。王源退回民田之後,還得到朱見深的誇獎,稱王源能夠知錯改錯。

《明憲宗實錄》:此事已令該部處置未報,若等不諳事體,違理進言,本當究治,姑宥之。

朱見深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朱見深對王皇后的家人是比較不錯的。朱見深對王皇后家人的態度,就表明他對王皇后也不會差到哪去。

古代是個等級森嚴的時代,王皇后貴為後宮之主,其身份地位擺在那裡。她有著皇后的尊榮和禮遇,在皇宮之中過得肯定不差,萬貴妃也不可能會仗著受寵而欺壓王皇后。唯一的遺憾是,王皇后沒有子女。朱見深去世之後,明孝宗朱佑樘和明武宗朱厚照對王皇后也十分盡孝,王皇后也一生尊榮。

相關焦點

  • 大明「閒」妃,明憲宗朱見深萬貴妃
    大明朝也是一樣的,逃不出這個魔咒。但大明朝的後宮不乏堪稱賢后的「有德之後」,為了國家和皇帝「嘔心瀝血」,「至死方休」,為國家,為皇帝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如成祖的徐皇后,仁宗的張皇后,宣宗的孫皇后,英宗的錢皇后等等,堪稱一代賢后的代表和榜樣。
  • 細數明朝後宮最牛的三位貴妃,萬貴妃排第二,第一非她莫屬
    歷朝歷代的後宮都是是非之地,勾心鬥角的事常演,其狠毒和兇殘往往令皇帝很鬧心,主要是因為後宮地位和兒子地位之爭,特別是在太子人選問題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導致後宮妃子上演的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明朝的後宮同樣如此,下面,來看三位最牛的貴妃,大名鼎鼎的萬貴妃只能排第二,第一非她莫屬。
  • 萬貞兒長相似男子,又比明憲宗大17歲,憑什麼寵冠後宮23年?
    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從小受到宮女萬貞兒的照顧,即使年齡相差17歲,兩人卻深愛著對方。
  • 明憲宗朱見深被稱「糊塗皇帝」,可不止是因為專寵萬貴妃
    提起明憲宗,大家總是能想到他的一些「典型事跡」:設立皇莊開啟了明朝的土地兼併;設立特務機構西廠;無下限地寵信萬貴妃和宦官汪直等等。 因為這些「典型事跡」,明憲宗朱見深幾乎被後世的史官們定義成了一位是非不分的糊塗皇帝。
  • 明憲宗為何獨寵萬貴妃?
    和父親英宗相比,他頗有略勝一籌之處,例如為冤死的于謙平反昭雪,恢復郕王朱祁鈺的帝號——恭定景皇帝,有一點和父親對著幹的架勢。但是,這些德政掩蓋不了為人詬病的弊政,一是擅寵萬貴妃,把內宮和外廷都攪得一塌糊塗;二是任用太監汪直,設立西廠,把特務政治視為不二法門。  萬貴妃原名萬貞兒,山東諸城人,四歲時進入後宮,成為宣宗皇后孫氏的侍女。
  • 舊史新說——醜貴妃,俏皇帝,明憲宗和萬貴妃的奇葩愛情史
    在後來大明朝就有這麼一對,明憲宗朱見深以及萬貴妃萬貞兒。照理說這應該千古傳頌,可是後面人很多都說這皇帝不咋地,這個女人更是蛇蠍心腸,不是好女人。我們看後來史書以及電視劇上演的明憲宗朱見深和萬貴妃萬貞兒的,提到這個他們,就沒有說好話的。那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 深度解讀明憲宗朱見深獨寵萬貴妃的五大原因
    明憲宗朱見深兩歲時被立為太子,與此同時,時年19歲的萬貞兒被孫太后派去做了他貼身侍女。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見深繼承了皇位,改元成化,成為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萬貞兒為憲宗生下一子,憲宗大喜,遂封萬貞兒為貴妃。可惜,時間不長,皇子夭折,此後萬貞兒再無生育。然而,朱見深傾其一生都對這個比自己大19歲的女人格外地寵愛和忍讓,一直到萬貞兒去世。
  • 萬貴妃大喊:溺了那個孩子,太監冒死保住皇子,明朝才沒絕後
    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把萬氏封為了貴妃,寵冠六宮。只要萬貴妃想做的事,他從來不攔著。有才有貌有錢有家世的新任皇后吳氏,就因為收拾了萬貴妃一次,立馬從後宮捲鋪蓋搬進了冷宮。萬貴妃的霸道可想而知。朱見深的後宮裡,但凡有嬪妃宮女懷孕,都被萬貴妃強迫中止了妊娠。朱見深並不以為忤,旁人哪裡懂他對萬貴妃的一往情深。
  • 出身寒門的「明朝皇后」們,如何逆天改命實現人生反轉入主後宮?
    有明一代除了朱棣的皇后徐氏為開國大將徐達之女外,大多數的明朝后妃都是出身平民之家。可以說出身平民的大明后妃們不少人都是小妞底色十足的「陳芊芊」。,最後還成為了皇帝的親媽等等,但在兇險萬分的大明後宮中,不少人不但實現了人生反轉,甚至還匡扶了天下。
  • 出身寒門的「明朝皇后」們,如何逆天改命實現人生反轉入主後宮?
    有明一代除了朱棣的皇后徐氏為開國大將徐達之女外,大多數的明朝后妃都是出身平民之家。可以說出身平民的大明后妃們不少人都是小妞底色十足的「陳芊芊」。比如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彩鳳,是一個鄉村泥瓦匠的女兒,明孝宗的母親紀氏,本是蠻族土官的女兒,紀姓叛亂被平息後,作為罪臣之女入宮做了宮女,結果陰差陽錯與明憲宗有了魚水之歡,最後還成為了皇帝的親媽等等,但在兇險萬分的大明後宮中,不少人不但實現了人生反轉,甚至還匡扶了天下。湯唯在《大明風華》中飾演過的孝恭孫皇后,本來只是一個小吏的女兒。
  • 皇帝後宮妻妾成群,這個明朝皇帝在位18年,卻只碰過1個女人
    至於那些不成器的皇帝,沉迷美色不理朝政,甚至因貪色而導致身死國滅的,更是多得數不勝數。然而也確實有一些皇帝,處於某種原因,身為皇帝權傾天下,對世間美女卻視而不見。 史載他每日和皇后一同起居,出雙入對,過著和平民百姓小夫妻一樣普通的家庭生活。在明朝歷史上,乃至整個歷史上的皇帝中,明孝宗這一點上都是一個另類,沒有第二個皇帝能做到。
  • 明憲宗為何一生獨愛比自己大17歲,和母親同齡的萬貴妃?
    可是,如果一個人,雖然出生皇族,卻深陷權力鬥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也不知何時才能熬出頭,也許永遠不可能熬出頭,還會有女人願意站在他的身後為他默默付出嗎?不,是這個女人需要站在他的身邊為他遮風擋雨,還有人願意嗎?有,這個人就是明憲宗的萬貴妃,她為人陰險狠毒,不擇手段,但對明憲宗卻是真心實意。
  • 解密萬貴妃的真實面目,被明憲宗萬般寵愛的萬貴妃真有那麼壞?
    萬貴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屬於一個惡毒的女人,尤其是在《明史》的記載之中,萬貴妃被描述成一個工於心計、殘害皇嗣、專寵後宮、縱容宦官亂政、霍亂朝綱的妖妃,屬於罪大惡極的那一種壞人,這很符合古代史官對於「女禍」的描述。而且就萬貴妃本人的特性而言,也很符合傳奇色彩,一個比皇帝大17歲的宮女居然能夠獲得皇帝的恩寵長達23年而不衰,是什麼特質讓皇帝對於萬貴妃如此傾心呢?
  • 明憲宗不要年輕皇后卻深愛大齡宮女
  • 她比皇帝大17歲,卻寵慣後宮!真真假假被黑500年……
    >比皇帝大了17歲,卻能寵冠六宮,成為中國第一位皇貴妃! 據說,明憲宗朱見深的髮妻吳皇后出身名門、才貌雙全,卻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她心有不甘,就找機會打了萬貴妃一巴掌。畢竟萬貴妃再怎麼得寵,都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寵妃而已,根本做不到一手遮天。 要知道,當時後宮還有一個周太后呢,她可不是什麼善茬,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萬貴妃殘害皇嗣?
  • 作為明朝最強奶媽萬貴妃,在正史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她就是明憲宗的奶媽萬貞兒。 正統十四年,瓦剌入侵明朝邊境,當時作為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鎮,計劃御駕親徵攻打瓦剌,和大太監王振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徵,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瓦剌在明朝的內應早就將這一消息傳達了回去,因此瓦剌早就做好了十分的準備,而大明卻因為遲遲不能得到有效的情報而吃了敗仗,就連大明的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 萬貴妃長得像個男人,還比明憲宗大了17歲,憑什麼寵冠六宮23年?
    人們對清初皇帝的認知似乎都是專情,比如說皇太極痴心海蘭珠,順治痴心董鄂妃,康熙對赫舍裡皇后念念不忘,乾隆對富察皇后終身思念。但其實明朝皇帝也頗為痴情,甚至有好幾位的深情遠遠勝過這幾位。朱元璋自然不用說,馬皇后是他最貧苦的時候娶的,兩人也是相伴終老。
  • 比明憲宗大17歲的萬貴妃,如何做到被專寵,且讓皇帝言聽計從
    《成化十四年》中受明憲宗寵愛的萬貴妃,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她比明憲宗大17歲,還得到了明憲宗的專寵,是真正的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上篇文章我們也談到了,明憲宗就是因為對她過於寵愛,以至於對她的錯誤行為也不加以制止,導致了朝廷內外的混亂,使明朝國力逐漸走向衰敗。
  • 手段堪比《甄嬛傳》皇后,殘害皇帝子嗣無數,不同的是她卻得善終
    一位手段堪比《甄嬛傳》中皇后娘娘的貴妃,殘害皇帝子嗣無數,卻是個比皇帝大17歲沒背景、沒顏值的「阿姨」,專寵多年,橫行後宮,她憑什麼?也是日後萬姓宮女得以寵冠六宮的重要且唯一砝碼。後宮佳麗三千,獨寵她一人。許多人表示不服,首當其衝的就是有錢、有權、又有顏的皇后。因此皇后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給萬妃一頓板子,差點要了萬妃的命。
  • 平安時代「寵冠後宮」的傳奇皇后藤原彰子
    所謂女人半邊天,藤原道長靠著他的三個女兒,那可謂是一路開掛,藤原道長家的「中宮姐妹團」——藤原彰子、藤原妍子和藤原威子,先後都做了天皇的皇后,生下皇子,為藤原道長帶來巨大的政治權力。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藤原道長三個女兒中的長女——藤原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