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來的劇評,前陣子「秦昊爬山」的相關表情包紅遍各大社交平臺,這個來自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短篇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熱度。
該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壞小孩》,先從整體改編的畫風以及導演的拍攝手法來看,沒有上幾代導演的傳統風格,也沒有濃烈的邵氏嘉禾之風,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臺灣老電影的感覺。
辛爽導演在芒果臺的《幻樂之城》導演的幾個短篇不難看出,似乎80後一代導演,受到楊德昌,侯孝賢等臺灣導演的影響頗深,劇中的場景設定,服裝設計,鏡頭切換轉場等皆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相似感。不得不提的事,在湛江這樣的濱海小城裡,辛爽導演拍出了一種電影的水準。
從選角角度來看,這是一群小戲骨和老戲骨的對壘,說實話,在歐美港臺拍少年犯罪題材的不在少數,而國內,怕有誘導犯罪之嫌,拍攝的沒有那麼明顯。
《隱秘的角落》三個沿海城市的孩子的演技受到廣泛認可,完全可以忽略某些不經意地直視鏡頭。劇中的男主的秦昊,一個出演過80後童年記憶的《夏日裡的春天》,出演過婁燁數部佳作的影帝,經過十幾年的打磨,終於有了一部爆款,可惜遺憾的還是大器晚成,這部爆款,帶來的負面效應似乎多過了正面(在娛樂圈裡,拍完一部戲能接到多少代言,成為衡量一個藝人商業價值標準之一)。
劇中另一位老戲骨,王景春同樣參演過80後童年記憶之《粉紅女郎》,在近二十年的演藝生涯裡,交出不少佳作,拿過數個數個影帝,其精湛的演技更是令人稱道。其他的配角在劇中的表現的同樣可圈可點。
從原著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朋友安利許久的小說,看慣了那多與蔡駿的本人來說,這個書簡潔平淡,對於很多細節的描述並沒有那麼出彩,留下的空間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用直截了當的文字點出要點,笑到最後的「壞小孩」朱朝陽借刀殺人,謊言,冷血,甚至冷漠地笑到了最後。
而到了劇中,編劇與導演把人物細節與表現力刻畫的淋漓盡致,朱朝陽是張東升的重疊的影子,多個情節都在暗示著「朝陽正在東升」。嚴良和朱朝陽站在了人性和靈魂的對立面,兩者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只是一個是善良的,另一個是邪惡的。這部劇集的初衷展現的是孩子的可能性與成長的複雜性。
作出與書中不一樣的處理以及隱藏彩蛋式的影視表現手法是影視劇能吸引無數人眼球的方式。然而相互重疊,似真似假,既能滿足審片要求,也能有開放式的結局,以下內容為個人拙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原著中,除了朱朝陽所有人都死了,而劇中用各種童話式與暗示的手法,讓人去猜測結局的真實意圖,張東升的救贖失敗被擊斃,普普與弟弟的配型成功,嚴良被老陳收養並且一起看廣場舞,然而這些都是展示或者通過第三者的一句話呈現出來的,普普從被張東升送醫後就沒再出現過,老陳在廣場舞人群中的奇怪呈現,嚴良最後一次出現在朱朝陽視野裡是一身白衣突兀地站在禮堂中,這不禁想到了郭敬明的《小時代》的結局。
最後一個部分,聊聊一部驚悚懸疑片必備的配樂。辛爽導演曾經是朋克樂隊Joyside的吉他手,當年的德國世界盃後不久他就退隊了,開玩笑地說一句「不想做導演的吉他手不是一個好音樂人」,其實很多大牌音樂人都很喜歡拍短片,只是沒有幾個音樂人能想到拍一部電視劇吧。
辛爽用自己的身份,找來了一眾樂團還有新銳音樂人丁可(曾憑藉《踏雪尋梅》配樂獲得金馬金像雙料提名)參與原聲帶的創作,35首驚悚的原創配樂讓人毛骨悚然,與每一集主題呼應的11首獨立音樂,無一例外地展現著音樂在這部電視劇中的重要作用。每當人物內心有波動之時,配樂都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在每一個需要出現的情緒表達之中。每一集背後的獨立音樂,也可以說是劇情歌吧,其實大部分都不是新創作的歌曲,都是國內老牌獨立樂隊,音樂人早年的歌曲,這樣的配置是在國內影視劇中極其罕見的,貫穿全劇的《小白船》第一集的片尾曲,也是民謠樂隊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演唱的,和劇中人物普普息息相關。
再細說下被戲稱為「陰樂」的35首原創配樂,穿插在劇情之中,是全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辛爽在採訪時說的如果片尾曲是劇集結束後的延伸,那麼原創配樂就是劇情發展的延伸,這些配樂彌補了無法通過畫面甚至言語表達的局中人內心世界——那些主角的隱秘的角落。印象比較深刻的一處是開場張東升在六峰山頂把嶽父嶽母推下去時,配樂由慢磚塊,低頻的鼓聲不斷加速,愈來愈緊張,隨後又逐漸停息,這時候把張東升的完整心理展現出來。這段配樂在朱朝陽妹妹墜樓時也出現過,似乎是導演在暗示些什麼。這些配樂展現了人物的失落,悲傷,無奈,憤怒,以及人物的七情六慾。
有關這部劇的討論網上有很多了,一起爬山和唱小白船承包了近兩個月的熱門,各種神細節神分析無一例外地體現這部戲的精彩,至於好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秦昊老師終於繼承了馮遠徵老師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獲得的「童年陰影」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