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人體檢大數據分析顯示:這些病是健康最大敵人!

2020-12-23 瀟湘晨報

距離新的一年只有短短十幾天了,一年復一年,廣大市民朋友最關注的恐怕莫過於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去年的變化。這就不得不說到一年一度的單位體檢了。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嘉興各單位的體檢普遍推遲到了下半年。

你所在的單位組織體檢了嗎?拿到體檢報告,首先應該關注哪些?你的體檢報告上箭頭多了還是少了?隨訪究竟是要積極參與還是保持吃瓜態度?今年嘉興人的健康隱患是什麼?

這篇文章將為你解讀你手裡的體檢報告。

代謝性疾病成為嘉興人首要的健康隱患

據悉,來自嘉興市第一醫院和浙江新安國際醫院的體檢數據顯示,今年約有10.5萬人參加了兩家醫院的體檢。與去年相比略有降低,但是因為疫情關係,下半年體檢的上升幅度較大,這其中,肥胖超重、高血壓、高血脂、血尿酸、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問題較為突出。

參加工作兩年的小王今年就是這支「體檢大軍」中的一員,緊張等待兩個星期,到手的體檢報告顯示,他有超重肥胖、高血壓這兩個問題,這讓他非常擔心。到醫院檢查時,醫生說,他的高血壓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但是超重肥胖會進一步加重高血壓,甚至會導致「三高」,而小王今年才25歲不到。

「代謝性疾病早已不是中老年人專利,近年來,多次單位體檢都出現了這個問題,究其緣由,還是因為大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家宅在家時間比較多,吃得多動得少,代謝性相關疾病上升幅度更為明顯。」嘉興市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鄭加蓮表示。

高尿酸會導致多種疾病

你的尿酸指標上是紅色字體嗎?有一句話說:「得過痛風的人才會深刻體會到尿酸這個指標有多重要。」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沒有得過尿酸的人大部分對於「尿酸超標」這個問題都不以為然。尤其是很多年輕人並不重視高尿酸,他們覺得不痛,沒有出現症狀,不需要治療。而事實上,等到出現症狀,比如關節疼痛、關節畸形、腎功能不全等,這時候治療起來就會比之前麻煩很多。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有四個原因導致:

第一是過量食用高嘌呤的食物;

第二是體內嘌呤代謝出現問題;

第三是排洩量過少;

第四是尿酸無法正常排洩。

通常的高發年齡為中老年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但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成了高尿酸一族。

通常來說,當男性的數值超過四百二,女性數值超過三百六的時候,就說明尿酸偏高了。而數據顯示,現在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尿酸高的情況,所以尿酸高也被稱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後的第四高。

尿酸高首先會導致關節腫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痛風」。很多人都出現關節腫痛的情況,以為只是過度勞累造成的,其實也有可能是因為尿酸高。尿酸是通過血液傳輸至全身的,如果尿酸過高就會在血液中形成結晶,並且沉積在血液中,而血液會向身體的各個關節運輸,結晶也會隨著血液流向關節處,就會造成關節腫大,容易引起關節炎的發作,關節就會疼痛。醫生提醒:尿酸高合併出現痛風性關節炎,建議去風溼免疫科就診。

其次尿酸會造成肥胖。當人身體內的尿酸過高的時候,身體中血液的流動就會變慢,甚至可能導致血液無法流動。當身體的血液循環變慢的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就會下降,那麼吃食物獲得的能量和脂肪就容易囤積在體內,造成肥胖。

此外,高尿酸血症對身體其他器官也會產生影響。尿酸高了會損傷血管內皮,血管內皮損傷後,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比如動脈粥樣硬化、心梗、中風;還有對腎臟的傷害,痛風石可以沉積在腎臟,甚至引發腎衰;高尿酸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引發高血糖。

所以說,高尿酸血症傷腎臟、傷血管都會有所影響,故而醫生都建議得了高尿酸血症就得趕緊治,否則將越拖越嚴重。

年輕人高血壓成為「常見事」

另一方面,血壓指標也是需要關注的一項。因為高血壓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鄭加蓮表示,「一來家族史有可能會讓年輕人有高血壓,另一方面,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超重肥胖也是一大原因,並且,越來越呈嚴重的趨勢。

據悉,全世界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在嘉興,高血壓患者人數也是常年居高不下。嘉興市第二醫院心內科病區主任醫師張建勤曾表示,高血壓有著「沉默殺手」之稱是因為它是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動脈瘤及外周動脈疾病等重症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也是慢性腎病的起因之一。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控制血壓?最先想到的自然降壓藥。降壓藥的使用從來都是談論高血壓時無法避開的話題,張主任提醒,藥物的使用向來慎之又慎,要規範。高血壓這種病症需要長期和藥物打交道,所以首先高血壓患者疫情期間需要堅持服藥。其次,血壓會受到諸如飲食起居、工作環境、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工作忙碌、情緒激動、氣候變冷,甚至有時候食用較多的動物脂肪也會加促使血壓升高。

醫生建議,高血壓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發現血壓那一欄出現紅色,要注意是否需要隨訪檢查。

鄭加蓮表示,嘉興市第一醫院為了給廣大市民朋友們解惑,專門開設了檢後門診,在每周工作日的下午開診,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諮詢。

教你讀懂你手裡頭的體檢報告

在今年體檢中,關於身體的各項數值是否把你看得雲裡霧裡?那些標紅的箭頭背後是要住院檢查,還是要定期就診?年輕人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應該依照什麼標準?到網上一查,是不是也被網友們的七嘴八舌弄得心神不定?

依照浙江新安國際醫院的體檢報告來說,浙江新安國際醫院院長助理仲榮琴就表示:「在體檢報告的內容分布上,我們醫院會按照疾病的輕重程度進行排列。通常會有一個整體情況在前頁。然後將嚴重程度高一點的放在前面,醫生建議方面則採用的是例如『定期檢查、注意飲食』等,非常注意措辭。」

腎、肝臟功能和糖尿病都有檢測指標

在體檢報告上,腎臟、肝臟數值十分惹人注意,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腎臟、肝臟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成為現代人十分注重的一個方面。而在體檢報告上,腎臟、肝臟的指標有很多,老百姓不一定都能看懂,尤其是不知道應該以哪一項指標作為腎臟、肝臟功能的檢測標準。

仲榮琴表示,臨床中,評估腎功能好不好,主要是看生化套餐中的血肌酐,來進一步確定腎臟有沒有疾病。

生化檢查項目就包括了腎功能這個項目,平時腎功能檢查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除了血肌酐,往往還會查一個血尿素氮,尿素氮也可用來評估腎功能,但該指標會受蛋白質飲食的影響,臨床中可根據實際情況與血肌酐聯合作為腎功能的評價指標。

另一方面,反映肝功能的指標首先需要看蛋白,這是人體重要的營養指標,若總蛋白比較低,尤其是白蛋白偏低,可能肝功能差導致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表明營養狀態差,另一方面也可能蛋白丟失過多,與腎病有關。

其次,還需要看膽紅素代謝,主要有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反映的是肝臟對於膽紅素的代謝功能。如果總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說明肯定有隱性或顯性的黃疸;如果直接膽紅素偏高,考慮與膽道排洩障礙有關,患者可能存在膽道梗阻,特別是在總膽紅素偏高的情況下,直接膽紅素比例高於50%,則考慮是梗阻性的黃疸,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結石、膽管炎或腫瘤。若間接膽紅素偏高,則考慮是膽紅素代謝的問題,可能是慢性肝病、肝炎或一些血液系統疾病所致。

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漸上升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趨勢,而且糖尿病併發症,後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現代生活飲食中,糖的攝入量遠遠高於前些年。並且,近年來,添加糖這一糖類隱藏在各類食用產品當中不易察覺,所以就導致了很多朋友們都說,「我日常生活中很注意糖的攝入了啊,為什麼還會血糖指數超標?」這其實就是添加糖搗的鬼。

仲榮琴就表示:「大多數人對體檢報告上的血糖指標比較關注。在醫院體檢過後來諮詢糖尿病問題的患者有明顯增加,這是因為糖尿病開始時大多沒有症狀,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在體檢中發現的。」

仲榮琴介紹,體檢套餐中一般查的是空腹血糖、尿糖、糖化血紅蛋白。這是因為體檢時要求空腹,而空腹血糖受飲食、睡眠、心情等影響因素較多。所以在體檢時會聯合糖化血紅蛋白一起查,這樣會較全面地檢測血糖情況。比如,有一部分健康人空腹血糖大於5.6mmol/L以上,會建議加做糖耐量試驗或糖化血紅蛋白試驗,這樣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肺結節檢測越來越多是何原因

近年來的體檢項目中,肺部CT的項目增加使得很多人學習到了「肺部結節」這一新詞,越來越多的市民朋友拿到體檢報告發現,肺部出現磨玻璃結節。這讓很多朋友懷疑是不是嘉興這幾年施工導致空氣品質變差的原因。

近年體檢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檢查出肺結節,醫院也多次被人問起是什麼原因。其實肺結節檢出率越來越高跟檢測手段、儀器越來越先進和精準有關。「一方面,近年來很多單位把肺部CT列入常規體檢套餐,肺結節的檢出率更高,另一方面,醫院本身的儀器也有了大的升級,檢測手段也越來越先進,比如說,以往一般常規體檢安排的是肺部胸片,結節至少得1釐米大才能發現,但現在越來越多單位和個人選擇肺部低劑量螺旋CT,小於5毫米的結節都能被清晰發現了。」仲榮琴在採訪時說道。

造成肺結節的原因除了以上以外,生活壓力大,長期吸菸、工作時的煙塵接觸、熬夜、不運動導致免疫力低下等都有可能導致肺部結節。

那麼,肺結節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臨床上,將肺部結節定義為單一的、邊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徑小於3釐米、周圍完全由含氣肺組織所包繞的病變。

按大小來分,直徑小於0.5釐米的被稱為微小結節,在0.5釐米-1釐米之間的被稱為肺小結節,小於等於3釐米的叫肺結節,而3釐米以上的就是腫塊了。

根據密度的不同,肺結節又可分為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就是我們常說的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又分為純磨玻璃結節和混雜性磨玻璃結節)。

形成肺結節的原因,一般多見於炎症、結核和腫瘤。也就是說,肺部結節可能是肺炎、肺結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炎留下的疤,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有醫生表示,肺部小結節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臨床上認為,小於2釐米的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小於6毫米肺結節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市民並不需要太過擔心,一般建議6毫米以下的肺結節一年定期隨訪一次。

最後,在檢後隨訪這個問題上,鄭加蓮和仲榮琴的回答達成了共識:隨訪要謹慎對待,最好形成問題以重要問題為首,進行處理。尤其是標紅以及箭頭的數量需要重視。「當箭頭和標紅達到一定數量時,或者出現高危情況,醫院會通過電話聯繫等方式建議進行複查的。」

在現代生活中,飲食營養過剩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然而這會導致很多問題。加上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夜生活,熬夜、抽菸、喝酒等等都是多數疾病發生的原因。

因此,醫生們都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適度的鍛鍊和自律的習慣都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這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因此,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還是要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本。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文 / 廖宏龍

圖 / 張利昌

編輯 / 木子

【來源:嘉興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發布 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和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Z,002044,以下簡稱「美年健康」)聯合發布《健康中國·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簡稱《報告》)。大數據分析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流行, 46.16%的體檢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20.14%的體檢人群存在靶器官損害或心血管病,不同種類的心血管疾病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防控心血管疾病關鍵在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報告》以2018年為觀察周期,以美年健康旗下體檢中心的1560餘萬例成人體檢數據為研究對象。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告訴你 預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
    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Z,002044,以下簡稱「美年健康」)聯合推出《健康中國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2018年為觀察周期,以美年健康旗下體檢中心的1560餘萬例成人體檢數據為研究對象,發現當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醫學研究認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湖南居民體檢健康大數據「男女檢出問題排行榜」出爐
    為更好地指導大家進行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即日起,長沙晚報健康版將推出「體檢守護健康」系列報導,邀請省會權威健康管理專家,分析健康管理中心的體檢大數據進行分析,並解讀如何正確體檢、體檢完怎樣讀懂體檢報告、遭遇體檢焦慮怎麼辦等,讓體檢更好地守護每個人的健康。「我的血糖不知恢復到正常沒?」「血脂又升高了,怎麼辦?」……一年忙到頭,是該做健康體檢的時候了。
  • 隨形健康體檢小程序分析報告
    商業模式3.1 大數據平臺模式通過打通和聯合,將B2B和B2C端數據整合、PC端和移動端數據整合,建立大資料庫,形成一套完善的產業數據共享集群。將這些數據通過接口直接提供給第三方合作公司,包括用戶個人身份信息、以及用戶健康身體數據等。以5000/1000份價格出售。
  • 太平人壽健康管理大數據:三類癌症出險率最高 健康體檢可有效預防...
    綠皮書顯示,甲狀腺癌、乳腺癌和肺癌連續3年為太平人壽客戶重疾險出險前3的重大疾病。其中,太平人壽男性客戶出險前3大重大疾病基本為冠心病、甲狀腺癌、肺癌;太平人壽女性客戶出險前3大重大疾病基本為甲狀腺癌、乳腺癌、子宮頸癌。
  • 溫州體檢中心體檢健康大數據出爐!55.46%的人血脂偏高
    ……年底迎來了一波體檢潮,不少人也多了很多困惑和擔心。近日,溫州市體檢中心體檢健康大數據出爐,一起來看看這一年溫州人最容易出現哪些健康問題,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 「血脂偏高」居首位宅男宅女更容易中招根據溫州市體檢中心公布的體檢健康大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在該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人數達
  • 大數據+個性化:每天健康探索健康管理新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生命健康問題。尤其是現代生活壓力大,各種慢性病的誘發風險與日俱增。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70%國人有過勞死危險,76%的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20%國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佔86%。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需求。
  • 300多萬人的體檢報告顯示:男女最大的健康問題是這8項!
    沒關係 但今天要說的這份「體檢報告」 是大多數人體檢都會出現的8種健康問題 不妨看一看,現在就開始預防
  • 「共話新時代健康夢」體檢數據顯示年輕人體質狀況堪憂,更應關注...
    大河網聯合河南省人民醫院重磅推出「共話新時代健康夢」系列訪談,講述醫學發展新時代下他們解決疾病難題、保障人民健康的故事,暢想未來10年的醫學發展。應該怎樣選擇健康體檢項目?12月16日,河南省人民醫健康管理科主任李永麗教授做客大河網直播間,她現場提醒,體檢數據顯示年輕人體質狀況堪憂,他們更應關注血脂血壓,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
  • ​美年大健康該做一次體檢了
    財報顯示,美年體檢中心共595家,其中控股體檢中心260家,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四大品牌,其中,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面向的是大眾消費側,而奧亞、美兆則面向高端團體客群。從區域看,華東和華北兩大區域是美年的營收主力,上半年分別營收5.97億、4.91億,佔營收的32.88%、27.04%。
  • ​美年大健康該做一次體檢了-虎嗅網
    財報顯示,美年體檢中心共595家,其中控股體檢中心260家,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四大品牌,其中,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面向的是大眾消費側,而奧亞、美兆則面向高端團體客群。從區域看,華東和華北兩大區域是美年的營收主力,上半年分別營收5.97億、4.91億,佔營收的32.88%、27.04%。
  • 揚州人2020體檢報告來了 這些疾病成了健康攔路虎
    年尾是不少單位的集中「體檢季」,一撥撥單位職工到市區各家醫院體檢中心集中檢查,一張張「健康報告單」如雪片般發出。2020年,哪些病位列體檢異常項排行榜?同一家單位幾年體檢都有哪些變化?體檢報告怎麼看?這幾日,記者探訪了市區幾家醫院的體檢中心,為您上交一份「2020體檢大報告」。
  • 「體檢狂歡季」618打響 美年攜手阿里健康掀全民健康狂潮
    AI大數據助力體檢升級隨著消費者人群對健康體檢需求的不斷攀升,傳統醫患一對一的管理方式開始暴露問題,醫療資源供應明顯不足導致了體檢的可及性與有效性到達瓶頸。運用成熟的AI、遠程醫療,人機互動等技術來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 體檢後如何看懂體檢報告?
    時下,又進入體檢高峰期。記者從我市各大醫院了解到,近來很多單位給員工安排了健康體檢。除了單位組織的統一體檢外,自費體檢的市民也不在少數。體檢報告是體檢者最近一個階段的健康總結,然而,有的市民對體檢報告卻很不重視,有些人想重視,但體檢報告單上晦澀的專業術語和難懂的數據卻讓人如「霧裡看花」。
  • 「體檢狂歡季」618打響 美年攜手阿里健康掀全民健康狂潮 _ 東方...
    AI大數據助力體檢升級   隨著消費者人群對健康體檢需求的不斷攀升,傳統醫患一對一的管理方式開始暴露問題,醫療資源供應明顯不足導致了體檢的可及性與有效性到達瓶頸   近年來,美年通過對AI技術和大數據探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基於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大數據採集。
  • 穀雨數據:這屆年輕人為何不敢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大眾醫學《2018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對近35萬白領的體檢數據分析發現,體檢異常率持續上升,2017年的異常率高達97.08%。
  • 中美體檢行業發展迥異,國內檢後健康管理機遇已至
    美年大健康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美年大健康全年總接待人次為2602萬人(含參股體檢中心),團檢和個檢客戶佔比為78%:22%。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體檢領域,團檢(企業)客戶為主,個檢(散客)客戶較少。這也反映出我國居民大部分人很少主動進行體檢,國內的體檢行業還需培育市場,提升民眾的健康意識與體檢意識。
  • 體檢「一哥」股價暴跌30%,美年大健康還健康嗎?
    美因基因是美年健康在2018年出資3.88億元,從實控人俞熔控制的天億資產手中收購的,控股33.42%。這是一家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能夠與美年健康的體檢業務實現互補,也是美年健康延伸產業鏈布局的一次嘗試。  如今,美年健康希望憑藉這筆交易,緩解現金流壓力,並實現業績扭虧。不過,目前這筆交易將為美年健康帶來多大收益還未可知。
  • 未來將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丨美年亮相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中國健康體檢行業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需求入口和健康大數據中心,為後續醫療服務、疾病管理、健康保險和生命科技創新提供重要的載體和渠道,健康體檢行業發展得好,將降低整體醫療開支最有效的工具。美年大健康年體檢量約有3000萬人次,除了通過膠囊胃鏡檢查來發現腸道疾病,也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出肺結節,以此鎖定肺癌高危人群,一系列慢病數據都將成為科研創新的數據載體。美年大健康已經在武漢進行深度布局,健康大數據中心、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等均將落子武漢。今年,美年大健康聯合江岸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了B5健康管理館。
  • 體檢後如何看懂體檢報告?重點看總結異常信號莫忽視
    除了單位組織的統一體檢外,自費體檢的市民也不在少數。體檢報告是體檢者最近一個階段的健康總結,然而,有的市民對體檢報告卻很不重視,有些人想重視,但體檢報告單上晦澀的專業術語和難懂的數據卻讓人如「霧裡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