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在年輕人(感覺自己老了好幾歲)在酒宴上選擇的大多都是葡萄酒,即便是在沒什麼太過高雅的餐桌禮儀的宵夜攤上,我們選擇的都是啤酒。或許是因為這兩者的度數與老祖宗傳承至今的白酒相比要低了很多。享用門檻也低了許多。
今天要講的這件事就比較嚴肅了。就如同標題所說,我們都該靜心想想,外國的酒真的比中國好嗎?如果說比起國際知名度及話語權,包穀絲個人更看重民族的文化底蘊才能夠讓我們的血脈以及中華民族這個名號能夠傳頌千古。試想,若論文化底蘊,這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敢跟中國人比。
但是,各位朋友,洋酒的享用門檻低,這恰恰是它最大的弱點。就拿葡萄酒來說,雖然它有對心腦血管好這個優點,但是請注意,它的原料是水果,由於水果的天然性,在釀造過程中必須添加保鮮防腐劑——二氧化硫,雖然劑量少,但是始終是有毒物質。所以那些什麼十六世紀陳釀的葡萄酒几几年的誰誰誰,妥妥的有「內幕」其二,葡萄酒內雜醇油等有害物較多,很容易上頭,過敏。
社會之風助長低劣葡萄酒誕生
包穀絲看過許多文案,很多文案都喜歡結合當下社會背景來引入自己的觀點、產品。很多人都說,「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快,人民經濟消費能力提高」……但這些言語,其實一個詞就可以概括——浮躁。而這,就是西方世界的主流。可怕的是,我們自己也隨波逐流,淹沒在這樣的浪潮之中,迷失了自己。
本質原因——作為中國人,我們都不夠自信!
這不僅是喝酒的人的原因,連營銷產品廠商也是如此。很多廠商也將「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觀念帶入了自己的營銷中,大肆宣揚國外洋酒,說喝這種葡萄酒能夠美容養顏,有逼格,是身份的象徵,喝白酒太low……
老祖宗說西方人蠻夷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釀酒如做人,不經歷時間的洗禮,不經過歲月的沉澱,一個文明、一個民族就永遠不懂得團結,這點,只有中國人做到了,為什麼西方世界總是戰亂不斷,為什麼歐洲無法像中國一樣能夠統一起來,從這些小細節上,就可以看出來。所以,釀酒、酒文化最能看出一個民族的未來。沒有匠人精神,文明的火焰就會如同風中殘燭一般,被歷史淘汰。這點,西方世界,永遠不會懂。
我們活得太過「膚淺」
電視劇看臉,喝酒只管口味,但是卻忽略了這些東西對人是否健康,追逐名利的同時,也將自己的靈魂一點一點的四歲。放眼洋酒界,這些「某某知名釀酒師特調」所擁有的內涵,能又怎能和中國的白酒相比?
有些白酒廠商要錢不要臉
以上這些比較負面的能量已經成為洋酒的特點,可怕的是,這樣的觀念及利益也威脅了我們傳統的白酒,試問,中國的白酒豈能用西方的技術釀出,有一些東西,是科學技術永遠無法達到的。所以以食用酒精勾兌的、大量添加化學物質的白酒充斥了市場,讓許多想要回頭傳承中國白酒文化的年輕人徹底放棄。匠人精神,也成為了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