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薄片在偏光顯微鏡下不會像在現實生活中那樣色彩斑斕,在其中想要選出既有地質意義,又有觀賞價值的畫面來實屬不易。
該系列為一組拍自巖石薄片中的畫面。野外是地質學家的天堂,而巖石薄片研究則為地質學家打開另外一扇窗!照片1是地質工作的三件寶之一——地質錘,照片2是「藏寶洞」,後面的照片是拍自巖石薄片中的奇妙畫面。讓我們跟隨我的鏡頭進入「藏寶洞」領略顯微鏡下奇幻世界,感受深埋於地下堅硬冰冷巖石中的「勃勃生機」。照片拍自玄武巖的巖石薄片中,「地質錘」由玄武巖中的斜長石斑晶所構成。照片左側長條狀斜長石斑晶中的聚片雙晶構成「地質錘」的手柄,與之垂直的另一斜長石斑晶構成「地質錘」的榔頭;照片右側為一半自形的長石斑晶(局部被方解石交代)酷似一塊「巖石」,整個畫面天然構成,堪稱完美!玄武巖的基質由大量細小斜長石微晶和玻璃質組成。拍自銅川地區霸王莊剖面延長組油頁巖中的大型鈣質「結核」。鈣質結核中發育不規則狀孔洞,沿孔洞壁生長自生晶粒狀方解石、石英及扇形玉髓,孔洞內被瀝青質(黑色)全充填,「洞」頂生長自生晶粒中方解石(染色後為紅色)。照片拍自隴東地區鑽井剖面延長組油頁巖中,巖石由富有機質紋層與較純粘土紋層間互構成,含少量變形的磷酸鹽質球形藻類孢子囊化石,照片中的藻類孢子囊化石內部已轉變為有機質,僅剩數微米厚的磷酸鹽質外殼。局部變形的藻類孢子囊的磷酸鹽質外殼酷似一個葫蘆,轉變為有機質的部分則酷似被裝入葫蘆中的原油,構成一幅「油葫蘆」的畫面。在油氣勘探領域,大家把隱蔽於地下的油氣藏叫「甜點」。這張照片拍自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鑽井剖面延長組富含有機質的泥巖薄片中,巖石組分以泥質為主,因富含有機質而呈褐色;其中含有少量石英粉砂、球粒狀或麻點狀黃鐵礦、磷酸鹽質藻類孢子囊化石和魚骨化石碎屑。畫面中的「甜點」由局部轉變為有機質的磷酸鹽質魚骨化石碎片構成,其外形酷似剛出爐的烤麵包片,魚骨中不規則狀分布的有機質如同果醬,看後讓人垂涎欲滴。拍自銅川地區延長組地面露頭長7油頁巖中,巖石具斷續狀顯微紋層構造,富含有機質紋層(暗色部分)與粘土紋層(色淺部分)間互構成油頁巖的頁理。巖石中含順層排列的球形磷酸鹽質藻類孢子囊化石,部分孢子囊化石已轉變為有機質,酷似一串美味的「冰糖葫蘆」。 拍自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鑽井剖面延長組油頁巖薄片,巖石具斷續狀微細泥質條帶,含雁行狀順層分布的磷酸鹽質魚骨化石碎片。巖石中斷續狀微細泥質條帶猶如水流波紋,照片左側魚骨碎片的邊緣嵌入的兩粒碎屑石英(白色),酷似紅色魚兒的兩隻眼睛,構成一幅「三條紅魚結伴而行,在水中奮力前行」的動人畫面。照片拍自四川盆地大隆組含有機質泥巖薄片中,巖石中因富含有機質而透光性較差,魚骨化石由磷酸鹽質組成,在單偏光下呈褐黃色,並具規則狀紋層,酷似展翅的鯤鵬。巖石中呈不規則狀分布的碎屑及泥質酷似天空中的浮雲,二者相結合,構成一幅「鯤鵬展翅」的畫面。照片拍自隴東地區鑽井剖面延長組油頁巖薄片中,因富含有機質而透光性較差,其中含少量球形磷酸鹽質藻類孢子囊化石。照片中「日全食」由磷酸鹽質孢子囊化石組成,孢子囊化石中心已轉變為有機質,僅剩極薄的磷酸鹽質外殼透出微弱亮光,酷似日全食中被月球擋住的太陽,油頁巖中呈星散狀分布的粉砂猶如浩瀚天空中的隱約可見的星星。 拍自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鑽井剖面延長組油頁巖中。偏光顯微鏡下,油頁巖中富含有機質而呈暗褐色,照片中央為膠磷質的魚骨化石碎屑,具發育的不規則狀裂紋,其造型酷似傳說中的「飛碟」。拍自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油頁巖中,畫面由具顯微紋層構造的油頁巖與產於油頁巖中的球形磷酸鹽質藻類孢子囊化石所構成,巖石中的黑色為有機質拍自準噶爾盆地二疊系風成組,畫面由含矽硼鈉石的泥質微-粉晶雲巖所構成,構成「平衡」畫面的為自生板狀矽硼鈉石。矽硼鈉石礦物晶體呈楔形,單偏光下無色透明,具低正突起,正交偏光間幹涉色為一級灰白至黃色,二軸晶負光性,解理清晰可見,據此可與石英相區別。拍自準噶爾盆地二疊系風成組,「醜小鴨」由泥巖中的自生鐵方解石晶體所構成。該畫面中的「醜小鴨」就像剛出殼還不太會走路的小鴨,邊走邊在尋找自己的媽媽一樣,令人憐惜。拍自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含砂富有機質泥巖中,「魔戒」由核部轉變為有機質的藻類孢子囊化石所構成,藻類孢子囊化石的剩餘部分由磷酸鹽礦物組成。照片拍自準噶爾盆地二疊系風成組,照片中的「大樹」由蝕變凝灰巖中的海泡石構成,而「沃土」則由凝灰巖中的火山物質所組成。海泡石,斜方晶系,鱗片狀、纖維狀、針狀集合體,{010}解理髮育,灰黃色、微帶褐色或藍綠色。薄片中近無色或淡黃色,多色性弱,具低負突起,正交偏光下幹涉色一級黃白-黃,二軸晶負光性。海泡石可以是成巖作用的產物。拍自準噶爾盆地二疊系風成組的蝕變沉凝灰巖,「恐龍」由自生的氯碳鈉鎂石礦物集合體所構成,氯碳鈉鎂石為等軸晶系,折光率N=1.5144,低負突起,在單偏光下無色,切面為菱形、正方形、六邊形,具雙晶,晶體中有時包含對稱排列的粘土礦物,常含蛋白石、方沸石包裹體,正交偏光間為均質體,有時有異常的雙折射率。常見於鹽湖內,主要是在含鎂高的滷水或白雲石與石鹽、碳酸鈉相互作用生成。 照片拍自準噶爾盆地二疊系風成組含斜長石麻點顯微紋層狀泥巖中,拍攝條件為正交偏光+石膏試板,構成朵朵「花兒」的礦物經X衍射測試後為斜長石。「花兒」中的彩色為礦物的幹涉色。巖石薄片鑑定是一項非常枯燥的工作,但是我們的內心卻是充滿陽光的,但願廣大從事巖石薄片鑑定的地質工作者們,在工作中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快樂!感謝賀靜老師提供素材,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如此美妙的顯微世界,更多內容可關注其科學網博客,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歡迎更多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