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年輕人,誰還聽說過黃植誠的名字?要不是翻出我與黃植誠同臺演出的照片,我自己也早忘乾淨了。歲月無情,掐指算來,這照片已有整整30年了。
1987年新春,解放軍出版社搞了一次「新年聯歡會」圖個熱鬧。時任社長的朱冬生特別會張羅,匆匆搞了一場「單位禮堂」級別的「春晚」,硬要讓我這個的搖筆桿的人出個節目。最後,我應承了拉手風琴伴奏,而那位「獨唱歌手」,正是臺灣駕機起義飛行員黃植誠。他往臺上一站就氣場強大,一曲《小城故事》唱得深情廻轉,掌聲四起,而我這個業餘水準的風琴手,只勉強夠格當個陪襯而已。老實說,那年駕機起義的一批臺灣飛行員當中,也只有黃植誠一個人在大陸聲名大噪「紅透了半邊天」。那扭逆了黃植誠人生的驚天一飛,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作者在1987年解放軍出版社的新年聯歡會上,與黃植誠同臺演出。
1981年8月8日上午,一架國民黨空軍F-5F型飛機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少校飛行員黃植誠駕機,中尉許秋麟隨同。然而,當黃植誠藉口飛特技動作進入大陸空域時,許秋麟發覺了他的意圖,立即要求回去。為了尊重其個人意願,黃植誠明知油量已不多,仍然冒險返回臺灣馬祖上空,目視許秋麟安全跳傘——這個舉動堪稱「仗義」,好漢做事一人當。之後,這架F-5F直飛福州機場降落。在確認這是一起「駕機起義」事件後,黃植誠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臺灣空軍飛行員時期的黃植誠
黃植誠可不是空手而來。他駕駛的F-5F噴氣式殲擊機,正是臺灣剛剛裝備的最新型美式軍用飛機,這樣的寶貝送上門來,飛機本身的價值不用說,其政治影響就無法估量!除了領導人高規格接見之外,按照規定頒發的高額獎金、軍官職務和英雄光環一樣都不會少。
所有新聞媒體對黃植誠的採訪,幾乎都會問到同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駕機飛來大陸?他的回答一律是官方口徑:「由於不滿於臺灣和祖國長期隔離,為了響應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而飛回大陸的。」
黃植誠與當時的軍區空軍首長在現場的合影
黃植誠,祖籍廣西,1952年生於國民黨「空軍世家」,是出身眷村的空軍子弟。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被選為空軍「模範母親」,二哥是空軍少校,姐夫是中校。黃植誠本人是空軍學校的優等生,飛過5種型號的飛機,飛行時間超2100小時,26歲就被提升為少校,是國軍名副其實的「空中精英」,卻在29歲正當年時,駕機投奔大陸。
楊得志總參謀長會見黃植誠
這一事件在臺灣軍界引起的震動極大,國防部長高魁元因此引咎辭職。和黃植誠日常同飛的軍官和平日的「牌友」,統統遭到調查,限制使用,無一倖免。同在空軍服役的黃植誠二哥,由於弟弟叛逃也被管制升遷,直到退伍都仍是個少校。
一夜改變了身份的黃植誠,來大陸之後過得如何呢?他之前是臺灣的飛行訓練官,來大陸獲得的第一個職務,便是解放軍空軍航空學校副校長。而他的第一個私人願望,則是「歸鄉認親,遊覽河山」。
時任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的鄧兆祥接見黃植誠
來大陸才兩個月,他已迫不及待踏上旅程,先去了母親的故鄉成都,看望自己的三位姨媽。從姨媽們臉上,他好似看到了母親的容貌,感慨萬千地說:「母親一直非常想念你們,總是求菩薩保佑在大陸的親人……在臺灣常聽說大陸人生活非常苦,吃草根、樹皮,我媽媽還以為你們早就不在人世了呢!如果她知道你們都還健在,一定很高興。」
黃植誠在首都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說明他是由於不滿於臺灣和祖國長期隔離,為了響應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而飛回大陸的
接著,黃植誠又去了父親的家鄉廣西橫縣,一個壯族小山村盆象村,去看望了幾位從未謀面的伯母和姑媽。當時這裡仍是人民公社的一個生產隊,伯母家餵著兩頭肥豬,口糧則是生產隊分的,日子很窮,但尚不致於挨餓。村裡的小學已破敗不堪,而這是他父親曾讀書的地方,因此他覺得要做點什麼,臨行前捐出了1萬元人民幣(當時可算是鄉村的頭一筆巨款),用於改善校舍,獎勵優秀學生。親人們陪他去祭掃祖父母墓,只見他恭恭敬敬地獻上花圈,三鞠躬,在墓冢上培了土,花圈緞帶上寫著:「鎮力先祖父老大人、黃門張氏先祖母老孺人冥安。孫男黃植誠敬奠。」
當年的駕機起義英雄接受少先隊員獻花
這一切,讓大陸的親屬祖輩們刮目相看,心中暗暗感慨:臺灣「反動教育「培養出來的後生,竟然如此溫文有禮、處處尊老行善!
黃植誠的生活一步步走向了安寧與平凡。來大陸的第二年,黃植誠與一位漂亮空姐結婚,安家在北京,並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只是多年後,妻子遠赴美國並且長期不願歸家,黃植誠苦勸不成,也只能選擇了離婚。凡人誰無煩惱,只是人生自有千滋百味,平安就好啊。
當年黃植誠與馬紅簡樸的婚禮,由政協副主席錢昌照夫婦證婚
舞臺一別,我再也沒有見過黃植誠。多年後只是從網上看到了幾張他的照片——不再英俊帥氣的他,真是老了!來大陸14年後他晉升為空軍少將,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後來於2011年退出了現役。照片中他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參加全國「兩會」,穿著一身便裝的「黃委員」,不再有將軍的威嚴,而是雙鬢灰白,一副慈祥的老爺爺模樣了。他的另一個成就,是成為了一個美食家,一個好廚子。在北京南新倉有一家臺灣風味的「飯前飯後餐廳」,提供了許多名人的家傳菜,其中有一盤「紅鱘米糕」,就是黃植誠具名提供的。
感謝作者三戶一朵,以及浮生場公號提供文字內容。
浮生場簡介:
公眾號「浮生場」,由上海天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立於2016年4月。微信號:tymedia2002。
分享原創的大千世界浮生故事,或鉤沉舊憶,揭秘未知,或聚攏當下的異人趣事,在這裡遇見知音,品味你我人生。
友情責編:墨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