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讀下來,我深深覺得這是中國最好的兒童詩歌讀本 ...

2021-02-28 小花生網

檁子:《日有所誦》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套書,很多人家裡都有。花友@jenny是一位兒童閱讀推廣人,她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堅持朗讀《日有所誦》已經快五年了。五年的時間,讓她深刻明白了這套書美在哪裡,好在哪裡,怎麼用孩子會喜歡 … 花友們說,看了這份攻略,會覺得《日有所誦》是一份人人都能用的寶藏。@jenny說:

為什麼是《日有所誦》?

因為《日有所誦》,是適合兒童的經典,

這也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兒童詩歌選本。

本文由花友@jenny311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日有所誦》是「親近母語」課題組歷經十年研究、五年編寫、四次修訂的嘔心之作。這套叢書編選了適合兒童的,有節奏、有意韻、具有文學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詩性文本,讓兒童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激發語言潛能,提升語言素養和母語能力。童謠童詩、淺易的五言詩、晨讀對韻,泰戈爾《飛鳥集》、七言詩、紀伯倫《沙與沫》、中國現代詩歌、外國詩歌、宋詞、外國散文、中外現代散文、中國古代散文,沿著這樣的序列,緩坡而上,讓孩子們在日有所誦中開啟天賦之門 ...

我自己是兒童閱讀推廣人,做了多年的鄉村圖書館建設和教師培訓,我們在鄉村學校推行親近母語的兒童各項課程,誦讀是其中一項。從2013年開始,在家裡和兩個孩子一起讀詩,用的是親近母語的教材《日有所誦》,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和孩子是這樣讀《日有所誦》的

一年級:以童謠為主

關鍵詞:節奏,重複,韻律,興趣,配合動作,和生活的連接

2013年,工作關係,我第一次接觸到《日有所誦》,回家後我就自己買了一套,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讀。

日有所誦,配合課堂,是一周一個單元,一共5篇。家裡我比較隨意一些,主要挑我比較有感覺的,帶著孩子念。

那時候兩個娃還小,姐姐一年級,弟弟還沒上學,認的字有限,所以基本是我在念,他們聽,他們感興趣的篇目我們就聊一會兒。我讀得比較快,一次能讀十幾首,反覆讀。孩子們吸收力驚人,好多篇目我都不記得了,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如果讀錯一個詞,就會被指出。

兩個娃娃氣質不同,喜歡的篇目也不一樣。女兒喜歡朗朗上口的,比如《對花歌》。兒子喜歡力量型,有趣的,比如《城門城門開不開》。

有的詩我們配上動作,比如「大家攏來做把戲,黃龍出洞,牽牛過河,賊兒偷雞,黃鼠狼咬雞婆,雷公打豬」有一次我正在低頭讀到「黃龍出洞」,一抬頭,看到小人正笑眯眯地等著呢,等著媽媽和他玩,「黃鼠狼咬雞婆」,小人可是真咬。

有一首,「冬爺爺捏紅了弟弟的鼻子」,小億每次聽到就樂得不行,那個淘氣的弟弟,讓他有共鳴。日有所誦二年級開篇——馬兒馬兒跑得快,馬兒馬兒跑得好,馬兒馬兒不吃草....」.第二天,銘銘和小億的遊戲,就是小億當馬,姐姐在後面牽著,嘴裡念著馬兒馬兒快快跑....。

二年級:從童謠到童詩

關鍵詞:指讀,停頓,節奏,輕重音,感受詩意,仿說

《日有所誦》2年級,開始出現童詩。童謠是有趣的,童詩呢,則更美一些,詩歌還是很淺顯,具象的,大部分是孩子親歷的事情。

我們家裡的日有所誦,也從一開始的我讀,改為我和孩子們一起讀,家裡開始每天寫生字,也是通過《日有所誦》來圈生字,讓孩子們指讀。讀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開始仿說,詩意化的表達。

這是有一次弟弟的仿寫:

《草莓》

我是草莓庫斯金

我喜歡生長,生長真叫人喜歡

葉子軟軟的, 太陽暖暖的。 

我熟了紅了圓了 就有人把我扔到了簍子裡邊。 

做草莓不是總 那麼好玩。

今天早上他們把我放到冰淇淋裡。我冷得直打戰戰。

我們把冷得打抖的那個感覺讀出來,兒子說,

「媽媽,還可以熱得直流汗。」

「嗯,什麼東西可以熱得直流汗呢…..麵條!有人把我扔到開水鍋裡…..」

「媽媽你不要說,我自己想……「

然後就有了這首詩 - 《貝殼》,媽媽記下來。

《貝殼》

我喜歡遊泳,遊泳真叫人喜歡。

我越長越大,沉到了水底。

我被海浪衝到沙灘上,我躺在沙灘上

太陽曬著我,我熱得直出汗汗。

吸入之後,孩子們自然而然就會輸出。

三年級:《飛鳥集》

關鍵詞:從具象到抽象,詩歌的多意性,仿寫

在誦讀兩年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高要求,孩子們獨立朗讀,注意節奏,停頓和韻律。和媽媽一起讀第一遍,然後他們獨立讀第二遍,有時候我做範讀,提醒他們注意節奏和停頓,前後比較有什麼不同。慢慢的把自己的情感放到聲音裡面去。

讀詩時,我們每個人手裡一本《日有所誦》,媽媽先陪弟弟讀一年級,然後換書,陪姐姐讀三年級。

三年級開始進大量進泰戈爾的《飛鳥集》。很多詩意化的短句子。和二年級的具象有趣的兒童詩截然不同。這是需要老師在他的生活經驗和詩意之間架一所橋梁,我們在《日有所誦》培訓中也強調。

和銘銘白天讀到「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說「夏天的花都是怎麼樣的?絢爛,絢麗,燦爛,好像帶著夏天太陽的光。秋天的樹葉是什麼樣?安靜,又美麗。」

銘銘說,「媽媽我們家裡有夏花也有秋葉。」就把季節桌上的月季花,還有昨天撿的楓葉拿過來了。

後來吃完午飯我們出去散步。看見路邊的玫瑰花和玫瑰果。銘銘脫口而出---「花呀,我藏在你的心裡呢!「

四年級:從《飛鳥集》到《沙與沫》

關鍵詞:從自然萬物到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體會詩歌的音韻之美,精微的審美

一天晚上,我們照例讀日有所誦。今天讓她選,她選了這首,讀過一次,還算是新的:

《月》

天上是一片深藍,雲海茫茫

只有一個孤獨的月亮在彷徨

地上有多少河流,多少池塘

就有多少個月亮的臉龐在發光

是大地熱愛著月亮

在人間描繪她無數美麗的肖像,

還是月亮熱愛著人間

叫萬千化身投入大地的胸膛?

姑娘說,"媽媽我還是喜歡《水鄉行》。」

"是啊,媽媽也喜歡,媽媽再找沙白的詩和你讀。"

銘銘自己又背了一遍,這首小詩,有點類似詞,音韻之美,拂之不去。

家裡3年的日有所誦浸潤,結果日益明顯。一年半前銘銘讀的時候她有時候還抗拒呢。而現在,不是說她讀得多好,而是她喜歡讀,能夠體驗到音韻之美,詩歌之美,能把自己的理解放到聲音裡去。 

五年級:生命,死亡,愛情,渴望,夢想……

關鍵詞:詩歌的朦朧性,多意性,治癒

姐姐剛過11歲生日,進入小青春期,大變化。她本來就是很有主意的孩子,現在愈發,動不動就說「不」,真讓人頭疼。另外一方面,又是巨大的禮物,思維的深度,廣度又和之前不同了。

求知慾空前,閱讀井噴,質疑一切……身體和心理同時而來的變化,疲憊,矛盾和混亂的青春期,有時候看到她皺起眉頭,問她,她自己也不知道.

我們繼續讀日有所誦,姑娘很上癮,有一天我們一氣讀了十多首,錄了好幾首到微信群裡,停不下來。五年級的《日有所誦》,選得真好,生命,死亡,愛情,渴望,夢想…….正好對應孩子這個階段,所以是最深的撫慰,又一次,詩歌治癒了我們。

最後補充一點:一直沒有提到古詩,其實《日有所誦》裡面,古詩是佔相當大的比例的。因為機緣巧合,從二年級開始,我在姐姐班上,以志願者的身份,帶了三年的吟誦,每周一詩。所以我們家的古詩,基本是吟誦的方式在帶,關於吟誦,可以單寫一篇文章,就不在這裡提了。


「陪讀」了五年,我有這些心得告訴你…

一、該怎樣誦讀

1、固定時間,不要間斷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 薛瑞萍」

我們雖然沒有做到每天讀,但是這幾年基本沒有間斷。目前為止最合適的時間,是晚上泡腳的15分鐘,所以冬天,我們讀日有所誦會多一些。

假期我們會在早上讀,晨練之後,早上的學習開始之前,作為一個開啟。

外出旅行,我也會帶上《日有所誦》,片段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讀。

2、誦讀時間和方式

身為閱讀推廣人,我們建議的誦讀方式是「從頭讀到尾,從尾讀到頭。

就是把單元內容正讀、倒讀一遍後,順勢往前讀。比如當周要讀的是第三單元的內容,那麼就從第三單元第一首詩開始讀至第五首詩,再從第五首讀倒讀至第一首詩,接著讀第二單元的第五首詩、第四首詩、第三首詩……依次類推。

我們家裡也是基本採用這個方法,更自由些,會選孩子們喜歡的篇目,每次大概能讀7-10首,每次溫習舊的,也有新篇目,來回滾動。

暑期培訓的時候我們計算過時間,1個單元,從頭讀到尾,從尾讀到頭,只要2分鐘。《日有所誦》需要孩子們精神集中,凝神聚氣,所以純誦讀的時間,一次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孩子會累。

女兒給詩配的畫

3、和生活的連接

有一年寒假,我們讀到這首:

《晚風》

臺灣·洪志明

黃昏的時候

我不經意地

從花園裡走過

驚起了一群燦爛的蝴蝶

以及,滿園子的花香

蝴蝶望了望

發現是我——愛散步的晚風

才安心地,一一落定

滿園子的花香

被驚擾了以後

卻再也不肯停止

洶湧

第一次讀給銘銘聽的時候,她很喜歡,覺得這首詩很特別。

「花氣襲人知晝暖,你知道嗎,一天日頭燻過之後,到黃昏的時候,那個花香,是最濃鬱的。」

「洶湧,什麼東西會洶湧?」

「海浪。」

對,潮水一樣,湧上來,又退下去,水一樣,把我們包在裡面。

前天黃昏,我們在小區散步,還是第一次這個時間,在小區裡面走,突然聞到一陣陣的花香。終於我們在最濃鬱的花香前面駐足,發現樹上有一串串的小白花,天暗了看不清楚。

銘銘說,「洶湧。」

「滿園子的花香,被驚擾了以後,卻再也不肯停止,洶湧。」

4、從仿說到仿寫,學會詩意化的表達

有輸入就會有輸出,因為日有所誦和孩子的生活連接很緊密,所以每次讀完,孩子們都有話說,相應的討論,自然而然的仿說,在大量仿說的基礎上,選一些適合的篇目,做仿寫。

還有一次,帶著讀書會的孩子們仿寫《有形狀的節日》,弟弟說,節日是有形狀的。

「什麼形狀?」

「中秋節是圓形的,

端午節是三角形的,

春節是長方形的。」

「怎麼說?」

「中秋節吃月餅,

端午節吃粽子,

春節拿紅包!」

女兒也過來湊熱鬧,在一邊玩自己的悠悠球,小人一會過來,在媽媽耳邊悄悄的說一句詩:

「媽媽,冬至是餃子形狀的。」

「立春是小綠芽形狀的……

大暑是扇子形狀的…….」

5、構建學習圈,營造「齊讀」的氛圍

為什麼要齊讀,我們項目的指導老師,孔老師說:「早讀時一氣呵成、流暢無礙的集體誦讀對形成班級的集體學習氣場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聚氣、聚神。集體中的「存在感」會讓孩子覺得安全、溫暖。」

暑假,有一周我們每天都有讀書會,早上的學習從讀《日有所誦》開始,讀一個單元,到第三天的時候,孩子們的聲音開始變成一個,齊讀的氣場出來,真是很有感染力,讀得停不下來。

女兒給詩配的畫

到現在,姐姐班上的讀書會已經帶到五年級了,我們每周的任務之一,還是讀日有所誦,分享到微信群。銘銘前段時間讀長篇小說,她最喜歡的《貓武士》,上傳到喜馬拉雅,練習,選背景音樂,分享到群裡,很有成就感。

二、孩子行為習慣循序漸進的養成,從不愛讀到愛讀,在詩歌誦讀中找到樂趣。

13年我們剛開始讀的時候,姐姐一年級,弟弟還沒上小學,認字不多,所以是我讀給他們聽為主,後來慢慢過渡到和他們一起讀。我記得一開始,姐姐還是不怎麼愛讀的,經過這幾年日復一日的浸潤,先是習慣,然後是找到樂趣,享受詩歌誦讀。

這兩年,如果有幾天沒有讀詩,再撿起來的時候,我和孩子們都會覺得很欣喜,忍不住會多讀幾首,有如重逢。

今年姐姐五年級,開始進入小青春期,開始抗拒大人的安排,但是讀詩這一項,她還是喜歡,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經過這幾年,讀書會的孩子們,誦讀的意識都比較強,看到好的文字,她們會忍不住讀出來,很享受。銘銘讀的書,到精彩的地方,也經常是大段大段的讀給媽媽聽,然後再和媽媽討論。

三、為什麼要發聲朗讀?

薛瑞萍老師說,最好的文字,一定是經得起朗讀的,一定要踮起腳尖,把你一天最好的時光奉獻給她。

這幾年,和孩子們一起發聲朗讀,我才真正體會到發聲朗讀的魔力,體會到聲音能傳遞的情感溫度和力量,對文本的進入度,帶來滿足感,完全不同,而詩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聲音的創作。

有一年我們暑期培訓,有位老師說,「日有所誦,為什麼不能默讀?」我說了一個故事,當年在《日有所誦》選篇的時候,主編們有很多爭論,決定不下。最後,主編們都累得不行了,躺在徐冬梅老師家的地毯上,一首一首詩歌聽,從聲音來決定,哪篇可以入選。

四、為什麼要讀詩?什麼是詩教?

「借著誦讀,反覆作用於兒童眼睛、耳朵、大腦、心靈的是什麼?是語言。

新鮮豐富的語言就是滋養大腦和心靈的新鮮豐富的營養,僅僅是日常生活語言是遠遠不能滿足兒童對於母語的需要的——怎麼辦?大手小手同捧一本書,和孩子一起讀起來、誦起來。」---薛瑞萍

在鄉村學校推行親近母語的兒童閱讀課程,也在家裡帶著孩子們一起讀。我的感受是,誦讀,吟誦,自由自主閱讀,它們都作用於兒童成長,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又有各自所打的點,不能互相替代。比如,吟誦重點在「與古人通,抒自己的胸臆。」日有所誦,則是和孩子生活的連結,伴隨孩子一起成長,

五、為什麼是《日有所誦》?

因為《日有所誦》,是適合兒童的經典,這也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兒童詩歌選本。

兒子幼兒園的時候就跟著姐姐開始讀《日有所誦》,所以到他二年級的時候,《日有所誦》1-2冊,除了晨讀對韻和古詩之外,都已經滾瓜爛熟了,沒新意了,嘗試著帶他讀三年級,又太早,《飛鳥集》有一些他不懂。這時候想找一些補充的詩歌選本,新語文讀本,臺灣童詩,都看過了,沒有特別滿意的,找書的時候發現,很多詩人最美的,最適合孩子的篇目,都已經在《日有所誦》裡面了,真是非常感激。

有時候配合教學,想找一些相關的童詩,比如關於雪的詩,在網上搜索,往往是費時費力,所得寥寥,最後還是回到《日有所誦》,通讀1-6冊,選出其中相關的詩歌。今年春天,也是如此,把關於春天的詩歌挑出來,列印了一個小集子,和孩子們一起讀。

從書裡選一首詩作為結尾吧:

《秋日 》

裡爾克

譯者:北島

主呵,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於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
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點擊"閱讀原文"可與作者直接交流 ... 

相關閱讀: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

周一:英文原版書開團

周二:真實教育實踐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看世界,開視野

周末:新知、觀點 & 新書預告

相關焦點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為促進詩歌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兒童詩和現代兒歌創作隊伍,中國詩歌網自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國範圍開展原創童詩和現代兒歌徵集,共收到來稿近7000份,反響熱烈。12月26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辦,中國詩歌網承辦的「當下童詩、兒歌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會議室舉辦。會議聚焦當下童詩創作現狀,並就童詩的傳播和教育機制展開研討。
  • 在《成長讀本》中一起讀新聞閱世界
    「其實,我覺得男女老少都適合看!」在錢江晚報官方客戶端「小時新聞」上,讀者紛紛留言「圍觀」《錢江晚報》的《成長讀本》的感受。  「這是專門為家長和孩子在周末空餘時間一起圍桌閱讀準備的讀本,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引導,親子閱讀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 讀葉聖陶的《小小的船》,感受兒童詩歌的4大藝術特徵
    小小的船葉聖陶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裡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於1955年寫的一首兒童詩歌。讀這首詩,「我」仿佛正坐在船上看夜空中閃亮的星星,內心不禁升起對星空的無限遐想。這短短的四句詩,也將兒童詩歌的4個藝術特徵展現得淋漓盡致。
  • 董卿楊瀾曹文軒@你,這才是六一兒童節最好的禮物…
    兒童時期的閱讀是孩子一生成功的開始,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於書。
  • 沒有人知道我的貧乏|池凌雲詩十首|《詩悅讀》編委作品專輯|中國現代詩歌·學生普及讀本
    步行的人們時常停下來歇息,陪伴心中的神,或等待下一縷陽光。幾個孩子蕩著樹枝做的鞦韆,有時離天空近一點,有時離大地近一點。我幾乎能看到那隻水罐湧出一股暗流,卻突然一躍在無聲中消隱。有些事發生時總是那麼突然,我不知該如何理解這內在的含義,我們靈魂某一刻的隱秘肖像:一團黏土,曾抵達現場。而這種尋覓,是它的痛苦。
  • 這位99歲的翻譯泰鬥,為全國孩子創作了一套雙語古詩讀本
    整體讀下來,你會發現英文也做到了工整對仗,前兩句分別以「-aʊ」結尾,後兩句分別以「-aɪt」結尾,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們都知道,古詩中的意境美英語很難表達出來,但讀許老的翻譯,你會在英語中感受到與古詩相同的意境。
  • 敬畏兒童的詩性,讓詩歌回到故鄉
    文/葛昌明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長期以來,詩歌、教育界人士都在思考這一問題。中國是詩歌的故鄉。一部《詩經》忠實記錄了上古先民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世世代代在傳唱;唐詩宋詞裡蘊含著無限風光,令人嚮往已久。
  • 讀睡詩歌|一行腳印深深淺淺,一半在天涯,一半是鄉情
    隱者低吟,以竹杖作筆鋒劃破雲霧一聲駭人的鳥鳴襲來群山亂唱,萬柳舞袖我向山神告知我來的意圖來尋千年前的未解之謎謎底就握在賈島的手裡那位曾經吟唱過「尋隱者不遇」遇鬱寡歡的隱者.我在隱隱青山中尋找自然的意象於滔滔流雲翻湧中於蕭蕭落木飄零中於蒙蒙阡陌走向中於涓涓小溪奔跑中我看見了你飄逸的影子在青山隱隱的意象裡我知曉你恆古未改的天機天機在唇快要一吐為快一塊山石砸落我的靈魂飛向雲端.
  • 中國優秀少兒報刊34年首次在頭版推小學生個人詩歌專版
    ▲《農村孩子報》4月17日(總第721期)在報紙頭版推出9歲小詩人申雨霏詩歌專版。江南傳媒訊 4月17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推薦的中國優秀少兒報刊《農村孩子報》,在該報總第721期頭版以整版的篇幅,重磅推出9歲小詩人申雨霏的個人詩歌專版。
  • 金波:兒童閱讀的世界,詩歌不能缺席
    「從聽、讀各類童謠開始就逐漸培養了我親近母語的感情。」金波對記者說。母親用一首首優美的兒歌為他「哺乳」,同時,當時一些反映民間疾苦的歌謠也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這些就是他最早也是印象最深的文學啟蒙。青年時期的金波從大學就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在北京師範學院學習期間,他愛上了兒童詩這一藝術樣式,並嘗試著創作易記能唱的兒童歌詞,開始步入兒童文學陣地。
  • 藍朵——讀歐陽杏蓬《一個人寄居者的廣州讀本》和《繽紛湘南》
    我與歐陽老師同是湖南人,他的老家在寧遠,我的,在湘西。諸多相同地域文化的體驗,讓我們愈加多了心靈朝向的共同點。當然,從文字的角度來講,他是我的老師。我要好好讀這兩本書。並感謝老師的信任。【貳】兩本書。【叄】《一個寄居者的廣州讀本》是歐陽老師離家二十年生活與經歷的重溫。「十年了,仿佛我還在它的門外,從東圃到石井,從芳村到天平架,或者更往東,我都經過很多次了,但是,我仍然覺得自己在門外。在一個下雨天,看著窗玻璃上的水珠與霧氣,我不明白,它有多大,或者,它的城府有多深,或者,它的歷史,有多少個百年了。」
  • 《給孩子的詩經》,一套注釋講解權威,通俗易懂,配有精美插圖的名家兒童詩經讀本
    這也是一本高顏值的《詩經》讀本,每首詩都有非常精美的插圖,能幫孩子更好地理解詩意!出版團隊還特別聘請了專業播音員來朗誦詩文,分析詩歌中經典的語句,還為孩子講解每一首詩,講解詩歌的背景,再現詩歌中的情景,分析詩歌中的感情……孩子可以跟著音頻學
  • 推薦:這四首詩歌,共情感強,特別適合朗誦比賽,一讀就喜歡
    詩歌朗誦比賽的優勝者,往往選擇了適合比賽的詩歌。有的詩歌很美,在比賽中卻佔不到優勢。有的詩歌,共情感強,第一次讀,第一次聽,就能被深深吸引、震撼。今天分享的四首詩歌,就是這樣的,完全可以助有勇氣參加比賽的大家更好地發揮才華,衝擊特等獎、一等獎。
  • 詩人藍藍:甘作兒童的保姆,用詩歌與兒童嬉戲
    從這一點來看,選本的「純粹性」「經典性」都將面臨兒童「天性」與「感知」的雙重考驗。誠如詩人藍藍在《給孩子的100堂詩歌課》的序言《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中所說:「傑出的童詩不但要孩子們喜歡,也要經得起最專業的詩歌讀者的批判。」這也暗示了童詩選本的意義——即它將作為「綠色的導火索」(狄蘭·託馬斯詩句),催開兒童身心的花蒂。
  • 書香六一:圖書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組圖)
    讓我再想想,呵護孩子的童真。       話說每年六一兒童節,都絞盡腦汁給2個孩子準備禮物。剛才還有朋友跟我說:弟弟三歲了,不知道送什麼禮物。我覺得最好的禮物,就是圖書。給多大的孩子,準備他這個年齡段,適合的圖書,那就是最好的禮物。
  • 董卿: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古詩詞?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經常讀古詩詞的人,總帶著些別人沒有的靈氣,所以散發魅力。讀詩,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小時候,詩歌能讓他出口成章,充滿想像力,陶冶美感;長大後,關於詩歌的記憶,會成就他的氣質,讓他在面對現實中的一地雞毛時,仍有一顆「詩心」,心存柔軟,也有勇氣和力量去抗擊一切風浪。這,正是「詩教」最大的意義。
  • 我讀博士的五年
    五年博士生活,是目前為止我所經歷的最為艱難的一段日子,我承受了從未有過的壓力和痛苦,每向前邁進一步都是那麼艱難,流淚、傷心、難過、痛苦、自怨自艾整整伴隨了我四年,儘管也有為數不多的成功與喜悅。想起這段經歷,我都有一種慶幸的感覺,自己能堅持下來並有一個圓滿的結果,實在是讓自己都感到意外。
  • 女兒參加英文詩歌朗誦比賽,我卻幫她選了首中國古詩來PK
    許老說:「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讀他的翻譯古詩詞,你能在英文中感受到古漢語的美韻。我給女兒選的古詩詞翻譯的書《古詩裡的核心詞》就是出自許淵衝老先生之手。它包含了雙語古詩、古詩解讀、趣味畫作、英語朗誦、兒童唱詩等內容,翻譯美得不得了,真正把中國古詩詞的美給詮釋得情真意切。
  • 《指環王》裡的甘道夫用「莎劇腔」讀杜甫的詩歌,我笑了
    他還是個「杜甫迷」,據說16歲第一次讀到杜甫的詩,就被杜甫圈粉了。我很好奇對這樣一位學者型的紀錄片導演,他會用怎樣的視角,來看一個像杜甫這樣的中國古代詩人。恍惚間我疑惑伊恩·麥克萊恩是否覺得在讀一種東方古老的神秘咒語?這感覺太奇妙了!我意識到我已陷入到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定式中去了,原來在我們的腦海中,有一種聲音早已存在,我們都認為唐詩的誦讀就該是那樣一種聲音。
  • 性教育讀本被吐槽「尺度太大」,難道真的是「小黃書」?
    有人覺得尺度太大,內容赤裸度近乎「色情」;但有人卻感慨,「中國孩子終於有了一本像樣的性教育教材」……    事情經網上熱議後,該家長已經刪除微博,並補發一條微博來解釋這件事。她在微博中說到,這本書被小朋友當成課外讀物在家裡大聲讀:「爸爸的陰莖放入媽媽的陰道。」家長才突然發現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