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時會突然出現胸口劇痛的情況。胸痛不僅在劇烈運動時會發生,甚至在平靜休息時也會出現。導致胸痛的原因多種多樣,疼起來的劇烈程度也不一樣,有的可能並不緊急,過一段時間就能自愈,而有的可能會危及性命。所以在胸痛時,能夠及時判斷胸痛的原因,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及時的治療,才能避免病情延誤、出現嚴重的後果。今天我就來扒一扒那些可能引起胸痛的「致命」原因。
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這兩種疾病是日常生活中引起胸痛的最常見原因,它們都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的臨床症候群,而且疼痛部位相仿,但心肌梗死的疼痛更加劇烈持久,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且常伴有休克、心衰等嚴重併發症。不論哪種疾病引起的胸痛,發作後首先要休息、停止活動,同時進行相應的鎮痛、擴血管等藥物治療,症狀無法緩解者,則要立刻撥打120,接受心臟科醫生的介入、溶栓或手術治療,恢復血流,保護心臟功能。
氣胸
氣胸是胸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指的是氣體進入胸膜腔、胸膜腔積氣的一種狀態,常常在跑步、持重物或體力勞動後發生,可發生於既往無明顯病變的健康人,尤以體型瘦長的青年多見,也可繼發於其他肺部疾病。
最典型的症狀是突發的胸痛,多為針刺樣或刀割樣疼痛,持續時間較短,可伴有呼吸困難、刺激性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發紺、煩躁乃至休克的表現。出現氣胸後,所有患者均應絕對臥床休息,充分吸氧,嚴重者需及時就診,由胸外科醫生施行胸腔穿刺抽氣、胸腔閉式引流術或手術探查修補。
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是血管外科的一種災難性疾病,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它是由主動脈中層的破壞或壞死所引起的內膜局部撕裂、剝離和擴展,最終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典型的表現為突發的、劇烈的、撕裂樣胸背痛,嚴重的可以出現心衰、暈厥。
患者可突然或者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主動脈夾層所致的胸痛一旦發生,應立即撥打120進行搶救,首先給予積極降壓、鎮痛、鎮靜等藥物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夾層類型,待病情穩定後施行相應的介入或手術治療。
肺栓塞
肺栓塞是臨床上另外一種較為棘手的病理過程,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症候群的總稱,包括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發作時患者可感到劇烈的胸痛,伴有驚恐甚至瀕死感,同時出現呼吸困難、咯血、發熱等症狀。胸痛發作後,患者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同時入住重症監護病房給予心電監護、吸氧、鎮靜止痛及抗休克等治療,並根據病情需要,進一步行抗凝、溶栓以及放置靜脈濾器、介入、外科手術取栓等治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致命的,除此之外,胃食管反流、心肌炎、急性支氣管炎、肋軟骨炎、抑鬱症、感冒等疾病也會引起胸痛。對於胸痛,不論哪種疾病,首先都要弄清胸痛的原因所在,如果出現上述的症狀,建議第一時間去醫院。即使症狀並不緊急,也建議去醫院進行檢查,儘早找出引起胸痛的原因,以免貽誤治療的時機。
胸口痛是常見的症狀,一般是由胸部疾病引起,嚴重程度與引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有確切的關係,如胸部帶狀皰疹可產生劇烈胸痛,而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有時並不很嚴重.因此,對胸口痛的患者應認真檢查,儘可能找到引起胸痛的原因
一.胸骨後疼痛:胸骨後疼痛,通常指胸骨前區正中劍突以上區域的疼痛。這種疼痛比較常見,引起此類疼痛的原因比較多。主要考慮心肌缺血,心包炎,食管炎,主動脈夾層分離,縱隔病變,肺栓塞。
1.心肌缺血:走路、運動、追巴士、上樓梯等運動量大時疼痛;停下來時痛楚亦停止。呈陣發性的脹悶痛,有明顯的胸部緊迫感。如果疼痛持續十五至三十分鐘,並且冒汗,可能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即到急症室。
2.心包炎:心臟外面有髒層和壁層兩層心包膜,如它們發生炎症改變即為心包炎。心包本身炎症,可出現胸骨後疼痛、呼吸困難、咳嗽、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急性心包炎早期和心包積液吸收後期在心前區可聽到心包摩擦音,可持續數小時到數天。
3.食道炎:指食道黏膜淺層或深層組織由於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黏膜發生水腫和充血而引發的炎症。症狀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難、心口灼熱及胸骨後疼痛。該病所致胸痛特點為臥位,夜間、休息及飲水或進餐後易發病,活動後反而減輕,有人稱此病為夜間睡眠性胸痛,疼痛症狀能被硝酸甘油緩解。
4.主動脈夾層分離:主動脈腔內的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的血腫,並非主動脈壁的擴張,有別於主動脈瘤,過去此種情況被稱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現多改稱為主動脈夾層血腫,簡稱主動脈夾層。夾層分離突然發生時多數患者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隨夾層涉及範圍而可以延至腹部、下肢、壁及頸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起病後即達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樣。少數起病緩慢者疼痛可以不著。
5.病毒感染:這種胸痛常有咽喉疼痛,發熱,食慾減退等前驅症狀,繼而突然發生胸骨後劇烈疼痛,並常因咳嗽、噴嚏、轉動身體而加劇,疼痛常在3~7天內消失。
6.縱隔病變:主要由於縱隔腫瘤壓迫局部神經而引起的持續性疼痛,並可伴有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症狀。急性縱隔炎在胸骨後疼痛的同時,可伴發高熱、畏寒等症狀。
7.肺栓塞:突發性胸痛,伴有咯血、呼吸困難、休克、甚至出現心律失常。
8.食管裂孔疝:常見症狀為胸骨後疼痛、位於胸骨下1/3,可放射到肩、臂部,多發生在平臥、彎腰、下蹲、咳嗽、飽餐後。
二.右前下胸疼痛:膽囊痛,肝腫大,膈下膿腫,肺炎/胸膜炎,消化道穿透性潰瘍,創傷。
1.急性膽囊炎: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發熱、噁心嘔吐,但寒戰少見,黃疸輕。腹部檢查發現右上腹飽滿,膽囊區腹肌緊張、明顯壓痛、反跳痛。
2.肝腫大:身體出現肝腫大症狀時,在肝區常伴有疼痛。如隱痛時,多揭示為病毒性肝炎引起。若是肝區 劇烈而持續性的疼痛,隨體位改變或咳嗽而加劇時,多考慮是肝膿腫、肝癌。
3.膿液積聚在一側或兩側的膈肌下、橫結腸及其繫膜的間隙內者,通稱膈下膿腫。 膈下膿腫絕大多數是由於腹腔內器官化膿性感染,空腹臟器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引起的併發症。
4.肺炎引起胸膜炎的時候,出現胸痛,胸膜炎是壁層胸膜的炎症,通常產生典型的胸膜炎性疼痛。胸廓側壁和橫膈外側部的壁層胸膜由肋間神經支配,胸膜炎性疼痛通常位於這些神經的皮膚分布區。橫膈中央部的壁層胸膜由膈神經支配,這些部位炎症產生的疼痛可牽連到頸部和肩部。髒層胸膜無疼痛神經受體。
5.消化道穿透性潰瘍:上腹部疼痛,位於劍突(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呈燒灼性、齧咬性或飢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但有時也僅局限於胸腔下部。疼痛發生後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經過歷時數周的間歇性疼痛後,會出現一段短暫的無痛期。
三.左前下胸部疼痛:肺栓塞,心肌炎,肺炎/胸膜炎,脾梗死,脾曲綜合症,膈下膿腫,心前區捕捉綜合症,創傷。
1.脾曲症候群:由於脾曲部結腸強烈的屈曲和(或)粘連而引起的腸腔良性狹窄,導致氣體或糞便積滯。右季肋部疼痛,多在進食時或飯後發生,排便或排氣後症狀明顯緩解或消失。疼痛強弱不等,呈陣發性。左上腹部膨脹感或壓痛。
2.心前區捕捉綜合症:原因尚不清楚,青少年居多吸氣時胸部或背部非常劇烈的疼痛。
四.胸壁固定一點疼痛(chest wal lpain)又稱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 pain):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點,病人能明確地指出來。疼痛時間不長,每次通常只維持一、兩秒,有機會復發。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噴嚏或轉身時,胸口即刺痛,甚至劇痛。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強烈,但大多數於數天至兩、三星期內好轉。病因:扭傷肋骨間的軟骨並發炎,即肋骨軟骨炎(costochondritis),是較常見的胸壁疼痛疾病之一。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引起發炎,此為Tietze'ssyndrome。(流感本身亦會令人全身骨痛。)較罕見的為肋骨斷裂,但也最痛楚。
五.整個胸部疼痛:
1.焦慮引起胸口疼痛(anxiety-relatedchestpain),病人聲稱痛楚維持數小時、數日、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整個胸部任何位置都可能痛,通常病人感覺悶。靜止時,例如坐下、躺下或沒有工作在手,病人便開始感到胸口不適,工作時或運動時卻不會。病人看醫數出多種「病徵」:頭暈、冒汗、噁心、氣促、怕熱、怕冷、手腳或嘴唇麻痺,想快點「治」好他的病。
2.心臟神經症,疼痛部位不確定,可以在胸骨後及胸部其他部位,伴有自主神經失調的其他症狀,如心動過速`出汗`尿頻`失眠等,發作時間數秒到數小時。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儘快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我方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