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頭條訊(文/圖 記者 孫芳婷)近日,烏魯木齊市餐飲堂食開放後,商家如何做好防疫措施?顧客如何就餐?就這些問題,3月14日,記者走訪了沙依巴克區、天山區、高新區(新市區)的多家大小餐飲門店。
堂食後:餐廳一天賣掉400多份拌麵
正在拉麵的師傅。
當日上午11點,記者來到高新區(新市區)天津北路旁的託克遜老四號餐飲店,雖然還不是中午飯點,但門口已停放了6輛小轎車,經過測溫、消毒、登記,記者和前來就餐的顧客一同進入餐飲店。
「現在就餐的兩塊區域一共有40張桌子,到店堂食的顧客,一張桌子只坐兩人,必須錯開坐,中間相隔一米,不能面對面。」說著,老闆馬付忠將四名一起就餐的顧客分散到了兩張桌子上就餐。
得知3月13日可以開門營業後,馬付忠一夜未睡,「13日在店裡打掃衛生,我買了消毒水、體溫槍,還自製了兩個表格,一個是員工一天兩次的體溫登記表,另一個表是專門給顧客登記的,如果有體溫達到37℃,我們不允許顧客進店,並上報給社區。」
「老闆加面!」市民李青木在等待加面的過程中告訴記者,他是從珠江路專程過來吃拌麵的,「就為了這一碗拌麵,面爽滑筋道,菜味道好分量足。」李青木說著又來了口大蒜,「吃飯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我的加面不要錢,小夥子加3、4份的也有,女孩子都有加3份面的。」馬付忠笑著說,「東西實在才能留住人。」
準備上桌的過油肉拌麵。
剛烤好的烤肉。
營業第一天,400多份拌麵,400多串烤肉銷售一空,連大蒜都消耗掉了20公斤,「拌麵不像別的飯,面不能放,現做現吃味道最好,我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讓前來吃飯的市民都能吃上一碗好面。」馬付忠說。
現場:餐前餐後戴口罩 單人單桌更安全
王勤正在給顧客測量體溫。
位於天山區健康路一巷的嘉新米粉店內,老闆王勤正給前來點餐的顧客測量體溫。
「您好,是堂食還是外帶?堂食一人一桌,就餐前不可以取下口罩,叫號後自行取餐。」安排好客人後,王勤又開始檢查門口的消毒水是否充足。
一人一桌一凳就餐。
為了做好堂食的準備,3月14日一大早,王勤便到超市採購了足量的消毒水和免洗洗手液。「外帶的顧客點餐結束後,需要在門外等候,堂食的顧客進門先要對鞋底消毒,再測量體溫做登記,點餐後,我們會給顧客提供免洗洗手液對手部消毒,之後顧客就可以落座就餐了。」
「剛開門營業時,每天可以賣掉700多份米粉,隨著餐飲的逐步恢復,現在每天賣500份左右,大部分顧客還是會選擇打包帶走,堂食的顧客佔到2成左右。」王勤說,顧客的防疫意識強,一般都會選擇把米粉帶回家食用。
正在門口等餐的裴蓓說,雖然現在生活基本恢復正常,但防疫意識不能降低,「能吃上一份辣辣的炒米粉很知足,沒有急事的話在家吃更安全衛生,也少給別人添麻煩。」
就好這口:營業第一天 直奔黃麵店
一直生活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和田一街的嚴強,對黃面烤肉有著深厚的感情,自從社會生活秩序恢復後,家門口的三號黃麵店,就成為了他的每日打卡點。
正在享用黃面的嚴強。
「每天下樓買菜、遛彎都要到黃麵店門口轉一圈看看開門了沒有,今天我大老遠就看到開門了,趕緊叫上老婆過來吃黃面。」嚴強一邊將烤肉用筷子擼進碗裡,一邊將黃面裹在肉上,高高挑起後迅速放進嘴裡,「就是這個味,這心裡算是踏實嘍。」嚴強說。
聽到這樣的評價,老闆王英的臉上難掩笑意,「3月13日我們開始全店大掃除,50%的顧客是提前預約打包帶走的,店裡也比較小,我們要求一人一桌,坐不了幾位顧客,所以打包的客人還是居多。」
打包黃面的市民。
趁著人少,王英拿出了消毒液,將顧客經常接觸到的門把手、前臺等地方進行仔細消毒,「社區也會不定時來抽查我們的防疫工作,我們為了保證安全,所有的碗都換成了一次性的,前一位顧客走後,清理完餐具,我們還要對桌面進行消毒,以防萬一。」
當日16時30分,王英店裡的黃面全部賣完了。「今天一共賣了不到600份,賣得比較快。」王英說。
兩人四筷:公筷吃火鍋 防疫又健康
錯開就位吃火鍋。
兩人吃火鍋,服務員卻遞上了4雙筷子,這一幕發生在明園西路的麻辣空間火鍋店內。
3月13日,收到通知可以開門營業後,店長王通就召集所有到崗員工開會,強調了自我防疫和對顧客就餐的防疫提醒。
「火鍋比較特殊,所以我們現在只開啟了長桌火鍋的使用,一同前來的兩位顧客,在四人餐位上就餐,並對角錯開就座,4-5人的顧客可以使用大圓桌或者包廂,隔開就座,人與人之間相隔1米以上。」王通介紹說,「每位顧客有兩雙筷子,一雙自用就餐,另一雙作為公筷,做到分餐分食,安全第一。」
對於一人兩雙筷子的做法,顧客王麗麗豎起了大拇指:「這樣吃飯大家都放心,現在是特殊時期,但這樣的用餐習慣其實完全可以一直持續,真正做到安全衛生。」
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就餐的顧客並不多,王通說:「一是店裡有外賣服務,二是我們嚴格控制客流,做到餐廳大堂餐桌實際用餐人員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