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指的是生命終止,停止生存,從哲學上來看,它是生命系統本持有的屬性喪失並且不可逆轉的永久性終止,古往今來,人類對死亡一直充滿敬畏之心,無論是規制嚴格的殯葬制度,還是民間各種鬼怪蛇神的傳說,都表現出了人們對於死亡這一人類自然現象的好奇和敬畏,為它籠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在民間種種傳說之中,有不少都是和屍體有關的,人們總是會用自己的思想來為已經死去的人們冠上一個新的身份,賦予他們與常人不同的靈魂,同時,社會上也有不少人從事與殯葬相關的行業,古有湘西趕屍人,如今在貴州坪壩縣有一個延續千年的傳統,那就是活人為死人守棺,在坪壩縣,一位名叫劉朝先的人,數十年來獨自一人守護567個族人的棺材。
洞葬習俗
洞葬這一風俗,在我國苗族地區流傳甚廣,苗族地區的人死後會被家人安葬在山洞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設和自然開發,以及人們文化思想上的不斷進步,洞葬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只有在極少數的偏僻地區,還仍然保留著這種制度。
劉朝先作為守洞人,他所守護的葬洞在坪壩縣城外20公裡的地方,葬洞設置在一個村子裡,這個村子被叫做桃花村。
桃花村遠離縣城,交通不便相對閉塞,與外界交流甚少,住在這裡的村民大都像是《桃花源記》說的那樣與世隔絕,曾經有幾戶人家住在這裡的洞穴中,洞穴位於山崖峭壁之上。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行為,但是對當地人而言,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蜿蜒的山間小路盡頭也有幾戶人家在居住。
除了一些必要的採購之外,他們很少離開這個村子,大部分食物也是由自己耕作生產,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也正因如此,桃花村保留了原始的風俗習慣,其中就包括洞葬。苗族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意思就是「洞裡面的死人屍體」。
根據傳統習俗,全村人會在夜幕降臨後,點著火把將亡靈送出村寨,將屍體送往洞穴中的這條路必須是陌生的,由幾十個年輕人抬起棺木送進半山的亡靈洞中,儀式結束後,轉身離開,誰都不能回頭看亡靈,從此任何人也將不再走進這個安息地。
整個洞藏儀式十分嚴格,都有寨上「鬼師」一手操辦,全程充滿著死亡的寂靜和隆重。目前仍保存完整的一共有兩處,一為甲定洞葬,二為杉坪洞葬。
千年葬洞
在洞葬制度已經逐漸消亡的今天,劉朝先選擇做一個守棺人。他白天的時候是一名建築工人,在距離桃花村不遠的地方從事建築工作,那裡有望開發成旅遊區,目前需要大量人手來進行旅遊建築和停車場的建設。
夜幕降臨之後,劉朝先脫下自己的工作服,換上另一個身份,平壩棺材洞的守棺人,這個守棺人不是為了封建迷信而設立,劉朝先實際上是村裡的文物協管員,他要管理的文物便是567具棺材。
棺材洞所處的位置距離地面大概有20米高左右,位於一座小山上,這裡人煙稀少,環境清幽寂靜,洞的入口非常隱蔽,藏在一棵大古樹的後面,需要沿著山洞的小路走很長時間,才可以到達真正存放棺材的地方。
棺材洞所處的地方位於貴州,這裡氣候溼潤,常年都有降雨,水的溶蝕能力以及巖石特有的化學性質使這裡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棺材洞同樣也是喀斯特巖洞,根據科學的計算來看,這個棺材洞長為45米,24米寬,洞高達到20米左右。
洞葬制度歷史悠久,其中蘊含著傳統的人文觀念和倫理學說,在意識到對其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之後,桃花村的這座棺洞就被保護起來了,所以大部分棺材都保存完好,它們的類型多種,共分為六類,分別為船型棺材、梯形棺材、方形棺材、圓木棺材以及栓棺和普棺,僅僅是一具棺材就能被分出如此多的種類,其中蘊藏著傳統文化的神秘和韻味。
每一具棺材裡都住著一個亡靈,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卒年月和人生經歷,通過考古專家的現場勘測,確定出每一具句棺材的年份。
其中第516號船形棺材是這個葬洞中歷史最久的棺材,距離今天已經有大約1120年的歷史了,由此可推算出這具棺材大概是在唐朝中期時被放進得,從棺材的新舊變化以及用料和雕刻風格來看,會定期有新的棺材被安放到這個洞中。
守洞人劉朝先
劉朝先擔任文物協管員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他對葬洞非常的熟悉,根據他的介紹,葬洞裡棺材的位置擺放是很有講究的,不能夠隨便就放下,這其中的規矩和人生前所處的情況有著很大關係。
主要被劃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部分是偏向雜居的,這裡不存在長幼尊卑的規矩,大部分人都可以將棺材放置在這;而另一個區域卻並非如此,如果這個人是因為傳染病而去世的,那麼他的棺材就要放在葬洞的最裡面。
葬洞裡的每一具棺材都有背後的故事,劉朝先對這裡大部分的故事都是熟知的,有的人家窮買不起好棺材,只有等到後代發達了,掙了錢才能為先輩換上一口好的棺材;也有不幸的家庭,父親死後剛埋葬不久,兒子便也被送到了這裡;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死後與世長眠的人,他們生前的所作所為似乎也一筆勾銷,只有亡靈還留在這兒,等待著後人的祭拜和思念。
劉朝先原本是不住在這個洞中的,是一次盜墓案才迫使他搬離自己的家。有一年,如此隱蔽寂靜的葬洞沒想到也叫盜墓賊盯上了,他們來到葬洞中,盜走了幾具價值不菲的棺材和一些陪葬品,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從此以後,劉朝先便搬到這裡,每晚都和這567具棺材住在一起,在睡覺之前對洞中的棺木進行清點核對,確保數量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