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娘在臺灣系列報導:張少紅的創業夢

2021-02-08 直通兩岸


  張少紅,1969年生於河南,1995年來臺灣定居,一直在中醫診所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穩定,工作環境也不錯,原本計劃在中醫診所做到退休的。但後來經歷的一些人和事,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

  2010年,張少紅經朋友介紹進入臺灣的教會,在教會中他常常參與探訪病人、關懷老人的公益服務。在探訪過程中,她發現臺灣有很多的來自外來配偶處於弱勢族群。讓她記憶尤深的是,有次參與一個慈善機構的探訪,那裡的姊妹大部分是被家暴的,有來自祖國大陸的,也有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的。很多人嫁來臺灣後沒有工作和穩定收入,當發生家暴後,沒有經濟基礎,沒有居住的地方,生活馬上陷入困頓,臺灣的慈善機構僅可以提供半年的食宿。

  有些幸運的姐妹,在這期間找到了工作,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後續的離婚官司、小孩的監護權等,使她們的身心備受煎熬。有些姊妹問題沒有解決,但時間到了,還是要離開慈善機構。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家裡經濟狀況不佳,姊妹們負擔著家裡的經濟重擔,因著文化背景不同,求職無門。一些姊妹在早餐店、自助餐廳工作,有的做打掃清潔的工作。時間長、薪水低,又無法照顧子女。如何才能真正改變她們的生活狀況呢?張少紅覺得要改變,必須先提升自己的素質,要有專業技能,有了一技之長,就可以選擇工作、選擇老闆,你才會有自主權。「可我只是個上班族,能力有限,怎麼幫助別人呢?」張少紅告訴記者。

  當她一籌莫展時,認識了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理事長何建華女士,她是位非常熱心、真誠、有魄力和擔當的大姐。在她的鼓勵下,張少紅決定創業。2011年底,張少紅有緣接觸到臺灣最大的美容保養品公司之一,經過對這家公司的詳細了解,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之火。尤其公司的六大信條之一「扶助值得幫助的親朋,你就會有福氣」,這句話深深觸動並感染著張少紅的心。

  2012年是張少紅最為辛苦、最為忙碌的一年,但也是她收穫最大的一年。那時,她白天在中醫診所工作,下班後周一至周四去上當地政府組織的專業證照考試課程,其餘的晚間時光要去老師店裡練習手技,有時候練到凌晨一兩點鐘,周末還要參加公司的各項培訓課程。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她感到很充實。

  記得2012年,中央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石元娜邀請她參加臺灣「掌聲響起」的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問她:「少紅,你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她說:「我希望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提供一個姊妹們學習專業技術,練習手技的場地,還可以幫助她們就業、創業。」

  2013年,在何理事長不斷的關懷下,她離開了工作十八年的中醫診所,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實現了她的願望——她的美容店隆重開幕了。目前,張少紅已經帶了十幾位學員,有來自大陸的,也有來自越南的。這些學員有兩位也已開了自己的店,有四位成立了工作室。張少紅對記者說:「她要感謝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的何理事長為她們所做的努力,在聯合會裡,何理事長就是我們的大家長,不但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各方面都給予我們幫助、關心,凝聚我們的姊妹親情。我希望,聯合會在何理事長的帶領下,更加茁壯強大。」



相關焦點

  • 明年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將有哪些利好?國臺辦回應
    【環球網報導】12月30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提問稱,兩岸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日前在南京舉行,今年創業孵化器聯盟的組建給兩岸青年創業注入了新的動力。請問發言人明年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將有哪些利好?
  • 《闖蕩——臺商的大陸創業夢》紀錄片在臺首映 主角現身籲臺青到...
    《闖蕩——臺商的大陸創業夢》紀錄片在臺首映 主角現身籲臺青到大陸闖蕩 2017-09-06 19:20: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一位臺灣泰雅姑娘的大陸「原夢」之旅
    在寸土寸金的福州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開一家自己的餐廳,臺灣泰雅姑娘石晏菱原來想都不敢想。如今,隨著福建加大對臺灣青年在閩創業的扶持力度,她的「原夢餐藝」正在福州生根發芽。   「我們這有臺灣產的馬告、高山茶、泰雅溫泉咖啡……」一進門,石晏菱便介紹起餐廳的特色食材。
  • 直播帶貨帶出了臺灣青年大陸創業的新節奏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馬曉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全球面臨的新冠疫情的影響,直播帶貨帶出了推銷和消費的新時尚。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了400萬場。在大陸工作、生活、學習的臺灣青年敏銳地捕捉到了直播服務給創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他們努力學習電商直播知識,積極參與電商直播活動,以期趕上全國發展的步伐,踏上創業的新節奏。「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產品是牛軋糖。在臺灣,我們也叫牛ga糖。
  • 臺灣四家媒體聯動報導「臺灣青年在廣州」
    「臺灣青年在廣州」專題系列採訪宣傳活動正式啟動1月11-14日,「臺灣青年在廣州」專題系列採訪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除了甩鍋卸載,蔡當局又為臺灣民眾編織了RCEP之外的另一個夢——CPTPP。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聲稱,臺灣會持續產業升級,爭取加入更高的CPTPP。這種論調也很荒謬,民進黨當局連自己口中「不重要」的RCEP都參加不了,那憑什麼能參與到所謂「更高」的CPTPP當中呢?
  • ...可以在大陸放飛,擼起袖子幹吧!」——臺灣青年暢談大陸創業機遇論
    「只要用心紮根,很容易在大陸的各個城市生存和發展。」這三位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經歷不同,但都得出共同結論。19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十八屆海峽青年論壇上,臺灣青年薛穎穜、鄭明嘉、朱慧寧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奮鬥故事和真切感悟。
  • 臺灣交換生的《大陸新娘》紀錄片——我想為她們發出一點點聲音
    讓我驚喜和喜悅的是:常常能夠在這個圈子裡看到很多有想法有活力的人。他們有的是充滿愛心的志工,盡心盡力去教小朋友們讀經;有的是極有格調的文藝青年,常常為了一場話劇、一場音樂會穿越大半個臺灣;有的充滿求知慾,在沒有學業壓力的狀況下學好幾門語言;有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橫穿東西部去玩飛行傘,去騎環島;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趁著年輕,做一些想做的事,一些瘋狂的事。
  •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 在廈臺灣青年李京達逐夢大陸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 在廈臺灣青年李京達逐夢大陸 2020年01月06日 09:26:00來源:臺海網   當我們「融」在一起(四):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  臺海網1月4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青年是兩岸交流的生力軍,也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中流砥柱,近年來,西進大陸成為越來越多臺灣青年的選擇,福建尤其是廈門,憑藉地緣的優勢,開放的市場環境、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完善的惠臺政策
  • 臺灣青年直播分享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盧興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6月12日晚,臺灣籍青年陳奕帆在廈門市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的直播間向兩岸青年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大陸創業經歷,並為那些想來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答疑解惑。
  • 臺灣導報專題報導 ▏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創業公社豐富的創業生態圈
    導讀:創業公社臺灣青年創業驛站,已經吸引了4000多名的臺灣青年創業者,有50多家臺灣青年創業團隊入駐,在北京、天津、哈爾濱、廈門都開設了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成立兩年多來,獲得了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市臺辦授予的北京臺灣青年創業基地。
  • 大陸新娘盧月香在臺灣的拼搏之路(之六)
    任老闆娘怎樣解釋,任賓客們怎樣勸解,都沒有用,那位警官鐵面無私充耳不聞,真應了那句俏皮話:「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硬是給老闆娘開了一張四十萬元新臺幣的罰單。這件事給盧月香極大的衝擊,物傷其類,同樣做為大陸新娘,她那時可謂感同身受,其痛連骨連心。如果說,她原先扶助大陸姐妹是出於本能的關愛與同情,那也只是物質上、經濟上的小小支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她們的處境。
  • 大陸新娘成雕刻師 木頭上說臺灣故事(圖)
    原標題:大陸新娘成雕刻師 木頭上說臺灣故事(圖) 郭素亦展示她的木雕作品/臺灣《聯合報》圖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來自山東的大陸配偶郭素亦自學成為業餘雕刻師,作品都有濃濃的「臺灣味」。
  • 第八屆「四川新娘故鄉行」啟動 在臺川籍配偶回鄉交流創業
    第八屆「四川新娘故鄉行」啟動 在臺川籍配偶回鄉交流創業 2019-08-01 22:18: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臺灣「外省人」趙樹信:戲劇性的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臺灣網6月26日無錫訊 家住臺灣桃園的趙樹信,因父親祖籍在東北而產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2010年,他在江蘇無錫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飲店,正式開啟了大陸創業之旅並且大獲成功。他希望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那些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成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
  • 臺灣曾氏三代的大陸創業故事:調出兩岸好茶味
    5年前,二人在海峽論壇上,因電商議題而邂逅,最終喜結連理,攜手茶業電商創業。在自報家門時,曾冠穎自稱「代號003」。這源自他在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經營的一家茶企——聯邦調茶局。過去的二十幾年間,曾家三代先後來到漳州創業,致力於以聯邦調茶局為平臺,引入臺灣茶文化,調和兩岸在茶飲方面的不同口味。如今,曾冠穎正試圖為兩岸茶業導入更多新元素。
  • 臺灣創業青年的「擺渡人」:為登陸創業牽線搭橋
    【同期】臺灣創業青年 盧介凡  兩地不管是從文化,從祖籍,從食物從整個氣候來講,都和臺灣非常相近,臺灣青年或者是新一代過來大陸的臺灣朋友臺灣同胞,那他們到登陸的這一塊之後,第一他會有一個熟悉感,不會陌生感,等於是一個緩衝。  【解說】盧介凡告訴記者,在漳州創業,對於臺灣青年來說並沒有太多的陌生感。
  • 「大陸不是在臺灣媒體報導上所看到的樣子」,在廈臺青告訴你真相→→
    這是在廈臺青劉信愔對廈門疫情後情況的描述在她的眼裡廈門市及其他大陸城市在疫情形勢下全市上下攜手同心、全力抗疫使市民生活和經濟秩序都較快的得到了恢復和臺灣島內的抹黑言論完全不同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在廈門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眼下陸續返崗復工。臺青劉信愔就與創業團隊一起,將廈門抗疫的真實情況、以及臺胞回大陸復工的注意事頂等,發布到自己運營的自媒體帳號上,在駁斥臺灣島內不實言論的同時,也助力臺胞回大陸復工。
  • 臺灣音樂「經紀人」郭家豪:廈門人,大膽唱出你的「素人音樂夢」!
    素人」(普通人)有機會登臺,一圓舞臺夢。說到為何來廈門創業,郭家豪說,一方面是因為廈門與臺灣的距離很近,對來陸創業的人很方便,另一方面是目前廈門在文化產業發展上,還有許多的創業空間。來到廈門以後,郭家豪就全力準備了他的第一場素人演唱。4月21日晚,在夢田酒吧,王維剛、陳詩文、林詩君三位素人登臺演唱,原本能容納300人的酒吧來了400多人,令郭家豪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