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換生的《大陸新娘》紀錄片——我想為她們發出一點點聲音

2021-02-14 22度倩文


倩文:

交換生作為短期學生,往往被認為是這片土地的過客,我們一邊享受著寬鬆和新鮮環境帶給我們的滿足,一邊也在尋找著自己在這個地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我驚喜和喜悅的是:常常能夠在這個圈子裡看到很多有想法有活力的人。他們有的是充滿愛心的志工,盡心盡力去教小朋友們讀經;有的是極有格調的文藝青年,常常為了一場話劇、一場音樂會穿越大半個臺灣;有的充滿求知慾,在沒有學業壓力的狀況下學好幾門語言;有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橫穿東西部去玩飛行傘,去騎環島;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趁著年輕,做一些想做的事,一些瘋狂的事。而我身邊的這位小學弟,東南大學英文系的交換生,則選擇用短短的100多天,通過自己的努力拍攝一部關於「大陸新娘「的紀錄片,用影像為他們發出一點點聲音,讓這個弱勢群體的生活可以得到哪怕是一點點的改善。

製片人手札

其實了解大陸新娘這個群體還是不久以前的事情。

一天在Facebook上閒逛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一個群組,是一些遠嫁來臺的女性用來相互交流的平臺。

在那裡看到了一則帖子,是個大陸新娘幫她的一個朋友發的諮詢帖,內容大概是跟臺灣丈夫離婚大概需要辦哪些手續,需要大陸提供什麼文件云云。往下翻評論,才知道這個要離婚的女生,才嫁來臺灣2個月,是名副其實的新娘子。

評論的人多是同情她或是跟她有類似遭遇的大陸新娘們(還有一種說法叫「陸配」,但是由於陸配也包含大陸男配臺灣女的情況,故本文使用「大陸新娘」這個名詞),她們在留言中為這位素不相識的姐妹加油打氣,佩服她的決心和勇氣,也夾雜著對現在生活的抱怨和無奈。

我才發現我居然從來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群體。

因為要做這個片子的緣故,去內政部移民署的網站上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截止2012年,臺灣生活著超過30萬的大陸配偶,其中94%為女性,約佔臺灣人口的1.3%。

原來她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生活在我們當中,生活得悄無聲息而令人惆悵。

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群體!而實際上,由於臺灣相關法令,許多大陸配偶至今沒有獲得合法地位,實際人數無法精確統計。但是可以證實的是,其中的許多人生活得並不盡如人意,許多人正在為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合法權益不懈抗爭。

越往深了解,得到的訊息越是觸目驚心。

「在臺灣,外籍女性受到的差別待遇已經不是秘密。拜臺灣的經濟成長與全球化之賜,來自東南亞或中國的外籍女子,在臺灣負擔起所謂「女人該做」、但在女性意識揚升後臺灣女性已經「不願再做」的工作,包括:被變相買賣的不自主婚姻、看護病殘的人士、生育及照顧兒童、家庭整理和工作場所的清潔維護等。」聯合報民意論壇投書中這樣寫道。

孤獨 身份得不到認同 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 甚至有人患上抑鬱症

有人說我做這個片子是不是故意在以偏概全,故意展示負面的東西。

我想說,做這個片子只是想告訴人們,提醒人們:還有這樣一個群體正在被慢慢忽略,她們的權益得不到重視。然而她們,已經是或者將會是千千萬萬人的母親。

如果你是孩子,你會不會希望看到一個終日沒有笑臉的母親。

而這正是如今在臺灣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而如今電視上網路上幾乎所有的影像資料都在以近乎完全正面的報導方式在向社會介紹這個群體。

有多少人關注過她們的脆弱和無助?

又有多少人反應過來:哦,她們其實是我們的同胞。

我想,或許這就是啟動這個選題的初衷。

當我把這個想法放上FB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很受鼓舞。

讓我觸動最深的是其中一個大陸新娘給我留的言:「好好加油,聲音發出來,雖然不一定有用,但總比啞巴強。」

有人說:「 我們進入臺灣的足跡、足讓你寫出熱淚盈眶的事實」

還有幾個人,私訊給我說謝謝,謝謝有人能聽完她們講的故事,因為已經有些話在心裡憋了很多年沒有辦法說與人聽。

有人說:「我把臺灣當家,也希望它能把我當家人。」

其實她們想要的很簡單,不是嗎?

關於團隊

我們來自於大陸不同學校,卻在同一個時間來到臺灣。

我們中有人來自影像傳播學系,但更多人是來自於跟拍攝紀錄片幾乎沒有關係的領域。

有人有過拍攝經驗,有的人沒有。

但是我們有個共同的心願,要把這件事做下去。

因為還有100天不到的時間,我們就必須離開臺灣,回到大陸了。

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做了。

我們計劃拿著可能只是入門級別的單反,搭上火車,深入到每一個受訪對象的家中,傾聽她們的故事。

設備簡陋

經驗不足

缺乏支持

我們依舊執著前行。

我們想用自己的努力,讓這個群體的生活可以得到哪怕是一點點的改善,用影像為他們發出一點點聲音。

便足夠了!

(趙非凡)東南大學英語系二年級學生,背包旅行及實用主義倡導者,曾參與大型國際性志願者項目 ,在校電視臺擔任編導 。大學期間, 計劃利用兼職所得遊遍中國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看大陸:我與大陸交換生——雖在不同地方成長 回憶卻驚人相似
    大學第一年,我像是個留守的人,駐紮在臺灣一所小小的大學,每個學期迎接剛到臺灣的交換生,一學期後,揮揮手,送走他們。這樣的循環,讓我習慣聽見飛機飛過的聲音時,抬頭望向天空,想著每一個從我生命經過的大陸學生(陸生),如今他們在對岸是否過得安好,在繁忙的大城市裡會不會懷念在臺灣的悠閒生活?
  • 投稿|去臺灣當交換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今天,北交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的倪孟釗同學帶你和書童一起看一看臺灣的交換生活感謝這片土地,溫柔了這段時光,感謝這段時光,帶給我最難忘的思念。——題記2015年冬天,一個陰雨霏霏的午後,我踏上了這片聞來許久卻一直不曾親近的土地,開始了我的交換生生涯。
  • 又一批臺灣間諜案被曝光!「大陸新娘」策反陸生內幕觸目驚心
    圖:被臺諜策反的廣東男子日前被檢方提起公訴/中新網其中在一起案例,一名成績優異的研究生在學校安排下赴臺灣交流,其間遇見「大陸新娘」後逐漸落入臺灣間諜的圈套,其本人因為給臺灣間諜提供情報接受調查,同時也失去了不錯的工作。據華商報報導,日前國家安全部門公布了4起臺灣間諜組織策反陝西地區的公民為其搜集、傳輸情報的案例,情節令人觸目驚心。
  • 看臺灣││赴臺交換生心得感悟:臺灣告訴我什麼?
    >去臺灣之前我對臺灣的理解除了美麗的風景就是厭惡大陸人的綠營人,我以為我會經常遇見新聞裡報導的臺獨分子,他們指著你的鼻子讓你滾出臺灣,爸爸媽媽千叮萬囑要你安全歸來,老師同學朋友們也提醒你要謹慎小心,注意言行,我也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應對這種狀況。
  • 大陸新娘盧月香在臺灣的拼搏之路(之六)
    任老闆娘怎樣解釋,任賓客們怎樣勸解,都沒有用,那位警官鐵面無私充耳不聞,真應了那句俏皮話:「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硬是給老闆娘開了一張四十萬元新臺幣的罰單。這件事給盧月香極大的衝擊,物傷其類,同樣做為大陸新娘,她那時可謂感同身受,其痛連骨連心。如果說,她原先扶助大陸姐妹是出於本能的關愛與同情,那也只是物質上、經濟上的小小支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她們的處境。
  • 臺灣人最想買的大陸產品大揭秘
    逛代購圈時,你有沒有思考過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陸代」可以為灣灣朋友解決哪些好物需求嘞!柚子這就為你揭秘「陸代」商機😎我猜你一定知道第一個是辣條姜仔:從本科時候碰到交換生朋友他們就推薦辣條,說辣條是大陸人童年的記憶。
  • 大陸新娘:一個女性群體的澀澀之苦與熠熠生輝
    ——邱貴平《大陸新娘》    「大陸新娘」,邱貴平以之命名他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這部反應嫁到臺灣的大陸新娘命運的長篇小說以六位大陸新娘多舛的婚姻為故事核心,揭示了不同時期「大陸女兒臺灣媳」的生命景觀。
  • 從大陸嫁到臺灣,她們從收入為零變為百萬
    畢業後,兩人在大陸註冊結婚,起先是選擇在機會更多、發展更快的大陸工作、生活。2011年,何蓮從家鄉重慶來到臺灣彰化備產。可到了這裡後,何蓮才發現,原來臺灣並不認可她擁有的律師資質,這著實形成了巨大落差。除此之外,彰化鄉下的生活非常寡淡清冷。和許多大陸新娘一樣,在這裡,他們沒有娘家人,沒有社交圈,生活並不如想像般容易與燦爛。 驕傲、不服輸。
  • 講兒童性侵的《嘉年華》獲金馬獎,感謝她們為那些未能發出聲音的孩子們發了聲
    她還感謝了兩個小女主角,「文淇只看了她那一半的劇本,周美君完全沒有看劇本,她們兩個都是天才。雖然她們還都不能完全理解這個電影,但是要感謝她們,為那些沒有發出聲音的孩子們發出了聲音。我覺得這不單純只是一個案件而已,不會說案件最後有了一個結果,這個事就結束了。我們對孩子的保護的失職、對她們的傷害來自多方面,所以我想把這個電影的重點放在探討一個社會機制的層面上。」導演文晏在《一條》的採訪中說道。
  • 攻略 | 臺灣交換生來臺必看!!有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大通證(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這個證是需要學生回到戶口所在地辦理的,正常出證時間是2個星期,加急是10天左右。2.無接機安排的,可以找一起去交換的小夥伴一起前往學校。辦理境外銀行卡一般是廈門銀行或者華夏銀行的銀行卡。華夏銀行之前是每日第一筆取款免手續費(現在有變化,具體的可去銀行諮詢)。當然,嫌麻煩的可以直接用自己的銀行卡,只要有銀聯標誌的銀行卡都可以在臺灣取現和使用,也要注意不同的銀行卡取款匯率不同,具體可上網百度一下。
  • 長沙66號放映室x牽猴子:臺灣新銳紀錄片聯合展映
    其中既有講述臺灣民歌運動歷史的《四十年》、展現當代藝術獨特視野的《山靈》、關注華語電影聲音發展的《擬音》此類開拓邊界的藝術視角;也有透過家庭祖輩去講述馬共轟轟烈烈歷史的《不即不離》、從沉重的生死題材真誠探討「活著」意義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這種人文主義精神的呈現;更有純淨如喜馬拉雅山的《尊瑪尊瑪,我和她們在喜馬拉雅的夏天》對宗教與自由、高山與內心的叩問。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交換生特輯 臺灣義守系列 02 ] 譚曉瑩
    關於環境和秩序臺灣的天氣總是那麼的晴朗,抬頭看天空總是藍,校園環境非常怡人。而且義守大學主校區樹木繁多而整齊,高大而清新。下課回宿舍的時候,若是晴朗,我必要拿出手機拍幾張,留作紀念,又與大陸的朋友分享。
  • 【兩岸新青年】我從臺灣看到的柔與真誠
    臺灣對於我們這群陸生來說,是非常美好的回憶,尤其很多很多短期的交換生,都很羨慕我能在這座溫暖,有愛的島嶼上念書四年。甚至很多初識,賣鞋的阿姨,找我買東西的陌生人們,知道我在臺灣,第一句話是:「我好喜歡臺灣喲!雖然沒有去過!」。    而有的也誠懇地說:「臺灣大部分老百姓素質都比我們大陸好」。
  • 《好聲音》銷臺灣 大陸綜藝節目影響力與日俱增
    還記得《甄嬛傳》《我是歌手》在臺灣熱播的盛況嗎?如今,《中國好聲音》(簡稱「好聲音」)的播放權也賣到了臺灣,將於9月7日起每周六晚8點在臺灣綜合臺播出。其實,從去年開始,「好聲音」就風靡臺灣,哈林、那英、吳莫愁成為臺灣民眾的熱議。最近熱播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臺灣更是紅得發紫。儘管臺灣不允許直播大陸的電視節目,但很多人都會守在Youtube上追看「好聲音」的定期更新。
  • 200小時臺灣專場,騰訊紀錄片頻道再放大招! 媒推薦
    美國《國家地理》100小時紀錄片獨家登陸騰訊後,最近鵝廠又引進一批好貨。騰訊紀錄片頻道與臺灣公視合作,全網首推臺灣紀錄片在線影展,200小時高清紀錄片帶你足不出戶看臺灣!騰訊紀錄片頻道除了臺灣主題線上影展之外,後續還會推出韓國紀錄片線上影展、日本紀錄片線上影展、愛爾蘭紀錄片線上影展等國際主題影展。
  • 【一個臺灣妹子的感慨:大陸已不是原來的大陸,臺灣也不是原來的臺灣!】
    導讀自去年臺灣「太陽花學運」以來,人們常常看到對岸激進學生的憤怒,卻鮮少聽到另一派的聲音。本文作者閒涼茶茶是個臺北妹子,來北京讀過書,現在在大陸工作。在她看來,這些年輕人實屬無奈,「有太多太多人和我一樣,生在臺灣經濟美好的時候。然後,目睹一切往下掉,往下走。目睹我們似乎漸漸被國際社會忽略。不安,難受,困惑,質疑,最後憤怒。」
  • 外籍新娘不願嫁「臺灣郎」 網友:臺灣宅男的悲歌
    「越南新娘」近年在中國大陸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在臺灣卻有慢慢降溫的趨勢。有臺灣媒體觀察指出,「臺灣郎」跨境聯姻的高峰期已過,外籍配偶來臺人數在逐年減少。是誰「偷走」了「臺灣郎」的魅力呢?如今熱度減退:從「我挑人」變成「人挑我」為遏制境外新娘假借結婚赴臺移居,臺當局先後出臺大陸和外籍配偶面談制度,從2004年開始,跨境婚姻數字開始下降。根據臺灣「內政部」的統計數據,外國人、大陸人嫁娶臺灣人的比例連續10年逐年降低,2015年跨境婚姻佔比已降至12.95%。「臺灣郎」吸引力緣何一年不如一年?島內各界看法不一。
  • 臺灣女藝人在韓國出糗,卻假裝自己是大陸人!
    近日,網上曝出一段臺灣女藝人李亮瑾在5月份錄製臺灣綜藝節目《一袋女王》時的視頻。
  • 交換日記 | 我在慢慢告別當臺灣交換生的日子
    從冬末到盛夏,從大陸跨越海峽,一場充滿新鮮感的「初戀「,一段難以忘懷的生活,一次豐富多彩的旅程,一個睡的正酣還不願醒來的夢……最後一次完成了相機裡照片的導入和歸檔,把在臺灣拍的所有底片都衝掃了出來。至此,臺灣的生活也意味著告一段落。面對分別,面對離開,我的心頭湧起了離愁別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