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現代孝子」——孝順於子女

2020-12-20 鸞音重現

所謂的「現代孝子」——孝順於子女

家庭倫理關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今社會以小家庭為主,每家多是只有一個小孩,孩子成為家中的寶貝,往往是罵也不能罵、打也不能打,完全是呵護在手掌心裡,深怕出點差錯就會有「缺角」,也形成了所謂的「現代孝子」——孝順於子女,只要寶貝子女一開口,保證完成使命、絕對不打折扣。這正是一種人際關係顛倒的行為,人類社會將會面臨如同滄海變桑田一般的重新修整,也就是如同「混沌」一般的結果!必要及時修正此種不良觀念,重新學習父母子女間平等關係的原則,才能夠導正這種目前在中國常見的、孝道顛倒的不良模式,否則,在孝道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下,人類尚未面臨溫室效應災殃之前,就會面臨人際關係顛倒所形成的惡禍。

現今已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崇尚男女平權,古代帝制時期的道德公論,已難以符合時下人們的認知和需求,必要修整古老的條綱、應用新的規制,以符合當今時代發展,這樣才能在現在社會中真正落實與施行。既不能復古 ,也不隨順潮流,必要重新審視學習孝德觀念,轉變當今人際關係中的錯誤,吸引更多的「現代孝子」回歸,在科技時代引入一股道德清流,來淨化當今的不良社會氛圍。

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今天之兒女即是明日之父母,今天孝道的奉行程度,即是明日每個人自己所受之境遇,如此循環,又有誰能脫出?優良的孝道傳承,先形成家庭合力,繼而形成家族合力、企業合力、社會合力;優良的孝道傳承,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德基石和倫理基石。當今時代,無需強迫人們去實施,應是通過教育教化,讓人們重新審視和反思父母無私的付出,從心中自覺自發而感恩,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之,只有這樣才能從每個家庭的和諧做起,打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一家之不和合,安能和合天下否?

表1:父母留什麼給子女更好

表2:對雙親要有發自內心的感恩、產生自然而然的孝順行為

表3:教育內容因人因時因環境而已

相關焦點

  • 【色難 孝順的故事】真正的孝子
    真正的孝子《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雲:「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
  • 子女不盡孝 父母可收回贈與財產 老人贍養成為社會問題 韓「不孝子...
    原標題:子女不盡孝 父母可收回贈與財產 老人贍養成為社會問題 韓「不孝子防止法」將生效  韓國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隨之而來。但在韓國,如今存在眾多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對此,韓國國會決定立法嚴懲不孝子,「不孝子防止法」即將生效。今後父母無需擔心把財產給了子女之後,不能再收回來。
  • 作為子女,何為孝順
    一天,父親問我:「何為孝順?」我記得那時候的我也不小了,但是被父親這麼一問,我愣了半晌。 父親看著我,又「恩」了一聲,示意等待我的回答。我說道:「孝順就是子女對父母好。」「正所謂孝順,就是要對父母好,還要順從父母。這裡面的順就是順從的意思。」那時候的我不以為意,敷衍地點頭稱是。一天,我教學生做作業,剛好看到作業本上有對孝順的解釋:盡心盡力承擔侍奉父母或者其他長輩的義務並順從他們的意願。
  • 請把孝順落實到實事上,別做嘴上的孝子!
    她老公只要一張口就是:「我是一個孝子,有我在,我怎麼能把我媽送養老院,你嫁給我,也應該孝順她,伺候她是應該的,我媽養大我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做櫃喪良心的事……」一年四季,連個褥瘡都沒讓她婆婆長,可到頭來還是落一個不孝順的名聲。小琪的老公下班了,往他媽跟前一湊,問兩句不痛不癢的話,伸手貓抓似的替他媽揉兩下腿,嘿,了不得了,大孝子。
  • 自從看了《孝子》以後,我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我大概是2007年第一次看的電視劇《孝子》,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面,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反覆重複看。至於具體看了多少遍,我也數不清了。可見我對這部電視劇的喜愛程度。所以老太太經常找範壘的事,就像我大學輔導員說的一樣,誰孝順老人,老人就作誰,誰社會地位低,沒錢沒勢,無論怎樣盡心盡力孝順照顧,她也看不上。但範壘從不與嶽父嶽母生氣,依舊與水靈全心全意的伺候嶽父嶽母,比當兒子和女兒的都做的周到細心。
  •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文/暖媽說育兒 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畢竟老人養育我們成人十分不容易,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所以,對於一些不孝行為,人們還是非常痛恨的。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聽完後他感慨:「『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在我的記憶中,我並沒有完整地讀完這些故事。只老師、父母經常提過,左右不過是教導你「長大以後,要孝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類的話。那時候父母口中的「孝順」,自以為是「聽話」,「從命」,等父母老了再給他們吃飯,保證他們好好活下去即可。
  • 孟子的「五不孝」中的第三個,放在現代來看,很多人都是不孝子!
    說起孝道,是我們從古至今一直在提倡的美德,父母養育之恩,子女應當要回報。古代很多孝順的例子,比如說臥冰求鯉、黃香溫席、鹿乳奉親、賣身葬父、哭竹生筍等等,這裡就不跟大家細說了,大家有時間可以自行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為什麼古代孝順的例子很多,而我們現代卻很少聽聞呢?
  • 韓「不孝子防止法」將生效
    孝順父母將得到政府獎勵。   子女不孝父母收回贈與財產   政府向「孝子」優先分配房子   由於人均壽命延長,出生率降低,韓國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隨之而來。但在韓國,如今存在眾多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對此,韓國國會決定立法嚴懲不孝子,「不孝子防止法」據稱將在年底前生效。
  • 子女很孝順,老姑依然被嫌棄。久病無孝子,有兒有女不如身體棒
    想想老姑這年紀也算高壽了,何況兒女孫輩一直都孝順,想想也算喜喪吧。1老姑年輕時個子很高,1米73的樣子,開口說話前眼睛一笑眯成兩道縫。因她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孩子們很黏她。她的一對兒女自小被寵大,卻沒有別人眼中被寵溺的壞習慣。
  • 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
    自古以來,孝一直中國的優良傳統,孝順父母是做兒女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如何才是真的孝順父母呢?《十三經註疏》中有這樣一段話,「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說的意思很明確。
  • 【色難 孝順的故事】背著母親去旅行
    背著母親去旅行大陸上有一位姓王的孝子,他的母親出生於一九O三年,高齡一百多歲
  • 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深刻)
    孝順,是福報的緣起,孝了你就順了。古語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根。孝,是人生的根。 人生要一步步來,一步步走。但無論走多遠,行多久,都不能忘記最初的根。百善孝為先,沒有孝心的人就如同失去了生命的根源,所謂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樓閣,虛無縹緲,無法兌現。孝順父母,是福德之基。父母是人生第一福田,我們在這塊福田上種下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果實。
  • 【色難 孝順的故事】報恩與感恩
    這種現代「孝子」,是父母孝順孩子,而不是子女孝養父母。 為什麼過去「孝順是應該的」,現在另外一種形態也叫做」應該」? 最好的「傳家寶典」,應該是教育下一代懂得「報恩」與「感恩」。父母生養子女,老來兒女應該回報,這是自然的循環。讓父母天天快樂,天天歡喜,讓父母沒有憂慮,這是報恩;讓父母感到我有這個孩子很光榮,這也是報恩。
  • 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誰能成為孝子?誰更願意成為孝子?
    對於個人,失去了善,大抵 但是,有很多人不是很孝順,這不是人的天性,是違反天性的,為什麼呢?因為社會關係的發展,不是那麼理想化的。有的人家庭和和睦睦的,極力主張孝道,對於不孝之人,還會嗤之以鼻。
  • 父母不喜歡孝順的子女,反而偏心不孝順的?真實原因讓人心酸!
    同樣兩個孩子,父母從孝順孩子那得到了更多的愛,獲得滿足感就不如當初了;這個時候就更傾向於像另一個孩子索取更多的關懷~ 性格使然,所以不受寵的孩子到了工作崗位想要站住腳,就必須踏實肯幹,他們遇事不會太計較得失,因此在孝順老人這件事上,也會更長久。不受重視的孩子,心裡也會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自己才是值得父母驕傲的人,所以他們會更有動力去前進,也就更有可能會成功!這就是為什麼不受寵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成功和孝順。
  • 《東京物語》:子女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
    小津安二郎曾說:"我想透過父母與子女的經歷,去描寫傳統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離析的。"雖然是幾十年前的老電影,但是《東京物語》所描繪的家庭關係和生活情感依然真實生動,打動人心。看完電影,我這個大男人也會鼻子酸澀,眼睛溼潤,勾起許多生活記憶。電影的內涵非常豐富,我想從"孝順"這個點來談一談對電影的理解。
  • 79歲患癌老人挖洞等死:不連累子女,是父母最大的溫柔
    可怕的是,有的子女能平靜地看待老人自殺的現象,認為他們已然成為一種負擔,所以"死得其所""死得應當"。老人的不拖累成了理所應當,子女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老人給予他們最後的成全。所謂的代際剝削就是如此,本質是仗著父母的無私大愛對他們進行從頭到尾,敲入骨頭吸血汲髓的剝削行為。
  •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
    晚年子女「不孝順」的老人,若有這3個特徵,怨不了孩子。子不孝,皆有因每當聽說一些兒女不孝的新聞,很多人都會一股腦地先去評價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俗話說,「事出皆有因。」殊不知,一些父母從孩子小時就沒有種好孩子「孝道」的種子,自然等到孩子長大以後也就無法結出「孝道」的果實。
  • 農村老人常說:「富家出孝子,貧家出猴頭」,如何理解,有道理嗎
    今天小編就和你們分享其中的一句:富家出孝子,貧家出猴頭。不知道你們聽過嗎?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富家出孝子,貧家出猴頭」,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有錢人家才會出孝子,而窮人家的孩子反倒是不孝順。老祖宗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孝順父母,與貧富有什麼關係?這句話有道理嗎?先說「富家出孝子」家裡富裕的話,就不用為孩子讀書上學的學費發愁了,只要孩子們願意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