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命……仇英很苦,拉斐爾很慘

2021-02-09 言話言畫

果然都是命……即便過了五百年,仇英仍然很苦,拉斐爾仍然很慘……


仇英(左)與拉斐爾(右),二人相差14歲

兩位幾乎同時代的東西方大畫家,相差14歲,一位是明代的仇英(約1497-1552),一位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拉斐爾(1483-1520),二人一生,一命苦(被董其昌認定「其術近苦」),一悲慘(37歲即早逝),而對於紀念二人籌備多年的大展,一在義大利羅馬,一在美國洛杉磯,新冠疫情之下,說黃也就黃了,似乎也不得不認命了。

美國前不久開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籌備十年之久的「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雖然此前觀者寥寥,但畢竟展覽還開著,然而從當地時間3月13日起,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終於發出了通知:受新冠疫情影響,為了健康,從美國當地時間3月14日起閉館,開放時間另行通知(此次展覽原定到5月17日閉幕)。從這一點看,同樣是「吳門四家」中的文徵明,似乎運氣一直比仇英要好,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特展有「文徵明誕辰550周年紀念:文徵明及其時代」(2020年1月2日—2020年3月1日),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東京國立博物館2月27日起宣布閉館時,「文徵明及其時代」特展也已接近尾聲了,這一點與文徵明得享高壽不無相似。

再說到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這位長仇英14歲的藝術大師,好不容易迎來了辭世500周年,義大利羅馬籌備了多年時間,3月5日終於在義大利首都羅馬開幕了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展覽,然而展覽不過3天,由於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當地時間3月8日,依據義大利「總理政令」,這一展覽終告暫停。這場展覽雲集200多件拉斐爾作品,保額高達40億歐元,展覽前已預售門票7萬多張,3月9日起,主辦方安排退票事宜。回顧兩位東西方同時代大畫家的創作歷程,正如明末董其昌評論仇英所言,「實父(仇英)作畫時,不聞鼔吹闐駢之聲,其術亦近苦矣。」「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往往多壽,至如刻畫細碎,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知命,趙吳興止六十餘,仇與趙品格雖不同,皆習者之流,非以畫為寄,以畫為樂者也。」「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而這句話用在拉斐爾身上似乎也不無相通處,如後世一些評論所言:「拉斐爾有非凡的天才,卻只有凡人的精力,但過度的名聲和金錢,成為了纏裹著他無法邁出的荊棘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仇英:出身寒門與漆工而又早逝的苦命人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五十九歲。這一年,他又畫了兩幅作品,分別是《玉洞燒丹圖》和《職貢圖》,都由他的好友文徵明題跋詩文。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於坎坷不無苦命的一生。

仇英辭世留下了百卷丹青。

美國前不久開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籌備十年之久的「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開幕之後一直觀眾寥寥,十分冷清,而主辦方從美國當地時間3月14日起暫時閉館,開放時間另行通知(此次展覽原定到5月17日閉幕)。

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的閉館通知

展覽開幕不久即遭閉館,這一展覽的生不逢時,讓人想起董其昌對仇英所說的一句名言:「實父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顧其術亦近苦矣。」

策展人表示,為了籌備此次展覽,準備了近十年時間,「展覽的巧妙之處,在於我們特別並置展示幾組原作、仿作、摹本,供觀眾對照鑑賞。」而提供展品的包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  非本次展品

在展品數量上在前面展覽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共展出60餘件與「明四家」仇英相關的書畫作品,包括45件仇英作品、17件其他中國古代藝術家的畫作,如仇英臨摹過的宋元經典原作,還有同時代仇英的師友作品。其中氣勢宏偉的《劍閣圖》是上海博物館藏仇英晚年精品巨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仇英《松陰琴阮圖》和《觀榜圖》,則是這兩件作品首次出臺展覽。

《劍閣圖》 仇英作 上海博物館藏

在吳門四家的,仇英無疑是短壽的,有分析認為,這與他的畫法或許不無關係。

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 中國明代繪畫大師,吳門四家之一。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桃源仙境圖》局部

他的重要存世畫跡有《漢宮春曉圖》、《桃源仙境圖》、《赤壁圖》、《玉洞仙源圖》、《桃村草堂圖》、《劍閣圖》、《松溪論畫圖》、《桃花源圖》、《仙山樓閣圖》、《蓮溪漁隱圖》、《桐陰清話軸》、《秋江待渡圖》等。

仇英出身寒門,幼年失學,曾習漆工,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少有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畫家,並與詩書滿腹的沈周、儒家風範的文徵明、風流倜儻的唐寅齊名,成為畫史上「明四家」之一。

仇英與「吳門四家」裡的其他人不一樣,是以文人所敬而遠之的工筆畫收穫盛名的;另外他幾乎沒有書法作品留下,沒有詩詞歌賦留下。作為出身卑微、自學成才的漆工,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畫家。

美術史論家範景中曾撰文認為,身為一位職業畫家,仇英繪畫的創作活動,根據文獻記載、繪畫著錄、作品流傳的情況,其延續的時間大致在16歲至50歲,約計35年;其擅長的題材,凡山水、花鳥、文人仕女、界畫樓臺、鞍馬、歷史故事、佛道人物等皆能,可謂相當全面;其風格演進的軌跡,早年一方面由於其本師為周臣,故有偏於北宗的院體、浙派風格;另一方面又因其與文徵明及其弟子交遊,故亦有偏於南宗的文人畫風格;中年以後畫名漸盛,頗得收藏家崑山周鳳來、長洲陳官、嘉興項元汴等人的青睞,特別是被項元汴延聘於家,得以大量觀覽與臨摹前代名跡,因此於宋人法度尤其是南宋院體諸家浸淫甚深。「身為一名職業畫家,仇英在畫史上能與沈、唐、文三家並埒,除了董其昌所指出的青綠繪畫的造詣,主要還在於他臨摹前代名跡的精湛功力。

從美術史的角度而言,古畫流傳不易,除了紙絹脆弱易壞,更有水火之厄,仇英忠實而高超的臨摹技法,自然有功於畫史研究不少。而從當時的歷史情境 來看,我們知道,仇英的時代,正是講求筆墨氣息與文人意趣的時代,這讓寫意畫大行其道,因之而講究法度與追求自然的技法訓練被逐漸忽視。仇英臨摹工夫之所以具有意義,首先正在於此,即重新回歸六法中「傳移模寫」的傳統;其次,明代由於江南民間收藏興盛與古物市場發達,藏家與古董商合作,為了出售求利,延請高手臨摹而以假當真,自然時或有之;再者,江南藏家為了保存家傳之珍,請畫家臨摹副本以防權勢侵奪之例,亦屢見不鮮,例如沈周曾為人仿作米友仁《大姚村 圖》、文徵明曾為人仿作趙伯驌《後赤壁圖》等。仇英臨摹李昭道的《海天落照圖》亦屬此例。」

2014年臺北故宮曾舉辦仇英特展,2015年蘇州博物館也曾舉辦「十洲高會 — 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而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近日推出的「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籌備近十年之久。

展覽現場  

據悉,此次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然而受疫情影響,能去現場的人寥寥。

2014年,臺北故曾舉辦仇英特展。2015年,蘇州博物館舉辦「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的最後一展「仇英特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

據介紹,此次美國的仇英特展僅一件明代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圖》出自 LACMA 館藏,其餘皆是全世界重要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借展品,包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等,共同打造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地區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

如此千載難逢的仇英大展,是在LACMA於2011年開設的企業家雷斯尼克夫婦捐贈新館(Lynda and StewartResnick Exhibition Pavilion)舉行,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則是促成本展的主要支持者。此次展覽除了展出45件仇英款的作品,還有17件其他中國古代藝術家的畫作,如仇英臨摹過的宋元經典原作,還有同時代仇英的師友作品。展覽以「Where the Truth Lies」為主題,全面展現這位中國古代藝術大師的繪畫技術與文化眼界。

《彈箜篌圖》 仇英 波士頓美術館藏

此次策展人利特爾(Stephen Little)表示:「無論仇英擁有如何傳奇的生平,他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歷代最多人臨摹、偽造的畫家之一。現傳仇英作品多為蘇州片或後人摹本,由於仿品數量太多,真偽難辨,再加上仇英本人也是造假高手,導致有些人對於仇英的藝術成就與重要性仍抱有存疑態度。而這次展覽的巧妙之處,在於我們特別並置展示幾組原作、仿作、摹本,供觀眾對照鑑賞,這種觀看方式在一般美術館較為罕見,我個人覺得非常有趣!」

據稱,此次展覽重新梳理了仇英的藝術職涯,從他的師承為引,接著介紹其早中晚期的創作,最後以仇英的追隨者為結語。更重要的是,展覽試圖以宏觀的社會歷史脈絡檢視這位天才畫家,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平進行對照,並反覆提出詰問:家世背景對於評定一名畫家的藝術成就會造成何等局限性?明代中期以後的識字率如何?真跡、真實性的意義究竟為何?藝術鑑賞的重要性如何?

傳仇英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 卷 19 × 402 cm 狄龍(DouglasDillon)舊藏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潯陽送別圖》局部

仇英的傳世作品,以兩類最為出名,一類是山水,尤其是青綠山水。文徵明對他頗為讚賞,評價其「精細工雅,深得松年、千裡二公神髓,誠當代絕技也。」在董其昌眼裡,幾乎把元人錢選直接忽略,認為仇英在青綠上的成就完勝錢選。故宮博物院藏的《蓮溪漁隱圖軸》、《桃村草堂圖軸》、《玉洞仙源圖》基本上都是仇英青綠山水的代表作品。而仇英傳世的青綠山水還有另一種風格,比如此次展出的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所藏《潯陽送別圖》。《潯陽送別圖》是以白居易(772-846)《琵琶行》為題材而創作的畫作,畫面表現潯陽江邊白居易登舟探訪琵琶女的情景,場景空闊,人物穿插其間。細緻的筆法、鮮麗的色彩和裝飾性的繪畫語言,使畫面瀰漫著夢幻詩意。

傳周昉《宮姬調琴圖》 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藏

展覽還展出了傳周昉《宮姬調琴圖》及仇英款《聽琴圖》,罕見的仇英臨摹宋元古畫包括私人收藏的《摹李公麟蓮社圖》,元人王振鵬作《姨母育佛圖》和仇英的《摹王振鵬姨母育佛圖》,以及《倪瓚像》等。從仇英臨摹的古畫中,可以感受到他不停嘗試不同風格、再兼容各家菁華的企圖,尤其「南宋四家」馬遠、夏圭的畫風,仇英更是傾注畢生之力持續臨摹學習。

明 仇英 獨樂園圖(局部:弄水軒、讀書堂、釣魚庵、種竹齋、採藥圃) 卷 28 × 519.8 cm © ClevelandMuseum of Art

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獨樂園圖》是本單元展出的又一亮點作品,畫卷內容根據司馬光的《獨樂園記》立意,依次描繪了弄水軒、讀書堂、釣魚庵、種竹齋、採藥圃、澆花亭、見山堂等景致。卷後拖尾接裱為文徵明書《獨樂園記》、《獨樂園七詠》、蘇軾《獨樂園詩》,以及項禹揆(?-1659)等人題跋。上有項元汴、項禹揆、翁同龢(1830-1904)、翁萬戈(1918-)等人鑑藏印,其中以項元汴共59方最多。做為對照組,並展有由仇英之女所繪的《仇珠仿仇英獨樂園圖》。同樣的比較形式還有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仇英的白描人物畫《臨貫休羅漢圖》與大阪市立美術館的阿部藏品《傳梁楷十六羅漢圖》,前者筆法生拙古樸,羅漢卻又形神兼備,全卷構思新奇,意境幽僻,與《臨貫休羅漢圖》一起展出,可謂相映成趣。

《姨母育佛圖》局部 仇英臨摹本 上海博物館藏

明嘉靖三十一年,仇英去世,享年約59歲。展覽最後一個單元「啟後」( Legacy )重點介紹他的後學者,如仇珠、尤求、仇譜、孫仇聾子等皆得仇英之法。王穉登《吳郡丹青志》〈閨閣志〉記載:仇珠「能人物畫,綽有父風。」明末清初姜紹書《無聲詩史》則言:「吳郡自仇十洲以人物名世,而子求繼之。凡畫道釋仕女,種種臻妙。兼長白描,乃院體之能品。」

明清兩朝習仇英畫風者,僅文獻著錄和傳世作品顯示就有24人,地域以江浙為主,題材多為山水人物,尤以精細妍麗者,畫者多為職業畫家。仇英因其獨特的身份與畫風,得到大量職業畫家的垂青,顯示出與同時代文人畫家不同的傳播方式與號召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斐爾:非凡天才擁有的是凡人的精力

再說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

多簡稱拉斐爾(Raphael),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

為紀念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義大利羅馬籌備多年,在3月5日於義大利首都羅馬開幕的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展覽,結果開幕僅三天,當地時間3月8日依據義大利「總理政令」暫停。這場展覽雲集200多件拉斐爾作品,保額高達40億歐元(約合308.5億元人民幣),展覽前已預售門票7萬多張,3月9日起,主辦方羅馬奎裡納萊博物館聯繫已經購票但未觀展的人,安排退票事宜。

年輕俊美的拉斐爾

這場名為「拉斐爾1483至1520」的展覽展出包括素描、油畫和掛毯在內的120多件拉斐爾作品,規模之大為世界之最。

展出作品包括由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法國巴黎羅浮宮、英國國家美術館和美國國家藝術館等多家博物館出借的藏品。

拉斐爾是一位早熟的藝術家, 1483年出生於威尼斯和羅馬之間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是公爵的宮廷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隨著母親去世和父親的再婚,11歲的拉斐爾的進入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習直至1500年。

他的父親是一位無名畫家,給予他童年最初的繪畫啟蒙。十六歲,拉斐爾離開家鄉,拜師深造。21歲時,拉斐爾來到義大利的藝術之都佛羅倫斯。拉斐爾長相英俊,面容姣好,極受佛羅倫斯上層各界的歡迎。

二十五歲那一年,由於貴族的引薦,讓他有了直接拜見教皇的機會,結果非常滿意,讓其為梵蒂岡籤字大廳等重要場所繪畫,如今這些地方均成為世界的藝術瑰寶。

1504年下半年,拉斐爾搬到佛羅倫斯居住,在當地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以及對達文西的構圖、明暗形式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的研究和學習中,拉斐爾的風格日漸成熟,也迅速和兩人齊名。

展覽現場展出的美國國家美術館藏《阿爾巴聖母》(1510)

拉斐爾的一生畫了許多聖母像,這些聖母像給他帶來了巨大聲譽。其中1504年,21歲的拉斐爾所繪的《聖母的婚禮》就被認為超越了老師佩魯吉諾,10年後,他創作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被認為是完美無瑕的作品。在美國國家美術館的樓20號展廳常設展中也展出了2件拉斐爾聖母題材的油畫,特展中展出一件素描。

拉斐爾生命的最後12年也都在羅馬度過,他為西斯廷教堂設計掛毯、繪製神話般的場景。他不僅僅打敗了如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等同行的競爭贏得了佣金,作品也獲得了狂熱的反饋。他還是當時羅馬最主要的肖像畫家。1520年的春天,拉斐爾返家發了高燒,但醫生只認為他是受了風寒,不久後病重 。當時拉斐爾仍在繪畫《基督變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羅馬展覽現場

拉斐爾死時年僅三十七歲。1520年4月6日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也是耶穌的受難日。

這一辭世的消息來襲,羅馬這座城市的空氣似乎凝固了,因為這中斷的不僅是拉斐爾的藝術之旅,受教皇委託進行的雄心勃勃的古羅馬重建項目也因此擱置。

拉斐爾,《聖母子》,1508年,美國國家美術館藏,非羅馬展品

其中,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管理層因出借《教皇利奧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嚴重分歧,導致該館科學委員會全部4名成員辭職。烏菲齊美術館曾費時3年修復這幅高1.54米、寬1.19米的肖像畫。美術館科學委員會去年12月決定,這幅作品「太脆弱」不可搬運。

烏菲齊美術館藏「教皇利奧十世肖像」未能赴羅馬展出

此次展覽中有40件作品來自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其館長埃克·施密特(Eike Schmidt)為了緩解觀眾的擔憂。曾強調,展覽將嚴格遵守一米間距,以減少傳染的風險,並提供手部消毒液等安全措施。

但為遏制疫情蔓延,義大利政府3月8日採取更嚴厲的防範措施,宣布封閉疫情嚴重的倫巴第大區及鄰近地區14個省,涉及人口約1600萬,佔義大利人口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羅馬雖不在封閉之列,但當天頒布的「總理政令」規定所有博物館閉館,拉斐爾紀念展因此暫停。

據此前報導,此次展覽對通常拉斐爾展的時間線進行了重新編排,提出了一條追溯拉斐爾從羅馬到佛羅倫斯,到翁布裡亞,再到他的故鄉烏爾比諾的冒險之旅。以倒敘回顧拉斐爾傑作,最終回到其經典繪畫語言誕生的起點。而在羅馬,拉斐爾深受古代文化的薰陶,發展出前所未有的藝術。展覽雲集了眾多拉斐爾佳作,施密特指出,米開朗基羅「一直對人體的解剖結構感興趣」,而達·文西「專注於以科學原理分析世界」,拉斐爾對肖像的興趣「實際上源於他服務的對象」。拉斐爾打算探索「如何通過繪畫來表達人的性格,靈魂,這雖不是不可能,但的確非常困難。不過拉斐爾接近了。

除了一些代表作外,拉斐爾創作前草圖,也因難以置信的才華足以吸引觀眾的視線。但稍顯遺憾的是歷經3年修復,烏菲齊美術館藏「教皇利奧十世肖像」( Portrait of Pope Leo X)未能赴羅馬展出,烏菲齊美術館的管理層因為這件作品的出借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甚至導致了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科學委員會全部4名成員辭職,最終美術館科學委員會去年12月決定,這幅作品「太脆弱」不可搬運。

拉斐爾,《先知何西亞和約拿》,約1510

據悉,封城期間,倫巴第大區及鄰近地區14個省區域內的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皆不得開放,以避免群聚活動,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除了奎裡納萊,梵蒂岡博物館和烏菲齊美術館都受到影響。這些博物館何時重新開放,但依舊需要等待義大利政府頒布政令。

截止到3月15日,義大利累計確診新冠病例21270例,死亡1400多人,羅馬的拉斐爾大展何時重開,目前仍是未知數。

(註:本文正文部分文圖據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官網、義大利奎裡納萊博物館網站、澎湃新聞、罐子藝術、KTAR-NEW等綜合整理)

歡迎關注《言話言畫》

留言點此

相關焦點

  • 仇英:匠人出身的他,一生都在畫畫
    後人想要知悉他的生卒年月,還要在他人在他畫上留下的題跋中推敲。大概是因為他以畫為生,但沒怎麼讀過書,在一眾要麼有家學背景,要麼科考出身的文人畫家中間,仇英多多少少容易為畫史有所輕視。五代 周文矩 《浴嬰圖》其實就像美第奇家族資助了達文西、拉斐爾一樣,仇英當時也有供養他的收藏家,大多是藝術修養頗高的一方富甲。
  • 仇英:一絲不苟的大師
    仇英 《桃園仙境圖》(局部)仇英最為今人稱道的便是其「青綠」技法,他也將這種顏色運用於長卷人物場景中,他的配色總是很好看,這種敏感得益於其早年漆工的出身。但即便如此,他在今天的地位可能還是不及吳門四家的其他三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的書法是硬傷,所以我們還是多以畫家稱呼仇英,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文人」。有個例子可供參照,在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收購的藏品中,書法藏品之冠是王羲之的《瞻迎帖卷》,值二千金;繪畫藏品中則以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最高,但只有二百金。可見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中,書法的地位要遠高於繪畫。
  • 仇英筆下粟米粒大小的點景人物
    仇英一生壽命短暫,只活了40多歲。後世對他有一種評價,是作畫太工細,所以耗神折壽。這說法放在只活了二十歲左右同樣刻畫細謹的王希孟身上似乎也成立。仇英是明代技法最全面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他出身低微,早年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
  • 仇英:一絲不苟的國畫大師
    仇英 《桃園仙境圖》(局部)仇英最為今人稱道的便是其「青綠」技法,他也將這種顏色運用於長卷人物場景中,他的配色總是很好看,這種敏感得益於其早年漆工的出身。但即便如此,他在今天的地位可能還是不及吳門四家的其他三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的書法是硬傷,所以我們還是多以畫家稱呼仇英,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文人」。有個例子可供參照,在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收購的藏品中,書法藏品之冠是王羲之的《瞻迎帖卷》,值二千金;繪畫藏品中則以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最高,但只有二百金。可見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中,書法的地位要遠高於繪畫。
  • 仇英書畫作品集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亦稱「天門四傑」。仇英人物畫的主要技法形式為工筆重彩法,其淵源遠紹唐宋,近受杜堇和唐寅的沾溉。仇英的人物畫、歷史故事畫和仁女畫,有濃重的古典主義傾向,但處在商業經濟滋長和文人畫興盛的社會條件下,他的創作出現了走向通俗化和文化化的雙向衍變,從而造成他作品中蘊含著多重美學品味。
  • 鑑賞|工於心,見於性:仇英《仙山樓閣圖》之意境美
    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近日曾推出籌備十年之久的「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然而因受疫情影響,展覽開幕不久即遭閉館),仇英傳世畫作較多,《仙山樓閣圖》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作者認為這件作品內蓄的意境之美昭示出仇英繪畫的魅力。
  • 仇英:一生只為丹青美
    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於坎坷中自強不息的一生。北風蕭瑟,大地悲歌,仇英闔目長眠,攜走了一腔煩惱,留下了百卷丹青。仇英畫像明代畫家影響最深遠的是立足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稱「明四家」。
  • 疫情之下,再現500年前拉斐爾的藝術人生
    觀眾在皮耶羅作品《拉斐爾葬禮》前攝影:Fabio Frustaci2020年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時間肯定了真正的藝術大師的價值,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 奎利納勒博物館外等待入場的觀眾攝影:Lorenzo Ottaviani作為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主辦方為此次展覽投入巨大
  • 漢宮春曉圖—仇英·明
    明代中晚期的社會風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時的書畫交易:奢靡之氣影響著消費觀念,培養出龐大的消費群體,而長物之好、雅賄之風則製造了消費動機,成為書畫交易繁榮的直接原因。仇英出生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右,正是明代社會尚奢風氣的形成和發展時期,他早年接觸和浸染在這樣的世俗文化之中,對其藝術的創作造成了很大影響。
  • 仇英妙用「四兩撥千斤」
    這是明代仇英所畫《赤壁圖卷》(以下簡稱《赤壁圖》)的第一眼印象。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理解蘇軾筆下的《赤壁賦》和仇英的《赤壁圖》?書畫篆刻家、瀋陽故宮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原副主任、研究館員周維新和著名書畫家、遼寧省書協副主席李洋為讀者詳細解讀。
  • 仇英最全作品高清欣賞,值得收藏!
    仇英人物畫的主要技法形式為工筆重彩法,其淵源遠紹唐宋,近受杜堇和唐寅的沾溉。仇英的人物畫、歷史故事畫和仁女畫,有濃重的古典主義傾向,但處在商業經濟滋長和文人畫興盛的社會條件下,他的創作出現了走向通俗化和文化化的雙向衍變,從而造成他作品中蘊含著多重美學品味。
  • 仇英:你以為只有張擇端畫過《清明上河圖》?
    02 仇英是誰? 既然我們提到,被世人認可的《清明上河圖》主要版本除了張擇端的,還有仇英和清宮畫師的。清宮畫師不止一人,不好做分析。 那麼,仇英是誰呢?是誰能和張擇端「叫板」?
  • 拉斐爾500年——天使在人間的匆忙相遇
    展覽規模空前,總共匯集藝術品共204件,其中120件為拉斐爾的作品,涵蓋繪畫、素描、掛毯、工程設計、信件等。但由於疫情影響,不得不讓眾人與此次展覽遺憾錯過。歷史留給拉斐爾的標籤除了「文藝復興巨匠」,「聖母像」,「美男子」以外,另外一個既蒙上戲劇色彩又令人遺憾並唏噓的則是——英年早逝。畫家年少成名,叱吒畫壇十餘年,備受教皇賞識,卻在眾人期待之中,僅留下300餘幅畫作,37歲便倏然隕落。
  • 尋找「文藝三傑」的故鄉,天才畫家的出生地,拉斐爾篇
    大家好,我是小英。上一回講了達.芬奇的故鄉芬奇鎮,不知道大伙兒喜歡嗎?那麼這一回小英給大家講述文藝三傑之一——拉斐爾的故鄉。拉斐爾,全名叫拉斐爾.聖齊奧,他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步入小鎮裡面,很多當地居民看著小英,讓小英有點尷尬,他們認為小英應該是第一個來這座小鎮參觀的人吧。其實小英只是來這座小鎮參觀拉斐爾的出生地,根據地圖和當地指引,經過鎮內的十字路口向左走500米,再穿越一段斜坡,就到了拉斐爾兒時居住的地方。拉斐爾的出生地是一座三層普通民居,由磚頭做成,樓梯是大理石製作的。
  • 「畫壇潘安」拉斐爾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2019年是達·文西去世第500周年,今年則是拉斐爾逝世第500周年。由於疫情影響,義大利羅馬奎裡納萊博物館原定於3月5日開啟的拉斐爾大展,被迫關閉了近三個月。
  • 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傳奇
    身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有為的。在教科書中,他的名字總是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同時出現。他從米開朗基羅那裡學習乾淨、簡練、有力的線條,又從達·文西的作品中細細揣摩構圖、用色,把大師的優點集於一身,逐漸形成自己精緻、細膩的風格,迅速俘獲了教皇和人們的傾心。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讓我們以不尋常的方式,置身拉斐爾作品展中
    父親喬萬尼還是一個藝術中心的負責人,平日裡自然也經常能接觸到很多名家名作,所以小拉斐爾也會經常和他爸出入總督府,研究各種畫作。拉斐爾的父親喬瓦尼拉斐爾長大後,喬萬尼發現他特別喜愛繪畫,並在這方面頗有天賦,便開始教他學畫。幾年後,年紀尚幼的拉斐爾便成為喬萬尼在烏爾比諾眾多創作中的得力助手。
  • 【名畫賞析】拉斐爾-《披紗巾的少女》
    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 【名畫賞析】拉斐爾-《西斯廷聖母》|拉斐爾|西斯廷聖母|名畫|耶穌...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拉斐爾,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西斯廷聖母》(1513年到1514年)現收藏於德國德勒斯登茨溫格博物館古代藝術大師館在畫面上方,簾幕展開,聖母抱著小耶穌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