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提起《清明上河圖》時,你一定會非常自豪地接話:「我知道這幅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遺作!」
對,但也不完全對。
是傳世之精品沒錯,但是,並非只有張擇端一人畫過《清明上河圖》。
01
到底有多少個版本?
實際上,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以來,後人爭相模仿,於是出現了很多複製本、仿本。
因此有人說:「與其說《清明上河圖》是單一繪畫,不如說是一種繪畫的類別。」
據統計,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清明上河圖》多達40多幅,分別流傳在中國、日本、美國及歐洲。
其中最主要的三個版本:張擇端的真跡、明代繪畫大師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宮廷畫家的「清院本」。
張擇端真跡
仇英本
清院本
分別截取這三個版本畫面最中心的部分——虹橋,區別顯而易見。仇英本與清院本的構圖方式皆參照了張擇端原作,但在色彩的使用上各有不同。
02
仇英是誰?
既然我們提到,被世人認可的《清明上河圖》主要版本除了張擇端的,還有仇英和清宮畫師的。清宮畫師不止一人,不好做分析。
那麼,仇英是誰呢?是誰能和張擇端「叫板」?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是明代的繪畫大師,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合稱為 「明四家」。《明畫錄》贊其:「發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豔逸,無慚古人。」
所以千萬不要把仇英當作製作盜版的「不法分子」,他也是不輸於張擇端的繪畫大師。
傳世作品不少呢!比如:
《赤壁圖》
《桃源仙境圖》
《漢宮春曉圖》
03
張擇端 VS 仇英
既然兩位都這麼厲害,想必不怕被拿出來做個小對比。也不能說是對比,因為兩人所繪的《清明上河圖》根本不是一個年代也不是同個城市的。
這就是為什麼「與其說《清明上河圖》是單一繪畫,不如說是一種繪畫的類別。」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寫實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狀況,而仇英則描繪了明朝中期蘇州城的繁榮景象。
那我們打開畫卷,慢慢欣賞。
張擇端
仇英
一開卷,皆是村郊風光,只是風光各異。
張擇端畫上幾戶農家小院在樹叢中錯落有序,遠處幾匹毛驢馱著貨物緩緩行來似要過橋,橋邊有艘小船靜靜地漂著。所有的元素組合起來,成就了恬靜無比的鄉村圖景。
而仇英這邊,綿延的群山,浩渺的江河,大氣之感撲面而來。山邊有一戲臺,人們或三三兩兩坐在樹下,或蜂擁而至圍著戲臺,小孩子們在奔跑著玩耍,一派熱鬧之景。
張擇端
仇英
逐漸接近畫面中心——虹橋時,我們可以看到張擇端只畫了河的一岸,另一邊留看畫人自己想像,而仇英更「實在」些,兩岸風光皆不落下。
張擇端畫中的船隻更多是貨船,滿滿當當,工人們在忙著裝卸貨物,是商業繁華之景沒錯了。
仇英畫中的船隻倒不是很多,岸上的人們或挑著擔,或推著車,均向城中走去。
張擇端
仇英
這便是熱熱鬧鬧的虹橋了,賣貨的、趕路的、逛街的,全都雜糅在一起,人物雖多,但一點兒也不粗糙,每個人的表情都畫得細緻入微。
要說區別,恐怕就是張擇端的橋沒有仇英的橋看起來結實。
張擇端畫中橋上的攤販就只有個小棚,仇英這邊的就高大上很多了,跟我們今天街邊的移動商鋪所差無幾。
張擇端
仇英
接下來就到了城中街市的部分,兩人都畫了各種店鋪,有賣香料的、賣肉的、賣書的、賣鹽的,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街上各色行人,挑擔賣貨的、騎馬遊街的、逛商鋪的,川流不息,十分熱鬧。
只是仇英畫中的房屋建築更為精緻工整,豪華氣派,用色也比張擇端明亮些。
仇英
目前留存的張擇端的畫作到街市部分就戛然而止了,但仇英接下來還畫了金明池皇家宮苑一段。
有學者猜想,仇英作畫時參考的原作還沒有遺失後半卷。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仇英的畫,想像張擇端原畫的全貌。
無論是張擇端還是仇英的《清明上河圖》,都是偉大的作品。為我們研究北宋和明朝的政治經濟、民俗風情、建築風格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看著畫中的人忙忙碌碌,仿佛我們也置身於畫中,一睹汴京與蘇州城的繁榮。
關注「博物官」公眾號,學習更多文物小知識~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中華珍寶館,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