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在48小時內用大眾點評等工具APP約了4個男人

2021-02-13 網際網路er的早讀課

數十萬網際網路從業者的共同關注!

作者: 陳菲菲,作者授權早讀課轉載。

公眾號:菲言菲語(ID:feiyanfeiyu-2016)

編輯:早讀堂-Dva

「我用過網易雲音樂,約到沒啪,人長得太醜」

2月13日凌晨,三裡屯酒吧街上,我向一個頭戴潮牌帽子,穿著嘻哈的男生,問起你會用什麼app約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情人節前夕,我們絞盡腦汁地想視頻選題,因為《胸大吾腦》跟網際網路生活方式相關,於是想到了做非常規約炮app體驗,聽到這個選題,我腦袋一下子嗨起來,跳到了另一個世界,那裡充滿一切與情色相關的光影。

說實話,做這個選題並不容易,因為要在48小時內,體驗8款奇葩約炮軟體app,並且要約到人進行偷拍。

當然,不能真的被啪(如果長得帥也就另當別論了),這裡面充滿著曖昧,也頗具挑戰。

我自認為不是一個老司機,也不能算是叱吒在社交app裡的高手。

平時最常用的app就是微信,還有各種打車app,外賣app,基本可以定義成「不社交網絡用戶」。給你們看一下我的手機主屏,正如你所看到的,這就是真實的創業狗的世界。

對於眾所周知的所謂約炮神器,幾乎沒有碰過,自我感覺在虛擬世界沒辦法真的約到,只能YY。

非社交的app,甚至是工具類app,在我的認知裡面,是更不可能約到了。深夜三裡屯偶得的那個故事——有人在網易雲音樂上約到了炮,讓我覺得特別神奇。

於是我體驗的第一款奇葩軟體就是「黃易雲音樂」。

起初我的ID沒用真名,頭像也並不是女生,是一張貓的照片。

我像平時一樣開始播放我愛聽的歌《fade》,隨意刷著榜單,時不時在「朋友」的菜單欄點擊「附近」,於是出現了好多陌生人,上面有他們正在聽的各種類型的歌曲。我隨意點進去一個離我200m的陌生人,頭像是一個戴著眼鏡有點裝X的藍孩。

我開始say hi,過去5分鐘,沒有理我,10分鐘後,依然沒有人應答。我果斷放棄跟這個人繼續對話。

本著一名老司機「漫漫約炮路,夜夜何其多」的心態,我決定把方圓1000m的陌生人全部騷擾一遍,結果仍然沒有人搭理我。

這果真是看臉的社會,我換上了我個人頭像,雖然不是那麼傾國傾城,但是至少是個雌性動物,這次很快就有了回復,是一個94年的程序猿S,還正在公司實習,從音樂切入感覺就是不一樣,我們的對話更像是兩個小騷年的曖昧暗號。

聊到最後,相約在漫咖啡見面一起回家。晚上7點我提前跑到約定地點工體漫咖啡,手拿著一本書和gopro進行掩護偷拍,同事在遠遠的用攝像機進行」監測「。

過了差不多10分鐘,一個穿紅色上衣,背著雙肩包的男生從遠處走過來,跟我打招呼順便說了句:「我們走吧!」 我直接說了一句:」剛才有朋友打電話,讓我等ta,我可能還不能走。」

S很尷尬又失望:「ta什麼時候來?」就在這時,假扮我女朋友的同事走過來對著我說:「這是你男朋友嗎?你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男生了?」

只見S一臉懵逼,然後我被「女朋友」拽到了外面。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紅衣騷年默默的離去,我在沒有加他微信的前提下,在網易音樂上私信了sorry。

從這次黃易雲音樂的約炮來看,多多少少都是有點小清新文藝群體,略帶悶騷又內心狂躁。

第二個體驗的是大眾點評。按照我以前的使用習慣是不會獨立下載app的,而直接在微信的二級菜單裡面查找大眾點評。

這次我特意下載了app,對於大眾點評的約炮體驗,講真,是蠻難的,因為它沒有像網易音樂的附近人的社交功能。

我乾脆用第三方微信直接登錄,關聯了我的微信好友,本著不能殺熟的原則,我只能在評論區守株待兔。

我搜索到一家在公司附近的飯店,點開進行評論,因為很久之前吃過,也沒有曬美食的習慣,所以在評論的時候沒有發美食的照片,但是文字還是寫得蠻認真的。

寫完以後我就開始了無盡的等待,大約過了6個小時後,晚上9點半,我的大眾點評消息欄裡有了提示,有人回復了我的評論,但是很失望是個姑娘。

頭像是一個小baby,看起來像個寶媽,點進她的個人空間,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她對美食的評價,也看到她跟其他人的互動。

感覺大眾點評的評論區也是蠻神奇的,我也嘗試著給別人的評價進行回復。

在一家日料店我點了進去,看到一個名字叫「取名字這種事情真是太難了」的人,個人資料是男、水瓶座、北京。

我在他評論的地方開撩,果斷把微信要到了手,他答應晚上來找我給我做夜宵吃。我在工體預定了一間酒店公寓,事先訂了菜,還特意準備了電火鍋,把酒店布置得像家一樣。

凌晨12點半左右,他貌似有戒備心地給我發消息,讓我去他定的酒店。看來約炮這種事情是一種心理的博弈,我當然沒有答應,開始軟磨硬泡,給他各種想像空間,最終他還是答應我來找我。

凌晨1點左右,他敲開了我的房門。他是一個看起來打扮得有點潮的男生,從他身上感受到濃濃的約炮氣質。

我有點緊張和驚訝,如果不是錄節目,我是不會做這種高危的事情。

好在同事們在門外隨時準備進來(其實是為了整蠱他),從他進門的2分鐘開始,我的第一個男同事拿著鮮花進入房間,他有點不知所措;過了5分鐘,我的女同事也緊隨其後,後腳我的另一個同事提著一袋子零食來了。

他有點尷尬:一會兒不會還來人吧?我快笑場地說:應該不會了,哈哈哈哈。

整個過程尷尬而又緊張,如果暴露後果不堪設想,好在這個男生略帶憂傷而又識趣地結束了這次「約啪」。

大眾點評上評論區的互動,本質上是為了提升相關店鋪的各項服務品質,但總歸有人的地方就有炮在,雖說約炮的困難程度遠大於黃易雲音樂,在評論互動中總能感覺到雄性與雌性交融的信息。

第三款是最近異常火爆的「假裝情侶」APP,鹿晗跨界組建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但是被各路媒體封為「色情」軟體。

我好奇地下載了這款黃色界面的app,下載完後,開屏slogan是「像呼叫專車一樣呼叫情侶」,讓我想起來了我之前做了一期選題:滴滴一下,馬上挨炮。

在菜單欄裡分別有假裝情侶、一起嗨、社團、貴圈、我的資料等功能,在假裝情侶這一欄中,分別有大房、二房、三房、四房。

這個功能讓我瞬間想到了舊社會的一夫多妻,當然不論男女都可以有四房,可以隨機匹配,也可以在線配、條件配。

為了快速完成任務,我決定隨機配,不一會兒「四房太太」都滿了,匹配過來的用戶大多都是沒有真實頭像,看起來都是為了在二次元世界尋求刺激而隱藏身份。

「大房」聊天的第一句話是:「聊汙的嗎?」我被這種直接搞得措不及防,很自然地回覆:怎麼個汙法?於是你就看到了以下的聊天記錄。

這種聊天的模式更像是「文愛+phone sex+SM」,我拒絕了他文愛和發圖聊騷的需求,但是仍然不能阻擋他宣洩的欲望,小黃圖蜂擁而至。

在這個app裡,很多用戶不會輕易選擇和你現實見面,他們常常說教:只網聊,不現愛。我突然會想到他們在真實世界裡西服革履,談吐得體的樣子。對於假裝情侶APP上的用戶請求真實見面的話,我也不會輕易答應。

仿佛在這款app上只有欲望,沒有其他。在社團這個功能欄裡「聲控」的群組人數較多,因為只能語音聊騷,所以用戶大可不必忌諱我是誰or你是誰,女生發帖比例較多,仿佛應了那句話:女生比男生更為情色,在這種虛擬世界更容易解放天性。

如如果真讓我使用這款APP,也只有選擇午夜,沒有其他時段,如果男生長期使用的話,估計都得腎虛。

第第四款我體驗的是keep,keep並不是我常用軟體,他們的slogan「自律給我自由」卻影響我很多,是治療睡懶覺和拖延症很好的雞湯。

這款app是健身達人與肌肉男的聚集地,我初次使用並不太了解功能,但是以約炮為目的,我還是去了「發現」功能欄裡的小組,加入了「挑戰平板支撐」。

正巧遇到一個名兒叫「我是你的muscle男」發了一張秀肌肉的圖片,配文是:有沒有喜歡肌肉男的mm?

我立刻上前進行勾搭,想讓對方教教我。誰知道muscle男很熱情加了我的微信,我害怕他是某健身房的託兒,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然後他主動約我見面,我順勢把他約到了我租的公寓,安排我的女同事與他見面。

因因為沒有用真實頭像,估計也不好區分,可是見面後發現對方是照騙,沒有muscle,有些瘦弱,第一句開口就讓同事去洗澡,muscle男正準備脫衣服的時候,我另一個男同事出現,冒充她的男票,才讓這場約炮結束。

在這次48小時體驗4款奇葩約炮軟體的過程中,深刻感覺到,是女生到哪兒都得挨炮,你談或者不談,「約炮」都在那裡。

某些人以為「眼不見為淨」,不過是不願面對現實,在虛擬的社交網絡裡,多數都是顯露出人性中的貪嗔痴,多元化的文化也讓我們對兩性關係,有了新的認知。想起兩性學家李銀河說過,未來的婚姻終將消亡,婚姻關係將不會再出現一對一,滿足於性的需求不再依附與婚姻關係,並且提出了開放式婚姻。

移動網際網路仿佛又在加速這種婚姻制度的瓦解,讓人有更多的方式去滿足性與愛,並且以非社交類APP的約炮玩法。

在玩膩了常規約炮軟體後,這仿佛是約炮APP中的一股清流,讓我們學會了優雅地約啪,讓約炮這種「直接」的事情,蒙上了一層輕紗,看似美好,其實還是滿足了動物的本能。

我個人不排斥約啪,因為這本身就是跟人性在較量,而我們又不得不接納人性,但是我總是在體驗這些APP時候想到木心的詩《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而如今快捷的社會節奏,不斷迭代的網際網路產品,讓我們不得不快馬加鞭,總覺得缺失了什麼,作為90後的我,是網際網路的用戶,而95後、00後是移動網際網路原住民,也許是他們真正開啟了下一個次元時代,但開啟新時代的同時,是否已經做好面對科技給我帶來的一切準備了呢?

答案看似不得而知,而我們每個人貌似又心知肚明。

優秀人才不缺工作機會,只缺適合自己的好機會。但是他們往往沒有精力從海量機會中找到最適合的那個。

100offer 會對平臺上的人才和企業進行嚴格篩選,讓「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公司」相遇。 

掃描下方二維碼,註冊 100offer,談談你對下一份工作的期待。一周內,收到 5-10 個滿足你要求的好機會!

相關焦點

  • 你們要的大眾點評&美團app賺錢攻略來了|適用於90%城市
    相信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後者,這就是為什麼大眾點評和美團類app能賺錢的原因。 再來問個問題,假設你搜到了5家符合自己要求的餐廳,最終你會去哪家? a:看眼緣。 無論是淘寶、拼多多,還是大眾點評、小紅書,所有消費類app均有廣告一說,一種是app本身提供的廣告位,價格大多偏高,一種是人工廣告,價格相對偏低,並且「」可信度「、「可閱讀性」更高,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人工廣告的發布者。
  • 專訪大眾點評網張濤:我這樣看待騰訊
    CEO張濤聊了一個小時,地點是在飯店的一個酒吧,氣氛頗為輕鬆,大部分人點了杯白葡萄酒,還沒吃飯的張濤則嚼著三明治喝著啤酒,現場在坐的還有大眾點評副總裁姜躍平。  去粗取精,巴人將這次訪談的核心問題及張濤的觀點羅列如下:  Q1:大眾點評與騰訊的合作未來將基於哪幾方面?  張濤:主要基於四個方面。  其一,社交。大眾點評本身是非常缺乏社交基因的,曾經也有過類似嘗試,但都沒做起來。騰訊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 大眾點評變味了?
    「第三方獲得巨額酬勞,商家短時間內靠大量『好評』迅速增加口碑曝光量,虛假顧客免費品嘗美味佳餚,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實則對消費者誤導消費,用欺騙手段來吸引顧客,讓正常營業的商家被排擠,大眾點評的口碑已為末日黃花。」張文表示。
  • 48小時電影馬拉松
    2019.7.5晚獲得短片題目:題目由道具(Prop)、臺詞(Line)、角色(Character)三個元素組成。三個元素分別包含五個不同選項,每支隊伍將通過隨機抽取來組合成自己的題目。以下是三個元素的示例。道具:例如訂書機、碗、字典、錘子、鋼琴。
  • 在大眾點評,我學到了炫富的精髓
    2020年,沒有一個在網際網路衝浪的人能夠避開有錢人炫富的浪花,如今,這股浪潮已經席捲了主打「平民化分享」的「大眾點評」app。 打開你手機裡的「大眾點評」,在首頁推薦裡隨便點開一篇,就是值得深度鑑賞的凡學佳作。
  • 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度
    「第三方獲得巨額酬勞,商家短時間內靠大量『好評』迅速增加口碑曝光量,虛假顧客免費品嘗美味佳餚,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實則對消費者誤導消費,用欺騙手段來吸引顧客,讓正常營業的商家被排擠,大眾點評的口碑已為末日黃花。」張文表示。
  • 點商標——美團、大眾點評商家引流新招式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傳統商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並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型升級,入駐美團、大眾點評這樣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成為許多商家的的選擇之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美團活躍用戶達到了2.9億人,大眾點評活躍用戶數超過2億,入駐美團、大眾點評的商家超過1400萬。
  • 「除名」後,大眾點評過得怎樣?
    當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已經納於騰訊系麾下,並宣布合併。在向大眾徵集過合併名稱後,雙方最終用了「美團點評」,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僅僅5年時間,「點評」就被徹底從名字中去除了。「除名」後不久,還沒穩下來的大眾點評又被媒體「點名」。2021年1月11日,財經媒體深燃發布一篇《大眾點評變味了?》
  • 這些堪稱海外版「大眾點評」的美食app,讓你不踩雷品嘗地道美食
    所以說,出國旅行怎能只是吃中餐、開封菜和M記呢。今天,小飛君就為你們搜羅了一系列堪稱海外版「大眾點評」的美食app,在感受路上風景的同時,讓你不踩雷,不走彎路,也能品嘗到地道美食!說不定還能為你的旅途和朋友圈,增添更多美好的回憶。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最極客,作者丨東方亦落12月12日,主題為「真實記錄·用愛分享」的第四屆大眾點評會員年終盛典召開。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有近三千萬的「評價LV」和「筆記達人」活躍在大眾點評上,貢獻內容超過了一億條。
  • 已邊緣化的第三方點評平臺,為什麼美團不願意合併大眾點評?
    近日,關於美團將合併大眾點評app的消息被傳出,美團緊急闢謠表示:大眾點評會一直是獨立app,不存在合併進美團app的可能。時至今日,已經有15年歷史的大眾點評的主要功能和盈利業務,已經和美團進行了合併,剩下的大眾點評,已經被邊緣化了。
  • 出境自助遊靠這幾個app就行啦?盤點最好用的出境app!
    正所謂app在手,天下我有。一個好的app不但可以幫助你玩得更順利,更可以把幫助你玩得更精彩。
  • 在大眾點評、小紅書們眼裡,每個中年男人都是色狼
    最近,陸玖財經身邊很多男性朋友發現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們被算法集體判定為了「有特殊需求」的用戶,比如他們用手機打開大眾點評搜索周邊SPA(水療),系統就會給他們匹配很多一看就很「激情燃燒」的店鋪,而在同位置的一名年輕女性用戶查看周邊SPA,結果就完全不同,一切都很正常;小紅書的同城展示結果也一樣,展示給中年男性的都是很露骨的年輕美女,她們的動態大多以交友為目的;甚至抖音也能不斷的刷到各種交友用戶
  • 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有什麼區別?
    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有什麼區別?大眾點評的筆記和點評兩者很相像,許多小夥伴都挺不理解,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區別是有的,他們的作用也不一樣。接下來給你們好好的說一說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用分別是什麼。筆記的作用:我們打開大眾點評app,首頁底部有個橙色的+按鈕,點一下這個按鈕系統會讓你選一下圖片,選好圖片之後,就能碼一段文字並且關聯店鋪發筆記,筆記寫得好還有可能推送到大眾點評的首頁上,讓更多人圍觀店鋪。筆記的作用是給店鋪帶來流量,增加店鋪熱度,不能給店鋪漲星漲分。
  • 還在用大眾點評找美食?呵呵,i6笑了…
    我和女友每天討論頻次最高的問題有兩個:一,吃什麼;二,去哪吃?話說大眾點評已經發達到連小巷深處的蒼蠅館子也被收羅其中,而就連米其林指南都已經登陸上海了,可是我們卻愈發迷失在冗雜的信息當中。直到最後,這種迷失變成了兩種極端:要麼盲從跟風,在鮑師傅和哥老官長達幾個小時的排隊長龍中空耗生命;要麼意興闌珊,每天葛優癱在家裡靠外賣度日。
  • 用對拍照APP,攝影師每天都當
    可是咬牙切齒的也得給這個小婊砸點個讚,然後狠狠的打開app store開始找尋那款app的身影。這樣一個心理過程,能安插進宮鬥戲了已經。如何不動聲色的穩坐手機攝影師寶座?當然是先人一步拿下這些人見人愛的app啦!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這也促進了點評內容作為一種評判工具的成長。 而大眾點評商戶數據的積累是由用戶和大眾點評的銷售們共同完成的。一些喜歡分享的用戶發現家附近出現了一些新餐館或者美髮店什麼的就去添加在點評網上,順便寫一篇消費體驗獲得點評積分,再順便在朋友圈裡炫耀一下我是美食達人等等。
  • 這幾個國外「大眾點評」美食APP能幫到你
    日本食べログ+Hopeper 推薦人:Fish大大擅長:日本定製,骨灰級日本鐵路愛好者,曾一天內乘坐新幹線穿越三分之二個日本。食べログ日本「大眾點評」網址:http://tabelog.com/ (有APP)
  • 【電影】"小時代"登陸大眾點評
    7月13日,郭敬明和《小時代3》的8位主演一起,共同在新浪微博發起了「我請你看小時代3」的活動。活動的內容簡單直接,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大眾點評網電影票的紅包派發。九個重量級帳號和《小時代3》聯動組成的明星效應,4小時,5000+轉發和10000+贊把相關話題推上微博熱門話題總榜第12位,電影類熱門微博第一條。
  • 控評的大眾點評,正在失去年輕人
    此時,一位自稱是美團點評平臺工作人員的陌生人找上門來,之後發生的一系列對話,都足以收錄進迷惑行為大賞——這位「工作人員」,自稱要「商家服務的不滿意之處」,在了解之後卻表示用戶的個人體驗不足為信;一句話概括: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