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宣(微信號:barensong)
發布會結束後,巴人有幸訪與大眾點評CEO張濤聊了一個小時,地點是在飯店的一個酒吧,氣氛頗為輕鬆,大部分人點了杯白葡萄酒,還沒吃飯的張濤則嚼著三明治喝著啤酒,現場在坐的還有大眾點評副總裁姜躍平。
去粗取精,巴人將這次訪談的核心問題及張濤的觀點羅列如下:
Q1:大眾點評與騰訊的合作未來將基於哪幾方面?
張濤:主要基於四個方面。
其一,社交。大眾點評本身是非常缺乏社交基因的,曾經也有過類似嘗試,但都沒做起來。騰訊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比如,在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曬美食照片,這未嘗不可就是今後的一個合作項目,曬照片、發評論本身就是點評的過程。
其二,LBS。大眾點評作為O2O公司離不開LBS體系的構建,而我們更願意和微信、手Q合作的原因是正因為「移動+社交」天然具有位置屬性。這與PC時代的邏輯完全不同,這點與大眾點評的想法和用戶群是契合的。而LBS信息也是我們所擅長的。
基於此,未來大眾點評也將打造移動與LBS變現的最佳渠道。
其三,支付閉環。期待能與騰訊共同打造支付閉環,而這點合作的核心在於騰訊的帳號體系。對於目前和支付寶的合作,為了防止合作生變,我們已經有了「最壞打算」,但相信馬雲不會這樣做。
其四,天然的商戶與用戶間溝通。比如公眾平臺,就是典型的商戶與用戶間交流的平臺,而基於這一體系搭建起來的CRM系統就會更加有意義。
Q2:如何看待騰訊這家公司?
張濤:騰訊自從3Q大戰之後是有非常明顯的變化的,從那以後騰訊的團隊變得越來越開放,騰訊對自身的定位正在越來越精準。他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社交,做好平臺就可以了,把一些相對「重」的業務分給別的團隊。這一點從整合搜狗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
Q3:是否會成立合作部門?
張濤:我們會專門成立一個戰略合作的部門,負責人就是副總裁姜躍平。但不僅僅是對接微信,也會負責與多個合作夥伴溝通。這次與騰訊的合作,也為點評打開了很多合作渠道,樹立了標杆作用。前段時間我在北京談了6家公司,合作模式也都會仿照微信。
Q4:投資是怎樣促成的?有怎樣的故事?
張濤:之前阿里和百度都曾經與我們有過接觸,但我們一直在拖著。我的判斷基於兩點。
第一,目前,可以做流量分發生意的網際網路公司只有三家,分別是百度、騰訊、360,而阿里並不是一個流量入口,就好比今天阿里做一個視頻公司,它一定是從零起步的。而百度的流量是算的出來的,並沒有乘法效應,不利於點評長期發展。騰訊則相對適合。
第二,要看這家公司的動機對不對,如果上來就說要控股收購的一般就拒之門外了,舉例說,如果你入股70%那實際上創始人團隊就沒有動力了,而如果你只入股5%,又覺得關係還不夠,20%基本上是剛剛好。
事實上,我們和騰訊的接觸始於11月份,整體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中間有一個「共同的朋友」牽線。
Q5:在資本談判中,是否提到過騰訊自身的O2O業務?
張濤:未來的微生活會逐漸慢慢淡化,不過我們也不怕在騰訊的平臺上競爭。
Q6:是否會影響大眾點評的IPO計劃?
張濤:這次資本合作和我們的IPO沒有任何關係!不會改變任何既定計劃!
Q7:BU制劃分目前怎麼樣?
張濤:點評內部以前一直是按職能線劃分的,基本上所有的工作到最後都會對接到我,久而久之就使得決策變的很慢,部門之間協同也有很大問題。而公司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組織架構的問題,尤其到2013年一季度,到了必須要改的時候,於是從二季度到四季度,我們一直在不斷調整內部的分工並重新訂立各種機制。
目前,我們在調整銷售團隊,預計二季度可以完成。可以說13年我們推翻了自己,是個「炸樓」的過程。13年四季度末重新做地基,14年一季度則到了地上一層半。員工數也會從5000增長值6000人。
如何看待阿里收購高德?
張濤:O2O的本質是交易,淘寶是商品交易,而O2O則更加突出線下服務,但它缺乏變現流量,所以就必須通過收購的方式拼裝。事實上,高德對於阿里的幫助遠遠大於阿里對於高德的幫助。而淘點點的合作除了調用地圖,也很難有太多空間。做商品的公司去做線下將非常有難度。
這裡可以引申出一個道理,O2O內的跨界很難做,更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包攬所有。
對於百度的O2O業務您怎麼看?
張濤:其一,本身百度收的就不是優良資產,而且創始人也走了。其二,百度本身是一家技術公司,並不具備O2O基因。現在越發覺得,基因在行業中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
此前有聽說百度地圖盜用大眾點評數據您怎麼看?
張濤:已經封掉了,這就相當於遊戲的外掛嘛,遊戲公司肯定不高興。只要看出來,我們就會封。百度這樣的行為還不如黃牛..黃牛倒票最後的體驗還是落到我們這兒,而百度這個根本與我們沒關係了。
2014的大眾點評有怎樣的計劃?
張濤:我們在繼續調整團隊,並從3月份開始陸續推出與微信的合作動態。同時,會開始於萬達及星巴克的線下合作,不過這些還都在談。總之,2014年會是將是大眾點評脫胎換骨的一年...
(會場中有傳言,今年大眾點評必將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