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3日,年方20的弗雷尼完成了自己從一位看客到舞臺演員的角色轉變,她在摩德納市立歌劇院的舞臺上實現了藝術上的處女秀,在《卡門》裡飾演米卡埃拉。儘管演出獲得了成功,也吸引了從各大劇院派出的星探們的關注目光,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她為自己設定的人生步驟卻與其他女高音都不同,她沒有初戰告捷後乘勝追擊,反而是先成家後立業。她嫁給了萊奧納 · 馬基埃拉(Leone Magiera)——一位在博洛尼亞音樂學院擔任講師的音樂家。馬基埃拉作為鋼琴家曾受到卡拉揚的青睞,他「欽點」馬基埃拉為自己喜愛的歌唱家的演唱擔任鋼琴伴奏。作為弗雷尼的音樂指導和音樂會上的合作者,馬基埃拉在她藝術事業的頭20年裡起過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第二年,他們的女兒就出生了。為了紀念自己的舞臺處女秀,弗雷尼為女兒起的名字就叫米卡埃拉。在將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和生育大事都安排妥當後弗雷尼開始復出了。1958年她獲得了在維切爾舉行的維奧蒂國際聲樂比賽的頭獎。這個獎對於她日後的歌唱生涯起著一種「催化劑」的作用。於是 ,義大利一些中流的歌劇院的演出邀約接踵而至。此後她又相繼在荷蘭歌劇院和英國的格林德伯恩歌劇藝術節上亮相。1961年她意外地得到了在倫敦的柯文特皇家歌劇院登臺的機會,在《法爾斯塔夫》裡飾演南內塔一角。這個角色是弗雷尼僅花了不到10天的時間「攻克」下來的。翌年她再現於格林德伯恩,這一次她飾演的是《費加羅的婚禮》裡的蘇珊娜。當時,《歌劇》雜誌的安德魯 · 波特形容她「形象迷人,她的演唱與表演,她在舞臺上所呈現的一切都鮮活清新、可信自然而又毫不費力」。
由於長得身材瘦小,因而直到目前為止弗雷尼在舞臺上塑造的都是喜劇女高音的角色。她的音色纖柔清純,活潑脆亮,所以她自己也十分認同演出經紀人對她定的戲路類型,似乎並不想再在演唱風格上有更多的拓展了。然而,有人卻不這麼認為,他以為弗雷尼這樣做是作繭自縛。如欲攀登歌劇演唱的高峰,她就必須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礙,努力去拓展自己的潛質,向著更高的難度挑戰。這個人,就是卡拉揚!
1962年,當弗雷尼在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飾演南內塔和《圖蘭朵》裡的柳兒時,她那優美流暢的嗓音以及情真意摯的表演引起了卡拉揚的關注。此時,卡拉揚已貴為「指揮皇帝」,他對於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演出團體都擁有毋庸置疑的權威。於是,從此時起卡拉揚取代了弗雷尼的丈夫馬基埃拉,成為了她藝術事業高速發展期的引路人。卡拉揚打造弗雷尼的第一步是讓她先成為純粹的抒情女高音。在他的堅持下,由弗雷尼飾演咪咪的《波西米亞人》於1963年1月31日首演於斯卡拉歌劇院。弗雷尼的音色和表現力都十分符合卡拉揚的要求,他認為這就是他心目中那位柔弱而多情的咪咪。當然,對於弗雷尼飾演的咪咪更大的讚譽來自廣大的聽眾和音樂評論家們,他們都以極大的熱忱對她的演繹表示高度的肯定與狂熱的歡迎。從此,咪咪這個角色就成為了她一生舞臺藝術的標誌性符號,以致於後來演唱咪咪的歌唱家們通常都要以她的精彩詮釋去衡量評判自己演繹的優劣高低。1963年11月,弗雷尼飾演的咪咪出現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2年後她仍以這個角色作為登臨美國大都會首秀的「見面禮」。對於這場演出,《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評論家阿蘭 · 裡奇寫道:「弗雷尼的音色是純淨清新的,她的演唱通達流暢,幾乎稱得上是完美無缺……她對於人物角色性格變化的色彩處理不可思議,已然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一種本能的感應。」
塑造咪咪的成功使卡拉揚對自己當初的判斷愈加自負。於是他又開始實施改造弗雷尼的第二步,鼓勵她去挑戰《茶花女》裡薇奧列塔這個角色。什麼?薇奧列塔?這幾乎是一位全能女高音方能勝任的角色啊!自從少女時代不知深淺地唱過之後,弗雷尼便再也沒有碰過這個角色。她的頭腦中一直牢記著吉利對她的告誡。儘管她對能否勝任這個角色心存疑慮,但飾演咪咪的成功還是令弗雷尼對卡拉揚的判斷篤信不疑。更何況卡拉揚為了提攜弗雷尼上這個角色,甚至在排練階段不惜炒掉了比弗雷尼成名更早,且在舞臺上富有演出經驗與好評的另一名「薇奧列塔」蕾娜塔 · 斯科託呢。不過,事實證明卡拉揚也終究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誤判失策的時候。這一次,在斯卡拉飾演薇奧列塔的弗雷尼算是「搞砸了」。舞臺上這位相對稚嫩生疏、表演有待提高完善的「新」薇奧列塔激怒了米蘭的歌劇迷們。在1964年底上演的這版《茶花女》簡直炸開了鍋,一時間劇院內倒彩與口哨齊鳴,蕃茄與雞蛋橫飛,怒氣衝衝的聽眾們大有將劇院的屋頂掀翻的勢頭。院方一見大事不妙,僅僅演了一場就不得不趕緊去搬救兵,讓另一位女高音安娜 · 莫芙取代了弗雷尼。這次慘痛的經歷深深刺痛了弗雷尼,她為沒有謹遵自己的人生信條而懊悔。但這也無疑給她上了頗有價值的一課,讓她更清楚自己的特長與定位。此後她再也不碰薇奧列塔這樣的角色了,因為她不想讓自己的嗓音毀於在歌壇上爭強鬥勝的「名利場」上。
然而,這並不代表弗雷尼對自己的藝術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相反,她積極地探索、嘗試一些新的角色塑造。從1970年代起,她開始向威爾第的歌劇進軍。1970年在薩爾茨堡藝術節上,她與卡拉揚合作了《奧賽羅》,飾演劇中的苔絲德蒙娜;1975年則成功地飾演了《唐 · 卡洛斯》裡的伊莉莎白;而在1979年則是阿依達。由於吸取了飾演《茶花女》時急於求成,倉促上陣的經驗教訓,弗雷尼在以後接演新角色時都顯得極為小心謹慎,每演一個新角色在公演前她都必須精心打磨至少一年以上,以避免抒情女高音轉型為抒情/戲劇(spinto)女高音時常會遭遇到的尷尬與麻煩,最終成功實現了自己的戲路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