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常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和發現世界。在活動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孩子身上會出現青一塊、紫一塊。可是,如果孩子經常鼻出血、牙齦出血或者身上皮膚出現紅色出血點,特別是沒有明顯碰撞就出現青紫,就需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什麼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又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可見於各年齡時期小兒,以1-5歲小兒多見,冬春季發病數較高。兒童ITP的特點為一過性、自限性,大約70%~80%的病例會自愈。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有哪些表現?
由於孩子年齡小,免疫功能不完善,在一些病毒感染、疫苗接種等誘發因素的影響下,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或是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使血小板被破壞、清除,從而血小板的壽命縮短,數量減少,繼而出現皮膚、黏膜等出血表現,少數嚴重的病例可以出現排血便、血尿,青春期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眼結膜下或者視網膜出血,甚至顱內出血。
如何發現孩子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如果孩子出現身上皮膚紅色出血點、青紫,或經常鼻出血、牙齦出血等情況的時候,要及時帶孩子就診,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以及血常規檢查結果,必要時做骨髓穿刺等檢查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並排除其他血液系統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該如何治療?
在急性出血期的兒童,以住院治療為宜,儘量減少活動,避免外傷,明顯出血時應臥床休息,避免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質激素和靜脈免疫球蛋白對兒童ITP治療效果良好,對於一些難治性和慢性的病例,可考慮脾臟切除、利妥昔單抗、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體激動劑等。
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1)預防損傷:不玩銳利的玩具或物品,不參與有對抗性的運動或劇烈運動,勤剪指甲,不摳鼻,選用軟毛牙刷等。
2)自我保護:忌服抗血小板類的藥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勿到人多的地方,不與感染患兒接觸,去公共場所戴口罩,注意保暖,儘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
此外,如果成年人身體經常出現莫名的淤青,要先去做個血小板檢查,由血液科醫生根據情況給予意見。如果沒有血小板問題,那多是你體質偏頗,體內有淤,還可能體內有寒(常感手腳冰冷),建議找中醫調理。
來源:綜合福州兒童醫院血液科
編輯:楊小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