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血小板計數為0,這是什麼病?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陳培填 醫學界兒科頻道 收錄於話題#這些病例,你見過嗎?7#陳培填醫生專欄7

臨床工作中,常會遇見一些特殊或典型的病例,整理之後,與大家分享。今天這個病例你會考慮是什麼原因?

病例

一個2歲的男性患兒,家屬予洗澡過程發現小腿少許皮疹,起初家長並不不在意,以為蚊蟲叮咬所致,未就診。後來皮疹增多,全身散布,家屬這才重視,帶患兒來就診。

查體除身體出現針尖樣皮疹外,口腔黏膜亦可見,完善了血常規及凝血功能,發現血小板計數為0,檢驗科複查後仍為0。

後完善骨髓檢查,骨髓巨核細胞產板不良。排除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經過治療後,患兒皮疹消退,血小板恢復正常範圍。

看到這裡,大家估計已診斷出孩子所患何病了,對!就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

ITP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性出血性疾病,其特點是單純血小板減少,而其他兩系血細胞正常。

以前將該病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啥叫「特發性」?就是病因不明的「簡稱」,找不到患者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學者們認為,感染、免疫接種(如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混合疫苗)及環境因素可能為其發病的原因。如有些患兒於接種疫苗後出現,或發病1~4周前曾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

而現在更名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強調免疫介導所致。一方面,機體對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導致體內血小板供給不足及消耗過多所致——脾臟及淋巴組織產生針對抗血小板的抗體,致敏後的血小板被脾臟清除;另一方面,免疫介導的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不足。

臨床上以2~5歲患兒多見,常常是因為皮膚「針尖樣」皮疹而來診,予完善血常規後診斷。除「針尖樣」皮疹外,患兒可合併紫癜、瘀斑,而鼻衄、牙齦出血、月經期大量出血相對較少。嚴重者,可出現內臟出血、顱內出血等危重病例。

慶幸的是,這種危重病例相對少見。如患兒出現頭痛、嘔吐,甚至神志改變、抽搐等表現,和或合併以下危險因素:血小板計數非常低、活動性出血(如血尿、消化道出血及持續鼻出血等)、頭部創傷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高度提示顱內出血,需積極完善相關檢查並做出治療。

那麼,如果是私人診所或一些地方衛生院,沒有相關設備做出檢查,是否可以通過一些臨床表現,來量化ITP患者的出血情況及風險評估呢?

以下可供參考:出血嚴重程度及預測血小板計數。

備註:出血評價等級越高,血小板計數越低。(點擊可查看大圖)

前文我們知道,該病病因不明,無特異性的診斷標準,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其診斷要點包括:

1.至少2次血常規中血小板計數減少(<100×109/L),血細胞形態無異常。當然,如果出血過度,則血常規亦可出現貧血表現。

另外,需做出鑑別診斷,如假性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甚至白血病等疾病。在病史採集時,需詳細詢問有沒有發熱、厭食、關節疼痛、近期體重減輕,以及布洛芬、肝素、阿司匹林、丙戊酸鈉等藥物使用史,出血家族史等信息尤為重要,如有涉及其中一點,需對ITP診斷做出懷疑。

2.脾臟一般不增大。

3.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此為非必查項目,但對於臨床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不典型者、治療效果差者,或者脾切除術前,則建議完善檢查。另外,糖皮質激素使用前亦建議完善骨髓穿刺檢查,避免誤診(怕啥?就怕萬一是白血病,糖皮質激素治療後患兒血小板也能回升)。

治療方面,家屬常有以下錯誤觀點,甚至有些醫師也會犯的錯:

第一:缺啥補啥,輸注血小板!

非危重症ITP患兒,由於體內存在相關抗體,通常血小板輸注無效且會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對輕症患兒弊大於利,所以不要為非重症患兒輸注血小板治療。只有當患兒血小板計數<10×109/L,伴中樞神經系統出血或急需急診手術等病情危急情況,可在甲基潑尼松龍衝擊治療下,同時予申請輸注濃縮血小板。

第二:不輸血小板,也得立馬提升到正常範圍!

ITP的治療目標,是預防出血及減少血小板破壞。血小板數量如果達到正常數量固然是好,如不能,使血小板數量能滿足機體止血需要亦可,如血小板計數>30×109/L、無明顯出血表現,也可以暫時觀察。

至於治療方案,診療規範裡已很詳細,在此不做詳述。

那麼,日常生活中,如果患兒需要拔牙,甚至一些手術操作時,血小板多少才比較安全呢?

對於ITP患兒,定期複診尤為重要。

出院後囑咐每周行一次血常規檢查,如病情穩定,可逐漸延長兩次檢查的間隔時間,如病情持續穩定半年,可停止監測。但需警惕因感染導致疾病復發,如再次出現皮膚瘀點瘀斑,甚至出現血尿、黑便、頭痛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告知醫師患兒既往有ITP病史。

參考資料: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兒童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診療規範2019版[J].中華兒科雜誌

2.胡亞美,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896-1899

3.王琳等,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出血評分系統[J].中華血液雜誌,2015

4.Cecinati V,Principi N,Brescia L,et al.Vaccin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3,9(5):1158-1162

5.Neunert C,Noroozi N,Norman G,et al.Severe bleeding event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 systematic review.J Thromb Haemost 2015;13:457.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陳培填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責任編輯:李小榮

原標題:《2歲男童,血小板計數為0!這是什麼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血小板計數破千,竟是因為它……
    正常人血小板計數的參考範圍(100~300)×109/L,近日,在工作中遇到一患者血小板計數為1022×109/L,細究導致血小板升高的原因竟然是它……案例經過3月24日,我們在審核當天血常規結果時發現一患者血小板計數為1022×109/L,這麼高的結果很少見,我們立即推血片複查,鏡下血小板的數量和儀器結果基本相符,當天籤發了結果。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根據血小板計數下降的速度可以將血小板減少分為絕對減少和相對減少。歐美國家慣例通常將血小板計數<150×109/L定義為血小板絕對減少。因為中國人群血小板正常值範圍低於歐美人群,本共識建議將中國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計數<100×109/L定義為血小板絕對減少[7,8]。
  • 到底能排除什麼病?查出什麼病?
    幾乎所有的住院患者,以及在門診看病只要抽血的患者,幾乎都會查一個血常規,按摩這個小小的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疾病?如果血常規正常,能排除什麼疾病呢?血常規雖然叫一個項目,其實包括很多子項目,最簡單的說血常規能發現我們有沒有貧血,有沒有細菌感染,有沒有血小板減少增多等情況。
  • 「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
    血液裡面含有3種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這3種細胞作用巨大,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也為我們的血常規檢查和身體狀態的預判提供了重要依據。(一)白細胞又稱為白血球,白細胞的作用相當大,白細胞可以吞噬各種病原體以及壞死的組織碎片。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時間:2020-11-15 16:11   來源: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深圳2歲半男童確診馬凡症候群 近日,深圳兩歲多的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怎麼回事?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醫生介紹,該病發病率約0.04‰~0.1‰,主要特徵為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統的病變,嚴重或導致死亡,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
  • 血小板增多症沒有任何治療,需不需要治療呢?
    血小板增多症,發病非常緩慢,早期症狀是不明顯的,有許多患者甚至是長期沒有任何症狀的。所以就會有很多患者對於這個病提出了疑問,既然沒有症狀是不是說不治療就可以了?或者不著急,緩慢的治療就可以了呢?針對血小板增多患者還是建議及早治療的。
  • 8年捐獻血小板100次!是什麼讓這位肇慶人堅持如此
    什麼是血小板      人體血液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主要成分,每一種成分都有其不同的功能。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參與止血和凝血。人體血小板進入血液後其壽命一般為7~14天,因此,人體中的血小板始終處於不斷地新陳代謝過程中。
  • 導致血小板減少自發性出血的因素有哪些?
    血小板輸注是為了止血或預防出血;血小板數量是影響患者自發性出血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明確自發性出血各環節的影響因素,也就為尋找中醫介入減少血小板輸注找到了切入點。
  • 史淑榮問答:血小板數值低到個位數還能好好活著嗎?
    血小板減少症病情易反覆,如果病情控制不得當,可能會導致血小板計數持續下降,甚至有的病友血小板計數可能跌到個位數。那麼血小板僅有個位數的病友有危險嗎?是不是代表著病情惡化,活不了多久了呢?
  • 十幾塊錢的血常規能查出什麼病?這幾項指標升高,可能是大病信號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先說一個真實的病例吧,曾經一名35歲的女子因為食欲不振,頭暈乏力,去醫院體檢。醫生先給開了一個血常規檢查,報告出來後,白細胞非常高。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骨髓穿刺活檢,最終確診為白血病。從這個病例中,血常規對於白血病的最終確診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發病率不足萬分之一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發病率不足萬分之一  olivia chan • 2020-11-14 10:38
  • 案例交流:如何更加客觀精確的油鏡下估算血小板數量?
    該案例為小編同事一親戚的小孩樣本,因在其它地方懷疑「白血病」而復檢與復片。圖中所示血小板直方圖尾部輕度異常上揚。同事製片染色後所見如下:紅細胞大小均勻,形態未見明顯異常;部分血小板體積增大,未見巨血小板、幼稚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異常現象。20個油鏡視野評估平均血小板數量超過30個。估算血小板數量>450x109/L。那麼問題來了,估算血小板數量>450x109/L,儀器計數血小板數量312x109/L,如此大的差距究竟該參考哪個數據?
  • 六安市首輛移動單採血小板獻血車正式啟用
    10月26日,六安市首輛移動單採血小板獻血車正式啟用,第一站霍邱縣採血點。經霍邱縣採血點前期招募,多名志願者積極踴躍報名,經過嚴格的體檢、初篩、採集,共有兩位獻血者成功捐獻機採血小板2個治療量。這也是他們首次捐獻機採血小板,此次能成功捐獻血小板,他們感到很幸運,並表示以後還會加入我們捐獻血小板的隊伍中來。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挽救更多的生命。同時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機採血小板的隊伍中來。 與採集全血不同,捐獻血小板還要抽血檢查血常規,包括:血小板計數,紅細胞壓積,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等。
  • 6歲男童強開女廁所,這個病該誰吃藥?
    女子在上廁所期間,被一名6歲的男童強行打開廁所門。在女子的大聲呵斥下,男童絲毫沒有歉疚和驚訝的表情,反而惡作劇般地朝女子大笑。女子回到座位後,將此事告知其男友,兩人找到男童質問,被男童的母親怒懟:「你這麼大個女的了還怕看」「就你金貴」「要是大人你吵一頓,和6歲孩子較什麼勁」。「你這麼大個女的了還怕看」「就你金貴」……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不講理的人。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細胞,其中血小板主要參與止血和血栓的形成。血液儲存著人體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驗血,有些人就在驗血的過程中發現血小板的數量明顯增多,臨床上,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血小板增多症。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多見40歲以上等中老年人。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種,患者骨髓中巨核細胞異常增生,血小板計數顯著升高。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網友熱議:人類現在確實是對基因疾病束手無策
    虎撲11月14日訊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醫生介紹,該病發病率約0.04‰~0.1‰,主要特徵為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統的病變,嚴重或導致死亡,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
  • 只需要看懂這3類數據就足夠了!
    3、白血病白血病,在早期的時候是沒有什麼特別症狀的,但通過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等指標異常,就能夠儘早地幫助篩查和確診白血病。另外,紫癜等血液類疾病也可以通過血常規檢查發現異常。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讓一些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定期複查血常規。淋巴細胞1、淋巴細胞增多↑①感染性疾病:主要為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腺病毒等感染,以及百日咳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布魯菌、梅毒螺旋體、弓形體等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