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能否終身制,專業評價是關鍵

2021-01-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據媒體報導,近日,在某職業學院的專業技術崗位競聘中,有教授因業績處於同級競聘崗位末尾被降為副教授,副教授則因同樣的原因被降為中級。這一動靜引發一些人疾呼打破「教授終身制」,並得到眾多青年學者支持,認為已「刻不容緩」。

首先,當下高校中專業評價的專業性不足,不夠硬實,漏洞較多,結果就是一些沒有專業志趣和能力的人也能通過各種方式順利獲得教授任職資格,佔了崗位卻取得不了什麼績效,阻礙了真正年輕有為的青年學者的職級晉升,於是就在獲得終身教授的人與青年教師之間形成了較大的張力。尤其是在一些專業基礎不夠紮實,學術傳統未得到傳承的地方高校,這種張力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其次,我國大學教授職稱的終身制與國外大學的終身教職及教授職稱終身的組織基礎不同,使用效果自然也不同。國外大學與教授之間的聘用關係明確為雙方關係,而我國公立大學財政編制制度的存在,決定著大學與教授之間並不具有完整的聘用關係,有編制教師的工資待遇由國家財政列支,教授吃的「大鍋飯」並不是大學提供的,僅僅是政府將這口「鍋」放在大學裡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高校採取打破教授終身制的競聘教授崗位的做法,可以緩解一些矛盾,在局部對部分人產生激勵。但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因果,具有更高更大的風險。

第一層風險在於,如此競聘的依據與程序是否專業。一些高校已經嘗試主要用量化指標作為競聘依據,從現實情況來看,難免不夠專業,也難言客觀公正。第二層風險在於,如此競聘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共識和支持。因為職稱評定主要是對一個人相對穩定的職業能力的認可,工作業績則帶有機會性,甚至與所在部門工作安排相關,是與人際關係關聯的過程性的外顯,用什麼作為依據使取得教授職稱顯得更加公平公正,對此不同人會持有不同觀點。第三層風險在於,此競聘存在不對稱比較,也即將青年人、不同年代的中老年人放在同一標準下比較。「降級」了一個教授,會引發其他教授精神緊張與焦慮,誘發學術功利化傾向,忽視教書育人等軟性指標,甚至導致一些人乾脆選擇離開,惡化整個學校教師職業環境與科研生態。第四層風險在於,打破教授終身制的動力,一般認為主要來源於學科評估與大學排行給高校造成的巨大壓力,如果仍將在短期內追求指標增長作為大學發展的初始目標,從而把壓力傳導到教授身上,那麼會使大學「跑錯」方向。或正因此,早在2001年前後,就有一些地方宣布要打破教授終身制,實行聘任制度,事後由於體制基礎難以改變,以及整體效應超出可控範圍,真正實施者寥寥無幾。

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打破教授終身制是不是就絕對不能推進了呢?筆者認為,高校還是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來作決定,不過想做此嘗試的高校治理者有必要先做一個基本判定:所在學校是否真的存在大鍋飯、平均主義和論資排輩等現象?如果有且嚴重,方宜啟動下一步程序;若無或程度輕微,那麼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改進並逐漸消除這一現象。其中,最有效的選項依然是將專業評價做實,將教授的年度考核做得更加嚴格、合理、有效,而這也是常用的方式方法。簡言之,在那些學術傳統、專業評價一向較好的大學,不宜打破教授終身制。而對那些過去專業評價未能做好,在教授評聘過程中明顯或嚴重存在非學術因素幹擾的高校,不妨一試破除教授終身制。要強調的是,這樣做還需要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確定能夠建立起比此前更規範、專業、客觀、公正的專業評價,在此前提下進行改進,將真正的庸者降級使用,才有可能讓真正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

還需說明的是,不少人評上教授後確有「出工不出力」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當事人狀況相關,與所在大學的管理與評價的不完善也不無關係。教授終身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它的環境與條件,改善評價是改變該制度賴以發生作用的環境與條件的關鍵之舉。逐漸完善專業評價,也可以逐步消除教授終身制的弊端。

(作者:儲朝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大學教授是終身制的?
    美國大學教授協會設立後一直努力將保護學術自由制度化。1940年,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發布聲明,提出了終身教職制度的概念。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在聲明中表示,設立終身教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證教學、研究和課餘活動的自由」。
  • 媒體|天津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講師也能當博導
    3年前,該校全面啟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實現導師遴選機制的學術自治,打破終身制,使導師由「資格」轉變為「崗位」。  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剛過而立之年的講師丁振揚,是這次改革的受益者。作為新機制下評選出的首批導師之一,他在2016年秋季學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名博士生。
  • 打破「終身制」,這所雙一流高校將對導師招生資格年審
    高松在會上表示,日前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深化導師管理機制體制改革,探索打破導師身份「終身制」,建立導師招生資格年審和動態調整制度。他指出,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高水平研究生培養的保障,要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打造出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培養績效優異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廣州國際校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 中國大學的終身教授為數不少,與美國終身教授有何不同?
    1940年,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發布了《關於學術自由與終身教授制的聲明》,確立了在美國實行「終身教授」制度的相關原則和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80年來,「終身教授」已經成為美國教授制度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國崇尚學術的表現。
  • 職稱變革「步履不停」,「教學型教授」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教師職稱變革「步履不停」,評教授不看論文看教學是門檻降低還是行業新風?| 周四話題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規定》全文共44條,明確了職稱評審的主體、規範了職稱評審的基本程序,包括申報、審核、評審、公示、確認等、優化職稱評審服務,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強化了事中事後監管,另外,《規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由職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程序進行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中享有同等待遇等。
  • 這所「一流大學」打破導師終身制!
    除天津大學外,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此前也出臺了類似規定,逐步探索打破導師終身制。該工作將按照學術型博士生導師、工程類博士主導師、學術型碩士生導師、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進行分類審核,審核結果包括正常招生、減少招生指標、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這是華南理工大學對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關於全方位建設一流研究生導師隊伍要求的具體實踐和積極落實,將進一步打破導師「終身制」,不斷增強導師的崗位意識,真正實現導師資格嚮導師崗位的轉變。
  • 促進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四個關鍵點
    楊偉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績效是高校發展的動力,教師是高校發展的核心。提升教師績效是促進高校發展並進而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績效「考核評價政策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指揮棒』」。
  • 打破導師終身制,天津大學推出重磅舉措!
    在國內高校中,最早嘗試打破導師終身制的是北京大學。2000年,該校開始試點實行博士優導師獎、博士差導師罰的制度,打破「博士生導師」的終身制。此後,湖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也曾出臺過類似規定。2020年,深圳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也陸續進行了相關制度改革。
  • 你的研究計劃書不能讓教授「一見傾心」,關鍵就在於……
    文科的學生都要求提交研究計劃,即使教授給內諾的時候沒要求,正式出願的時候也會要求提交研究計劃。不管是文科還是理工科,只要教授提出要研究計劃了,那就得寫,沒有別的辦法來代替。 你的出身校、專業知識、大學做過的科研項目、發表過的論文,目前為止所做過的所有的努力如果能夠換回教授的一封意向信,那就是值得的。
  • 打破終身制,校長如何應對更替挑戰?
    近此外,校長退休、升遷、調動、轉行、身體狀況不佳,甚或是學校領導班子關係緊張等因素,都會導致校長的更替。而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領導力量,對於學校、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至為重要。在此意義上,如何思考並做好校長更替工作,便成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中需要著重關注的一個問題。一是「如何看校長」的挑戰。
  • 日本土地房屋終身制,不少中國人跑去買地建房!(3/7)
    日本土地房屋終身制,不少中國人跑去買地建房!據悉,房子所在的土地還是終身制的。
  • 趙俊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人事制度回溯及評價
    《試行條例》中規定: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設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各級職務實行聘任制或任命制。但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踐中,並未嚴格執行《試行條例》中關於職務聘任的規定,評、聘基本一體化。  (四)1993—2009年:引育並舉 科研主體 破除終身制  以「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為契機,我國高校加快管理體制及人事制度改革。
  • 淺談教師評價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完成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專業人員。教師的業務素質與專業能力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人才的質量。如何把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素質,如何採用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即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情,也是教師自身應關心的問題。
  • 評價哈利波特中的教授 (2)
    今天我繼續評價哈利波特中的教授!就從斯內普教授開始吧!很多人都覺得斯內普教授是哈利波特遇到的最差的老師了!但是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哈利波特和斯內普相處了六年多,他們互相憎恨,所以給大家的感覺是哈利波特最恨斯內普,影響到我們的判斷了!
  • 最高檢:推進案件編號終身制 案件將有「身份證號」
    原標題:最高檢:推進案件編號終身制 案件將有「身份證號」   「案件將有終身不變的『身份證號』。」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14日在北京說,為嚴格落實檢察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最高檢正在推進案件編號終身制。
  • 我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 涉及56000多個專業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據悉,《國標》由教育部委託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研製,參與的專家教授達五千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研製工作歷經4年多,先後組織了數百場工作研討會和徵求意見會。
  • 尤紅教授:NASH纖維化的病理和無創評價
    尤紅教授:NASH纖維化的病理和無創評價 2020-12-16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