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網友罵上熱搜之後,《新亮劍》還沒來得及亮劍,就被下線了。
在眾多被吐槽的槽點中,劇中護士小姐姐的護士裙是一個重點關照的點。但製作方不服,曬出了相關的歷史照片,來和網友互懟。
其實,在抗戰爆發的時候,並沒有全國性的醫療衛生體系,只有一些大城市有一些教會建立起來的醫院,才有具備現代醫學知識的醫生,其它地方基本上都靠中醫藥。比如紅軍時期,中央蘇區的醫院院長傅連璋,就是打仗的時候遇到的教會醫院的醫生。
所以,具備現代醫學知識的醫護人員在抗戰初期的中國總共也沒有多少人,缺醫少藥是當時全國都面臨的實際狀況。就以國軍來說,當時名義上整個國軍,包括中央軍和地方部隊在內,總共大約有2.8萬醫護人員。
但這只是公開的數字,因為這其中,真正具備現在我們所認為的醫生的資格和知識、能力的人,大約只有一兩千人,其他人都是只會包紮止血,進行簡單的戰場救護的護士,甚至連達到現在的護士的醫學知識水平的人都很少。
所以,不僅老版《亮劍》中,獨立團沒有出現醫護人員,一直到解放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李雲龍負傷,才出現了全劇中唯一一個合格的醫生,也就是日本人武田醫生。而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也沒有合格的醫護人員,在進行戰場救護的,實際上是個獸醫,根本沒有給人做過手術。
抗戰爆發時,全國軍隊的數量沒有準確數字,取中間數的話,就是200萬人。以全國醫生數量的上限,也就是2000人來計算,相當於平均每一千個士兵才有一個醫生。醫護人員算在一起,也就是2.8萬人,則情況稍好一些,相當於平均每60多個士兵能有一個醫護人員,這基本上就等於,一個滿編的連有兩三個護士。
日軍中,當時這個比例大約是平均每三四百人就有一名合格的醫生。而在歐美等工業化國家當時的軍隊裡,基本平均每一兩百人就有一個合格的醫生,比如美軍大約是平均150人就配備一個合格的醫生。請注意,這是醫生,不包括護士。這就是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反映。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淞滬會戰時期,戰損率特別高的原因,因為缺乏戰場救護能力,所以要至少團級以上軍官和將領負傷,才能得到去教會醫院瑪麗醫院治療的機會,再往下的軍官和士兵,如果在戰場上負傷,能否活下來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長徵初期,李德勝不幸感染瘧疾,紅軍當時尚未遭受嚴重損失,但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坐等自愈。直到最危險的時候,才給他用了一支奎寧。當時和他一起在休養連的,還有在中央蘇區時被國軍恐襲炸傷的王稼祥,當時也是核心層的高級幹部,但也同樣沒有什麼辦法,只能簡單處理,等待自愈。
這也就是為什麼粟裕在紅軍時期升遷會突然放慢,因為他在負傷之後,醫院沒有能力及時救治和恢復,只能每天用鹽水擦拭傷口,等待自己修復,消耗了一年時間。而到抗戰時期,林彪被國軍誤傷擊中頭部,因為比較重要,所以直接送往蘇聯救治。解放戰爭開始前,張愛萍負傷,同樣只能送往蘇聯治療。
只有了解了這種背景,才能理解在抗戰時期,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會犧牲在中國。因為他實在是在太忙了,他最後犧牲在晉察冀軍區,而這是日軍在華北重點清剿和掃蕩的地區,傷亡非常嚴重,白求恩到晉察冀之後,就成了各個軍分區都搶著要的寶貝疙瘩,忙得不可開交。他感染也是在手術過程中,因為醫藥缺乏,他自己也沒有能夠得到及時救治,最終不幸犧牲。
不知道劇組在看到護士裙的時候,有沒有查閱過基本的資料,來了解當時的中國的醫療衛生狀況,居然就敢給一個團配備一個衣著光鮮時髦、穿著護士裙的衛生隊。只要他們簡單翻閱一下白求恩醫生犧牲的前後經過,也不至於會如此輕佻。
除此之外,劇中的女主的大辮子也是讓人匪夷所思,完全違背常識。戰爭年代的護士,多數都是女學生出身,都是有新思想的女性,家庭條件一般也相對較好,所以一般都會在進入部隊的時候剪短頭髮,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齊肩短髮,不會留長髮。如果真上戰場,打起仗來可能幾個星期都沒辦法洗頭,要這麼長的頭髮,不是給自己添亂呢嗎?
在戰爭年代的軍隊裡,不僅女戰士要剪短頭髮,普通的男戰士和基層幹部也都要剪短頭髮,不會留長髮。即便是今天,部隊基層官兵也都是清一色的板寸,女戰士也還是齊肩短髮。
在戰爭年代,隨時都要上戰場,生活方面都是要以行動和日常生活方便為主要考慮,即便是上前線概率比較低的女文工隊員,如果戰時要上前線,也同樣要剪短髮。怎麼可能團長留長髮、噴髮膠,女護士穿長裙、留辮子呢?尤其是當時八路軍主要在山區活動,經常走山路,各種帶刺的植物很多,穿裙子、留長髮,不怕自己被掛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