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 蔣述卓 題
·黃俊傑
人生何處不相逢。
由於文學的因由,認識信傑先生時,他是汕尾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領導,一位處級幹部。令人驚奇的是,他還是中華詩詞學會的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這在整個汕尾乃至廣東質監系統都是屈指可數的。然而,他卻非常地客氣,很是謙虛和禮讓。每每吟出新詩佳作時,他常常會用簡訊發給我,然後叮囑我:「有不妥之處,你給改改!」這種信任與尊重,使我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舒服,讓我一下子就否定了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的說法。
今年中秋過後,信傑先生把一疊厚厚的作品放在我的眼前,對我說,這是他從自己幾十年創作中精選出來的作品,目前正欲結集出版,為的是「感恩」與「圓夢」。他說的很輕鬆。
的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頁頁翻閱著信傑先生的詩作, 「感恩汕尾」,抒寫對汕尾真摯的深情「愛」意,感謝養育他的可愛與美麗的家鄉,宣揚著「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的激情與正能量,就是詩集的一大主題。而「圓夢」,圓他青少年時期追逐繆斯之夢,回味當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與堅持,讓歲月充滿歷久彌新的詩味。這也是詩集的一大目的。
可是,我還是感到一種強烈的振動,感受到那沉沉的分量:這些作品不知道要花去他多少時間,又要耗費掉他多少的心血呢!它不僅有如他輕描淡寫所說只為了「感恩」與「圓夢」,而且更包含著豐富的意義與內涵。對他來說,寫作是他在享受生活的樂趣,享受人生的最大快樂;對他來說,寫作是他顯示出來的一種高雅生活方式;對他來說,寫作是他追求對人生宇宙更深遠的把握,追求那超過狹小生活圈子以外更有意義的東西,展示他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作品裡,他通過選景取象描物,通過起興譬喻寄託,通過立體剪接表現,「視通萬裡,思接千載」,抒發志向,傳承文明。它彰顯著信傑先生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的關切,對促進社會進步的情懷;它體現出信傑先生傾聽時代足音,把握時代脈搏,用心傾情地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反映時代,表現時代,歌唱時代。
記得《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信傑先生這本詩集,可以說是他「立言」的實績,是他立德立功的寄寓,是他傳承傳統文明與藝術實踐的一種載體。也許信傑先生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但是,我卻深知,這不正是他在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種精神追求,一次難能可貴的舉動嗎?
人生在世,自然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我不知道,自古以來有多少達官貴人、多少巨富商賈,能給人們留下什麼?我只知道自古以來雖富貴而聲名泯沒的人不可勝數!信傑先生因寫作,才增大了自身的存在價值,才拓展了自身的生命意義!
因此,我嘆服他不像一些人那樣熱衷「燈紅酒綠」或是沉迷麻將牌局,而是甘於坐「冷板凳」,以寫詩練字的高雅方式來充實歲月;我欣賞他用「詩的境界」來提升生存質量的生活態度,我更欽佩他在這些年來孜孜以求地努力,充滿追求與奮鬥的人生精神!我現在心懷忐忑地寫著這些文字,那是因了信傑先生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但更是因我藉此要對他表達發自內心的讚嘆與敬重之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此,美麗的詩心,豐富的情懷,是必須要有強大的內在精神支撐的!
(本文為《漁港風月》序。作者為汕尾日報社主任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魯迅研究學會會員)
2016年8月28日星期日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58
來源:汕尾日報16.08.28
善為網:http://www.shanweinews.net/